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7417发布日期:2021-02-20 18:53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0002]
减震器,广泛用于车体中,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减轻震动对车体的冲击,为驾乘者提供舒适性,减震器可以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改善车体行驶平顺性。但吸震弹簧在吸震的同时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现有前减震器不能很好的抑制吸震弹簧的往复运动,吸震弹簧的往复运动导致车体颠簸,降低驾乘舒适性,为此提出一种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包括用于与车体构件相连接的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下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横杠,所述第一横杠的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组,所述第一连接板组由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板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板组上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伸缩套管的一端,所述伸缩套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垫片,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垫片之间固定连接有吸震弹簧,所述垫片的下端面与第二横杠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横杠和两个所述第二横杠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减震框体,所述减震框体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对称设置有阻尼杆件;
[0005]
所述阻尼杆件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两端通过连接块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头处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共同贯穿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螺接有锁紧螺母。
[0007]
优选的,所述上连接杆和所述下连接杆分别与上下侧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中心处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为十字形板。
[0009]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横杠和两个所述第二横杠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减震框体固定连接。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在经过不平路面时,吸震弹簧通过自身震动减轻震动对车体的冲击,为驾乘者提供舒适性,吸震弹簧震动的过程中,伴随阻尼杆件的伸缩可以抑制因吸震弹簧震动给车体带来的颠簸,从而有效提升驾乘者的舒适性;阻尼杆件包括液压缸,液压缸的两端通过连接块固定于两个第三连
接板之间,吸震弹簧震动时,带动液压缸反复伸缩,液压缸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流动过程中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吸震弹簧的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散发,由此抑制因吸震弹簧震动给车体带来的颠簸,从而有效提升驾乘者的舒适性。
[0011]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杆的端头处位于对应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两个第一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杆上共同贯穿有螺杆,螺杆的两端分别螺接有锁紧螺母。通过锁紧螺母将第一连接杆固定于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
[0012]
进一步的,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分别与上下侧的第三连接板的中心处固定连接。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分别与车体内其他构件连接,使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架构在车体中起到减震作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分别与上下侧的第三连接板的中心处固定连接,使得前减震器整体受力均衡,增强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主视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侧视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俯视图。
[0016]
图中:1-上连接杆、2-下连接杆、3-第一横杠、4-第一连接板、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板、7-伸缩套管、8-垫片、9-第二横杠、10-锁紧螺母、11-减震框体、12-阻尼杆件、121-液压缸、122-连接块、13-第三连接板、14-吸震弹簧、15-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关于方向的描述(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说明书附图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所进行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限于此。
[0019]
实施例:
[0020]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包括用于与车体构件相连接的上连接杆1和下连接杆2,所述上连接杆1和所述下连接杆2分别与车体内其他构件连接,使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架构在车体中起到减震作用,所述上连接杆1的下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横杠3,所述第一横杠3的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组,所述第一连接板组由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板4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板组上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5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6,所述第二连接板6的下端固定连接伸缩套管7的一端,所述伸缩套管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垫片8,所述第二连接板6和所述垫片8之间固定连接有吸震弹簧14,在经过不平路面时,所述吸震弹簧14通过自身震动减轻震动对车体的冲击,为驾乘者提供舒适性,所述垫片8的下端面与第二横杠9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横杠3和两个所述第二横杠9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减震框体11,所述减震框体1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13,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13之间对
称设置有阻尼杆件12,所述吸震弹簧14震动的过程中,伴随所述阻尼杆件12伸缩可以抑制因所述吸震弹簧14震动给车体带来的颠簸,从而有效提升驾乘者的舒适性;
[0021]
所述阻尼杆件12包括液压缸121,所述液压缸121的两端通过连接块122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13之间,所述吸震弹簧14震动时,带动所述液压缸121反复伸缩,所述液压缸121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流动过程中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所述吸震弹簧14的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散发,由此抑制因所述吸震弹簧14震动给车体带来的颠簸,从而有效提升驾乘者的舒适性。
[0022]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连接杆5的端头处位于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4之间,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4与所述第一连接杆5上共同贯穿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螺接有锁紧螺母10。通过锁紧螺母10将所述第一连接杆5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4之间。
[0023]
具体而言,所述上连接杆1和所述下连接杆2分别与上下侧的所述第三连接板13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杆1和所述下连接杆2分别与车体内其他构件连接,使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架构在车体中起到减震作用,所述上连接杆1和所述下连接杆2分别与上下侧的所述第三连接板13的中心处固定连接,使得前减震器整体受力均衡,增强减震效果。
[0024]
具体而言,所述第三连接板13为十字形板。
[0025]
具体而言,两个所述第一横杠3和两个所述第二横杠9之间分别通过第二连接杆15与所述减震框体11固定连接。通过向所述第二连接杆15上旋拧螺钉将所述第一横杠3和所述第二横杠9分别与所述减震框体11固定连接。
[0026]
工作原理:上连接杆1和下连接杆2分别与车体内其他构件连接,使具有外弹簧的前减震器架构在车体中起到减震作用,在经过不平路面时,吸震弹簧14通过自身震动减轻震动对车体的冲击,为驾乘者提供舒适性,垫片8的下端面与第二横杠9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横杠3和两个第二横杠9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减震框体11,减震框体11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13,两个第三连接板13之间对称设置有阻尼杆件12,吸震弹簧14震动的过程中,伴随阻尼杆件12伸缩可以抑制因吸震弹簧14震动给车体带来的颠簸,从而有效提升驾乘者的舒适性;阻尼杆件12包括液压缸121,液压缸121的两端通过连接块122固定于两个第三连接板13之间,吸震弹簧14震动时,带动液压缸121反复伸缩,液压缸121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流动过程中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吸震弹簧14的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散发,由此抑制因吸震弹簧14震动给车体带来的颠簸,从而有效提升驾乘者的舒适性。
[002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8]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
[002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