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54570发布日期:2022-06-10 16:28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


背景技术:

2.燃烧设备是指为使燃料着火燃烧并将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的设备。其型式多种多样,有以烧煤为主的层燃炉,如抛煤机炉、往复推动炉排炉等,还有可以燃用劣质煤的沸腾炉,燃料在炉腔中处于悬浮状态燃烧的悬燃炉,以及各种加热炉、干燥炉、焚烧炉等。各种燃烧设备都应满足燃烧能及时、连续、稳定地着火,热效率高,燃烧热负荷高,运行安全可靠,以及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少等基本要求。
3.现有的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现有的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震动,长时间的震动容易对燃烧设备本体内部零部件造成损坏,从而易影响其使用寿命,且现有的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在工作时还容易产生较大的噪声,容易对周围造成噪声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具备缓冲减震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且具有减音降噪功能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包括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顶部表面设有外壳,且外壳的内部设有燃烧设备本体,所述燃烧设备本体的底部表面贯穿固定箱设有压块,所述固定箱的底端上表面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压块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压块的两侧表面位于固定箱的内部设有挡板,所述固定箱的内部两侧贯穿挡板设有限位杆,所述外壳的内壁一侧设有吸音板,且吸音板的内部设有吸音棉,所述吸音板的一侧表面贯穿设有吸音孔。
8.优选的,所述燃烧设备本体的顶部表面设有缓冲板,且缓冲板和外壳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缓冲板的顶部表面两侧设有插杆,且插杆的一端延伸至外壳顶端下表面两侧开设的插槽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插杆的两侧表面设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插槽内壁两侧开设的限位槽的内部。
10.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前端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
11.优选的,所述固定箱的两侧表面设有外接板,且外接板的顶部表面贯穿设有安装孔。
12.优选的,所述安装孔共设有多个,且多个安装孔两两均匀分布在外接板的顶部表面两侧。
13.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共设有多个,且多个减震弹簧均匀分布在压块和固定板之间。
14.优选的,所述吸音孔共设有多个,且多个吸音孔均匀分布在吸音板的一侧表面上。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固定箱、压块、挡板、限位杆、减震弹簧和固定板,其中通过固定箱、压块、挡板、限位杆、减震弹簧和固定板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燃烧设备本体起到较好的缓冲减震作用,减缓了燃烧设备本体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震动,降低了震动对燃烧设备本体内部零部件造成损坏的风险,从而便于对燃烧设备本体内部的零部件进行保护,不仅便于提高燃烧设备本体的稳定性,而且还有利于延长燃烧设备本体的使用寿命。
18.(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吸音板、吸音棉、吸音孔、插槽、插杆、缓冲板、复位弹簧,其中通过吸音板、吸音棉和吸音孔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燃烧设备本体起到较好的减音降噪效果,便于减小燃烧设备本体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从而便于降低噪声污染,其中通过插槽、插杆、缓冲板、复位弹簧的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对燃烧设备本体的缓冲减震作用,从而便于提高燃烧设备本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的a放大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的正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的固定箱结构示意图。
24.图例说明:
25.1、固定箱;2、燃烧设备本体;3、缓冲板;4、外壳;5、固定板;6、减震弹簧;7、压块;8、挡板;9、限位杆;10、吸音板;11、吸音棉;12、吸音孔;13、外接板;14、安装孔;15、限位槽;16、插槽;17、限位块;18、插杆;19、复位弹簧;20、箱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请参照图1-4,一种节能型高效复合燃烧设备,包括固定箱1,固定箱1的顶部表面设有外壳4,且外壳4的内部设有燃烧设备本体2,燃烧设备本体2的底部表面贯穿固定箱1设有压块7,固定箱1的底端上表面设有固定板5,固定板5和压块7之间设有减震弹簧6,压块7的两侧表面位于固定箱1的内部设有挡板8,固定箱1的内部两侧贯穿挡板8设有限位杆9,外壳4的内壁一侧设有吸音板10,且吸音板10的内部设有吸音棉11,吸音板10的一侧表面贯穿设有吸音孔12,其中通过固定箱1、压块7、挡板8、限位杆9、减震弹簧6和固定板5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燃烧设备本体2起到较好的缓冲减震作用,减缓了燃烧设备本体2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震动,降低了震动对燃烧设备本体2内部零部件造成损坏的风险,从而便于对燃烧设备本体2内部的零部件进行保护,不仅便于提高燃烧设备本体2的稳定性,而且还有利于延长燃烧设备本体2的使用寿命。
29.在一个实施例中,燃烧设备本体2的顶部表面设有缓冲板3,且缓冲板3和外壳4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9,缓冲板3的顶部表面两侧设有插杆18,且插杆18的一端延伸至外壳4顶端下表面两侧开设的插槽16的内部,其中通过插槽16、插杆18、缓冲板3、复位弹簧19的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对燃烧设备本体2的缓冲减震作用,从而便于提高燃烧设备本体2的稳定性。
30.在一个实施例中,插杆18的两侧表面设有限位块17,且限位块17的一端延伸至插槽16内壁两侧开设的限位槽15的内部,其中通过限位块17和限位槽15的配合使用,便于保持插杆18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外壳4的前端表面通过合页铰接有箱门20,其中通过打开箱门20,即可对外壳4中的燃烧设备本体2进行维护。
32.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箱1的两侧表面设有外接板13,且外接板13的顶部表面贯穿设有安装孔14,其中通过安装孔14即可对本设备进行安装。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孔14共设有多个,且多个安装孔14两两均匀分布在外接板13的顶部表面两侧,其中通过多个安装孔14的使用,便于提高在安装过后的稳定性。
34.在一个实施例中,减震弹簧6共设有多个,且多个减震弹簧6均匀分布在压块7和固定板5之间,其中通过多个减震弹簧6的使用,便于提高对燃烧设备本体2的缓冲减震效果。
35.在一个实施例中,吸音孔12共设有多个,且多个吸音孔12均匀分布在吸音板10的一侧表面上,其中通过吸音板10、吸音棉11和吸音孔12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燃烧设备本体2起到较好的减音降噪效果,便于减小燃烧设备本体2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从而便于降低噪声污染。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面板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的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不进行改造,故不再详细描述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37.工作原理:
38.使用时,通过固定箱1、压块7、挡板8、限位杆9、减震弹簧6和固定板5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燃烧设备本体2起到较好的缓冲减震作用,减缓了燃烧设备本体2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震动,降低了震动对燃烧设备本体2内部零部件造成损坏的风险,从而便于对燃烧设备本体2内部的零部件进行保护,不仅便于提高燃烧设备本体2的稳定性,而且还有利于延长燃烧设备本体2的使用寿命,其中通过吸音板10、吸音棉11和吸音孔12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对燃烧设备本体2起到较好的减音降噪效果,便于减小燃烧设备本体2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从而便于降低噪声污染,其中通过插槽16、插杆18、缓冲板3、复位弹簧19的配合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对燃烧设备本体2的缓冲减震作用,从而便于提高燃烧设备本体2的稳定性。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