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2.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上购物已成为人们的首选,现代社会中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饭菜,经常通过点外卖来解决饮食需求,外卖小哥通过骑行电动车等交通工具送餐,在送餐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导航或者联系客户,为了保证安全和方便,通常需要使用移动终端支架将手机固定于交通工具上。
3.然而,现有的移动终端支架在固定手机时,手机与移动终端支架之间夹持不稳,导致骑行过程中,手机因晃动而脱出移动终端支架,而在崎岖不平的环境下,这样的安全隐患更大。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能使移动终端支架稳固的夹持移动终端,便于人们使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首先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第三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在所述壳体内至少部分层叠,所述壳体内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和所述第三夹臂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所述第一夹臂设有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齿部,所述第二夹臂设有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齿部,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啮合的齿轮机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第三夹臂连接;所述第三夹臂朝远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运动时,通过所述连杆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
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交叉设置且中间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三夹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臂和所述第三夹臂转动连接。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交叉设置且中间相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夹臂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夹臂转动连接。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臂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活动部以及延伸出所述壳体左侧的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一活动部的右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右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夹臂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二活动部以及延伸出所述壳体右侧的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活动部的左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部的左端位于所述第一活
动部的右端的左侧;所述第三夹臂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三活动部以及延伸出所述壳体下侧的第三夹持部,所述第三活动部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杆的右端和所述第四连杆的左端转动连接。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活动部的上端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预紧槽和第二预紧槽,所述第三连杆的右端设有第一滑动部,所述第四连杆的左端设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预紧槽内并可在所述第一预紧槽内竖向滑动,所述第二滑动部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预紧槽内并可在所述第二预紧槽内竖向滑动。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部的右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活动部的左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部和所述第二活动部相互层叠,所述第一活动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长条孔的一侧,所述第二活动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齿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长条孔的一侧,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分别位于所述齿轮机构的上下两侧并与所述齿轮机构啮合。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锁紧机构,所述第三活动部的中部开设有第三长条孔,所述第三长条孔的一侧设有第三齿部,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开关键、操作件和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端并贯穿所述壳体背面,所述开关键设置于所述活动槽内,所述固定件盖设于所述活动槽上,所述开关键和所述操作件固定连接,所述操作件穿过所述壳体并露出于所述壳体背面,所述开关键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三齿部啮合的第四齿部,所述操作件用于带动所述第四齿部与所述第三齿部啮合或者分离。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连接。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壳,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底壳的正面,所述底壳的背面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支架连接于对应物体的相应部位。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可活动地安装于壳体上的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第三夹臂,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在壳体内至少部分层叠,壳体内设有分别与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第三夹臂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第一夹臂设有位于壳体内的第一齿部,第二夹臂设有位于壳体内的第二齿部,壳体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的齿轮机构;壳体内还设有第一弹性复位件,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与壳体和第三夹臂连接;第三夹臂朝远离壳体的方向运动时,通过连杆组件可带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通过连杆组件、齿轮机构和第一弹性复位件的联动,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支架夹持移动终端时,夹持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16.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移动终端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支架的第一角度拆解示意图;
18.图3是图2所示移动终端支架的进一步拆解示意图;
19.图4是图2所示移动终端支架的另一角度的拆解示意图;
20.图5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支架的第二角度拆解示意图;
21.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2.10、壳体;11、齿轮机构;12、第二弹性复位件;13、第一弹性复位件;14、安装槽;15、锁紧机构;151、开关键;152、操作件;153、活动槽;154、固定部;17、上盖;18、底壳;19、连接座;
23.20、第一夹臂;21、第一活动部;211、第一连接块;212、第一卡块;213、第一长条孔;22、第一夹持部;
24.30、第二夹臂;31、第二活动部;311、第二连接块;312、第二卡块;313、第二长条孔;32、第二夹持部;
25.40、第三夹臂;41、第三活动部;411、第一预紧槽;412、第二预紧槽;413、第三长条孔;42、第三夹持部;
26.50、连杆组件;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第三连杆;54、第四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8.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9.请参阅附图1至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用于安装固定移动终端(例如手机),通常应用于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上,能在剧烈震荡的状态下保持夹持稳定;包括壳体10、可活动地安装于壳体10上的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第三夹臂40,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在壳体10内至少部分层叠,壳体10内设有分别与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第三夹臂40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50;第一夹臂20设有位于壳体10内的第一齿部,第二夹臂30设有位于壳体10内的第二齿部,壳体10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的齿轮机构11;壳体10内还设有第一弹性复位件13,第一弹性复位件1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0和第三夹臂40连接,以提供使得第三夹臂40朝向壳体10内运动的弹力;第三夹臂40朝远离壳体10的方向运动时,通过连杆组件50可带动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优选地,第一弹性复位件13为弹簧,可提供使得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第三夹臂40固定移动终端的弹力。具体地,需要安装移动终端时,施力拉动第三夹臂40,第三夹臂40通过连杆组件50带动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移动终端支架此时处于打开状态且可安装移动终端;安装移动终端后,取消施力,第一弹性复位件13通过第三夹臂40带动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第三夹臂40共同作用将移动终端固定于移动终端支架上,夹持稳固,不会轻易松脱,便于人们使用。
30.具体地,连杆组件50包括交叉设置且中间通过转轴和通孔间隙配合实现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以及第三连杆53和第四连杆54;第一连杆51的一端与第一夹臂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连杆5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53的另一端与第三夹臂40
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2的一端与第二夹臂30通过转轴和通孔间隙配合实现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连杆54的一端通过转轴和通孔间隙配合实现转动连接,第四连杆5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夹臂40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三夹臂40运动时可带动第三连杆53和第四连杆54运动,第三连杆53和第四连杆54分别带动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运动,相应的,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分别带动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运动,从而实现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第三夹臂40之间的联动夹紧移动终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第一连杆5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臂20和第三夹臂4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2的两端分别与和第二夹臂30和第三夹臂40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第三夹臂40之间的联动夹紧移动终端。
31.进一步地,第一夹臂20包括可在壳体10内运动的第一活动部21,以及延伸出壳体10左侧的第一夹持部22,第一活动部21的右端与第一连杆51的右端转动连接;第二夹臂30包括可在壳体10内运动的第二活动部31,以及延伸出壳体10右侧的第二夹持部32,第二活动部31的左端和第二连杆52的左端转动连接,第二活动部31的左端位于第一活动部21的右端的左侧;第三夹臂40包括可在壳体10内运动的第三活动部41,以及延伸出壳体10下侧的第三夹持部42,第三活动部41的上端分别与第三连杆53的右端和第四连杆54的左端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三活动部41带动第三连杆53和第四连杆54运动时,相应带动第一连杆51和第二连杆52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活动部21和第二活动部31运动,而且通过将第一活动部21的右端与第一连杆51转动连接,第二活动部31的左端和第二连杆52转动连接,使得移动终端支架处于最大张开状态,从而适配更大尺寸的移动终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活动部21的其他部位和第一连杆51转动连接,第二活动部31的其他部位和第二连杆52转动连接,这样虽然会减少移动终端支架最大张开状态的距离,但不影响移动终端支架的使用。
32.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活动部41的上端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预紧槽411和第二预紧槽412,第三连杆53设有第一滑动部,第四连杆54设有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转动连接于第一预紧槽411内并可在第一预紧槽411内竖向滑动,第二滑动部转动连接于第二预紧槽412内并可在第二预紧槽412内竖向滑动。具体地,通过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一预紧槽411和第二预紧槽412,使得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夹紧移动终端后,第三夹臂40还有一定的可调节空间,可在长度方向(或者竖向方向)来调节移动终端支架,从而适配不同长宽比的移动终端,让移动终端支架零间隙夹紧移动终端,提高稳定性。相应地,也可以是,在第三夹臂40夹紧移动终端后,第二夹臂30和第一夹臂20之间还有一定的可调节空间,可在宽度方向(或者横向方向)来调节移动终端支架,从而适配不同长宽比的移动终端,让移动终端支架零间隙夹紧移动终端,提高稳定性。
33.进一步地,第一活动部21的右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一连接块211,第二活动部31的左端向下延伸形成第二连接块311,第一连杆51和第一连接块211通过轴孔间隙配合实现转动连接,第二连杆52和第二连接块311通过轴孔间隙配合实现转动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杆51通过第一连接块211带动第一活动部21运动,第二连杆52通过第二连接块311带动第二活动部31运动。
34.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的上部设有安装槽14,第一活动部21和第二活动部31设置于安装槽14上且相互层叠,第一活动部21的中部开设有第一长条孔213,第一齿部设置于第一长条孔213的一侧,第二活动部31的中部开设有第二长条孔313,第二齿部设置于第二长
条孔313的一侧,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分别位于齿轮机构11的上下两侧并与齿轮机构11啮合。具体地,齿轮机构11使得第一活动部21和第二活动部31始终朝不同的方向运动,即第一活动部21和第二活动部31只能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35.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内还设有锁紧机构15,第三活动部41的中部开设有第三长条孔413,第三长条孔413的一侧设有第三齿部,锁紧机构15与所述第三长条孔413对应设置,且锁紧机构15包括开关键151、操作件152、活动槽153和固定部154,活动槽153设置于壳体10的下端并贯穿壳体10背面,开关键151设置于活动槽153内,固定部154盖设于活动槽153上,并将开关键151固定于活动槽153内,操作件152穿过壳体10并露出于壳体10背面,开关键151和操作件152固定连接,开关键151的一侧设有与第三齿部啮合的第四齿部,操作件152用于带动第三齿部和第四齿部啮合或者分离,从而锁紧或者打开第三活动部41。具体地,通过移动操作件152,操作件152带动开关键151在活动槽153内运动,使得第三齿部和第四齿部相互啮合或者相互分离,从而锁紧或者打开第三活动部41,以提高移动终端支架的稳定性。
36.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内还设有第二弹性复位件12,第二弹性复位件12的一端与第一夹臂2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臂30连接。具体地,第一活动部21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卡块212,第二活动部31向上延伸形成第二卡块312,第一卡块212和第二卡块312左右并排设置,第二弹性复位件12分别与第一卡块212和第二卡块312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二弹性复位件12为弹簧,以提供使得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的弹力,使得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第三夹臂40共同作用夹紧移动终端。
37.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和上盖17和底壳18,上盖17盖合于底壳18的正面,底壳18的背面设有连接座19,连接座19用于将移动终端支架连接于对应物体的相应部位。具体地,连接座19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电动车或者自行车的操控架上。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用于安装固定移动终端,通常应用于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上,能在剧烈震荡的状态下保持夹持稳定;包括壳体10、可活动地安装于壳体10上的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第三夹臂40,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在壳体10内至少部分层叠,壳体10内设有分别与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第三夹臂40转动连接的连杆组件50;第一夹臂20设有位于壳体10内的第一齿部,第二夹臂30设有位于壳体10内的第二齿部,壳体10内还设有分别与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啮合的齿轮机构11;壳体10内还设有第一弹性复位件13,第一弹性复位件1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0和第三夹臂40连接,以提供使得第三夹臂40朝向壳体10内运动的弹力;第三夹臂40朝远离壳体10的方向运动时,通过连杆组件50可带动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在需要安装移动终端时,施力拉动第三夹臂40,第三夹臂40通过连杆组件50带动第一夹臂20和第二夹臂30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移动终端支架此时处于打开状态且可安装移动终端;安装移动终端后,取消施力,第一弹性复位件13通过第三夹臂40带动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一夹臂20、第二夹臂30和第三夹臂40共同作用将移动终端固定于移动终端支架上,夹持稳固,不会轻易松脱,便于人们使用。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
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