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防救援的气囊式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30015发布日期:2021-06-04 18:11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消防救援的气囊式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急消防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消防救援的气囊式堵漏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应急消防救援事业的发展,抢险救援任务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固定罐体、输送管道、槽罐车等高风险运输、存储气态、液态化工类产品的装置一旦发生泄漏,将给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快速、便捷、高效的堵漏行动无疑是降低社会影响、减少经济损失、保护人民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当前,堵漏作业中普遍采取锥形木质堵漏塞、圆形气体堵漏塞和捆绑式堵漏袋等工具。但上述工具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如锥形木质堵漏塞膨胀性、大小规格固定,在操作中使用木锤将堵漏塞强行锤入泄漏孔,仅靠木头本身与泄漏点周围罐体挤压实施堵漏;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因内部压力导致塞体弹出,致使堵漏作业失败,圆形充气堵漏塞也存在同样问题。再如,捆绑式堵漏袋,仅靠绳索将橡胶片覆盖到泄漏点上,捆绑效果不佳,容易发生泄漏;而且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只适用于管道类泄漏点堵漏,对槽车或罐体的泄漏点将无法实施堵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堵漏效果好的用于消防救援的气囊式堵漏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有弹性套、拉杆、前骨架、后骨架、骨架连接体和气囊;所述拉杆的前端摆动连接有若干根前骨架;所述骨架连接体套接在拉杆上,在骨架连接体上摆动连接后骨架;所述后骨架的数量与前骨架相同,且后骨架的前端和前骨架的后端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性套套在前骨架和后骨架的外部;所述气囊位于前骨架和后骨架的内部且可将前骨架和后骨架撑起。
6.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杆的前端设有半球头的结构,所述前骨架均匀分布并摆动连接在半球头的四周。
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旋转连接架和固定支架;所述拉杆的中部设有螺纹,旋转连接架螺纹连接在拉杆上;所述固定支架连接在旋转连接架上,或与旋转连接架为一体结构。
8.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支架上设有旋转手柄。
9.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设有充气口。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效、便捷、实用的特点;不受场地、泄漏点大小和作业类型的限制,操作简便,单人即可操作作业,最大限度减少进入操作现场人数,保障了人员安全。本实用新型采用弹性套内衬骨架结构,保证作业时骨架对弹性套进行有效支撑,保证弹性套的整体结构不发生变化。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气囊,通过气囊将骨架以及弹性套撑起,使得弹性套更适合泄漏点大小和形状,从而能够实现更好
的堵漏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反复多次使用,提供产品的经济性。
11.本实用新型采取旋转连接架和固定支架,能将本堵漏装置固定在泄漏设备上,并使其更稳固的堵在泄漏点的位置,从而能更好的实现堵漏,提升堵塞效果。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弥补传统堵漏器具的不足,通过骨架、拉杆和气囊调整大小,在泄漏点形成由内而外逐渐变细的椎体,实施有效堵漏作用;而后通过固定装置,将本堵漏装置由外向内拉紧,实施高效、快捷堵漏;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以反复使用,经济性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图1中b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图1中c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前骨架在半球头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的半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

弹性套;2

前骨架;3

气囊;4

拉杆;5

后骨架;6

充气口;7

骨架连接体;8

螺纹;9

固定支架;10

旋转连接架;11

旋转手柄;12

半球头; 13

第一转轴;14

第二转轴;15

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1.图1、图2、图6所示,本用于消防救援的气囊式堵漏装置包括有弹性套1、前骨架2、后骨架5、拉杆4、骨架连接体7和气囊3。所述拉杆4为直杆状结构,其前端为半球形的半球头。所述半球头的后部周边上设有若干个凹槽,每个凹槽内均固定有一个第一转轴13;所述前骨架2为杆状,且数量与凹槽一致;所述前骨架2的前端通过第一转轴13一一对应的转动连接在凹槽内;这样,前骨架2即可以第一转轴13为中心前后摆动。所述凹槽和前骨架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且在半球头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凹槽和前骨架2的数量最好为四个及以上,例如图6所示,所述前骨架2为六个。
22.图1、图3所示,本用于消防救援的气囊式堵漏装置所述骨架连接体7为套筒状,套在拉杆4的外部并可前后移动。图4所示,所述骨架连接体7的外部设有突起,所述突起也可以是凹槽;所述后骨架5为杆状,后骨架5的后端通过第二转轴14轴转动连接在骨架连接体7的突起上或凹槽内,这样后骨架5即可以第二转轴14为中心摆动。所述后骨架5的数量与前骨架2一致。
23.图1、图4所示,本用于消防救援的气囊式堵漏装置所述前骨架2和后骨架 5一一对应设置,并且相对应的前骨架2的后端、后骨架5的前端均通过第三转轴15轴转动连接在一起。这样,前骨架2、后骨架5和拉杆4形成可活动的三角结构。所述弹性套1最好为弹性套,弹性套1套在前骨架2、后骨架5的外侧,并且弹性套1套在骨架连接体7外侧并固定,形成将前骨架2、后骨架5和骨架连接体7包裹在内的结构。所述前骨架2和后骨架5的内部设有气囊3;所述气囊3可以为图1所示的圆梭形气囊,固定在前骨架2和后骨架5的内部,且气囊3与拉杆
4连接处密封;所述气囊3还可如图6所示的圆梭环形气囊,外部固定在前骨架2和后骨架5的内部,拉杆4从气囊中间的中空部位穿过。所述气囊3设有充气口6,以方便向气囊3内充气;气囊3充气后可将前骨架2 和后骨架5撑起。采用上述结构后,只需向气囊3内充气,气囊3即可撑起前骨架2和后骨架5,从而撑起弹性套。
24.图1所示,本用于消防救援的气囊式堵漏装置还包括有旋转连接架10和固定支架9。所述拉杆4的中部设有螺纹8,旋转连接架10通过螺纹8与拉杆4 实现螺纹连接。所述旋转连接架10和固定支架9为固接结构或一体结构,在旋转连接架10上固接或一体设置有至少两根固定支架9,固定支架9在旋转连接架10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所述固定支架9为杆状,一端与旋转连接架10连接,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向前弯曲。本装置在固定支架9的后端还连接有旋转手柄11,用以转动固定支架9并带动旋转连接架10在螺纹8上转动。
25.图1所示,本用于消防救援的气囊式堵漏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作业时,将本装置的前端沿泄漏点伸入容器内,伸入长度应超过前骨架2的后端。向气囊3内充气从而将骨架撑起。撑起的骨架将弹性套1一同撑起,使得弹性套1 变形膨胀,直到弹性套1膨胀到堵住泄漏孔。再用旋转手柄11将旋转连接架10 向前旋转,使固定支架9的前端顶在罐体上,以保持本装置的稳定,从而实现堵漏。堵漏作业完成后,将气囊3内的气体放出,使骨架和弹性套变小,从能将本装置取出。本装置使用完毕后,在外形和密闭性完整的情况下,清洗、消毒后可继续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