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油机刹车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02621发布日期:2021-04-02 09:1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抽油机刹车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油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抽油机刹车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抽油机锁定装置主要是由驱动机构、制动轮和制动臂组成,制动轮的外周开有卡牙槽,制动臂设有外凸的卡牙,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制动臂转动,将卡牙插入卡牙槽内实现刹车锁定,但是在使用中旋转中的制动轮外周面与卡牙接触时,接触面硬碰硬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并且还出现磨损快、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另外卡牙和制动臂是一体的,卡牙磨损程度大了,需要将整根制动臂进行更换,拆装的步骤相当的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抽油机刹车锁定装置,其能够在卡牙与制动轮外周面接触时,产生弹性缓冲,减少硬摩擦的力度,从而能够避免由于接触面硬碰硬,导致损坏和噪音大等问题,进而提高整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抽油机刹车锁定装置,包括制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包括制动轮、制动臂、恒压臂和拉力弹簧;

所述制动轮的外周面上设有制动槽,所述制动臂倾斜布置在制动轮的一侧,所述制动臂下端面的中部可拆卸连接有与制动槽配合的卡牙;

所述制动臂的下端设有铰接槽,所述恒压臂的上端位于铰接槽内,并且恒压臂的中部与制动臂下端铰接,所述恒压臂的下端与驱动机构连接;

所述制动臂的上端面中部设有第一弹簧座,所述恒压臂的上端面中部设有第二弹簧座,所述拉力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弹簧座和第二弹簧座上。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纵拉杆、横拉杆、驱动器和换向器;

所述纵拉杆的上端与恒压臂的下端铰接,所述纵拉杆的下端与换向器连接,所述横拉杆的前后两端分别与驱动器和换向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换向器包括纵力臂、转轴、横力臂和轴座;

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轴座上,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纵力臂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纵力臂的上端与横拉杆的前端铰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横力臂的后端铰接,所述横力臂的前端与纵拉杆的下端铰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器包括套筒、驱动座和手柄;

所述套筒呈横向布置,且转动连接在驱动座上,所述套筒的后端与手柄连接,所述横拉杆的后端与套筒的前端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制动臂下端面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卡牙的上端插入凹槽内,所述制动臂的一侧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并且锁紧螺栓的头部伸入凹槽内将卡牙固定。

优选的,所述制动臂的上端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的头部伸入铰接槽内与恒压臂的上端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纵拉杆的顶部设有限力机构,所述限力机构包括内拉杆、外筒体和支撑弹簧;

所述外筒体的顶部设有限位挡圈,所述内拉杆滑动连接在外筒体的腔内,并且内拉杆的顶部穿过限位挡圈后与恒压臂的下端铰接,所述内拉杆的下端设有与外筒体内腔适配的限位台阶,所述支撑弹簧套装在内拉杆的外周上,并且支撑弹簧的两端分别支撑在限位台阶和限位挡圈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将恒压臂和制动臂铰接的设计,以及在两者之间连接的拉力弹簧,能够在卡牙与制动轮外周面接触时,产生弹性缓冲,减少硬摩擦的力度,从而能够避免由于接触面硬碰硬导致磨损快和噪音大等问题,进而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通过将卡牙与制动臂设计为可拆卸的结构,便于对已经磨损或损坏的卡牙进行快速的更换。

通过在纵拉杆上安装限力机构,能够在驱动器过渡操作时,压缩支撑弹簧产生弹性缓冲,从而进一步减小卡牙和制动轮的硬摩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制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限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制动机构,21、换向器,22、驱动器,23、限力机构,24、纵拉杆,25、横拉杆,101、制动轮,102、制动槽,103、销轴,104、制动臂,105、限位螺栓,106、铰接槽,107、第一弹簧座,108、拉力弹簧,109、第二弹簧座,110、恒压臂,111、卡牙,112、锁紧螺栓,201、纵力臂,202、转轴,203、横力臂,204、轴座,205、套筒,206、驱动座,207、手柄,208、内拉杆,209、限位挡圈,210、外筒体,211、支撑弹簧,212、限位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一种抽油机刹车锁定装置,包括制动机构1和驱动机构。

制动机构1包括制动轮101、制动臂104、恒压臂110和拉力弹簧108。

制动轮101的外周面上设有制动槽102,制动臂104倾斜布置在制动轮101的一侧,制动臂104下端面的中部可拆卸连接有与制动槽102配合的卡牙111;

其中可拆卸连接的结构为制动臂104下端面的中部设有凹槽,卡牙111的上端插入凹槽内,制动臂104的一侧还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112,并且锁紧螺栓112的头部伸入凹槽内将卡牙111固定。

制动臂104的下端设有铰接槽106,恒压臂110的上端位于铰接槽106内,并且恒压臂110的中部与制动臂104下端铰接,恒压臂110的下端与驱动机构连接。

制动臂104的上端面中部设有第一弹簧座107,恒压臂110的上端面中部设有第二弹簧座109,拉力弹簧10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弹簧座107和第二弹簧座109上。

工作原理:

使用时,先将制动轮101安装在抽油机机轴上,然后通过销轴103或螺栓将制动臂104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抽油机机壳的外侧。

刹车操作时,先将抽油机的电机断电,通过驱动机构向下拉动恒压臂110,恒压臂110拖动制动臂104转动,使卡牙111贴近制动轮101,当卡牙111与制动轮101的外周面接触时,支撑恒压臂110和制动臂104中部向上移动,此时拉伸拉力弹簧108,当制动槽102靠近卡牙111时,拉力弹簧108弹性复位,将卡牙111推入制动槽102内,使抽油机彻底制动,并将抽油机的机轴锁定。

通过将恒压臂110和制动臂104铰接的设计,以及在两者之间连接的拉力弹簧108,能够在卡牙111与制动轮101外周面接触时,产生弹性缓冲,减少硬摩擦的力度,从而能够避免由于硬碰硬导致的损坏和噪音大等问题,进而提高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通过将卡牙111设计为可拆卸的结构,便于对已经磨损或损坏的卡牙111进行快速的更换。

另外,制动臂104的上端靠近铰接槽106处,还可以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105,限位螺栓105的头部伸入铰接槽106内与恒压臂110的上端面接触,通过增加限位螺栓105能够调节恒压臂110和制动臂104之间的转动角度,使本实用新型更加的灵活、方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驱动机构包括纵拉杆24、横拉杆25、驱动器22和换向器21,纵拉杆24的上端与恒压臂110的下端铰接,纵拉杆24的下端与换向器21连接,横拉杆25的前后两端分别与驱动器22和换向器21连接。

换向器21包括纵力臂201、转轴202、横力臂203和轴座204,转轴202转动连接在轴座204上,转轴202的一端与纵力臂201的下端固定连接,纵力臂201的上端与横拉杆25的前端铰接,转轴202的另一端与横力臂203的后端铰接,横力臂203的前端与纵拉杆24的下端铰接。

驱动器22包括套筒205、驱动座206和手柄207,套筒205呈横向布置,且转动连接在驱动座206上,套筒205的后端与手柄207连接,横拉杆25的后端与套筒205的前端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对驱动机构中换向器21和驱动器22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结构合理、装配简单的优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具体是:

纵拉杆24的顶部设有限力机构23,限力机构23包括内拉杆208、外筒体210和支撑弹簧211。

外筒体210的顶部设有限位挡圈209,内拉杆208滑动连接在外筒体210的腔内,并且内拉杆208的顶部穿过限位挡圈209后与恒压臂110的下端铰接。

内拉杆208的下端设有与外筒体210内腔适配的限位台阶212,支撑弹簧211套装在内拉杆208的外周上,并且支撑弹簧211的两端分别支撑在限位台阶212和限位挡圈209上。

通过在纵拉杆24上安装限力机构23,能够在驱动器22过渡操作时,压缩支撑弹簧211产生弹性缓冲,从而进一步减小卡牙111和制动轮101的硬摩擦。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