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和卸船机防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5475发布日期:2022-08-27 04:0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和卸船机防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卸船机防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和卸船机防风系统。


背景技术:

2.卸船机是利用连续输送机械制成能提升散粒物料的机头,或兼有自行取料能力,或配以取料、喂料装置,将散粒物料连续不断地提出船舱,然后卸载到臂架或机架并能运至岸边主输的地方送机系统去的专用机械。使用卸船机可大大提高卸货效率,最小的粉尘污染可保持环境清洁,高效环保。
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越发明显,全世界的各个国家对散料运输工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粮食、煤矿和铁矿石等大类商品也开始大批量采用海运运输的方式,在此背景下远洋散货运输船舶也不在不断的优化和更新,随之带来的就是能够接收卸载和停靠这些船舶的超级大港的建设对散货装卸船舶设备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应对散货船型规模和承载量的不断提升,相关人员对散货装卸船机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就必须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在此过程中,卸船机的防风装置是一大难题。
4.码头卸船机原设计防风装置完全依靠电动机制动和轮边制动器,这种制动只能满足工作制动及设备静止时防风制动。如设备运行时突然起大风或设备静止不动时起非常大的台风,一旦设备移动起来,由于巨大的惯性,主动轮和被动轮即使被制动器完全抱死情况下,仍然会产生车轮与钢轨相对滑动现象,滑动速度将越滑越快,很容易产生卸船机出轨、倾倒等严重事故。
5.为有效消除上述码头卸船机设备运行时突然起大风或设备静止不动时起非常大的台风,很容易产生出轨、倾倒等严重事故,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和卸船机防风系统,具有双重制动功能,在需要对卸船机主体进行制动时,大幅提高卸船机防风装置稳定性。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包括:
8.两个防护板,前后对称设置;
9.连接杆,其连接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
10.以及,
11.防风机构,其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
12.所述防风机构包括:
13.调节板,其设置于前方所述防护板的正面,且顶端正面固定设置有限位柱;
14.伸缩杆,其设置于前方所述防护板的正面,位于所述调节板的下侧,且其输出杆顶端转动套设在所述限位柱表面;
15.第一制动结构,其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伸缩杆的下侧,供所述伸缩杆的下端转动套设;以及,
16.第二制动结构,其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且位于所述伸缩杆的右侧,供所述调节板的下端转动套设;
17.启动所述伸缩杆,使所述伸缩杆的输出杆向上延伸,通过所述调节板的作用,带动所述第一制动结构、所述第二制动结构均与导轨表面接触挤压,提供双重制动。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制动结构包括:
19.第一转动杆,其一端贯穿前方所述防护板,另一端与后方所述防护板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底端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杆前端表面;
20.两个第一固定板,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的左侧底端,且对称设置;
21.l型制动板,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与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相靠近的侧面转动连接,底面用于与导轨表面接触挤压;
22.安装板,其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左端与l型制动板右端侧面固定连接;以及,
23.偏转板,其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下端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杆上,上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底面滑动接触。
2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制动结构包括:
25.第二转动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上方,一端贯穿前方所述防护板,另一端与后方所述防护板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板底端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杆前端表面;
26.齿轮柱,其水平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杆表面;
27.制动框,其竖直设置在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位于所述齿轮柱右侧,前后侧面分别与两个所述防护板相靠近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制动框侧面对应所述齿轮柱位置竖直贯通开设有调节通槽;
28.制动柱,其竖直设置在所述制动框内部,外表面与所述制动框内壁上下滑动连接,底端贯穿所述制动框底面延伸至两个所述防护板之间,所述制动柱侧面竖直开设有调节槽;以及,
29.齿板,其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调节槽内壁;
30.所述齿轮柱右端贯穿调节通槽延伸至所述调节槽内部并与所述齿板侧面相互啮合。
3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伸缩杆为液压伸缩杆。
3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护板为l型防护板。
3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卸船机防风装置还包括:连接机构,其设置于所述防护板与卸船机主体之间,且与所述防护板和/或所述卸船机主体可拆卸式连接。
3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35.两个连接板,左右对称设置,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在一起;
36.第二固定板,其设置在左侧所述连接板与卸船机之间,一端与卸船机主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侧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以及,
37.卡接板,其固定设置右侧所述连接板侧面,右端延伸至两个所述防护板顶端之间,前后端面通过第二螺栓连接在两个所述防护板顶端。
3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卸船机防风系统,包括:
39.卸船机主体;
40.行走轮,其转动装配在所述卸船机主体的底端;
41.导轨,其水平设置在所述卸船机主体下方;以及,
42.卸船机防风装置,其连接在所述卸船机主体右侧,且为上述的卸船机防风装置。
4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制动结构的左端延伸至所述行走轮和所述导轨接触处。
4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导轨的截面位置呈t型。
4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46.1、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两个防护板之间设置有防风机构,且该防风机构设置有双重制动功能,启动伸缩杆,使伸缩杆的输出杆向上延伸,通过调节板的作用,带动第一制动结构和第二制动结构均与导轨表面接触挤压,提供双重制动,在需要对卸船机主体进行制动时,大幅提高卸船机防风装置稳定性。
47.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防护板和卸船机主体之间设置连接机构,且该连接机构与防护板和/或卸船机可拆卸式连接,方便日常对防护板和防风机构等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剖视图;
51.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52.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53.图5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
54.附图标记说明:1、卸船机防风装置;11、防护板;12、连接杆;13、防风机构;131、调节板;132、伸缩杆;133、第一制动结构;1331、第一转动杆;1332、第一固定板;1333、l型制动板;1334、安装板;1335、偏转板;134、第二制动结构;1341、第二转动杆;1342、齿轮柱;1343、制动框;1344、调节通槽;1345、制动柱;1346、调节槽;1347、齿板;14、连接机构;141、连接板;142、第二固定板;143、卡接板;2、卸船机主体;3、行走轮;4、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5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57.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卸船机防风装置1,如图1的右侧部分和图 2的右侧部分所示,包括:两个防护板11、连接杆12和防风机构13。两个防护板11前后对称设置。连接
杆12连接于两个防护板11之间。防风机构13 设置于两个防护板11之间。
58.同样如图1的右侧部分和图2的右侧部分所示,防风机构13包括:调节板131、伸缩杆132、第一制动结构133和第二制动结构134。其中,调节板 131设置于前方防护板11的正面,且顶端正面固定设置有限位柱。伸缩杆132 设置于前方防护板11的正面,位于调节板131的下侧,且其输出杆顶端转动套设在限位柱表面。第一制动结构133设置于两个防护板11之间,且位于伸缩杆132的下侧,供伸缩杆132的下端转动套设。第二制动结构134设置于两个防护板11之间,且位于伸缩杆132的右侧,供调节板131的下端转动套设。
59.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132为液压伸缩杆132,驱动件通过气动或电动的方式驱动液压伸缩杆工作。防护板11为l型防护板。
60.在两个防护板11之间设置有防风机构13,且该防风机构13设置有双重制动功能,启动伸缩杆132,使伸缩杆132的输出杆向上延伸,通过调节板 131的作用,带动第一制动结构133和第二制动结构134均与导轨4表面接触挤压,提供双重制动,在需要对卸船机主体2进行制动时,大幅提高卸船机主体2稳定性。
6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制动结构133包括:第一转动杆1331、两个第一固定板1332、l型制动板1333、安装板1334和偏转板1335。
62.其中,第一转动杆1331一端贯穿前方防护板11,另一端通过第一轴承座与后方防护板11转动连接,伸缩杆132底端通过第一轴承座转动套设在第一转动杆1331前端表面。两个第一固定板1332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防护板11 的左侧底端,且对称设置。l型制动板1333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板1332之间,与两个第一固定板1332相靠近的侧面转动连接,底面用于与导轨4表面接触挤压。安装板1334设置在两个防护板11之间,左端与l型制动板1333右端侧面固定连接。偏转板1335设置在两个防护板11之间,下端固定套设在第一转动杆1331上,上端与安装板1334的底面滑动接触。
6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制动结构134包括:第二转动杆1341、齿轮柱1342、制动框1343、调节通槽1344、制动柱1345、调节槽 1346和齿板1347。
64.第二转动杆1341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杆1331上方,一端贯穿前方防护板11,另一端通过第三轴承座与后方防护板11转动连接。调节板131底端通过第二轴承座转动套设在第二转动杆1341前端表面。齿轮柱1342水平设置在两个防护板11之间,固定套设在第二转动杆1341表面。制动框1343竖直设置在两个防护板11之间,位于齿轮柱1342右侧,前后侧面分别与两个防护板11相靠近侧面固定连接,制动框1343侧面对应齿轮柱1342位置竖直贯通开设有调节通槽1344。制动柱1345竖直设置在制动框1343内部,外表面与制动框1343内壁上下滑动连接,底端贯穿制动框1343底面延伸至两个防护板11之间。制动柱1345侧面竖直开设有调节槽1346。齿板1347竖直固定设置在调节槽1346内壁。齿轮柱1342右端贯穿调节通槽1344延伸至调节槽 1346内部并与齿板1347侧面相互啮合。
65.在需要对卸船机主体2进行制动时,启动伸缩杆132,使伸缩杆132输出杆向上延伸,通过调节板131的作用,使第一转动杆1331和第二转动杆1341 均做顺时针转动,当第一转动杆1331转动时,使偏转板1335转动并拨动安装板1334使l型制动板1333底面与导轨4表面接触挤压,当第二转动杆1341 转动时,使齿轮柱1342转动通过齿板1347使制动柱1345下移并与导轨4顶面进行挤压接触,通过双重制动结构提高该卸船机防风装置1的稳定性。
66.如图1所示,卸船机防风装置1还包括:连接机构14。其设置于防护板 11与卸船机
主体2之间,且与防护板11和/或卸船机主体2可拆卸式连接。
67.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连接机构14包括:两个连接板141、第二固定板142和卡接板143。其中,两个连接板141左右对称设置,通过第一螺栓连接在一起。第二固定板142设置在左侧连接板141与卸船机之间,一端与卸船机主体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侧连接板141固定连接。卡接板143 固定设置右侧连接板141侧面,右端延伸至两个防护板11顶端之间,前后端面通过第二螺栓连接在两个防护板11顶端。
68.通过在防护板11和卸船机主体2之间设置连接机构14,利用两个连接板 141方便防护板11和卸船机主体2进行快速安装和拆卸,方便日常对防护板 11和防风机构13进行维护。
69.实施例二:一种卸船机防风系统,如图1-图5所示,包括:卸船机主体 2、行走轮3、导轨4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卸船机防风装置1。
70.其中,行走轮3转动装配在卸船机主体2的底端。导轨4水平设置在卸船机主体2下方。卸船机防风装置1连接在卸船机主体2右侧。导轨4的截面位置呈t型.
71.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制动结构133的左端延伸至行走轮3和导轨4 接触处。具体为第一制动结构133的l型制动板1333左端延伸至行走轮3和导轨4接触处。
7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述:启动伸缩杆132,使伸缩杆132输出杆向上延伸,通过调节板131的作用,使第一转动杆1331和第二转动杆1341 均做顺时针转动,当第一转动杆1331转动时,使偏转板1335转动并拨动安装板1334使l型制动板1333底面与导轨4表面接触挤压,当第二转动杆1341 转动时,使齿轮柱1342转动通过齿板1347使制动柱1345下移并与导轨4顶面进行挤压接触,通过双重制动结构提高该卸船机防风装置1的稳定性。
73.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