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23367发布日期:2020-11-25 14:1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排污管道是城市的“地下生命线”,肩负着城市排污、排水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地下环境复杂,管道长时间使用时容易被老化腐蚀;加上管道运输的污水中有时也会存在一些具有腐蚀性的化学成分;这些因素容易导致管道发生漏水的现象,导致路面积水、坍塌等问题,因而需要对管道进行修复。

非开挖管道修复法,是在不对管道进行开挖的前提下,对管道进行局部或者整体的修复,现对于传统的管道开挖修复,具有污染小、工期短、对交通影响少等优势;国内较为成熟的非开挖管道修复法主要有软衬法、穿插法以及螺旋缠绕法等;螺旋缠绕法是将工厂预制成型的带状型材同步送进检查井预先安装好的缠绕机上,以螺旋缠绕的方式进行推进,在旧管内制造一条新管,然后在新管与旧管之间灌注水泥浆,从而最终形成一条具有高强度及良好水密性的新型管道。

现有的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521348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开挖扩张紧贴型修复管道的施工装置;在其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开挖扩张紧贴型修复管道的施工装置包括吊装机构、型材导向架、扩张机构、液压马达及型材成型机构;型材成型机构包括缠绕笼和输送基板;缠绕笼由成型导轨架、成型滚轴及导向滚轴组构成,成型导轨架为一首尾相错设置的环形框体;成型滚轴横向均布设置于环形框体内;导向滚轴组均匀安装于成型导轨架的上半段;输送基板的下端与成型导轨架上朝上的一端相接;在其安装过程中讲述在安装时需要将整个装置通过吊装机构吊装于人孔井内。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城市地下铺设管路时,人孔井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管道的穿设以及后期对管道进行检查维修,人孔井的内部有充足的操作空间,但出于安全性和城市地面美观性的考虑,人孔井上方通常会留一个仅供一个工作人员上下攀爬的开口,因而地下管路的粗细与人井开口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而在对管道进行修复时,缠绕笼的直径对制出管道的粗细有直接关系,管道越粗,所需缠绕笼的直径越大;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成型导轨架为一个首尾相错设置的环形框体,且通过吊装直接将整个装置吊装在人孔井内,对于一些较细的管道可以实现吊装,但对于一些较粗的管道,由于导轨架环形截面积的限制,其难以顺利运送到人孔井下,可能还需要挖掘工具对人孔井进行辅助开挖;缠绕笼向人孔井内运送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具有向人孔井内运送更加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包括缠绕笼;缠绕笼包括导轨架、成型辊和导向辊;导轨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侧板,两个侧板的轴线方向重合;侧板由多个弧形板首尾拼接而成;在弧形板的拼接处位于弧形板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弧形板适配且与弧形板可拆卸固定;成型辊有多根,成型辊横向设置且转动支撑于导轨架的侧板之间;多个成型辊在导轨架内呈环形排布;导向辊有多个且转动支撑于导轨架的两个侧板之间,多个导向辊相间排布于成型辊之间;在导向辊上设置有螺纹状的导向槽;缠绕笼上靠近一根导向辊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在缠绕笼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型材向缠绕笼内运动的输送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管道进行修复前,先将多个弧形板连接处连接件拆下;此时弧形板处于分离的状态,然后将弧形板运送到人孔井下,运送到人孔井下后,将弧形板进行拼接,然后将输送组件安装到导轨架上;在对管道进行修复时,导轨架可以拆卸成多个弧形板分别运送到人孔井下完成拼装,使缠绕笼向人孔井内的运送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板的板面与相邻两个互相拼接的弧形板的板面均贴合;在连接板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固定孔穿透连接板和弧形板的板面;在固定孔中设置有用于将两个弧形板和连接板固定的连接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弧形板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杆和固定筒;固定杆穿设于固定孔中,在固定杆位于弧形板的内侧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限位环;固定筒设置于固定杆背离限位环的一端且与连接板的板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和固定筒共同对固定杆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能使弧形板和连接板能稳定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固定杆背离限位环的一端设置有与固定杆轴线重合的螺纹部;在所述固定筒与螺纹部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与固定筒螺接,方便固定杆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纹部的外径小于固定杆的外径;所述固定筒包括套筒和螺纹筒;套筒为中空筒状结构且两端设置有开口,套筒的内壁光滑,套筒与固定杆适配;螺纹筒一端设置有开口,螺纹筒的外径与套筒的外径相等,螺纹筒的内径小于套筒的内径,在螺纹筒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螺纹筒设置于套筒的一端且开口与套筒的开口相对应;当固定筒设置于固定杆上时,螺纹筒与螺纹部螺接且套筒与固定杆贴合,套筒背离螺纹筒的一端与连接板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部外径小于连接杆且连接杆掺插入固定孔后,螺纹部处于固定孔的外侧,可以防止固定杆在安拆的过程中,螺纹部和固定孔相互摩擦对螺纹部造成挫伤,从而减小螺纹部因挫伤产生滑丝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缠绕笼还包括压辊;在导轨架的两个侧板上对称固接有两块安装板;压辊转动支撑于两个安装板上;压辊位于导向辊上方且轴线方向与导向辊的轴线方向平行;压辊位于导轨架的内侧且与导向辊靠近;在压辊和导向辊之间留有缝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辊和导向辊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型材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移,使型材在缠绕笼内的运送更加平整。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架、引导板和输送辊;输送架与导轨架固定;引导板设置于输送架上且底侧与缠绕笼的进料口相对应;输送辊包括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分别转动支撑于输送架背离导轨架的一端且分别位于引导板板面的上下两侧;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相互靠近且轴线方向平行;位于引导板板面上方的为第一输送辊,第一输送辊表面光滑;位于引导板板面下方的为第二输送辊,在第二输送辊的表面上开设有引导槽;第一输送辊和第二输送辊相互靠近且轴线方向平行,在两根输送辊之间设置有用于供型材通过的间隙;所述电机与其中一根输送辊同轴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组件可以为型材的运动提供动力,同时使型材的运输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引导板位于缠绕笼的进料口处设置有引导架;在引导架朝向缠绕笼进料口的一面上开设有n形的引导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架上的引导口可以对型材的运动产生限制,减小型材在运动过程中因发生晃动而产生偏移,进一步提高型材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连接件,可以使缠绕笼向人孔井内的运送更加方便;

2.通过设置引导架,使型材的输送更加平整。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板与弧形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展示连接件内部结构所做的剖面图;

图4是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与型材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缠绕笼;10、导轨架;100、弧形板;101、连接板;1010、固定孔;102、安装板;103、耳板;11、成型辊;12、导向辊;120、导向槽;13、压辊;14、进料口;2、输送组件;20、输送架;21、引导板;22、输送辊;220、第一输送辊;221、第二输送辊;2210、引导槽;23、电机;3、连接件;30、固定杆;300、限位环;301、螺纹部;31、固定筒;310、套筒;311、螺纹筒;4、型材;40、型槽;5、引导架;50、引导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螺旋缠绕管道修复装置,包括缠绕笼1和输送组件2;缠绕笼1包括导轨架10、成型辊11和导向辊12;导轨架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环形侧板,两个环形侧板的轴线方向重合;环形侧板由多个弧形板100首尾拼接而成,弧形板10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工设计,例如缠绕1的尺寸等,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板100设置为两个;在两个弧形板100的拼接处位于弧形板100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板101;连接板101呈弧形且弧度与弧形板100的弧度适配,连接板101的板面与两个互相拼接的弧形板100的板面均贴合;在连接板101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1010,固定孔1010穿透连接板101和弧形板100的板面;在固定孔1010中设置有用于将两个弧形板100和连接板101固定的连接件3。

参照图3,连接件3包括固定杆30和固定筒31;固定杆30穿设于固定孔1010中,在固定杆30位于弧形板100的内侧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限位环300;在固定杆30背离限位环300的一端设置有螺纹部301;螺纹部301的外径小于固定杆30的外径且与固定杆30一体成形,螺纹部301的轴线与固定杆300的轴线重合;固定筒31的外壁呈多边形;固定筒31包括套筒310和螺纹筒311;套筒310为中空筒状结构且两端设置有开口,套筒310的内壁光滑,套筒310与固定杆30适配;螺纹筒311一端设置有开口,螺纹筒311的外径与套筒310的外径相等,螺纹筒311的内径小于套筒310的内径,在螺纹筒311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螺纹筒311设置于套筒310的一端且开口与套筒310的开口相对应,螺纹筒311与套筒310一体成形;当固定筒31设置于固定杆30上时,螺纹筒311与螺纹部301螺接且套筒310与固定杆30贴合,套筒310背离螺纹筒311的一端与连接板101抵紧。

参照图1和图4,成型辊11有多根,成型辊11横向设置且转动支撑于导轨架10的两个环形侧板之间,多根成型辊11在导轨架10中呈环形均匀排布;导向辊12有多个且转动支撑于导轨架10的两个环形侧板之间,多个导向辊12相间排布于成型辊10之间;导向辊12的外周面上凸出设置有螺纹状的凸起,在螺纹状的凸起之间形成螺纹状的导向槽120;导轨架10、成型辊11和导向辊12排布呈辊笼状;在缠绕笼1上方靠近一根导向辊12的一侧开设有进料口14,在导轨架10的两个侧板上对称固接有两块安装板102;压辊13的外周光滑且转动支撑于两个安装板102上;压辊13位于导向辊上方且轴线方向与导向辊12的轴线方向平行;压辊13位于导轨架10的内侧且与导向辊12靠近;在压辊13和导向辊12之间留有缝隙;在缠绕笼1内配合设置有带状的型材4;型材4为工厂预制,可以为pvc材质,在型材4的两侧设置有可以互相扣合的公母锁扣;在型材4的一面上沿型材4长度方向开设有多条型槽40,型材4上的型槽40与导向辊12上的导向槽120适配,型材4设置于缠绕笼1中且型槽40与导向槽120配合。

参照图1,输送组件2包括输送架20、引导板21、输送辊22和电机23;在导轨架10靠近进料口14的一侧固接有耳板103;输送架20通过螺栓与导轨架10固定;引导板21设置于输送架20上且与输送架20固定连接;引导板21的底侧与缠绕笼1的进料口14相对应,引导板21的板面与压辊13的轴线平行;输送辊22包括第一输送辊220和第二输送辊221;第一输送辊220和第二输送辊221分别转动支撑于输送架20背离导轨架10的一端且分别位于引导板21板面的上下两侧;第一输送辊220和第二输送辊221相互靠近且轴线方向平行;位于引导板21板面上方的为第一输送辊220,第一输送辊220表面光滑;位于引导板21板面下方的为第二输送辊221,在第二输送辊221的表面上开设有引导槽2210;引导槽2210与型材4上的型槽40适配;在两根输送辊22之间设置有用于供型材4通过的间隙;电机23与第二输送辊221同轴固接;在引导板21的下端位于缠绕笼1的进料口14处设置有引导架5;引导架5通过螺钉与引导板21固定连接;在引导架21朝向缠绕笼1进料口14的一面上开设有n形的引导口50;引导口50与型材4适配;型材4穿过引导口50进入缠绕笼1中。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对管道进行修复前,先将两个弧形板100两侧连接处连接件3拆下;将固定筒31拧下,然后将固定杆30从缠绕笼1内侧拔出,此时两个弧形板100处于分离的状态,然后将两个弧形板100和输送组件2分别运送到人孔井下,运送到人孔井下后,将两块弧形板100进行拼接,将固定杆30从弧形板100内侧穿过,然后拧上固定筒31使两块弧形板100固定;两块弧形板100固定完成后,将输送组件2连接到导轨架10上,将型材4从人孔井的上方伸下,开启电机23,将型材4穿过输送辊22,在输送辊22的作用下,使型材4能够平整地运送;然后将型材4穿过引导口50,在导向槽120的作用下,型材4在缠绕笼1内的成型辊11上翻折螺旋缠绕呈管状,型材4两侧的公母锁扣自锁,同时在导向槽120的作用下,呈管状的型材4向前运动,逐渐充满整个破损管道,然后在新管和旧管之间灌浆完成修复;在对管道进行修复时,导轨架10可以拆卸成多个弧形板100分别运送到人孔井下完成拼装,使缠绕笼1向人孔井内的运送更加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