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2.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年代久远资料缺失,给排水管线产权单位无法确定部分地下管线位置,市政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时,由于不清楚管线情况、赶工、技术交底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发生挖破地下给排水管道的情况。爆管直接造成水资源浪费和雨污水外溢,路面溢水造成居民出行不便,同时间接造成附近管线基础、建筑基础、地下设施地基承载力下降形成安全隐患。管道破口处传统的堵漏方法在于切断水源,根据管道破口处实际情况,结合各类管道材质采取套筒、整体更换配合膨胀水泥封堵的方式进行抢修,这种切断水源的方法直接影响周边区域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并且,施工麻烦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快捷以及施工效率高的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包括插杆、外堵块和伞状内堵组件,所述伞状内堵组件包括固定头、滑移套、伞骨和橡胶伞面,所述固定头固定在插杆的一端,所述滑移套滑套于插杆上,所述伞骨设有固定头和滑移套之间,所述橡胶伞面设于伞骨上,所述插杆上滑动套设有用于抵推滑移套的抵推套,所述插杆上设有用于使抵推套抵推运动的撑伞机构,所述外堵块滑动套设于抵推套上,所述抵推套上设有用于使外堵块相对抵推套滑动的夹紧推动机构。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插杆上滑动套设有遇水膨胀件,所述遇水膨胀件位于抵推套和滑移套之间。
8.所述遇水膨胀件呈锥形,且所述遇水膨胀件朝向滑移套的一端比另一端小。
9.所述插杆于抵推套与遇水膨胀件之间套设有抵推垫圈。
10.所述撑伞机构包括撑伞螺母,所述撑伞螺母套设于插杆上并与插杆螺纹连接,且所述撑伞螺母位于抵推套远离滑移套的一端。
11.所述撑伞机构还包括撑伞垫圈,所述撑伞垫圈套设于插杆上、并位于撑伞螺母与抵推套之间。
12.所述夹紧推动机构包括夹紧螺母,所述夹紧螺母套设于抵推套上并与抵推套螺纹连接,且所述夹紧螺母位于外堵块远离伞状内堵组件的一端。
13.所述夹紧推动机构还包括夹紧垫圈,所述夹紧垫圈套设于抵推套上、并位于夹紧螺母与外堵块之间。
14.所述外堵块为橡胶结构。
15.所述外堵块呈锥形。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本实用新型的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使用过程:以伞状内堵组件所在端朝前,将本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由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如管道侧壁的破损口)插入空构筑物内,此时,伞状内堵组件位于内空构筑物内,外堵块位于内空构筑物外;接着,通过撑伞机构使抵推套沿插杆滑动以抵推滑移套与固定头相向运动,直到伞骨和橡胶伞面撑开,此时,撑开的橡胶伞面比漏水口大;然后,通过夹紧推动机构使外堵块相对抵推套滑动,直到橡胶伞面和外堵块分别抵紧在内空构筑物的内外壁上,从而实现对漏水口的封堵,达到内外双举措堵口的效果。本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使用时无需切断水源,并且结构简单、施工快捷以及施工效率高。
18.本实用新型的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在插入内空构筑物漏水口的过程中,时间短,遇水膨胀件遇水后还来不及膨胀,当本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在漏水口安装完成后,遇水膨胀件位于内空构筑物内,遇水膨胀件吸水后变大,直到抵紧在内空构筑物的内壁上,进一步提高封堵效果。遇水膨胀件采用常规的遇水膨胀材料制成。
19.本实用新型的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在插入内空构筑物内后,撑伞螺母位于内空构筑物的外部,通过旋紧撑伞螺母即能使抵推套抵推滑移套滑动,从而撑开伞骨和橡胶伞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0.本实用新型的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在插入内空构筑物内后,夹紧螺母位于内空构筑物的外部,通过旋紧夹紧螺母即能使外堵块沿抵推套滑动,从而使橡胶伞面和外堵块夹紧在内空构筑物的侧壁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的伞状内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24.图中各标号表示:
25.1、插杆;2、外堵块;3、伞状内堵组件;31、固定头;32、滑移套;33、伞骨;34、橡胶伞面;4、抵推套;5、撑伞机构;51、撑伞螺母;52、撑伞垫圈;6、夹紧推动机构;61、夹紧螺母;62、夹紧垫圈;7、遇水膨胀件;8、抵推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7.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包括插杆1、外堵块2和伞状内堵组件3,伞状内堵组件3包括固定头31、滑移套32、伞骨33和橡胶伞面34,固定头31固定在插杆1的一端,滑移套32滑套于插杆1上,伞骨33设有固定头31和滑移套32之间,橡胶伞面34设于伞骨33上,插杆1上滑动套设有用于抵推滑移套32的抵推套4,插杆1上设有用于使抵推套4抵推运动的撑伞机构5,外堵块2滑动套设于抵推套4上,抵推套4上设有用于使外堵块2相对抵推套4滑动的夹紧推动机构6。
28.使用过程:如图3所示,以伞状内堵组件3所在端朝前,将本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
装置由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如管道侧壁的破损口)插入空构筑物内,此时,伞状内堵组件3位于内空构筑物内,外堵块2位于内空构筑物外;接着,通过撑伞机构5使抵推套4沿插杆1滑动以抵推滑移套32与固定头31相向运动,直到伞骨33和橡胶伞面34撑开,此时,撑开的橡胶伞面34比漏水口大;然后,通过夹紧推动机构6使外堵块2相对抵推套4滑动,直到橡胶伞面34和外堵块2分别抵紧在内空构筑物的内外壁上,从而实现对漏水口的封堵,达到内外双举措堵口的效果。本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使用时无需切断水源,并且结构简单、施工快捷以及施工效率高。
29.本实施例中,插杆1上滑动套设有遇水膨胀件7,遇水膨胀件7位于抵推套4和滑移套32之间。抵推套4通过抵推遇水膨胀件7以带动滑移套32滑动。本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在插入内空构筑物漏水口的过程中,时间短,遇水膨胀件7遇水后还来不及膨胀,当本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在漏水口安装完成后,遇水膨胀件7位于内空构筑物内,遇水膨胀件7吸水后变大,直到抵紧在内空构筑物的内壁上,进一步提高封堵效果。遇水膨胀件7采用常规的遇水膨胀材料制成。
30.本实施例中,遇水膨胀件7呈锥形,且遇水膨胀件7朝向滑移套32的一端比另一端小。插杆1于抵推套4与遇水膨胀件7之间套设有抵推垫圈8。抵推垫圈8的直径比抵推套4的大,增加与遇水膨胀件7的接触面积。
31.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撑伞机构5包括撑伞螺母51,撑伞螺母51套设于插杆1上并与插杆1螺纹连接,且撑伞螺母51位于抵推套4远离滑移套32的一端。本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在插入内空构筑物内后,撑伞螺母51位于内空构筑物的外部,通过旋紧撑伞螺母51即能使抵推套4抵推滑移套32滑动,从而撑开伞骨33和橡胶伞面3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2.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撑伞机构5还包括撑伞垫圈52,撑伞垫圈52套设于插杆1上、并位于撑伞螺母51与抵推套4之间。撑伞垫圈5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具有防松动的效果。
33.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夹紧推动机构6包括夹紧螺母61,夹紧螺母61套设于抵推套4上并与抵推套4螺纹连接,且夹紧螺母61位于外堵块2远离伞状内堵组件3的一端。本内空构筑物漏水口封堵装置在插入内空构筑物内后,夹紧螺母61位于内空构筑物的外部,通过旋紧夹紧螺母61即能使外堵块2沿抵推套4滑动,从而使橡胶伞面34和外堵块2夹紧在内空构筑物的侧壁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4.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夹紧推动机构6还包括夹紧垫圈62,夹紧垫圈62套设于抵推套4上、并位于夹紧螺母61与外堵块2之间。夹紧垫圈6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具有防松动的效果。
35.本实施例中,外堵块2为橡胶结构。提高封堵效果。外堵块2呈锥形。
36.在其他实施例中,插杆1和抵推套4远离伞状内堵组件3的一端可设置多边形旋拧部,便于旋拧安装操作。
37.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