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连接抱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5299发布日期:2021-12-29 13:1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曝气连接抱箍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曝气装置,尤其是曝气连接抱箍。


背景技术:

2.曝气器需要与管道连接,但是现有的曝气器主要通过不锈钢抱箍固定在曝气进气管上,与曝气进气管的连接不方便,安装和维护麻烦,并且容易漏气。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密封性好的曝气连接抱箍,具体技术方案为:
4.曝气连接抱箍,包括:上抱环,所述上抱环为半环形,所述上抱环上设有第一连接孔、上连接座和上卡槽,所述上连接座上设有转动孔;下抱环,所述下抱环为半环形,所述下抱环上设有第二连接孔、下连接座和下卡槽,所述下连接座上设有转动轴;卡环,所述卡环为圆弧形,所述卡环的一端设有转动槽,另一端设有下卡钩;及卡扣,所述卡扣为圆弧形,所述卡扣的一端设有转动部,另一端设有上卡钩,所述转动部活动插在所述转动槽内;所述转动轴转动安装在所述转动孔内,所述上抱环和所述下抱环组成抱箍,所述下卡钩卡在所述下卡槽上,所述上卡钩卡在所述上卡槽内,所述卡环用于将所述卡扣压紧在所述上抱环上,使所述上抱环与所述下抱环固定在一起。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抱环和下抱环组成抱箍,压紧在管道上,与管道贴合好,密封性好,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用于安装与管道通气的零件。
6.上连接座和下连接座实现上抱环和下抱环的转动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7.卡环和卡扣用于将上抱环和下抱环固定在一起,拆装方便,并且通过圆弧形的设计,使卡环和卡扣压紧在上卡槽和下卡槽上后不容易发生脱落现象。
8.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座上还设有插入槽,所述插入槽与所述转动孔相通,所述插入槽形成喇叭口用于转动轴插入到转动孔内,且将所述转动轴限制在所述转动孔内转动。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槽方便转动轴的安装,并且插入槽与上抱环和下抱环抱紧管道后转动轴的受力方向相反,防止转动轴脱落。
10.插入槽的最大宽度要小于转动轴的直径,防止转动轴脱落。
11.进一步,所述卡扣上设有防脱钩,所述卡环上设有防脱孔,所述防脱孔内设有防脱块,所述防脱钩活动插在所述防脱孔内,且卡在所述防脱块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钩卡在防脱块上,能进一步提高卡环和卡扣自锁的可靠性,保证使用过程中卡环和卡扣不会脱落,形成稳定可靠的锁定。
13.进一步的,所述防脱钩上设有插入圆弧面或插入斜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圆弧面方便插入,使防脱钩卡到防脱块上时省力。
15.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上设有转动钩,所述卡环上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两侧设有圆弧滑台,所述转动钩活动插在所述转动槽内,且滑动卡在所述圆弧滑台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钩和圆弧滑台将卡扣限制在卡环上转动,使卡环与卡扣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拆装方便。
17.优选的,所述连接孔包括同轴线设置的防转孔和连接圆孔,所述防转孔为多边形孔,所述防转孔位于所述上抱环和所述下抱环的内侧,所述连接圆孔位于所述上抱环和所述下抱环的外侧。
18.其中,所述上抱环和所述下抱环上均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
1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柱的顶部设有防松凸台,所述防松凸台绕所述连接孔环形阵列设置。
20.优选的,还包括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包括防转座和设置在所述防转座上的连接管,所述防转座与所述防转孔相匹配,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
21.进一步的,所述防转座的顶部和/或底部均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底座密封槽。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曝气连接抱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密封性好,与管道的外圆面配合好,密封性高。
附图说明
24.图1是曝气连接抱箍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曝气连接抱箍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曝气连接抱箍的剖视图;
27.图4是上抱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上抱环的剖视图;
29.图6是下抱环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是卡环的正视图;
32.图9是沿图8中a

a线的剖视图;
33.图10是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1是卡扣安装在卡环上,且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2是连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3是连接接头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8.实施例一
39.如图1至图11所示,曝气管连接抱箍,包括:上抱环1,上抱环1为半环形,上抱环1上设有连接孔、上连接座11和上卡槽14,上连接座11上设有转动孔12;下抱环2,下抱环2为半环形,下抱环2上设有连接孔、下连接座21和下卡槽23,下连接座21上设有转动轴22;卡环3,卡环3为圆弧形,卡环3的一端设有转动槽33,另一端设有下卡钩36;及卡扣4,卡扣4为圆弧形,卡扣4的一端设有转动部46,另一端设有上卡钩47,转动部46活动插在转动槽33内;转动
轴22转动安装在转动孔12内,上抱环1和下抱环2组成抱箍,下卡钩36卡在下卡槽23或上卡槽14内,上卡钩47卡在上卡槽14或下卡槽23内,卡环3用于将卡扣4压紧在上抱环1或下抱环2上,使上抱环1和下抱环2固定在曝气进气管上。
40.上抱环1和下抱环2组成抱箍,压紧在曝气进气管上,与曝气进气管贴合好,密封性好。
41.上连接座11和下连接座21实现上抱环1和下抱环2的转动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42.上抱环1、卡扣4和卡环3的圆弧形依次相匹配。
43.上抱环1和下抱环2之间打开的角度大,方便直接插入到曝气进气管上。
44.转动槽35为圆弧槽,转动部46设有与转动槽35相匹配的转动圆弧面。
45.卡环3和卡扣4用于将上抱环1和下抱环2固定在一起,拆装方便,并且通过圆弧形的设计,使卡环3和卡扣4压紧在上卡槽14和下卡槽23上后不容易发生脱落现象。
46.实施例二
47.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上连接座11上还设有插入槽13,插入槽13与转动孔12相通,插入槽13形成喇叭口用于转动轴22插入到转动孔12内,且将转动轴22限制在转动孔12内转动。
48.插入槽13方便转动轴22的安装,并且插入槽13与上抱环1和下抱环2抱紧管道后转动轴22的受力方向相反,防止转动轴22脱落。
49.插入槽13的最大宽度要小于转动轴22的直径,防止转动轴22脱落。
50.实施例三
51.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至图11所示,卡扣4上设有防脱钩43,卡环3上设有防脱孔31,防脱孔31内设有防脱块32,防脱钩43活动插在防脱孔31内,且卡在防脱块32上。
52.防脱钩43卡在防脱块32上,能进一步提高卡环3和卡扣4自锁的可靠性,保证使用过程中卡环3和卡扣4不会脱落,形成稳定可靠的锁定。
53.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防脱钩43上设有插入圆弧面44或插入斜面。
54.插入圆弧面44或插入斜面方便插入,使防脱钩43卡到防脱块32上时省力。
55.实施例四
56.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至图11所示,卡扣4上设有转动钩41,卡环3上设有转动槽33,转动槽33的两侧设有圆弧滑台34,转动钩41活动插在转动槽33内,且滑动卡在圆弧滑台34上。
57.转动钩41对称设置,且转动槽33的两侧均有,防止卡扣左右传动,转动钩41和圆弧滑台34将卡扣4限制在卡环3上转动,使卡环3与卡扣4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拆装方便。
58.使用时,拆下卡环3,将上抱环1打开,将上抱环1和下抱环2卡到管道上,并合起上抱环1和下抱环2,同时使第一连接孔19和第二连接孔29上的零件与管道上的孔相对应,然后将卡扣4转动,使上卡钩47远离卡环3,防脱钩43离开防脱孔31,将上卡钩47插到上卡槽14内,将下卡钩36与下卡槽23对应,然后将卡环3压向上抱环1,卡环3和卡扣4压紧在上抱环1上,由于上抱环1、卡环3和卡扣4均是圆弧形,因此形成自锁,同时防脱钩43插到防脱孔31内,并卡到防脱块32上,进一步保证卡环3和卡扣4锁定在上抱环1和下抱环2上。
59.拆卸时,只需要向外侧扳动卡环3装有卡扣4的一端,即可拆卸卡环3和卡扣4,拆装
方便。
60.实施例五
61.在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6所示,连接孔包括同轴线设置的防转孔17和连接圆孔16,防转孔17为多边形孔,防转孔17位于上抱环1和下抱环2的内侧,连接圆孔16位于上抱环1和下抱环2的外侧。
62.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上抱环1和下抱环2上均设有连接柱15,连接孔设置在连接柱15上。
63.连接柱15的顶部形成连接平台,方便固定曝气器,同时增加了防转孔17和连接圆孔16的深度,保证强度。
64.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连接柱15的顶部设有防松凸台18,防松凸台18绕连接孔环形阵列设置。
65.防松凸台18能够起到锁定与连接接头8连接的曝气器。
66.实施例六
67.在上述实施例五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图12和图13所示,还包括连接接头8,连接接头8包括防转座81和设置在防转座81上的连接管82,防转座81与防转孔17相匹配,连接管82上设有内螺纹或外螺纹。
68.多边形的防转孔17和多边形的防转座81使连接接头8不会转动,便于与曝气器连接,拆装方便。
69.防转座81与曝气进气管接触的面为圆弧面,且与曝气进气管相匹配,便于密封和安装。
70.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防转座81的顶部和/或底部均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底座密封槽83。
71.底座密封槽83方便安装密封圈,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使连接接头8与曝气进气管和曝气器之间不漏气。
72.在不少于一个的实施例中,防转座81上还设有定位管84,定位管84插在曝气进气管上,实现曝气连接抱箍的定位。
73.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