一种自适应气囊减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45662发布日期:2020-10-31 09:3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自适应气囊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主体、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气囊挤压组件以及减振器底座;

所述第一承压板和所述第二承压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气囊主体的第一囊面和第二囊面上;

所述气囊挤压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承压板和所述减振器底座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气囊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气囊挤压组件包括:电机定子、电机转子、转子轴承、挤压轴以及限位导向滑轨;

所述电机定子固定在所述减振器底座上,所述电机转子布置在所述电机定子内侧,且所述电机转子通过所述转子轴承固定在所述减振器底座上;

所述电机转子内开设有通孔,所述挤压轴嵌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开设有第一传动螺纹,所述挤压轴上开设有第二传动螺纹,所述第一传动螺纹和所述第二传动螺纹啮合;

所述限位导向滑轨固定在所述减振器底座上,且所述限位导向滑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挤压轴的轴向一致;

所述第二承压板可滑动地固定在所述限位导向滑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气囊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挤压组件还包括:传动套筒;

所述传动套筒固定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一传动螺纹开设在所述传动套筒的内壁上;

所述挤压轴嵌于所述传动套筒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气囊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套筒通过花键固定在所述通孔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气囊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压板上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卡嵌在所述限位导向滑轨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气囊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压板通过滑块固定在所述限位导向滑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气囊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挤压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滚珠丝杠和驱动电机;

所述滚珠丝杠的螺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承压板上,所述滚珠丝杠的螺母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相连。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气囊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挤压组件包括:液压缸;

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承压板相连。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气囊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底座包括:底板以及侧壳体;

所述侧壳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电机定子固定在所述侧壳体上,所述转子轴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第二承压板嵌于所述侧壳体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适应气囊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与所述第二承压板对称固定在所述气囊主体两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减振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适应气囊减振器,包括:气囊主体、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气囊挤压组件以及减振器底座;所述第一承压板和所述第二承压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气囊主体的第一囊面和第二囊面上;所述气囊挤压组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承压板和所述减振器底座之间。本发明提供的自适应气囊减振器能够快速稳定的实现气囊刚度的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松;王强勇;彭旭;谭海涛;李强;张针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8.11
技术公布日:2020.10.3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