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4819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流量控制阀,该流量控制阀用于例如机动车用冷却水的流量控制。
【背景技术】
[0002]作为适用于例如机动车用冷却水的流量控制的现有的流量控制阀,公知例如以下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流量控制阀。
[0003]S卩,该流量控制阀包括圆筒状的外壳和筒状的阀体,圆筒状的外壳沿轴向排列设有与散热器连接的第一排出口、与暖风装置热交换器连接的第二排出口、以及与油冷却器连接的第三排出口,筒状的阀体旋转自如地支承在该外壳内,并且具有根据其旋转位置(相位)与所述各排出口的重合状态变化的第一?第三开口部,利用电动马达根据车辆运转状态来控制所述阀体的旋转位置,从而对冷却水的流向及流量进行控制。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0-5077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然而,在所述现有的流量控制阀中,成为所述各排出口在轴向上排列配置的结构,因此存在导致阀整体大型化的问题。
[000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阀整体的小型化的流量控制阀。
[0010]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1]本发明具备:外壳,其具有设置于横截面为大致圆形的阀体收纳部并且供冷却水导入或排出的主连通口、以及从径向与所述阀体收纳部连通而供该阀体收纳部内的冷却水导入或排出的第一?第三连通口 ;大致筒状的阀体,其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具有根据其旋转位置使与所述第一?第三连通口的重合状态变化的第一?第三开口部;促动器,其对所述阀体的旋转位置进行控制;所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在所述阀体的外周面沿轴向排列配置,所述第三开口部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部或第二开口部在所述阀体的外周上处于不同的周向位置并且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部或第二开口部在轴向上重合。
[0012]此外,所述机动车用冷却水是本发明的一个适用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能够适用任何流体。
[0013]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口部在轴向上偏向所述第一开口部侧地设置。
[0014]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三开口部由沿着所述阀体的周向延伸设置的长孔或圆形孔构成。
[0015]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三开口部的至少一个沿周向设有多个。
[0016]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所述第一?第三开口部的周边区域形成为球面状。
[0017]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三开口部的各球面部的曲率被设定为大致相同。
[0018]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三开口部的各球面部的旋转半径被设定为大致相同。
[0019]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通口的开口边缘被环状的密封部件液密地密封。
[0020]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促动器由电动马达构成。
[0021]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外壳,其具有向横断面为大致圆形的阀体收纳部内导入冷却水的导入口、以及与从外部连接的各配管连通而供所述阀体收纳部内的冷却水排出的第一?第三排出口 ;大致筒状的阀体,其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具有根据其旋转位置使与所述第一?第三排出口的重合状态变化的第一?第三开口部;促动器,其控制所述阀体的旋转位置;所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在所述阀体的外周面沿轴向排列配置,所述第三开口部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部或第二开口部在所述阀体的外周上处于不同的周向位置并且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部或第二开口部在轴向上重合。
[0022]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第三排出口的所述第三开口部的最大开口面积形成为比相对于所述第一、第二排出口的所述第一、第二开口部的最大开口面积大。
[0023]本发明的第12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三排出口相对于所述第一、第二排出口,隔着所述阀体的轴心配置在相反侧。
[0024]本发明的第13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连接于油冷却器或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的一方的排出口连通,并且所述第二开口部与连接于所述油冷却器或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的另一方的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开口部与连接于散热器的排出口连通。
[0025]本发明的第14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第二排出口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最大开口面积形成为比相对于所述第一排出口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最大开口面积大。
[0026]本发明的第15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部与连接于所述油冷却器的排出口连通,并且所述第二开口部与连接于所述暖风装置热交换器的排出口连通。
[0027]本发明的第16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被构成为在轴向一端侧形成有供来自所述导入口的冷却水流入的流入口而另一端侧被封闭。
[0028]本发明的第17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备:仅所述第一开口部与所述第一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第三开口部与所述第二、第三排出口分别不连通的第一状态;所述第一?第三开口部与所述第一?第三排出口均不连通的第二状态;仅所述第二开口部与所述第二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第三开口部与所述第一、第三排出口分别不连通的第三状态;所述第一、第二开口部与所述第一、第二排出口分别连通,仅所述第三开口部与所述第三排出口不连通的第四状态;所述第一?第三开口部均与所述第一?第三排出口连通的第五状态。
[0029]本发明的第18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五状态构成为基于所述阀体的旋转而连续地转换。
[0030]本发明的第19技术方案所述的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第一状态向所述第二状态转换后,从该第二状态向所述第三状态转换,在从该第三状态向所述第四状态转换后,从该第四状态向所述第五状态转换。
[0031]本发明的第20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其具有向横断面为大致圆形的阀体收纳部内导入流体的导入口、以及从径向与所述阀体收纳部连通而供该阀体收纳部内的流体排出的第一?第三排出口 ;大致筒状的阀体,其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外壳内,并且具有根据其旋转位置使与所述第一?第三排出口的重合状态变化的第一?第三开口部;促动器,其控制所述阀体的旋转位置;所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在所述阀体的外周面沿轴向排列配置,所述第三开口部被设置为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部或第二开口部在所述阀体的外周上处于不同的周向位置并且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部或第二开口部在轴向上重合。
[0032]发明的效果
[0033]根据本发明,通过采用第一、第二连通口(第一、第二开口部)与第三连通口(第三开口部)在轴向上重合的结构,能够实现阀的轴向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机动车用冷却水的循环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0035]图2是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分解立体图。
[0036]图3是图2所示的流量控制阀的正面图。
[0037]图4是图3的A-A线剖面图。
[0038]图5是图3的B-B线剖面图。
[0039]图6是图2所示的故障保险装置的纵剖面图。
[0040]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阀体单体的立体图,图7(a)?图7 (C)分别是表示从不同的视角看到的状态的图。
[0041]图8是对于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工作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8 (a)是表示仅有第二排出口连通的状态,图8(b)是表示所有排出口不连通的状态,图8 (C)是表示仅有第一排出口连通的状态,图8(d)是表示第一、第二排出口连通的状态,图8(e)是表示所有的排出口连通的状态的阀体收纳部的展开图。
[0042]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机动车用冷却水的循环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0043]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机动车用冷却水的循环系统的系统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适用于与以往相同的机动车用冷却水(以下简称为“冷却水”。)的循环系统为例进行说明。
[0045]〔第一实施方式〕
[0046]图1?图8表示本发明的流量控制阀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流量控制阀CV配设在发动机EG的缸盖CH的侧部,将被水栗WP加压并且在所述缸盖CH内流通的冷却水经由第一?第三配管Lll?L13分别分配到暖风装置热交换器HT、油冷却器OC及散热器RD侦U,并且对该各流量进行控制,如图2?图4所示,该流量控制阀CV主要包括:外壳1,其在成为向所述缸盖CH安装的相反侧的一端侧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截面为椭圆状的减速机构收纳部14,并且以偏向该减速机构收纳部14的宽度方向一端侧的形态在其内侧面连续地形成有大致圆筒状的阀体收纳部13 ;旋转轴2,其贯穿所述阀体收纳部13与所述减速机构收纳部14之间地配置,并且被配设在所述阀体收纳部13与所述减速机构收纳部14之间的轴承6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大致圆筒状的阀体3,其能够一体旋转地安装固定在该旋转轴2的一端部,并且旋转自如地收纳在所述阀体收纳部13内;电动马达4,其相对于所述阀体收纳部13排列,并且,其输出轴4b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