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环模颗粒机的机油循环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60773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立式环模颗粒机的机油循环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循环润滑系统,具体地说是立式环模生物成型颗粒机的轴承润滑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立式环模颗粒机利用农作物的玉米杆、麦草、稻草、花生壳、玉米芯、棉花杆、大豆杆、杂草、树枝、树叶、锯末、树皮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经过粉碎、加压、增密、成型、成为小棒状固体颗粒燃料。新型的生物能源,它可代替木柴、原煤、燃油、液化气等,广泛用于取暖、生活炉灶、热水锅炉、工业锅炉、生物质发电厂等。是一种优质的生物质新能源材料。造粒过程中,压辊是环模制粒机的核心工作部件,由压辊壳、偏心支撑轴、轴承、密封件等部分组成。工作时,偏心支撑轴固定,压辊壳旋转,并挤压物料,使物料通过模盘的模孔形成颗粒。
[0003]成型过程中轴承需要润滑,以降低轴承的摩擦力及温度,最初的立式环模颗粒机采用油脂采用油脂润滑,需要进行定时加油。由于工作过程中压制颗粒时,压辊壳等部件由于对外做功而产生热量,上述部件工作过程中处于高温状态,轴承内的油脂易挥发及产生油脂结痂,使轴承得不到有效润滑,从而损坏轴承。
[0004]为使轴承润滑达到较好的效果,机油代替油脂进行循环润滑是可行的技术选择。
[0005]申请公布号CN 103388627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物成型颗粒机的冷却润滑系统,该系统将颗粒机内部油路的外接进油口设在轴承座上,轴承座与主轴之间用旋转油封密封,主轴与压轮支承座用过渡板连接,压轮支承座与压轮间用O形圈密封,再通过外接出油口和外接进油口分别与外部供油装置相连通;外部供油装置的油箱中的常温液态油经泵送至外接进油口提供给颗粒机内部的润滑油路,经过颗粒机内部的润滑油路后回油至冷却器,降温后再回至液压站油箱,形成冷却循环润滑回路。
[0006]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机油代替油脂润滑,润滑油路采用从轴承座至主轴至压轮支承座至压轮的中间进油方式,润滑油从外部供油装置的油管输送到轴承座,经轴承座输送到主轴,经主轴输送到压轮支承座,经压轮支承座输送到压轮内,达到润滑压轮轴承的目的,对压轮轴承进行润滑,有一定的效果。
[0007]上述技术方案同时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题难以克服:
[0008]1、上述润滑仅仅针对压轮轴承进行循环润滑,对于主轴与箱体之间的上轴承、下轴承没有进行润滑,主轴的轴承得不到同步润滑,润滑的整体效果差。
[0009]2、外接出油口和外接进油口相邻设置在轴承座上,轴承座与主轴之间用旋转油封密封;密封效果差,易导致润滑油流失,无法对压轮轴承进行有效润滑。
[0010]3、主轴内在竖直方向上同时设有润滑油的上行润滑油路、下行润滑油路且同时还要在水平方向上设有与轴承座上的外接出油口和外接进油口相连通过的润滑油路,主轴由于在工作中要相对于轴承座高速旋转,主轴与轴承座相连通的接口处密封非常困难;且上述问题同样存在于主轴顶部主轴的润滑油路与压轮支承座之间;润滑油在上述接口处极易顺主轴与支撑座或主轴与压轮支承座的侧壁溢出,使润滑油路的循环润滑失去作用。
[0011]4、整个润滑油路的设计使得主轴的油路加工非常困难,即便加工出上述主轴,由于主轴内设有上述油路也会影响主轴的抗扭性能;实际应用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0012]5、压轮支承座与压轮间用O形圈密封,由于O型密封圈主要用于静密封和往复运动密封;其用于旋转运动密封时,仅限于低速回转密封;故O形圈密封很难保证润滑油路内加压循环的机油的密封效果。
[0013]6、整个润滑油路的循环路线是由下到上,再由上到下,循环油路的设计比较复杂。【实用新型内容】
[001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立式环模颗粒机的机油循环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油路对压轮轴承及主轴轴承能进行同步润滑,增加本装置的润滑的效果;且润滑油路设计简洁,便于润滑油路的加工设置,且润滑油路密封性能好,润滑油路对主轴轴承形成润滑的同时避免了对主轴的抗扭性能造成影响,方便工业化应用于立式环模颗粒机上,以提高颗粒机的工作性能,减少维护保养成本。
[001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6]立式环模颗粒机的机油循环润滑系统,压辊轴上端设有润滑油循环进口、压辊轴流入油路;压辊轴的下端设有压辊轴流出油路、润滑油出口 ;润滑油通过压辊轴流入压辊轴承,压辊轴承底部的设有油路与压辊轴流出油路相连通;轴承座沿竖直方向设有连通主轴轴承的润滑腔体,润滑腔体的顶部与压辊轴的下端的润滑油出口相连,润滑腔体的底部轴承座上设有润滑油循环出口。
[00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润滑装置进行改进,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效果:
[0018]1、机油润滑油路在设置上其循环方式按从上到下对立式环模颗粒机的压辊轴的压辊轴承及主轴的主轴轴承进行润滑,一是可以实现立式环模颗粒机轴承的全面润滑,大大提高了润滑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中仅对压辊轴承润滑对比,本技术方案的润滑更彻底、更有效,因而可以提高立式环模模颗粒机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减少主轴轴承的更换与维护,节省时间、人工成本及配件成本。
[0019]2、润滑油路的循环采用由上至下的循环方式,机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沿竖向设置的循环路径向下流动,无须加压便可实现较好的机油循环润滑;加压循环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的机油循环润滑的油路设置相比,机油不易发生泄露,且机油在油路内的流动速度会更快,冷却效果会更好。
[0020]3、主轴上不开设循环油路,主轴的加工简单,抗扭性能好,且由于主轴上不设循环油路,主轴与轴承座之间的密封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的机械密封的方式便可实现,因而油路的循环润滑更稳定;压辊轴上设有循环油路,但循环油路在压辊轴内仅分布在压辊轴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且为单向油路即可实现机油的循环润滑;压辊轴的抗扭性能几乎不受影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循环油路设置更简洁,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也更好。
[0021]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压辊轴的下端通过压辊下挡圈、压辊下轴套进行密封;压辊下挡圈的外端固定在压辊壳的内侧壁的凹孔中,压辊下挡圈的内端通过压辊下轴套固定,压辊下挡圈设有油路与压辊轴承、压辊轴的流出油路相连通。
[0022]通过设置压辊下挡圈、压辊下轴套,且在压辊下挡圈设有油路与压辊轴承、压辊轴的流出油路相连通,即可方便的实现压辊轴承内的润滑油通过压辊下挡圈设有油路流入压辊轴的流出油路,进入轴承座的润滑腔体,对主轴轴承进行循环润滑。
[0023]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压辊下挡圈的内端面与压辊轴之间留有空隙,压辊下挡圈内设有孔用弹性挡圈,固定相关零部件的轴向运动。
[0024]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压辊下轴套外缘设有与压辊下轴套、压辊下挡圈相配合的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的下端设有压辊下盖,压辊壳与压辊下盖底面相应处设有凹孔,凹孔中设有孔用弹性挡圈对压辊下盖及旋转密封圈进行固定。通过上述密封件,可以实现压辊下挡圈与压辊轴之间的良好密封,保证本装置循环油路的气密性,提高润滑效果。
[0025]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压辊轴流入油路对应处设有压辊上内盖,压辊上内盖设有空腔与压辊轴流入油路、压辊轴承相连通。
[0026]通过设置压辊上内盖,利用压辊上内盖的空腔作为循环油路。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压辊上内盖的内端面与压辊轴之间设有空隙,压辊上内盖的底部设有空腔。上述设置可以增加本装置机油循环的油路连通的便捷性、有效性,提高循环效果。
[0027]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压辊上内盖的相位置的压辊壳内侧壁上设有凹孔,所述的凹孔处设有压辊挡圈固定压辊上内盖;压辊上内盖的上方设有压辊上盖。设置凹孔及压辊上内盖可以增加本装置的密封效果,防止灰尘落入润滑油路,影响润滑效果O
[0028]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压辊上盖底面的轴端一侧设有固定槽,压辊上内盖相应位置设有与固定槽相匹配的固定凸起。通过设置上述突起及固定槽,可以增加本装置工作过程中压辊上内盖的稳定性,保障润滑的顺利进行。
[0029]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