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轴伺服控制电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0778发布日期:2021-11-06 04:33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轴伺服控制电台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自动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轴伺服控制电台。


背景技术:

2.目前单轴位置速率转台是一种单轴平台式多功能测试设备,具有位置、速率等功能,能满足惯性系统及惯性元器件的功能测试和实验,该转台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进行控制,具有高精度的定位能力、速率平稳、操作失真度小及良好的动态特性。
3.现有的如公开号为cn108692926a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轴速率位置转台,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顶端通过螺钉连接有防尘罩,所述底座本体的内腔中部纵向嵌入有主轴,所述主轴的顶端通过螺钉连接有台面组件,所述主轴的内腔嵌入有导电滑环,所述主轴的外壁上侧套接有上支承组件,所述上支承组件的外壁与底座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主轴的外壁中部套接有驱动电机组件,所述底座本体的外壁左右两侧的上部通过螺钉连接本体泥芯盖,所述底座本体的左侧壁下侧卡接有插座孔组件,所述底座本体的内腔下侧嵌入有下轴承支架,所述下轴承支架的内腔嵌入有下轴承座,所述下轴承座的内腔嵌入有下轴承外隔圈,所述下轴承外隔圈的内腔通过滚珠支撑有下轴承内隔圈,所述下轴承内隔圈套接在主轴的外壁上,所述下轴承支架的底部中部通过螺钉连接有下轴承端盖,所述主轴的外壁底端套接有测角组件,所述下轴承支架的底部边缘处环向连接有线缆支架,所述线缆支架的底部通过螺钉连接有线缆固定架,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部卡接有三角托板,所述三角托板上通过螺接有支撑座,所述底座本体的右侧壁安装有插座盒,所述插座盒上卡接有插座盖板,所述底座本体的相视外壁均通过螺钉连接有手柄固定座,且手柄固定座上螺接有手柄。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发明不能保证在旋转过程中转台在电机始终保持水平转动,使得转台存在在水平方向偏移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得电机可带动转台更为稳定的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转动,本技术提供一种单轴伺服控制电台。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单轴伺服控制电台,包括主体机构、升降机构、转动机构和夹紧机构,转动机构包括转动电机和操作台,转动电机包括转动主轴;夹紧机构包括套环,套环的外周面沿直径方向向内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部卡接有支撑杆,支撑杆与安装槽尺寸相适配,支撑杆端部固接有螺接板,螺接板的上端面可与操作台下端面紧密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环可随转动主轴进行同轴转动,套环上所卡接的支撑杆以及支撑杆上端固接的螺接板可随套环进行同轴转动,螺接板在安装时平滑进入安装槽内部,从而不干涉螺接板的安装,螺接板可对操作台在周向上起到支撑作用,并在操作台转动过程中增加操作台稳定性。
9.可选的,安装槽设置有若干个,且在套环外周面绕转动主轴纵向中轴线均匀阵列排布。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的均匀阵列分布使得支撑杆的安装更为均匀,从而可在周向方向对安装槽施加支撑力,使得安装槽下端面受力均匀,增加操作台水平转动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支撑杆包括水平杆和竖直杆,水平杆和竖直杆的端部固接,且夹角为直角,竖直杆的高度与安装槽到操作台下端面法线距离相同。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杆和竖直杆相互配合,使得套环与安装板之间通过水平杆和竖直杆向连接,竖直杆在竖直方向上对操作台起到支撑作用。
13.可选的,螺接板的中心位置与竖直杆的端部固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接板通过竖直杆抵接于操作台下端面,从而在周向上对操作台起到支撑作用,且螺接板增大了与操作台的接触面积,使得支撑效果更为显著。
15.可选的,螺接板端面穿设有若干固定螺栓,固定螺栓螺纹连接于操作台的内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使得螺接板固定于操作台下部,从而螺接板不会发生偏移,使得螺接板可更好的对操作台起到支撑作用。
17.可选的,水平杆在套环外周面设置有环形接头,环形接头内壁与套环外壁紧密贴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接头可紧密抵接于套环外部,从而增加夹紧机构的结构稳定性,且环形接头可对内部套环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且在保护套环的同时随套环进行同轴转动。
19.可选的,环形接头两侧均设置有一半圆环,两个半圆环所形成的圆环尺寸与水平杆相适配。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个环形接头的半圆环在水平杆端面形成圆环,并使得环形接头与水平杆相适配,从而使得相邻支撑杆结构之间具有整体性,并可通过环形接头对水平杆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支撑杆安装强度增加。
21.可选的,两个相邻的环形接头拼接成的圆环上端部设置有卡扣组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扣组件可使得相邻两个环形接头可紧密连接,从而对水平杆施加支撑力,从而使得水平杆可稳定插接于安装槽内部,且不会在安装槽内部发生滑动,导致支撑杆从安装槽内部脱离;卡扣组件使得环形接头可在套环外部实现快速拆装,从而使得在环形接头损坏时可快速更换,不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1.多个螺接板可对操作台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增加操作台在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5.2.环形接头可对相邻的水平杆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得水平杆紧密卡接于安装槽内部;
26.3.卡扣组件可对环形接头起到固定作用,使得环形接头固定于套管外壁,且卡扣组件可具有快速拆装的功效,方便后续装置的更换。
附图说明
27.图1是单轴伺服控制电台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圆筒内部结构剖视图。
29.图3是升降机构结构剖视图。
30.图4是套环与转动主轴配合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转动机构和夹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图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3.图7是夹紧机构结构俯视图。
34.图中,1、主体机构,11、底盘,12、万向轮,13、圆筒,14、通孔,15、控制台,2、升降机构,21、液压升降油缸,22、安装板,23、波纹管,24、固定弹簧,3、转动机构,31、转动电机,311、转动主轴,32、操作台,321、安装孔,322、连接器,323、刻度线,4、夹紧机构,41、套环,42、安装槽,43、支撑杆,431、水平杆,432、竖直杆,44、螺接板,45、固定螺栓,46、环形接头,47、卡扣组件,471、搭扣,472、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单轴伺服控制电台。
37.参照图1和图2,一种单轴伺服控制电台,包括主体机构1、升降机构2、转动机构3和夹紧机构4。
38.参照图1和图2,主体机构1包括底盘11,底盘11为圆形,底盘11下端面边沿位置固接有万向轮12,万向轮12设置有三个,且绕底盘11中轴线均匀阵列排布,万向轮12使得单轴伺服控制电台可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移动;底盘11上端面固接有圆筒13,圆筒13设置于底盘11中轴线位置,且端面尺寸小于底盘11的尺寸,圆筒13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底盘11上端面边沿位置开设有通孔14,通孔14设置有三个,且绕底盘11中轴线阵列排布,通孔14设置于圆筒13外周面外部,且在纵向方向上不与万向轮12发生干涉,通孔14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当电台进行工作时,可通过在通孔14内部螺纹连接与通孔14尺寸相适配的接地螺栓使得电台在周向方向上固定;圆筒13外周面内嵌有控制台15,控制台15横截面为矩形,且控制台15外端面设置有多个控制键,控制台15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控制台15内端面设置于圆筒13内部,控制台15可控制圆筒13内部结构进行运作。
39.参照图3,升降机构2包括液压升降油缸21,液压升降油缸21沿圆筒13纵向中轴线设置于圆筒13内部,且液压升降油缸21的端面与底板11上端面固接,液压升降油缸21的输入端与控制台15通过电线相连,液压升降油缸21可通过电线传输的电能转变为内部液压能,并最终转变为在竖直方向上做功的机械能,液压升降油缸21可在竖直方向上做竖直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内部结构升降的目的,液压升降油缸21运动平稳且在竖直方向上运动时不会发生偏移;液压升降油缸21上端面固接有安装板22,安装板22为圆形,且端面尺寸小于圆筒13内周面尺寸,安装板22可随液压升降油缸22在圆筒内部进行升降运动;为了防止安装板22在随液压升降油缸21运动时结构不稳定,安装板22下端面边沿位置固接有波纹管23,波纹管23设置有四个,且绕液压升降油缸21的中轴线在均匀阵列分布,且波纹管23背离安装板22的端面固接于圆筒13的底部端面上,波纹管23可随安装板22的上下运动而进行伸
缩,且不影响安装板22的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每个波纹管23内部设置有固定弹簧24,固定弹簧24的一端固接于安装板22的边沿位置,固定弹簧24的另一端固接于圆筒13底部端面上,固定弹簧24的外周面抵接于波纹管23的内壁上,固定弹簧24可对波纹管23起到支撑作用,且在运动过程中可随安装板22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同向运动,从而对安装板22的运动起到缓冲作用。
40.参照图1和图4,转动机构3包括转动电机31,转动电机31固接于安装板22的中心位置,转动电机31可随安装板22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转动电机31包括转动主轴311,转动主轴311为圆柱形,且位于圆筒13的纵向中轴线上,转动主轴311的端部高于圆筒13上端面的高度,从而转动主轴311的端部设置于圆筒13的外部,转动电机31在工作过程中可使得转动主轴311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转动主轴311的端部固接有操作台32,操作台32为圆环型,且操作台32的内壁与转动主轴311的外周面尺寸相适配,使得操作台32紧密套接于转动主轴311的端部,且操作台32的内周面与转动主轴311的外周面固接,操作台32的上端面与转动主轴311的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操作台32的下端面与圆筒13的上端面存在空隙,操作台32可在转动主轴311的作用下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旋转,且可通过液压升降油缸21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升降;操作台32上端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孔321,安装孔321大小不等,且不规则分布于操作台32的上端面,安装孔321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当工作人员在操作台32表面进行安装时,可将不同形状的组装件通过安装螺栓螺接于操作台32表面,从而防止组装件从操作台32表面滑脱,产生安全隐患;操作台32上端面边沿位置设置有连接器322,连接器322为圆形,且连接器322内部设置有若干信号传输线,连接器322可用来连接外接信号线,从而对操作台32下部结构进行控制;操作台32外周面设置有刻度线323,刻度线323可用于检测安装件在操作台32上端面转动时的角速度和加速度,从而更方便控制转动电机31的工作速率。
41.参照图4和图5,夹紧机构4包括套环41,套环41套接于转动主轴31的外周面,且套环41的内周面与转动主轴31的外周面固接,套环41外周面尺寸小于圆筒13的端面尺寸,使得套环41可设置于圆筒13的内部并随转动主轴31进行同轴转动;套环41的外周面沿直径方向向内部开设有安装槽42,安装槽42为圆柱形,且安装槽42的深度不与套环41内周面发生干涉,安装槽42设置有四个,且在套环41外周面绕转动主轴311纵向中轴线均匀阵列排布;安装槽42内部卡接有支撑杆43,支撑杆43横截面为圆形,且与安装槽42尺寸相适配,支撑杆43的端部可紧密卡接于安装槽42内部,支撑杆43包括水平杆431和竖直杆432,水平杆431和竖直杆432的端部固接,且夹角为直角,竖直杆432的高度与安装槽42到操作台32下端面法线距离相同,水平杆431的一端卡接于安装槽42内部,使得竖直杆432的端部抵接于操作台32的下端面,支撑杆43可对操作台32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为了使得竖直杆432对操作台32的支撑更为稳固,竖直杆432朝向操作台32的端部固接有螺接板44,螺接板44为圆形,且螺接板44的中心位置与竖直杆432的端部固接,螺接板44的上端面可与操作台32下端面紧密抵接;螺接板44端面开设有若干圆形通孔,通孔内部设置有内螺纹,通孔内部设置有固定螺栓45(参考图6),固定螺栓45螺纹连接于圆形通孔内部,且端部固接于操作台32的内部,使得操作台32、螺接板44和竖直杆432的相对位置固定,从而安装台32可收到四个螺接板44向上的支撑力,使得安装台32在水平方向上保持稳定。
42.参照图4和图7,为了使得水平杆431在套环41内部稳定卡接而不从安装槽42内部
滑脱,相邻水平杆431在套环41外周面设置有环形接头46,环形接头46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有四个,且环形接头46内壁与套环41外壁紧密贴合;环形接头46两侧均设置有一半圆环,环形接头46两侧的半圆环可分别与相邻两侧环形接头46的半圆环抵接,从而使得两个半圆环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圆环内径与水平杆431相互配合,使得水平杆431在圆环内部周向方向上位置固定;两个相邻的环形接头46拼接成的圆环上端部设置有卡扣组件47,卡扣组件47包括搭扣471和挂钩472,搭扣471和挂钩472分别设置于相邻两个环形接头46上,且每一个环形接头46上端面均设置有一个搭扣471和挂钩472,从而使得每一个环形接头46均可与其他环形接头46相互连接;当水平杆431插接于环形接头46拼接而形成的圆环中时,可旋转搭扣471使得搭扣471与挂钩472旋转卡接,从而固定水平杆431的位置,使得装置在同一平面内具有稳定性。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单轴伺服控制电台的实施原理为:在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可通过控制台15来控制液压升降油缸21的在竖直方向上的伸缩,从而控制安装板22的升降,安装板22进而带动圆筒13内部结构进行升降,从而使得操作台32可随液压升降油缸21进行竖直方向上的升降;安装板22下端面固接的波纹管23和固定弹簧24可对安装板22起到稳定结构和缓冲的作用,从而使得安装板22在升降过程中时刻保持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
44.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台15控制转动电机31工作,转动电机31的转动主轴311带动操作台32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转动,从而使得单轴伺服控制电台同时实现竖直方向上的升降和水平方向的转动;在单轴伺服控制电台的安装过程中,可在套环41外周面上的安装槽42内部卡接支撑杆43,支撑杆43的水平杆431可紧密卡接于安装槽42内部,且支撑杆43的竖直杆432抵接于操作台42的下端面,此时可将固定螺栓45穿设于竖直杆432端面固接的螺接板44的圆形通孔中,使得螺接板44与操作台42螺纹连接,螺接板44可对操作台32起到支撑作用,并增加操作台32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相邻水平杆431外周面安装的环形接头46可使得水平杆431在周向方向上位置固定,环形接头46安装完成后可旋转闭合卡扣组件47,使得搭扣471与挂钩472旋转卡接,从而固定环形接头46在套环41外周面上的位置。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