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连结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6760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防振连结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能够使汽车的发动机对于车身进行防振并作为连结的转矩杆(torque rod)等使用的防振连结杆。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抑制发动机在摇摆方向上的活动或振动,在汽车的车身与作为振动发生源的发动机之间设置有被称作转矩杆的防振连结杆。
[0003]已知,作为所述防振连结杆,例如,具备:杆主体,其具有设置在一端部的第一筒部及设置在另一端部且轴向与第一筒部垂直相交的第二筒部;第一防振衬套,其设置在第一筒部内;及第二防振衬套,其设置在第二筒部内,其中,第一防振衬套和第二防振衬套的轴向彼此垂直相交。(参照下述专利文献I)。
[0004]在现有技术中,在如上所述的第一筒部的轴向与第二筒部的轴向垂直相交的防振连结杆中,由于通过铸造或压铸或注塑等对杆主体进行一体成型,因而存在制造成本增高的问题。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5-2651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低成本制造第一防振衬套及第二防振衬套的轴向彼此垂直相交的防振连结杆。
[0010]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1]本发明的防振连结杆具备:杆主体,其具备设置在一端部的第一筒部和设置在另一端部的第二筒部,并且所述第一筒部的轴向与所述第二筒部的轴向垂直相交;第一防振衬套,其具备第一内筒和用于覆盖所述第一内筒的外周部的第一橡胶状弹性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筒部内;及第二防振衬套,其具备第二内筒及用于覆盖所述第二内筒的外周部的第二橡胶状弹性部,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二筒部内,所述防振连结杆的特征在于,所述杆主体具备:第一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其与所述第一金属板重合,所述第一金属板具备:筒状的第一筒状部,其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板面立起;第一弯曲部,其以朝向所述第一筒状部的立起方向鼓起的方式弯曲,所述第二金属板具备:筒状的第二筒状部,其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板面立起;第二弯曲部,其以朝向所述第二筒状部的立起方向鼓起的方式弯曲,所述第一筒部是通过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重合来将所述第一筒状部与所述第二筒状部连结而形成的,所述第二筒部是通过使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重合来将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连结而形成的。
[0012]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可以是相同形状。另夕卜,第二内筒的轴直角方向截面可以是,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重合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于与所述重合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的椭圆形。另外,所述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可以具备受压部,所述受压部与所述第二内筒的外周面保持一定的间隔而并行,在该情况下,所述受压部可以是,相对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重合方向,从所述配合面垂直地立起且与所述第二内筒的外周面平行的平面。另外,所述第二筒部具备沿其轴向延伸的所述第一金属板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接合部,对所述第二橡胶状弹性部而言,在与所述接合部对置的位置,可以具备朝向所述第二内筒凹陷的切口部。
[0013]发明的效果
[0014]使用本发明,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第一防振衬套和第二防振衬套的轴向彼此垂直相交的防振连结杆。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防振连结杆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的防振连结杆的俯视图。
[0017]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0018]图4是示出图3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0019]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防振连结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20]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的变形例的防振连结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0021]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防振连结杆的立体图。
[0022]图8是图7所示的防振连结杆的俯视图。
[0023]图9是图8的B-B剖视图。
[0024]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变形例的防振连结杆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第一实施方案)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0027]本实施方案的防振连结杆10是,组装在汽车的车身和作为振动发生源的发动机之间,并用于抑制发动机在摇摆方向上的活动或振动的转矩杆。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该防振连结杆10包括:杆主体16,其具备第一筒部12和第二筒部14 ;第一防振衬套18,其设置在第一筒部12 ;及第二防振衬套20,其设置在第二筒部14内。
[0029]杆主体16具备第一筒部12、第二筒部14、及沿长尺寸方向X延伸的连结部15,第一筒部12设置在连结部15的长尺寸方向X的一端部,第二筒部14设置在连结部15的长尺寸方向X的另一端部。
[0030]设置在杆主体16的第一筒部12和第二筒部14以如下方式进行设置,第一筒部12的轴Ol及第二筒部14的轴02相对于杆主体16的长尺寸方向X垂直设置,并且第一筒部12的轴Ol和第二筒部14的轴02彼此垂直相交。
[0031]第一筒部12设置成其开口部呈使棱角变圆的矩形形状的筒形状。在第一筒部12的内周面设置有朝向外侧凹陷的一对橡胶容纳部38。第二筒部14以大致圆筒状设置。
[0032]杆主体16是通过使第一金属板34及第二金属板36重合而形成的,其中所述第一金属板34及第二金属板36是以规定形状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的。
[0033]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3所示,对第一金属板34而言,在其长尺寸方向X的一端部穿孔设置有使棱角变圆的矩形形状的第一矩形孔部42。在第一矩形孔部42的周缘部形成有第一筒状部12a,所述第一筒状部12a从第一金属板34与第二金属板36的配合面35朝向杆主体16的外侧(从与第一金属板34重合的第二金属板36远离的方向)Z1立起。在第一筒状部12a设置有橡胶容纳部分38a,其朝向第一筒状部12a的外侧凹陷,并朝向与第二金属板36的配合面开口。在第一金属板34的长尺寸方向X的另一端部形成有第一弯曲部14a,其以朝向第一筒状部12a的立起方向Zl鼓起的方式弯曲。
[0034]对第一金属板34而言,在第一筒状部12a的周围分别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案中为四个)贯通孔60及凸部61,并在隔着第一弯曲部14a的长尺寸方向X的两侧分别各设置有一个贯通孔60和凸部61。
[0035]另外,第二金属板36是以与第一金属板34相同的形状对金属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的。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3所示,在第二金属板36的长尺寸方向X的一端部穿孔设置有使棱角变圆的矩形形状的第二矩形孔部44。在第二矩形孔部44的周缘部形成有第二筒状部12b,其从与第一金属板34的配合面35朝向杆主体16的外侧(从与第二金属板36重合的第一金属板34远离的方向)Z2立起。在第二筒状部12b设置有橡胶容纳部分38b,其朝向第二筒状部12b的外侧凹陷,并朝向与第一金属板34的配合面开口。在第二金属板34的长尺寸方向X的另一端部形成有第二弯曲部14b,其以朝向第二筒状部12b的立起方向Z2鼓起的方式弯曲。
[0036]对第二金属板36而言,在第二筒状部12b的周围分别设置有多个(本实施方案中为四个)贯通孔60及凸部61,并在隔着第一弯曲部14b的长尺寸方向X的两侧分别各设置有一个贯通孔60和凸部61。
[0037]使第一金属板34翻转正反面,S卩,将第一金属板34的第一筒状部12a的立起方向Zl与第二金属板36的第二筒状部12b的立起方向Z2彼此朝向相反方向,使其与第二金属板36重合。由此,第一筒状部12a与第二筒状部12b在轴Ol方向上连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