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多个功能接口的插入式中央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0069发布日期:2022-07-16 00:01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集成多个功能接口的插入式中央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集成多个功能接口的插入式中央管路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在保护气氛加热设备领域通用的结构是在设备不同的位置分别放置测温检测孔,气氛进气孔及输入管路,特殊水路工艺孔及相关管路。但针对小型化设备,特别是超小型设备,由于设备自身的紧凑结构,如上各功能接口如按照常规结构布置,会造成安装难度大,结构复杂的弊端,更有甚者,如果位置选择不佳,将会影响到设备的功能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集成多个功能接口的插入式中央管路结构,从而使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相关功能接口设备小型化,集成化,同时由于可同一位置实现测温、进气、进水等功能,更符合满足工艺执行相关要求。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集成多个功能接口的插入式中央管路结构,包括插入式主体管路,所述插入式主体管路的底部设置有多通路接口的分配器,所述主体管路的结构为:包括同心设置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插入测温热电偶,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有气液通道腔体,并在内管和外管的顶部同时安装密封端盖,所述密封端盖的中部设置有穿过测温热电偶的圆形孔;所述外管的上部位置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小孔,所述小孔为倾斜孔;所述外管的下部位置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外管的底部与分配器配合连接,内管贯穿分配器的中部,并在分配器的底部通过密封胶条和转接器连接锁紧,所述转接器的底部还设置有热电偶安装座,所述测温热电偶伸入内管中并与热电偶安装座接触。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内管的长度大于外管的长度。
8.所述内管和外管均采用耐热钢材质制作。
9.各小孔与气液通道腔体贯通,各小孔与内管的腔体是互为独立密封空间。
10.各小孔的中心轴线与外管的中心轴线形成夹角。
11.所述分配器采用四通结构。
12.所述分配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体通路接口和气体通路接口。
13.所述分配器上部中间位置为上口,并设置有上口内螺纹,所述上口内螺纹与外管的外螺纹密封连接;所述分配器的下部中间位置为下口,所述下口处穿出有内管。
14.所述转接器的截面成“凸”字型结构。
15.所述转接器为大小头双螺纹结构,小端通孔内螺纹与内管下端的外螺纹配合,同
时小端前部刃口压紧密封胶条,大头端内螺纹与插入热电偶安装座外螺纹连接,用于固定热电偶同时压紧密封条以实现密封效果。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
18.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如下优点:
19.(1)一体式设计集成测温传感器通路,保护气氛通路,喷淋水通路。
20.(2)单点插入式结构使得相关气体、液体的进入点与测温点位置更加接近物料实际位置。
21.(3)均布的喷射小孔带有不同的角度,可形成气、液的有效喷射,通过调整系统管路压力及流量,可形成气、液、雾的多重喷射形态。
22.(4)高温工作时,所通入的气氛可同时对温度传感器的冷端有效的降温保护,使得测温更精确。
23.(5)集成化有效得设计减小安装所需的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符合小型化或超小型化设备的安装要求。
24.(6)通过采用多重密封结构,确保各工作区的密封对立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其中:1、测温热电偶;2、密封端盖;3、内管;4、小孔;5、外管;6、气液通道腔体;7、安装盘;8、上口内螺纹;9、分配器;10、液体通路接口;11、下口;12、密封胶条;13、转接器;14、密封条;15、热电偶安装座;16、气体通路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集成多个功能接口的插入式中央管路结构,包括插入式主体管路,插入式主体管路的底部设置有多通路接口的分配器9,主体管路的结构为:包括同心设置内管3和外管5,内管3的中心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插入测温热电偶1,内管3和外管5之间形成有气液通道腔体6,并在内管3和外管5的顶部同时安装密封端盖2,密封端盖2的中部设置有穿过测温热电偶1的圆形孔;外管5的上部位置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小孔4,小孔4为倾斜孔;外管5的下部位置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安装盘7,外管5的底部与分配器9配合连接,内管3贯穿分配器9的中部,并在分配器9的底部通过密封胶条12和转接器13连接锁紧,转接器13的底部还设置有热电偶安装座15,测温热电偶1伸入内管3中并与热电偶安装座15接触。
30.内管3的长度大于外管5的长度。
31.内管3和外管5均采用耐热钢材质制作。
32.各小孔4与气液通道腔体6贯通,各小孔4与内管3的腔体是互为独立密封空间。
33.各小孔4的中心轴线与外管5的中心轴线形成夹角。
34.分配器9采用四通结构。
35.分配器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液体通路接口10和气体通路接口16。
36.分配器9上部中间位置为上口,并设置有上口内螺纹8,上口内螺纹8与外管5的外螺纹密封连接;分配器9的下部中间位置为下口11,下口11处穿出有内管3。
37.转接器13的截面成“凸”字型结构。
38.转接器13为大小头双螺纹结构,小端通孔内螺纹与内管3下端的外螺纹配合,同时小端前部刃口压紧密封胶条12,大头端内螺纹与插入热电偶安装座15外螺纹连接,用于固定热电偶同时压紧密封条14以实现密封效果。
3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如下:
40.包括插入式主体管路、多通路接口分配器装置及安装结构;
41.气液双相输入孔及管路附件;
42.带密封结构的插入式温度检测单元及密封安装结构;
43.其中主体管路由外管5和内管3构成,内管3和外管5同心设置且内管3的长度大于外管5的长度。
44.主体管路为一段具有同心特征的双层管状结构,该管状结构的内外层均由耐热钢材质制作(本例优先采用316l耐热钢)。同心管的长度根据设备要求可方便调整。
45.主体管路的顶部上端设有密封端盖2,用于密封双层管的夹层通道。密封端盖2中心为一圆形孔与内管3内腔贯通,用于测温热电偶1端头伸出。
46.外管5的管体上部接近密封端盖2的位置处,按照一定的角度均布一圈小孔4,小孔4的数量及大小根据使用条件进行调整,各小孔4的轴线与中心管路轴线形成一定的角度。各小孔4与气液通道腔体6贯通,但与内管3腔体互为独立密封空间。
47.主体管路的下部特定位置设置用于将该整体结构安装在主体设备上的安装盘7。本例中安装盘7的外圈车制外螺纹,主体设备接口处车制内螺纹。
48.主体管路下端设置多通路接口的分配器9(本例中的分配器9为四通结构)。分配器9的上口内螺纹8与外管5的螺纹密封连接。内管3从分配器9的上口处插入并从下口11处穿出。
49.分配器9的下口11与内管3通过一个转接器13及密封胶条12实现密封效果。
50.分配器9的左右端口分别设置气体通路接口16和液体通路接口10,按照工艺要求分别连接保护气氛输入管路系统和喷淋水输入管路系统。其中,水、气双路介质在进入分配器9的内腔提后汇流进入双管夹层腔体。由于腔体内有压力存在,水、气可以多种形式通过腔体上端部均布的小孔4均匀喷入加热器内腔。左右接口(气体通路接口16和液体通路接口10)与各自管路系统均采用密封连接方式连接(优先采用螺纹密封方式)。
51.内管3伸出分配器9的下口11一段距离,通过一个转接器13与分配器9的腔体隔离密封。该结构为大小头双螺纹结构,小端通孔内螺纹与内管3下端的外螺纹配合,同时小端前部刃口可以压紧密封胶条12。大头端内螺纹与插入时热电偶安装座15外螺纹连接,用于固定热电偶同时可压紧密封条14以实现密封效果。
52.实际工作过程中,测温热电偶1从内管3下部插入炉腔,通过调整测温热电偶1的长度,可精确测量物料所在位置处的温度。同时,测温热电偶1的冷端可以受到通入气体的降温保护,使得检测更精确。
53.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
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