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88803发布日期:2021-05-28 10:44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支架,顾名思义,是一种用于放置和支撑笔记本电脑的支架,通常用于垫高笔记本来起到扩大底部散热空间,便于散热的作用,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支撑架在进行使用时,支架体积过大不利于使用者进行携带,且支撑时,底部受力不稳,容易倾倒,造成笔记本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的笔记本电脑支撑架在进行使用时,支架体积过大不利于使用者进行携带,且支撑时,底部受力不稳,容易倾倒,造成笔记本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包括第一放置架、第一底座、第二放置架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放置架的前端,所述第二放置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放置架的右侧,所述第二底座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放置架的前端,所述第一放置架的顶部后侧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放置架的顶部中间和后侧粘接有第一防滑垫,所述第一放置架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防滑垫之间开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滑轮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伸缩件,所述第一防滑垫的前侧开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放置架的顶部且位于第三通孔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前侧开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底座的顶部中间开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底座的右侧壁后侧开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二放置架的顶部后侧开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开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滑轮,所述第二放置架的顶部中间和后侧粘接有第二防滑垫,所述第二放置架的顶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防滑垫之间开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三滑轮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件,所述第二伸缩件与所述第一伸缩件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第二防滑垫的前侧开有第七通孔,所述第二放置架的顶部且位于第七通孔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四滑轮,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部前侧开有第八通孔,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部中间开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底座的左侧壁后侧开有固定槽,所述支撑杆插接在所述固定槽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放置架、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二放置架和所述第二底座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后端插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孔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后端插接在所述第二限位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件的右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滑轮的底部,所述第二伸缩件的左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轮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垫和所述第二防滑垫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笔记本电脑支架,通过在第一放置架和第二放置架之间交叉连接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且在第一伸缩件第二伸缩件之间增加连接轴,配合第一滑轮和第三滑轮在第一通孔和第五通孔中进行滑动,其第一放置架和第二放置架之间可进行伸缩,减小笔记本电脑支架的体积,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通过在第一底座上增加第二凹槽并且放置可转动的支撑杆插入第二底座相对位置的固定槽中,对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进行支撑限位,结构稳定,避免底部受力不稳而造成倾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底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第一放置架;110、第一凹槽;111、第一通孔;112、第一滑轮;120、第一防滑垫;130、第二通孔;131、第一支撑架;140、第一伸缩件;150、第三通孔;160、第二滑轮;200、第一底座;210、第四通孔;211、第一限位孔;220、第二凹槽;230、支撑杆;300、第二放置架;310、第三凹槽;311、第五通孔;312、第三滑轮;320、第二防滑垫;330、第六通孔;331、第二支撑架;340、第二伸缩件;341、连接轴;350、第七通孔;360、第四滑轮;400、第二底座;410、第八通孔;411、第二限位孔;420、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支架,减小笔记本电脑支架的体积,便于使用者进行携带,结构稳定,避免底部受力不稳而造成倾倒,请参阅图1-3,包括第一放置架100、第一底座200、第二放置架300和第二底座400;

请再次参阅图1-3,第一放置架100的顶部后侧开有第一凹槽110,第一凹槽110底部开有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轮112,第一放置架100的顶部中间和后侧粘接有第一防滑垫120,第一放置架100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第一防滑垫120之间开有第二通孔130,第二通孔13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131,第一滑轮11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伸缩件140,第一防滑垫120的前侧开有第三通孔150,第一放置架100的顶部且位于第三通孔150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160,第一放置架100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底座200、第二放置架300和第二底座400,第一凹槽110和第一通孔111用于第一滑轮112进行前后滑动,第一防滑垫120和第二防滑垫320用于笔记本电脑稳定放置,第二通孔130用于放置第一支撑架131并进行转动,第一支撑架131用于对第一放置架100进行支撑和角度调节,第一伸缩件140用于配合第二伸缩件340进行伸缩,第三通孔150用于放置第一支撑架131的底部凸起,第二滑轮160用于支撑配合第三滑轮312进行滑动;

请再次参阅图1-3,第一底座200的顶部前侧开有第四通孔210,第一底座200的顶部中间开有第一限位孔211,第一底座200的右侧壁后侧开有第二凹槽220,第二凹槽220内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230,第一底座200转动连接在第一放置架100的前端,第一底座200用于配合第二底座400对第一放置架100和第二放置架300进行支撑,第四通孔210用于放置第一放置架100并进行转动,第二凹槽220用于放置支撑杆230,支撑杆230用于转动并插入固定槽420中对第一底座200和第二底座400进行限位;

请再次参阅图1-3,第二放置架300的顶部后侧开有第三凹槽310,第三凹槽310的底部开有第五通孔311,第五通孔311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三滑轮312,第二放置架300的顶部中间和后侧粘接有第二防滑垫320,第二放置架300的顶部且位于两个第二防滑垫320之间开有第六通孔330,第六通孔33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331,第三滑轮31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伸缩件340,第二伸缩件340与第一伸缩件140的中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341,第二防滑垫320的前侧开有第七通孔350,第二放置架300的顶部且位于第七通孔350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四滑轮360,第二放置架300固定连接在第一放置架100的右侧,第二放置架300用于和第一放置架100对笔记本电脑进行放置,第三凹槽310和第五通孔311用于第三滑轮312进行前后滑动,第六通孔330用于第二支撑架331在其内部进行转动,连接轴341用于第二伸缩件340与第一伸缩件140之间进行固定转动,第七通孔350用于放置第二支撑架331的底部凸起;

请再次参阅图1-3,第二底座400的顶部前侧开有第八通孔410,第二底座400的顶部中间开有第二限位孔411,第二底座400的左侧壁后侧开有固定槽420,支撑杆230插接在固定槽420的内腔,第二底座400转动连接在第二放置架300的前端,第八通孔410用于第二放置架300在其内部放置并转动,第二限位孔411用于对第二支撑架331底部进行限位固定,固定槽420用于插入支撑杆230对第二底座400和第一底座200之间进行限位;

请再次参阅图1-3,为了减轻第一放置架100、第一底座200、第二放置架300和第二底座400的重量,便于携带,第一放置架100、第一底座200、第二放置架300和第二底座400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请再次参阅图1-3,为了使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331对第一放置架100和第二放置架300进行支撑稳定,第一支撑架131的后端插接在第一限位孔211的内部,第二支撑架331的后端插接在第二限位孔411的内部;

请再次参阅图1-3,为了使第一放置架100和第二放置架300之间进行伸缩,第一伸缩件140的右端转动连接在第四滑轮360的底部,第二伸缩件340的左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滑轮160的底端;

请再次参阅图1-3,为了增加第一防滑垫120和第二防滑垫320的表面摩擦力,第一防滑垫120和第二防滑垫320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工作原理:使用者在进行使用时,双手分别握住第一放置架100和第一底座200与第二放置架300和第二底座400向外拉开,第一滑轮112和第三滑轮312分别向下滑动到第一通孔111和第五通孔311的前端,再将第二凹槽220中的支撑杆230拉开,将支撑杆230的一端插入固定槽420中,双手分别将第一放置架100和第二放置架300与第一底座200和第二底座400向外拉开到需要的角度,再将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331分别插入到第一限位孔211和第二限位孔411中,将笔记本电脑放置在第一放置架100和第二放置架300上即可,不使用时,将第一支撑架131和第二支撑架331从第一限位孔211和第二限位孔411中拔出,再将第一放置架100和第二放置架300与第一底座200和第二底座400进行贴合,将,将支撑杆230的一端从固定槽420中移除,转动到第二凹槽220内,最后将第一放置架100和第一底座200与第二放置架300和第二底座400向内推到合并,即完成收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