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稳定连接的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68920发布日期:2022-05-26 09:57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稳定连接的软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管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稳定连接的软管。


背景技术:

2.软管按照材质主要分为:不锈钢软管、金属软管、波纹软管、橡胶软管、塑料软管,而橡胶软管是钢丝编织胶管,胶管由内胶层,一层钢丝编织层和外胶层组成,适用于输送液压流体,如醇,燃油,润滑油,乳化液等等。
3.现有的软管在使用时常常需要拼接,然而现有的软管在拼接后,稳固性和密封性不够好,连接处容易出现松动导致漏水,同时现有的软管保温效果差,不方便实际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稳定连接的软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稳定连接的软管,通过连接机构可以增加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的安装稳固性和密封性,防止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出现松动导致漏水,而且采用了双层密封方式进行密封,密封效果显著提升,通过保温机构可以对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进行保温,降低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内高温液体热量流失的概率,方便实际使用,同时还利用内管和薄膜还可以起到防渗漏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漏水概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稳定连接的软管,包括第一管体和安装在第一管体一侧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安装有连接机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部均安装有内管,第一管体和内管之间安装有保温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接头、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螺纹杆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接头,且第一接头的内壁上固接有两个第一密封圈,第二接头的内壁上固接有两个第二密封圈,第二接头的内部螺纹贯穿有两个螺纹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接头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圈和两个第二密封圈相互抵靠,两个第一密封圈和两个第二密封圈均呈由内而外分布。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接头固定套接在第一管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接头固定套接在第二管体的一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内壁相互抵靠,且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均为凸台状。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机构包括薄膜、第一保温棉和第二保温棉,所述薄膜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第一保温棉,且薄膜的内壁上固接有第二保温棉,所述第二保温棉固定套接在内管的外部,所述第一管体固定套接在第一保温棉的外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内管的材质均相同,所述薄膜为tpu薄膜。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保温棉和第二保温棉的厚度相等,且第一保温棉和第二保温棉均为玻璃棉材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连接机构可以增加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的安装稳固性和密封性,防止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之间出现松动导致漏水,而且采用了双层密封方式进行密封,密封效果显著提升;
16.2、通过保温机构可以对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进行保温,降低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内高温液体热量流失的概率,方便实际使用,同时还利用内管和薄膜还可以起到防渗漏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漏水概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便于稳定连接的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便于稳定连接的软管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便于稳定连接的软管中第一密封圈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一种便于稳定连接的软管中保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连接机构;31、第一接头;32、第一密封圈;33、第二密封圈;34、螺纹杆;35、第二接头;4、内管;5、保温机构;51、薄膜;52、第一保温棉;53、第二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
23.请参阅图1~3,一种便于稳定连接的软管,包括第一管体1和安装在第一管体1一侧的第二管体2,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安装有连接机构3,连接机构3包括第一接头31、第一密封圈32、第二密封圈33、螺纹杆34和第二接头35,第一接头3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接头35,且第一接头31的内壁上固接有两个第一密封圈32,第二接头35的内壁上固接有两个第二密封圈33,第二接头35的内部螺纹贯穿有两个螺纹杆34,螺纹杆34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接头31上,两个第一密封圈32和两个第二密封圈33相互抵靠,两个第一密封圈32和两个第二密封圈33均呈由内而外分布,第一接头31固定套接在第一管体1的一端,第二接头35固定套接在第二管体2的一端,第一接头31和第二接头35的内壁相互抵靠,且第一接头31和第二接头35均为凸台状,通过连接机构3可以增加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的安装稳固性和密封性,防止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出现松动导致漏水,而且采用了双层密封方式进行密封,密封效果显著提升。
24.在图4中,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内部均安装有内管4,第一管体1和内管4之间安装有保温机构5,保温机构5包括薄膜51、第一保温棉52和第二保温棉53,薄膜5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第一保温棉52,且薄膜51的内壁上固接有第二保温棉53,第二保温棉53固定套接在内管4的外部,第一管体1固定套接在第一保温棉52的外部,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和内管4的材质均相同,薄膜51为tpu薄膜,第一保温棉52和第二保温棉53的厚度相等,且第一保温
棉52和第二保温棉53均为玻璃棉材质,通过保温机构5可以对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进行保温,降低了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内高温液体热量流失的概率,方便实际使用,同时还利用内管4和薄膜51还可以起到防渗漏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漏水概率。
25.使用时,手握两组螺纹杆34正转,此时可以带动第二接头35向左移动,直至第一密封圈32和第二密封圈33紧紧贴合,由于第一密封圈32和第二密封圈33的数量均为两个,同时两个第一密封圈32和两个第二密封圈33均呈由内而外分布,所以通过连接机构3可以增加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的安装稳固性和密封性,防止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之间出现松动导致漏水,而且采用了双层密封方式进行密封,密封效果显著提升,同时由于第一保温棉52和第二保温棉53均为玻璃棉材质,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薄膜51为tpu薄膜,具备良好的防水效果,所以通过保温机构5可以对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进行保温,降低了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内高温液体热量流失的概率,方便实际使用,同时还利用内管4和薄膜51还可以起到防渗漏的作用,大大降低了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的漏水概率。
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