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发动机输出轴柔性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2.发动机提供的动力通过输出轴输出给连接装置,进而再通过连接装置输出给电机,以带动电机转动。目前,此连接装置常为甩块罩杯方式,而甩块具有较强的刚性,从而导致输出的动力具有较强的刚性,在突然启动发动机时,输出轴和甩块会受到发动机较大的启动速度,而由于惯性,电机和罩杯不会突然启动,这会导致甩块和罩杯相对转动,从而使得甩块和罩杯损坏,这种发动机骤然启动和骤然停止的方式对发动机和电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针对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2021272232.x的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输出轴柔性传递装置及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输出轴柔性传递装置包括:发动机、输出轴、保护组件、柔性传递组件、电机组件和检测组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输出轴柔性传递装置及发动机,采用柔性传递组件传输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当发动机突然启动时,此时柔性传递组件由于自身带有一定缓冲性能,从而不会对输出轴施加较大的反作用力,从而降低其折断的几率,同时也可以输出缓和的作用力,以缓慢启动电机。
4.上述装置在对轴体进行作用的时候,通过其中的带动夹紧环转动,进而带动连接套和固定块转动,而固定块朝向连接环404转动时,会逐渐靠近并最终压缩缓冲弹簧,使得连接环一起转动,并最终将动力传输给电机组件,整体传动结构复杂,在轴体进行转动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对轴体的传动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和降低,实际使用效果不佳。
5.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发动机输出轴柔性传递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装置整体传动结构复杂,在轴体进行转动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对轴体的传动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和降低,实际使用效果不佳,提供一种发动机输出轴柔性传递装置。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输出轴柔性传递装置,包括第一空心轴、第二空心轴、基准轴和联轴器,第一空心轴和第二空心轴固定连接,基准轴嵌入在第一空心轴和第二空心轴中,联轴器固定连接在基准轴的尾端位置,基准轴上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有传动环、底座和对接轴,对接轴固定连接在底座内侧,底座分布在传动环的表面四周,传动环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尾环,基准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触块,传动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架,限位架的内侧嵌入设置有缓冲杆,缓冲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接触头,缓冲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接触头和缓冲杆之间嵌入设置有第二弹簧。
8.进一步优选方案:缓冲结构设置两组,同时套接在基准轴的尾端位置,且两组缓冲
结构相对设置。
9.进一步优选方案:尾环设置在的传动环的尾端位置,且尾环和基准轴之间呈活动套接设置,同时尾环向内突出和基准轴套接。
10.进一步优选方案:接触块设置四组,顺时针均匀分布在基准轴和传动环的之间位置,且接触块整体呈梯形突出设置,顶部呈向一侧倾斜设置。
11.进一步优选方案:缓冲杆滑动嵌入在限位架内侧,且呈垂直突出设置。
12.进一步优选方案:第一弹簧同时嵌入在限位架内侧。
13.进一步优选方案:接触头整体滑动嵌入在缓冲杆的底端,且接触头的底端呈倾斜设置,和接触块的倾斜顶部位置呈平行设置。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输出轴柔性传递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尾环使得传动环和基准轴之间活动套接,在基准轴转动的时候,对传动环进行延迟带动,达到使得传动环进行转动的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突出设置的接触块,在基准轴进行转动的时候,达到向接触头施加压力的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杆和对应的第一弹簧达到对外力进行缓冲的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突出设置的接触头,在接触到接触块的时候,达到对接触块施加压力的效果,配合第二弹簧达到缓冲的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结构剖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缓冲结构连接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22.图1
‑
3中:1、第一空心轴;2、第二空心轴;3、基准轴;4、缓冲结构;5、联轴器;6、传动环;7、限位架;8、缓冲杆;9、接触头;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接触块;13、底座;14、尾环;15、对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
‑
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至3:
26.本实施例提供进一步优选方案一种发动机输出轴柔性传递装置,包括第一空心轴1、第二空心轴2、基准轴3和联轴器5,第一空心轴1和第二空心轴2固定连接,基准轴3嵌入在第一空心轴1和第二空心轴2中,联轴器5固定连接在基准轴3的尾端位置,基准轴3上设置有缓冲结构4,缓冲结构4包括有传动环6、底座13和对接轴15,对接轴15固定连接在底座13内侧,底座13分布在传动环6的表面四周,传动环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尾环14,基准轴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触块12,传动环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架7,限位架7的内侧嵌入设置有缓冲
杆8,缓冲杆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接触头9,缓冲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0,接触头9和缓冲杆8之间嵌入设置有第二弹簧11。
27.进一步的,缓冲结构4设置两组,同时套接在基准轴3的尾端位置,且两组缓冲结构4相对设置。
28.进一步的,尾环14设置在的传动环6的尾端位置,且尾环14和基准轴3之间呈活动套接设置,同时尾环14向内突出和基准轴3套接,通过尾环14使得传动环6和基准轴3之间活动套接,在基准轴3转动的时候,对传动环6进行延迟带动,达到使得传动环6进行转动的效果。
29.进一步的,接触块12设置四组,顺时针均匀分布在基准轴3和传动环6的之间位置,且接触块12整体呈梯形突出设置,顶部呈向一侧倾斜设置,通过突出设置的接触块12,在基准轴3进行转动的时候,达到向接触头9施加压力的效果。
30.进一步的,缓冲杆8滑动嵌入在限位架7内侧,且呈垂直突出设置。
31.进一步的,第一弹簧10同时嵌入在限位架7内侧,通过缓冲杆8和对应的第一弹簧10达到对外力进行缓冲的效果。
32.进一步的,接触头9整体滑动嵌入在缓冲杆8的底端,且接触头9的底端呈倾斜设置,和接触块12的倾斜顶部位置呈平行设置,通过突出设置的接触头9,在接触到接触块12的时候,达到对接触块12施加压力的效果,配合第二弹簧11达到缓冲的效果。
33.工作原理:基准轴3在进行转动的时候,从而带动在传动环6之间位置的接触块12转动,而接触块12的转动,接触到缓冲杆8底端位置的接触块12,这时接触块12受到外力的挤压,配合第一弹簧10和第二弹簧11对外力进行缓冲,而在基准轴3进行转动的时候,基准轴3的转动带动传动环6的转动,由于传动环6和基准轴3之间呈活动套接,从而传动环6在基准轴3的带动下进行和基准轴3不同步的转动,配合缓冲结构4从而对突然启动的轴体进行缓冲。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