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31059发布日期:2021-02-03 18:16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冷暖装置,是指主要用于食物冷藏、各类货物冷藏及暑天的舱室空气调节的设备,主要由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冷凝器和附件、管路组成,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压缩制冷设备、吸收制冷设备、蒸汽喷射制冷设备、热泵制冷设备和电热制冷装置等,通过设备的工作循环将物体及其周围的热量移出,造成并维持一定的低温状态。
[0003]
现有的冷暖装置一般有外机、内机和管道组成,外壳一般设置在室外,内机设置在室内,内机和外机通过管道连通,对于管道的安装一般通过螺丝刀、电钻等工具将螺丝钻入墙体内进行固定,对墙体造成损坏,影响墙体的美观度,且操作较为不便,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吸盘等固定装置,而吸盘的唇边与墙体之间会存在细缝,一段时间后,吸盘就会脱落,造成固定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包括外机、内机、输气管和固定机构,所述内机通过输气管与外机连通,所述输气管为软管,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输气管上,所述固定机构有若干,各固定机构均匀设置;
[0006]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套环、夹持组件、吸附组件和解锁组件,所述套环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套环套设在输气管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单元,两个夹持单元分别设置在套环的两侧,所述夹持单元包括限位杆、夹块和第一弹簧,所述限位杆穿过套环,所述限位杆与套环滑动连接,所述夹块设置在限位杆的另一端,所述夹块位于套环内,所述夹块的截面为弧形,所述夹块的弧形截面的圆心位于套环的轴线上,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限位杆上,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夹块和套环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夹块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吸附组件有两个,两个吸附组件分别与设置在底座的两端,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单元和压紧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吸盘、套管、活塞、第二弹簧和拉绳,所述吸盘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套管设置在底座远离吸盘的一侧,所述活塞设置在套管内,所述活塞与套管密封连接,所述吸盘与套管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套管内,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套管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活塞连接,所述拉绳的一端位于套管内与活塞连接,所述拉绳的另一端伸出套管外与限位杆连接,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压环和第三弹簧,所述压环套设在吸盘上,所述压环与吸盘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吸盘上,所述第三弹簧位于压环和底座之间,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压环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三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解锁组件包括固定管、锁杆、挡块、推块、第四弹簧、压块、连杆和压板,所述固定管设置在底座上,所述
压块设置在固定管内,所述压块与固定管滑动连接,所述压板设置在底座下方,所述压板与压环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压板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伸入固定管内与压块连接,所述推块和第四弹簧均设置在固定管内,所述第四弹簧的一端与推块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管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锁杆的一端位于套管内,所述锁杆的另一端伸出套管外,所述锁杆穿过限位杆,所述挡块设置在锁杆位于套管内的一端,所述挡块位于推块和压块之间,所述挡块的两侧分别与推块与压块抵靠,所述推块与固定管上均设有凹口,所述挡块与凹口对应设置。
[0007]
为了对夹块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限位杆有两个,两个限位杆分别设在夹块的两端,所述第一弹簧有两个,两个第一弹簧分别套设在两个限位杆上。
[0008]
为了实现更好的吸附固定效果,所述吸附组件有两个,两个吸附组件分别与两个限位杆对应设置。
[0009]
为了实现更好的锁定效果,所述解锁组件有两个,两个解锁组件分别与两个限位杆对应设置。
[0010]
为了对拉绳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套管上设有定位轮,所述拉绳绕过定位轮。
[0011]
为了对锁杆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挡块有两个,两个挡块分别设置在锁杆的两侧,所述凹口有两个,两个挡块分别与两个凹口对应设置。
[0012]
为了对压块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连杆有两个,两个连杆分别设置在压块的两端。
[0013]
为了对连杆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连杆上设有滑块,所述固定管内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4]
为了对连杆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滑块的截面为燕尾型,所述滑槽为燕尾槽。
[0015]
为了方便拉动拉块,所述锁杆远离挡块的一端设有拉块。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通过运行内机和外机,实现制冷或制暖,通过固定机构实现输气管的固定,与现有的固定机构相比,该固定机构避免了螺丝等零件的使用,避免损坏墙体,保证了墙体的美观,也避免螺丝刀、电钻等工具的使用,方便了拆装,与现有的吸盘固定装置相比,该装置通过吸附组件和压紧组件,使得吸盘内产生负压,同时对吸盘进行压紧,实现更好的固定效果,且吸附组件和压紧组件采用联动,通过转动解锁组件,即可实现一键固定,操作简单,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的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的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的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的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的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的锁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的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的压块与固定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外机,2.内机,3.输气管,4.底座,5.套环,6.限位杆,7.夹块,8.第一弹簧,
9.吸盘,10.套管,11.活塞,12.第二弹簧,13.拉绳,14.压环,15.第三弹簧,16.固定管,17.锁杆,18.挡块,19.推块,20.第四弹簧,21.压块,22.连杆,23.压板,24.定位轮,25.滑块,26.拉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5]
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包括外机1、内机2、输气管3和固定机构,所述内机2通过输气管3与外机1连通,所述输气管3为软管,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输气管3上,所述固定机构有若干,各固定机构均匀设置;
[0026]
该装置使用时,将外机1安装在户外,内机2安装在室内,内机2通过输气管3与外机1连通,输气管3通过固定机构固定在墙壁上,即可完成装置的安装,然后通过外机1和内机2的运行,使得冷气和暖气进入输气管3,通过内机2进入室内,从而实现室内的制冷或制暖。
[0027]
如图2-5所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底座4、套环5、夹持组件、吸附组件和解锁组件,所述套环5设置在底座4上,所述套环5套设在输气管3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夹持单元,两个夹持单元分别设置在套环5的两侧,所述夹持单元包括限位杆6、夹块7和第一弹簧8,所述限位杆6穿过套环5,所述限位杆6与套环5滑动连接,所述夹块7设置在限位杆6的另一端,所述夹块7位于套环5内,所述夹块7的截面为弧形,所述夹块7的弧形截面的圆心位于套环5的轴线上,所述第一弹簧8套设在限位杆6上,所述第一弹簧8位于夹块7和套环5之间,所述第一弹簧8的一端与夹块7连接,所述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与套环5连接,所述第一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吸附组件有两个,两个吸附组件分别与设置在底座4的两端,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单元和压紧单元,所述吸附单元包括吸盘9、套管10、活塞11、第二弹簧12和拉绳13,所述吸盘9设置在底座4上,所述套管10设置在底座4远离吸盘9的一侧,所述活塞11设置在套管10内,所述活塞11与套管10密封连接,所述吸盘9与套管10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弹簧12设置在套管10内,所述第二弹簧12的一端与套管10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2的另一端与活塞11连接,所述拉绳13的一端位于套管10内与活塞11连接,所述拉绳13的另一端伸出套管10外与限位杆6连接,所述压紧单元包括压环14和第三弹簧15,所述压环14套设在吸盘9上,所述压环14与吸盘9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5套设在吸盘9上,所述第三弹簧15位于压环14和底座4之间,所述第三弹簧15的一端与压环14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5的另一端与底座4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5处于压缩状态,所述解锁组件包括固定管16、锁杆17、挡块18、推块19、第四弹簧20、压块21、连杆22和压板23,所述固定管16设置在底座4上,所述压块21设置在固定管16内,所述压块21与固定管16滑动连接,所述压板23设置在底座4下方,所述压板23与压环14连接,所述连杆22的一端与压板23连接,所述连杆22的另一端伸入固定管16内与压块21连接,所述推块19和第四弹簧20均设置在固定管16内,所述第四弹簧20的一端与推块19连接,所述第四弹簧20的另一端与固定管16连接,所述第四弹簧20处于压缩状态,所述锁杆17的一端位于套管10内,所述锁杆17的另一端伸出套管10外,所述锁杆17穿过限位杆6,所述挡块18设置在锁杆17位于套管10内的一端,所述挡块18位于推块19和压块21之间,所述挡块18的两侧分别与推块19与压块21抵靠,所述推块19与固定管16上均设有凹口,所述挡块18与凹口对应设置。
[0028]
该装置初始状态时,挡块18位于推块19和压块21之间,挡块18偏离凹口,从而使得挡块18无法移动,从而使得锁杆17无法移动,从而使得锁杆17对限位杆6进行锁定,使得两个夹块7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从而使得该装置可在输气管3上自由移动,同时第四弹簧20处于压缩状态,第四弹簧20的回复力对推块19产生向上的推力,推块19对挡块18产生推力,挡块18对推块19产生向上的推力,推块19对连杆22产生拉力,连杆22对压板23产生拉力,压板23对压环14产生拉力,压环14对第三弹簧15产生压缩力,这里第四弹簧20的弹性要大于第三弹簧15的弹性,从而在第四弹簧20的回复力作用下,推块19就会与固定管16顶部抵靠,第三弹簧15就会压缩,从而使得压环14与吸盘9的唇边脱离。
[0029]
将该装置移动至输气管3的拐角处或者其他需要固定的地点,然后将吸盘9对准墙面进行按压,使得吸盘9吸附在墙体上,然后转动拉块26,拉块26驱动锁杆17旋转,锁杆17驱动挡块18转动,从而使得挡块18转动至凹口处,挡块18受不到阻挡,在推块19的作用下,就会向外移动,从而使得挡块18移出固定管16,锁杆17受不到固定管16的阻挡,从而解除对限位杆6的锁定状态,此时第一弹簧8处于压缩状,第一弹簧8对夹块7产生推力,在第一弹簧8的回复力作用下,夹块7就会移动,从而贴紧输气管3的两侧,从而对输气管3实现夹紧,这里限位杆6穿过套环5,从而对限位杆6的移动进行限位,同时压块21受不到挡块18的阻挡,即压环14可自由移动,压环14在第三弹簧15的回复力作用下,就会向下移动,从而压住吸盘9的唇边,避免空气泄漏,实现更好的吸附效果,这里压环14移动,驱动压板23移动,压板23驱动连杆22移动,连杆22驱动滑块25移动,滑块25位于燕尾槽内,使得滑块25只能沿着燕尾槽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对滑块25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对连杆22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对压环14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且限位杆6移动,使得拉绳13移动,拉绳13拉动活塞11移动,使得活塞11与套管10形成的密封腔空间增大,从而使得套管10内的气压减小,从而使得吸盘9内的大气压减小,外部的大气压就会对吸盘9产生压力,使得吸盘9更好的吸附在墙体上,实现更好的固定效果,这里第二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第二弹簧12的回复力对活塞11产生向上的推力,从而使得活塞11更好的向上移动。
[0030]
为了对夹块7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限位杆6有两个,两个限位杆6分别设在夹块7的两端,所述第一弹簧8有两个,两个第一弹簧8分别套设在两个限位杆6上。
[0031]
为了实现更好的吸附固定效果,所述吸附组件有两个,两个吸附组件分别与两个限位杆6对应设置。
[0032]
为了实现更好的锁定效果,所述解锁组件有两个,两个解锁组件分别与两个限位杆6对应设置。
[0033]
为了对拉绳13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套管10上设有定位轮24,所述拉绳13绕过定位轮24。
[0034]
为了对锁杆17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挡块18有两个,两个挡块18分别设置在锁杆17的两侧,所述凹口有两个,两个挡块18分别与两个凹口对应设置。
[0035]
为了对压块21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连杆22有两个,两个连杆22分别设置在压块21的两端。
[0036]
为了对连杆22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连杆22上设有滑块25,所述固定管16内设有滑槽,所述滑块25位于滑槽内,所述滑块25与滑槽滑动连接。
[0037]
为了对连杆22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滑块25的截面为燕尾型,所述滑槽为
燕尾槽。
[0038]
为了方便拉动拉块26,所述锁杆17远离挡块18的一端设有拉块26。
[0039]
该装置使用时,通过运行内机2和外机1,使得冷气或者暖气通过内机2进入室内,实现制冷或制暖,移动固定机构,使得固定机构移动至输气管3需要固定的位置,按压底座4,使得吸盘9吸附在墙体上,实现固定,通过转动解锁组件,使得限位杆6解锁,从而使得夹持组件对输气管3进行夹紧,同时解锁组件解除对推块19的锁定状态,从而使得压紧单元对吸盘9的唇边进行压紧,从而避免空气泄漏,实现更好的固定效果,且限位杆6移动驱动吸附单元运行,使得吸盘9内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外部的大气压对吸盘9产生压力,从而使得吸盘9更好的固定在墙体上,实现更好的固定效果。
[0040]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便于固定管道的冷暖装置,通过运行内机2和外机1,实现制冷或制暖,通过固定机构实现输气管3的固定,与现有的固定机构相比,该固定机构避免了螺丝等零件的使用,避免损坏墙体,保证了墙体的美观,也避免螺丝刀、电钻等工具的使用,方便了拆装,与现有的吸盘9固定装置相比,该装置通过吸附组件和压紧组件,使得吸盘9内产生负压,同时对吸盘9进行压紧,实现更好的固定效果,且吸附组件和压紧组件采用联动,通过转动解锁组件,即可实现一键固定,操作简单,提高了实用性。
[0041]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