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导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85126发布日期:2021-01-23 09:1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新型导流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流管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新型导流管。


背景技术:

[0002]
将两导流管对接时,通常使用螺纹筒将两管固定为一体,但易产生漏水的现象,对此多通过外缠密封带等方式密封,较繁琐,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新型导流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
新型导流管,包括导流管本体,导流管本体的首端部周侧管身径向外延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的首端面轴向外延形成有环状凸楞,凸楞外侧的第一安装部端面上固定第一密封环,第一安装部上套有密封筒且螺纹连接,密封筒尾端设置有密封盖;
[0006]
导流管尾端部周侧管身径向外延形成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端面上对应凸楞、第一密封环的位置分别开有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二安装部周侧开与密封筒相配合的螺纹,第二安装部尾端径向外延成型有颈部。
[0007]
本导流管改进首尾端结构,增设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两个导流管对接时,以首端的凸楞嵌入第一环槽,提高稳定性,第一密封环置于第二环槽中,密封,拧动密封筒抵接颈部,将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固定为一体,以密封盖对密封筒尾端进行密封,多重密封,避免水溢流的现象。
[0008]
进一步,密封筒首端面上设置第二密封环,颈部对应位置上开第三环槽,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0009]
进一步,密封盖与密封筒嵌合固定,便于安装。
[0010]
进一步,密封盖底面上设第三密封环,对应的第一安装部尾端面上开第四环槽,进一步提高密封性。
[0011]
进一步,密封盖为分体式结构,由上部、下部嵌合固定成型,便于安装。
[0012]
进一步,密封盖面上导向管本体的面上设弹性层,保持密封且不影响移动。
附图说明
[0013]
图1: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0014]
图2:导流管对接结构图;
[0015]
图3:密封盖结构图;
[0016]
图中:1、导流管本体;2、第一安装部;3、第二安装部;4、密封筒;5、凸楞;6、第一密封环;7、第二密封环;8、第四环槽;9、密封盖;10、第三密封环;11、弹性层;12、第一环槽;13、第二环槽;14、颈部;15、第三环槽;16、嵌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0018]
实施例1
[0019]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新型导流管,在导流管本体1的首端部、尾端部周侧均径向外延分别形成第一安装部2、第二安装部3,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导流管本体一体成型。
[0020]
其中第一安装部的首端面轴向外延成型有环状凸楞5,凸楞外侧的第一安装部端面上开槽固定第一密封环6,第二安装部端面上对应凸楞、第一密封环的位置分别开有第一环槽12、第二环槽13,第一安装部外周壁开有螺纹,密封筒4套在第一安装部上且螺纹连接,同时第二安装部周侧开与密封筒相配合的螺纹,第二安装部尾端径向外延成型有颈部14,密封筒首端面上开槽固定第二密封环7,颈部对应位置上开第三环槽15。
[0021]
本实施例中,密封筒尾端嵌合固定有密封盖9,环体,套在导流管本体上,具体而言,密封盖为分体式结构,由上部、下部嵌合固定成型,采用常见的凹凸嵌合结构,密封盖底面上,即固定时朝向第一安装部尾端的面上开环槽固定第三密封环10,对应的第一安装部尾端面上开第四环槽8,本实施例中,在密封盖底面上成型有嵌块16,对应的密封筒面上开嵌槽,同样采用凹凸嵌合固定结构。
[0022]
本实施例中,密封盖内环面上胶黏橡胶弹性层11,保持密封且不影响移动。
[0023]
使用时,将两导流管对接,以首端的凸楞嵌入第一环槽,第一密封环置于第二环槽中,拧动密封筒抵接颈部,将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固定为一体,第二密封环嵌入第三环槽中,密封盖上第三密封环嵌入第一安装部尾端的第四环槽中,多重密封,避免水溢流的现象。
[0024]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