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ST矿用减速器内套密封套安装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4543发布日期:2021-12-22 18:2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CST矿用减速器内套密封套安装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cst矿用减速器内套密封套安装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st矿用减速器内套密封套安装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减速器作为常见的动力传输设备,广泛应用于各项生产项目中,在矿内工作的减速器由于其生产环境恶劣而常常发生故障,因此需要进行定期检修,在减速器检修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减速器整体拆卸,并分别对零部件进行保养,为了确保减速器的密封效果,避免减速器内部润滑油泄露,并减少外部灰尘对减速器的影响,需要对密封件进行更换,由于部分减速器的密封件采用内套式的安装方式,需要插入至套管内壁上的定位槽内,此种内套式的密封结构在安装密封圈时的定位难度较大,无法准确使得密封圈对准定位槽,同时由于密封圈具有弹性,密封圈常常会从密封槽内部脱出,进而影响对主轴的密封效果,此外,由于部分密封结构采用双定位槽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密封圈的安装难度,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cst矿用减速器内套密封套安装定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手动安装内套式密封圈,安装时的难度较大,无法确保定位精度,容易从定位槽内部脱出,且双定位槽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安装难度,影响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实用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安装杆的设计,能够配合导向锥对内橡胶圈进行定位,以确保在内橡胶圈安装至第一定位槽内部进行定位,同时通过导向套和顶紧杆配合将内橡胶圈抵接至第二定位槽内进行安装,能够避免内橡胶圈相互摩擦而发生定位偏转,提升了密封结构安装时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安装难度,提升了安装效率,实用性强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cst矿用减速器内套密封套安装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杆、导向套和顶紧杆,所述安装杆用于推动内橡胶圈卡入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内,所述安装杆的直径与定位环上主轴安装孔的直径对应,所述安装杆的端部设有向内收缩的导向锥;
6.所述导向套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管,所述导向套的端部设有伸入主轴安装孔内的挡圈,所述挡圈用以将第一定位槽挡住;
7.所述顶紧杆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型管,所述顶紧杆的端部设有外翻边沿,所述顶紧杆的侧壁上设有均布的开槽。
8.作为优选,所述挡圈的端部靠近第二定位槽的边沿处,能够使得内橡胶圈在顶紧杆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定位槽处进行安装。
9.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套与挡圈直接设有第一挡环。
10.作为优选,所述顶紧杆的端部设有第二挡环。
11.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安装杆的设计,能够配合导向锥对内橡胶圈进行定位,以确保在内橡胶圈安装至第一定位槽内部进行定位,同时通过导向套和顶紧杆配合将内橡胶圈抵接至第二定位槽内进行安装,能够避免内橡胶圈相互摩擦而发生定位偏转,提升了密封结构安装时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安装难度,提升了安装效率,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圈安装完毕后的结构视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第一定位槽内部橡胶圈的结构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第一定位槽内部橡胶圈的爆炸结构视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第二定位槽内部橡胶圈的结构视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第二定位槽内部橡胶圈的爆炸结构视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器定位环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0.1、减速器主轴;2、定位环;3、第一定位槽;4、外橡胶圈;5、内橡胶圈;6、第二定位槽;7、顶紧杆;8、开槽;9、第二挡环;10、导向套;11、第一挡环;12、外翻边沿;13、挡圈;14、减速器本体;15、安装杆;16、导向锥;17、主轴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2.参见图1

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cst矿用减速器内套密封套安装定位装置,包括安装杆15、导向套10和顶紧杆7,安装杆15用于推动内橡胶圈5卡入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6内,减速器定位环2内壁上开设有供内橡胶圈5和外橡胶圈4安装的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6,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6均为内向开设的环状槽,能够提升对减速器主轴1的密封效果,安装杆15的直径与定位环2上主轴安装孔17的直径对应,安装杆15与主轴安装孔17采用间隙配合,以便于安装杆15插入主轴安装孔17内对外橡胶圈4进行定位,安装杆15的端部设有向内收缩的导向锥16,采用导向锥16的设计,能够使得安装杆15端部的导向锥16伸入外橡胶圈4内部进行定位,并能够在安装杆15插入内橡胶圈5后,水平推动安装杆15在主轴安装孔17内部水平移动,此时安装杆15端部的导向锥16会逐渐推动内橡胶圈5抵接进入第一定位槽3内部,直至安装杆15的尾部穿过主轴安装孔17,从而能够使得安装杆15尾部将内橡胶圈5完全压入第一定位槽3内部,以实现内橡胶圈5的定位安装;
23.导向套10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管,采用圆柱型管的设计,能够降低导向套10的重量,以便于工人进行拿取搬运,导向套10的内壁上成型有向内收缩的斜面,靠近挡圈13一端
的导向套10内径尺寸小于远离挡圈13一端的导向套10内径尺寸,能够便于安装内橡胶圈5,导向套10的端部设有伸入主轴安装孔17内的挡圈13,挡圈13同样为圆柱型管,且挡圈13的内壁厚度较薄,从而尽量增加挡圈13的内径尺寸,以便于减少对内橡胶圈5的影响,降低安装难度,挡圈13用以将第一定位槽3挡住,且挡圈13的端部与第二定位槽6的边沿平齐,能够在顶紧杆7在推动内橡胶圈5在导向套10内部滑动,直至内橡胶圈5从挡圈13内部导出,并卡入第二定位槽6内进行定位,采用挡圈13的结构设计,能够在安装第二定位槽6内部的内橡胶圈5时,对第一定位槽3内部已经安装完毕的内橡胶圈5进行遮蔽,从而避免安装时两个内橡胶圈5相互接触而产生摩擦,影响第二定位槽6内部的内橡胶圈5的定位精度;
24.顶紧杆7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型管,以降低重量便于拿取,顶紧杆7的长度与导向套10的长度对应,能够在顶紧杆7完全插入导向套10内部后,使得顶紧杆7底端的外翻边沿12与挡圈13的边沿平齐,以便于对内橡胶圈5进行定位,顶紧杆7的端部设有外翻边沿12,外翻边沿12一体成型在顶紧杆7的端部,能够在插入导向套10内部后使得外翻边沿12紧密贴合在导向套10的内壁上,从而能够确保在移动过程中外翻边沿12能够抵接着内橡胶圈5在导向套10内部进行移动,顶紧杆7的侧壁上设有均布的开槽8,开槽8的数量有八个,等间距排列布置在顶紧杆7的周向外壁上,采用此种结构设计,能够使得顶紧杆7在插入导向套10内部后沿着导向套10进行移动,进而能够使得顶紧杆7端部的外翻边沿12能够沿着开槽8收缩,从而保证对内橡胶圈5的效果。
25.如图4和图5所示,挡圈13的端部靠近第二定位槽6的边沿处,能够使得内橡胶圈5在顶紧杆7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定位槽6处进行安装,从而能够在顶紧杆7端部的外翻边沿12抵接内橡胶圈5进入导向套10内部导出后,能够使得内橡胶圈5卡入第二定位槽6内部进行安装,从而便于对内橡胶圈5进行定位,提升安装时的精度。
26.如图4和图5所示,导向套10与挡圈13直接设有第一挡环11,第一挡环11能够对导向套10端部的挡圈13进行限位,从而使得挡圈13在插入主轴安装孔17内部后,第一挡圈13卡接在定位环2的内壁上进行定位,确保导向套10保持稳定,并使得挡圈13的边沿与第二定位槽6的边沿平齐,以便于内橡胶圈5准确安装至第二定位槽6内。
27.如图4和图5所示,顶紧杆7的端部设有第二挡环9,采用第二挡环9的设计,能够在顶紧杆7插入导向套10内部时,利用第二挡环9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外翻边沿12的边沿与挡圈13的边沿平齐,以便于安装内橡胶圈5。
28.采用上述结构,使用前,操作人员利用大拇指和中指抵住外橡胶圈4的内环,并用食指压紧外橡胶圈4的外环,从而使得外橡胶圈4捏紧以减少直径,便于放入定位环2上的主轴安装孔17内,依次向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6内部放置外橡胶圈4,由于外橡胶圈4的尺寸及厚度较小,能够完全卡入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6内,并依托自身的弹性形变,逐渐贴紧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6的内壁;
29.当外橡胶圈4放置完毕后,操作人员将内橡胶圈5采用同样的方式放置在第一定位槽3内,此时的内橡胶圈5不能够完全陷入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6内,此时操作人员拿取安装杆15,使得安装杆15端部的导向锥16插入主轴安装孔17内,由于导向锥16的直径小于内橡胶圈5的尺寸,进而能够在导向锥16沿着主轴安装孔17内壁的移动过程中,逐渐将内橡胶圈5压入第一定位槽3内,反复插入安装杆15,确保内橡胶圈5的安装效果;
30.当第一定位槽3内部的内橡胶圈5安装完毕后,操作人员将安装杆15撤出,并将导
向套10端部的挡圈13插入主轴安装孔17内,并使得导向套10侧壁上的第一挡环11卡接在定位环2的内壁上,完成预定位,此时挡圈13将第一定位槽3完全遮住,并使得挡圈13的边沿与第二定位槽6的边沿平齐,操作人员将内橡胶圈5放置在导向套10内,并将顶紧杆7插入导向套10,在顶紧杆7移动的过程中,顶紧杆7端部外翻边沿12会始终抵接在导向套10的内壁上,进而推动内橡胶圈5在导向套10内部移动,直至内橡胶圈5从导向套10内部脱出进入第二定位槽6内,从而能够避免内橡胶圈5在安装的过程中与第一定位槽3内部的内橡胶圈5接触,从而发生摩擦影响定位;
31.在内橡胶圈5进入第二定位槽6内部后,操作人员将顶紧杆7和导向套10取下,并重新推动安装杆15插入主轴安装孔17内进行定位,使得安装杆15端部的导向锥16对装置进行导向定位,反复插接几次后,确保第一定位槽3和第二定位槽6内部的外橡胶圈4安装紧密,最终完成整个装置的使用过程;
32.采用安装杆15的设计,能够配合导向锥16对内橡胶圈5进行定位,以确保在内橡胶圈5安装至第一定位槽3内部进行定位,同时通过导向套10和顶紧杆7配合将内橡胶圈5抵接至第二定位槽6内进行安装,能够避免内橡胶圈5相互摩擦而发生定位偏转,提升了密封结构安装时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安装难度,提升了安装效率,实用性强。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