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不锈钢管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不锈钢管检漏用两端对接机构。
背景技术:2.在不锈钢管的生产过程种,检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目前,不锈钢管检漏常采用方法是一端封堵,另一端通入查看管子上是否水流出。由于生产的不锈钢管的长度有所不同,所以两端对接的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保证一端的密封性,还要保证另一端能够快速连接。现有的两端对接机构一端能保证密封,但是调节麻烦,需要工人一边慢慢推进,一边拿尺子测量,而另一端需要根据不同口径不停换对接头,而且更换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不锈钢管检漏用两端对接机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管检漏用两端对接机构,包括封堵不锈钢管一端的第一对接组件和对接另一管端的第二对接组件,所述第一对接组件包括第一对接架以及推动第一对接架移动的推动机构和微调机构,所述第一对接架的一侧面上均布有若干第一对接头,所述第二对接组件包括第二对接架和推动第二对接架移动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二对接架上设有进出气管,其内部设有若干进出气分管,第二对接架的一侧面上设有与进出气分管连通的快装接头。
5.通过推动机构和动力机构可以很好地移动两个对接组件,以适应不同长度的不锈钢管;采用微调机构保证不锈钢管一端的密封性,且调节精准;采用快装接头实现不锈钢管另一端的快速连接,且能适应一定范围不同直径的不锈钢管。
6.进一步地限定,所述第一对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底板,所述推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底板上,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推板架和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气缸通过安装座固定在第一安装底板上,第一气缸的推杆与推板架连接,所述推板架设置在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滑轨固定在第一安装底板上。
7.更进一步地限定,所述推板架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一侧边沿靠近第一气缸设置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由三块依次连接呈“门”字结构的立板组成,所述第一气缸推杆与中间的立板连接,所述底板远离连接架的一侧边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沿其来回滑动的第一对接头,所述第一对接头通过伸缩杆与连接架的中间立板连接,底板上连接架的两侧均设有一微调机构。
8.更进一步地限定,所述微调机构包括左连接底座、右连接底座、滑板、丝杆、压块和锁紧螺母,所述丝杆横向贯穿设置在所述左连接底座上,丝杆的一端安装有手轮,丝杆上的丝杆螺母连接一过渡块,所述过渡块与滑板连接,所述滑板伸入所述右连接底座开口槽内,过渡块上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朝向左连接底座伸出,且在空间上与左连接底座上表面有
搭接部分,左连接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刻度,所述紧锁螺母安装在丝杆上,且与过渡块连接在一起。
9.更进一步地限定,所述第一对接头外侧端设有向内凹的碗状弹性件。
10.碗状弹性件可以很好的封堵不锈钢管的一端,且可以避免管端不受损伤。
11.进一步地限定,所述第二对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安装底板,所述动力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底板上,动力机构包括第二气缸、推架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气缸通过安装座固定在第二安装底板上,第二气缸的推杆与推架连接,所述推架设置在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轨固定在第二安装底板上,推架上固定第二对接架。
12.更进一步地限定,所述第二对接头为快速连接头,其前端设有限位卡扣,第二对接头内壁设有环形弹性件。
13.环形弹性件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其次与限位卡口配合,可以适应一定范围口径的不锈钢管。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推动机构和动力机构可以很好地移动两个对接组件,以适应不同长度的不锈钢管;采用微调机构保证不锈钢管一端的密封性,且调节精准;采用快装接头实现不锈钢管另一端的快速连接,且能适应一定范围不同直径的不锈钢管。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对接组件中微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对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对接组件中快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第一对接架,10.第一对接组件,11.第一对接头,12.第一安装底板,13.第一气缸,14.推架板,141.底板,142.连接架,1411. 滑槽,15.伸缩杆,16.左连接底座,161.刻度,17.右连接底座,171.开口槽,18.滑板,19.丝杆,110.压块,111.锁紧螺母,112.手轮,113.过渡块;2.第二对接架,20.第二对接组件,21.进出气管,22.快装接头,221.限位卡扣,222.环形弹性件,23.第二安装底板,24.第二气缸,25.推架,26.第二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22.如图1~4所示,一种不锈钢管检漏用两端对接机构,包括封堵不锈钢管一端的第一对接组件10和对接另一管端的第二对接组件20,
23.第一对接组件10包括第一对接架1以及推动第一对接架1移动的推动机构和微调机构,第一对接架1的一侧面上均布有若干第一对接头11,第一对接头11外侧端设有向内凹的碗状弹性件;第一对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安装底板12,推动机构安装在第一安装底板12上,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气缸13、推板架14和第一滑轨15,第一气缸13通过安装座固定在第一安装底板12上,第一气缸13的推杆与推板架14连接,推板架14设置在第一滑轨15上,第一滑轨
15固定在第一安装底板12上;
24.其中,推板架14包括底板141和位于底板141一侧边沿靠近第一气缸13设置的连接架142,连接架142由三块依次连接呈“门”字结构的立板组成,第一气缸13推杆与中间的立板连接,底板141远离连接架142的一侧边沿上开设有滑槽1411,滑槽1411上设有沿其来回滑动的第一对接头11(第一对接头11底部连接有伸入滑槽1411内的滑轮),第一对接头11通过伸缩杆15与连接架142的中间立板连接,底板141上连接架142的两侧均设有一微调机构。
25.如图2所示,微调机构包括左连接底座16、右连接底座17、滑板18、丝杆19、压块110和锁紧螺母111,丝杆19横向贯穿设置在左连接底座16上,丝杆19的一端安装有手轮112,丝杆19上的丝杆螺母连接一过渡块113,过渡块113与滑板18连接,滑板18伸入右连接底座17开口槽171内,过渡块113上连接有压块110,压块110朝向左连接底座16伸出,且在空间上与左连接底座16上表面有搭接部分,左连接底座16上表面设置有刻度161,紧锁螺母111安装在丝杆19上,且与过渡块113连接在一起。
26.如图3所示,第二对接组件20包括第二对接架2和推动第二对接架2移动的动力机构,第二对接架2上设有进出气管21,其内部设有若干进出气分管(图中未示出),第二对接架2的一侧面上设有与进出气分管连通的快装接头22,快装接头22的前端设有限位卡扣221,第二对接头内壁设有环形弹性件222,如图4所示;第二对接组件20还包括第二安装底板23,动力机构安装在第二安装底板23上,动力机构包括第二气缸24、推架25和第二滑轨26,第二气缸24通过安装座固定在第二安装底板23上,第二气缸24的推杆与推架25连接,推架25设置在第二滑轨26上,第二滑轨26固定在第二安装底板23上,推架25上固定第二对接架2。
27.具体操作时,不锈钢管由支撑部件支撑,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24动作,分别带动推板架14和推架25相向移动,带动第一对接架1和第二对接架2移动,以适应不同长度的不锈钢管,将不锈钢管的一端插入快装接头22中,直至进入进出气支管(两者为紧配合),由环形弹性件抱紧222,且由限位卡扣221锁紧,不锈钢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对接头11接触,手动转动手轮112,使得丝杆19转动,带动过渡块113移动,使得滑板18跟随移动,滑板18伸出左、右连接底座16、17的一端推动第一对接架1沿滑槽1411向前移动,同时,伸缩杆15被拉长,直至第一对接头11压紧不锈钢管的端部(可在碗状弹性件中间设置压力检测器,检测其变形量,以判断是否压紧),锁住锁紧螺母111,通过观察刻度161了解微调的距离,以便下一组不锈钢管测试时作为参考;检测结束,拧松锁紧螺母111,反转手轮112少许圈,手动移动下第一对接架1,伸缩杆15收缩,便于下一组同长度的不锈钢管的测试。
28.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