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装式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0109发布日期:2021-07-27 13:2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装式减压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压控制阀领域,具体为一种插装式减压阀。



背景技术:

一般减压阀采用螺纹接头,本体多采用金属阀体采用活塞式反馈机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金属粉末且需要润滑,不便于集成装配和更换的问题。在一些对于固体颗粒污染要求高的场合,装配集成度高的场合,目前的减压阀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减压阀的螺纹接头采用金属阀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金属粉末且需要润滑,不便于集成装配和更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装式减压阀,结构简单,外形体积小,便于安装,采用隔膜式反馈腔,大大减少粉末污染与润滑油脂污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插装式减压阀,包括调节阀套和主阀套以及在调节阀套内安装的调节装置和在主阀套内安装的阀体装置主阀套上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调节阀套和主阀套之间压紧连接设置,主阀套在靠近调节阀套的一侧设有压力反馈腔,调节装置通过压力反馈腔压在阀体装置上;调节装置上设有导向膜片,导向膜片将调节装置与阀体装置所接触的一侧密封设置;

阀体装置包括压板、阀芯座和阀芯,压板在主阀套内靠近压力反馈腔设置,阀芯座在主阀套内远离压力反馈腔设置,且阀芯座对应进气孔设置;压板与阀芯座连接设置,所述阀芯一端设置在压板上,通过压板与调节装置接触设置;阀芯的另一端设有密封副,密封副在阀芯的芯轴上通过阀芯座上朝向进气孔设置;阀芯通过进入进气孔的高压空气在压板和阀芯座之间往复运动;在阀芯的芯轴上朝向压板的方向上设有密封膜片,用于密封通过进气孔到出气孔流向的高压空气;在出气孔的端口上沿主阀套的侧壁设有反馈槽,反馈槽连通压力反馈腔设置。

优选的,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钉、调节螺母、定心板、压簧、导向座螺母和导向座;

调节螺母在调节阀套的顶部设置,调节螺钉通过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插入设置在调节阀套内,定心板与调节螺钉插入调节阀套内部的一端连接设置;压簧的一端固定在定心板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导向座上,导向座螺母安装在导向座上,并与压簧的连杆连接设置;导向螺母与导向座之间设有导向膜片;导向膜片沿着导向座与压板接触的一侧密封设置。

进一步的,导向座螺母与阀芯接触设置。

优选的,密封膜片在阀芯上至进气孔的距离大于出气孔所对应阀芯的位置上至进气孔的距离。

优选的,主阀套的外壁上在反馈槽与压力反馈腔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用于隔离压力反馈腔内的高压空气与外界空气。

优选的,主阀套的外壁上在进气孔与出气孔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用于隔离进气孔与出气孔内的高压空气。

优选的,在阀芯座朝向进气孔的一侧设有密封垫,密封垫与密封副接触设置。

优选的,阀芯的密封副所朝向进气孔的一端套设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在密封副上抵在进气孔的内侧设置。

优选的,调节阀套和主阀套通过螺钉螺纹连接设置。

优选的,主阀套的进气孔的一端固定插入减压阀座上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装式减压阀,通过在主阀套内与调节阀套所接触的一侧设有压力反馈腔,有效的为调节装置提供压力活动范围,调节装置上设有导向膜片,导向膜片将调节装置与阀体装置所接触的一侧密封设置,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金属粉末流向调节装置内,造成的减压阀使用效果的不佳;阀体装置中在阀芯的芯轴上朝向压板的方向上设有密封膜片,用于密封通过进气孔到出气孔流向的高压空气,降低了粉末污染,在出气孔的端口上沿主阀套的侧壁设有反馈槽,反馈槽连通压力反馈腔设置,有效的将从出气孔中排出的高压空气,部分通过反馈槽流向压力反馈腔内,为压力反馈腔内提供气压环境,推动调节装置运动,避免润滑油润滑,减少了润滑油脂污染。

进一步的,调节装置内调节螺母在调节阀套的顶部设置,调节螺钉通过与调节螺母螺纹连接插入设置在调节阀套内,便于对调节阀套进行调节;定心板与调节螺钉插入调节阀套内部的一端连接设置;压簧的一端固定在定心板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导向座上,导向座螺母安装在导向座上,并与压簧的连杆连接设置;导向螺母与导向座之间设有导向膜片;有效的提供了将导向膜片固定在导向螺母和导向座之间,导向膜片沿着导向座与压板接触的一侧密封设置,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金属粉末流向调节装置内,造成的减压阀使用效果的不佳。

更进一步的,导向座螺母与阀芯接触设置,使得主阀套中高压空气对阀芯的推动力有效的对调节阀套进行传递,便于调节。

进一步的,密封膜片在阀芯上至进气孔的距离大于出气孔所对应阀芯的位置上至进气孔的距离,避免了高压空气通过进气孔沿着出气孔流出的过程中流向调节阀体内,降低了金属粉末的污染。

进一步的,主阀套的外壁上在反馈槽与压力反馈腔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用于隔离压力反馈腔内的高压空气与外界空气,避免外界空气流向压力反馈腔内,保证了气体的洁净度。

进一步的,所述主阀套的外壁上在进气孔与出气孔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用于隔离进气孔与出气孔内的高压空气,使得主阀套插入减压阀座上后,高压空气集中通入进气孔中,增加了高压空气的对进气孔的压强。

进一步的,在阀芯座朝向进气孔的一侧设有密封垫,密封垫与密封副接触设置,有效的提高了主阀套的控制力,确保实现减压效果。

进一步的,阀芯的密封副所朝向进气孔的一端套设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在密封副上抵在进气孔的内侧设置,使得密封副通过复位弹簧的复位与密封垫接触。

进一步的,调节阀套和主阀套通过螺钉螺纹连接设置,提高了调节阀套与主阀套之间的连接性。

进一步的,主阀套的进气孔的一端固定插入减压阀座上设置,保证了减压阀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插装式减压阀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装式减压阀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装式减压阀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装式减压阀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插装式减压阀的侧视图;

图6为图5中a-a的剖视图。

图中:1-调节螺钉;2-调节螺母;3-调节阀套;4-定心板;5-压簧;6-导向座螺母;7-导向座;8-导向膜片;9-压板;10-密封膜片;11-第一密封圈;12-基体;13-阀芯座;14-阀芯;15-第二密封圈;16-密封垫;17-复位弹簧;18-反馈槽;19-主阀套;20-进气孔;21-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装式减压阀,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调节阀套3和主阀套19以及在调节阀套3内安装的调节装置和在主阀套19内安装的阀体装置;

根据图6所示,主阀套19上设有进气孔20和出气孔21;调节阀套3和主阀套19之间压紧连接设置,主阀套19在靠近调节阀套3的一侧设有压力反馈腔,调节装置通过压力反馈腔压在阀体装置上;调节装置上设有导向膜片8,导向膜片8将调节装置与阀体装置所接触的一侧密封设置;

阀体装置包括压板9、阀芯座13和阀芯14,压板9在主阀套19内靠近压力反馈腔设置,阀芯座13在主阀套19内远离压力反馈腔设置,且阀芯座13对应进气孔20设置;压板9与阀芯座13连接设置,阀芯14一端设置在压板9上,通过压板9与调节装置接触设置;阀芯14的另一端设有密封副,密封副在阀芯14的芯轴上通过阀芯座13上朝向进气孔20设置;阀芯14通过进入进气孔20的高压空气在压板9和阀芯座13之间往复运动;在阀芯14的芯轴上朝向压板9的方向上设有密封膜片10,用于密封通过进气孔20到出气孔21流向的高压空气;在出气孔21的端口上沿主阀套19的侧壁的基体12上设有反馈槽18,反馈槽18连通压力反馈腔设置。

其中,调节装置包括调节螺钉1、调节螺母2、定心板4、压簧5、导向座螺母6和导向座7;调节螺母2在调节阀套3的顶部设置,调节螺钉1通过与调节螺母2螺纹连接插入设置在调节阀套3内,定心板4与调节螺钉1插入调节阀套3内部的一端连接设置;压簧5的一端固定在定心板4上,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导向座7上,导向座螺母6安装在导向座7上,并与压簧5的连杆连接设置;导向螺母6与导向座7之间设有导向膜片8;导向膜片8沿着导向座7与压板9接触的一侧密封设置;导向座螺母6与阀芯14接触设置;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金属粉末流向调节装置内,造成的减压阀使用效果的不佳。

密封膜片10在阀芯14上至进气孔20的距离大于出气孔21所对应阀芯14的位置上至进气孔20的距离,避免了高压空气通过进气孔20沿着出气孔21流出的过程中流向调节阀体内,降低了金属粉末的污染;

主阀套19的外壁上在反馈槽18与压力反馈腔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圈11,用于隔离压力反馈腔内的高压空气与外界空气,避免外界空气流向压力反馈腔内,保证了气体的洁净度;主阀套19的外壁上在进气孔20与出气孔2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5,用于隔离进气孔20与出气孔21内的高压空气,使得主阀套19插入减压阀座上后,高压空气集中通入进气孔20中,增加了高压空气的对进气孔20的压强;在阀芯座13朝向进气孔20的一侧设有密封垫16,密封垫16与密封副接触设置。阀芯14的密封副所朝向进气孔20的一端套设复位弹簧17;复位弹簧17在密封副上抵在进气孔20的内侧设置。

调节阀套3和主阀套19通过螺钉螺纹连接设置,提高了调节阀套3与主阀套19之间的连接性。主阀套19的进气孔20的一端固定插入减压阀座上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插装式减压阀,在使用时,

扭动调节螺钉1使压簧5压缩到一定量,压簧5力远大于复位弹簧17的力量,使得阀芯14与密封垫16分开;当进气孔20通入压缩空气时,压缩空气通过密封副,出气孔21部分空气沿着反馈槽18进入压力反馈腔内,使得压力反馈腔内的压力开始升高,同时压力反馈腔内压力升高后使得导向膜片8上升,随着压力持续上升,导向膜片8持续抬高推动导向座螺母6上升,阀芯14随着导向座螺母6的上升,同时在复位弹簧17的作用下也随着上升。使得阀芯14与密封垫16接触后,密封副结构关闭,压缩空气停止向出口流动,出口压力稳定,最终实现前端压力高,后端压力低且稳定,实现减压的目的。通过调节调节螺钉1压缩压簧5改变导向膜片8的受力值达到改变出口部分压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在在阀芯14运动过程中,需要保持进气孔20的密封与压力反馈腔之间密封,同时在阀芯14上设有密封膜片10,阀芯14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产生粉末,有效的提高了气体洁净度,结构简单,采用注塑件与标准件,降低制造难度,降低金属粉末污染;压力反馈腔采用密封圈与输入腔隔离提高了减压阀输出流量,采用插装式设计,便于安装,减少粉末污染;同时采用隔膜式以及压力反馈腔的设计,减少粉末污染与润滑油脂污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