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提手的儿童平板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6331发布日期:2021-02-05 12:0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提手的儿童平板电脑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儿童平板电脑领域,具体是一种带提手的儿童平板电脑。


背景技术:

[0002]
平板电脑: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以触摸屏作为基本的输入设备。它拥有的触摸屏(也称为数位板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触控笔或数字笔来进行作业而不是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用户可以通过内建的手写识别、屏幕上的软键盘、语音识别或者一个真正的键盘(如果该机型配备的话)实现输入。
[0003]
而现有的儿童平板电脑在使用时,由于儿童需要长时间的观看使用,平板电脑会经常有发热的情况,对平板电脑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而现有的平板电脑携带上也缺少便携性;现有的儿童使用的平板电脑往往都不能进行角度调整,久而久之,会对儿童的视力和坐姿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提手的儿童平板电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常有发热的情况,对平板电脑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而现有的平板电脑携带上也缺少便携性;平板电脑往往都不能进行角度调整,久而久之,会对儿童的视力和坐姿造成影响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带提手的儿童平板电脑,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中包括保护外壳和平板电脑,所述平板电脑设置于保护外壳的内部,所述保护外壳中由插电槽、翻转板和铰链组成,所述保护外壳为顶端无面的腔体结构,所述插电槽贯穿设于保护外壳的左侧中部,所述翻转板与保护外壳之间由铰链和扭簧活动固定,所述铰链和扭簧均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扭簧均设置于铰链的中部,所述保护外壳的中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靠近翻转板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翻转板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底板的中部开设有凹孔,所述凹孔的内侧设置有磁吸石,所述底板的底部预设有水冷管,所述底板内开设有冷气孔,所述保护外壳的背面顶端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内通过固定轴活动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端设置侧板,所述侧板两侧开设有卡孔,所述侧板的一侧活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中部活动固定有支撑杆,所述平板电脑的背面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两组所述散热孔的中部设置有磁吸盘,所述平板电脑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充电口。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孔和定位块至少设置有三组,且每组所述定位孔和定位块的大小均相适配,多组所述定位孔和定位块在翻转板偏转时,所述定位孔可以与定位孔进行固定,将其中的所述平板电脑进行卡设固定,而两侧四角设置有的所述缓冲泡棉可以对平板电脑的晃动进行缓冲减震,避免落地或与硬物接触时,对所述平板电脑造成损坏。
[0008]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磁吸石和磁吸盘的大小相适配,且所述磁吸盘
的直径大于凹孔的直径,所述磁吸石和磁吸盘可以进行配合固定,首先方便使用者将所述平板电脑放置在保护壳体中,其次使用者可以通过凹孔将平板电脑从其中取出,方便快捷。
[0009]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电口的位置与插电槽的位置相匹配,且所述插电槽的尺寸大于充电口的尺寸,所述插电槽方便使用者将充电器穿过插电槽与充电口进行连接。
[001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四角内侧均设置有缓冲泡棉,每组所述缓冲泡棉内侧均为圆角结构,多组所述缓冲泡棉首先在贴合平板电脑的情况下,对所述平板电脑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晃动,震动等情况造成损坏,延长使用时间。
[0011]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护外壳的一侧开设有通孔结构,且通孔结构中固定有手写笔,所述手写笔的杆部为伸缩结构,所述手写笔可以方便儿童进行点控,方便使用。
[001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侧所述散热孔均至少开设有三组,多组所述散热孔可以将底部的水冷管产生的冷气通过散热孔对平板电脑进行降温,避免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造成热量积聚过多,对所述平板电脑其中的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坏。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水冷管结构,使用者可以将平板电脑放置在保护壳中,水冷管可以通过其中的液体管降低管外的空气的温度,进而将低温通过冷气孔向上传递,对平板电脑内的温度进行降低,避免儿童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平板电脑出现发热的现象,对其中的结构造成影响。
[0015]
2、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的把手和支撑杆结构,使用者可以通过将支撑板放下之后。通过卡孔和支撑杆的卡接配合,将保护外壳和平板电脑放置在指定位置,而多组高度不同的卡孔,也可以方便使用者对倾斜角度进行调整,方便使用,设置的把手,方便儿童携带。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中保护外壳和平板电脑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中水冷管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中保护外壳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中的支撑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装置本体;2、保护外壳;21、插电槽;22、翻转板;221、定位块;23、铰链;24、扭簧;25、凹孔;251、磁吸石;26、底板;261、定位孔;27、缓冲泡棉;28、水冷管;281、冷气孔;29、u型槽;291、把手;292、支撑板;293、支撑杆;294、卡孔;295、侧板;3、平板电脑;31、手写笔;32、散热孔;33、充电口;34、磁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带提手的儿童平板电脑,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中包括保护外壳2和平板电脑3,平板电脑3设置于保护外壳2的内部,保护外壳2中由插电槽21、翻转板22和铰链23组成,保护外壳2为顶端无面的腔体结构,插电槽21贯穿设于保护外壳2的左侧中部,翻转板22与保护外壳2之间由铰链23和扭簧24活动固定,铰链23和扭簧24均设置有两组,每组扭簧24均设置于铰链23的中部,保护外壳2的中部设置有底板26,底板26靠近翻转板22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261,翻转板2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块221,底板26的中部开设有凹孔25,凹孔25的内侧设置有磁吸石251,底板26的底部预设有水冷管28,底板26内开设有冷气孔281,保护外壳2的背面顶端开设有u型槽29,u型槽291内通过固定轴活动设置有把手291,把手291的底端设置侧板295,侧板295两侧开设有卡孔294,侧板295的一侧活动固定有支撑板292,支撑板292的顶端中部活动固定有支撑杆293,平板电脑3的背面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孔32,两组散热孔32的中部设置有磁吸盘34,平板电脑3的一侧中部设置有充电口33。
[0025]
其中,定位孔261和定位块221至少设置有三组,且每组定位孔261和定位块221的大小均相适配,多组定位孔261和定位块221在翻转板22偏转时,定位孔221可以与定位孔261进行固定,将其中的平板电脑3进行卡设固定,而两侧四角设置有的缓冲泡棉27可以对平板电脑3的晃动进行缓冲减震,避免落地或与硬物接触时,对平板电脑3造成损坏;磁吸石251和磁吸盘34的大小相适配,且磁吸盘34的直径大于凹孔25的直径,磁吸石251和磁吸盘34可以进行配合固定,首先方便使用者将平板电脑3放置在保护壳体2中,其次使用者可以通过凹孔25将平板电脑3从其中取出,方便快捷;充电口33的位置与插电槽21的位置相匹配,且插电槽21的尺寸大于充电口33的尺寸,插电槽21方便使用者将充电器穿过插电槽21与充电口33进行连接;底板26的四角内侧均设置有缓冲泡棉27,每组缓冲泡棉27内侧均为圆角结构,多组缓冲泡棉27首先在贴合平板电脑3的情况下,对平板电脑3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晃动,震动等情况造成损坏,延长使用时间;保护外壳2的一侧开设有通孔结构,且通孔结构中固定有手写笔31,手写笔31的杆部为伸缩结构,手写笔31可以方便儿童进行点控,方便使用;每侧散热孔32均至少开设有三组,多组散热孔32可以将底部的水冷管28产生的冷气通过散热孔32对平板电脑3进行降温,避免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造成热量积聚过多,对平板电脑3其中的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坏。
[0026]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在使用时,使用者首先可以将翻转板22向一侧偏转,而活动固定有的铰链23和扭簧24可以在翻转板22翻转完成后复位,扭簧24将翻转板22向顶端偏转,通过定位孔261和定位块221进行位置固定,多组结构可以保证固定效果,避免晃动情况,此时可以将平板电脑3放置在底板26上,通过两侧的缓冲泡棉27,将平板电脑3的位置固定,圆角结构可以方便固定,避免冲撞等情况,使用者需要通过充电口33和插电槽进行方向确定,避免反向固定,而在使用时,儿童可以调整观看角度,将支撑板292从保护外壳2的背面放下,将支撑杆293竖起。通过支撑杆293的顶端与卡孔进行卡设固定,使用者可以通过卡设在不同的卡孔内,达到不同的倾斜角度,方便儿童的观看,提高观看感受,而底板26底部设置的水冷管28,可以在平板电脑3长时间使用之后,对平板电脑3进行散热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水冷管28对周围的空气进行降温,通过冷气孔281和散热孔32对平板电脑3进行降温处理,保护其中的电路结构,而背面设置的把手291可以方便儿童的携带工作。
[00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