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I底部的触头4084挤压下,锁定装置2上的锁头4082克服其锁定弹簧4083插入第三节拉杆4013下端的开孔,从而使第二节和第三节拉杆之间被锁定;在锁定装置2底部的触头4094挤压下,锁定装置3上的锁头4092克服其锁定弹簧4093插入杆筒402下端的开孔,从而使第三节拉杆4013和杆筒402之间被锁定,从而整个拉杆装置4都处于“缩回锁定状态”,如图6a和图6b所示。
[0075]要从上述拉杆装置4的“缩回锁定状态”打开使用拉杆401,必须按压手柄403上的解锁按钮404,解锁按钮404的下部与手柄403之间设置有解锁弹簧406,解锁按钮的左右两端各与一个导杆405连接,导杆405处于第一节拉杆4011内,长度与第一节拉杆4011接近,导杆405的下端与锁定装置I上部的触头4074连接。当克服解锁弹簧406按下手柄403上的解锁按钮404时,导杆405的上端被解锁按钮404同时下压,带动导杆405的下端推动锁定装置I上部的触头4074,该触头4074上的斜面开始挤压锁定装置I上的锁头斜面,锁头4072克服其锁定弹簧4073退回锁定装置I内,第一节与第二节拉杆之间被解锁。被解锁后的第一节拉杆4011可以从第二节拉杆4012中向上抽出,直至锁头4072在其锁定弹簧4073驱动下插入第二节拉杆4012上端的开孔中,第一节与第二节拉杆进入“打开锁定状态”。此时,第一节拉杆4011底部的触头4084已不再挤压锁定装置2上的锁头斜面,在其锁定弹簧4083的驱动下,锁头4082退回锁定装置2内,第二节与第三节拉杆之间被解锁。被解锁后的第二节拉杆4012可以从第三节拉杆4013中向上抽出,直至锁头4082在其锁定弹簧4083驱动下插入第三节拉杆4013上端的开孔中,第二节与第三节拉杆进入“打开锁定状态”。此时,第二节拉杆4012底部的触头4094已不再挤压锁定装置3上的锁头斜面,在其锁定弹簧4093的驱动下,锁头4092退回锁定装置3内,第三节拉杆4013与杆筒402之间被解锁。被解锁后的第三节拉杆4013可以从杆筒402中向上抽出,直至锁头4092在其锁定弹簧4093驱动下插入杆筒402上端的开孔中,第三节拉杆4013与杆筒402进入“打开锁定状态”,从而整个拉杆装置4都处于“打开锁定状态”,如图7a和图7b所示。
[0076]要从上述拉杆装置4的“打开锁定状态”收回拉杆401,也必须按压手柄403上的解锁按钮404后下压手柄403,在导杆405和相应触头的推动下,锁定装置1、锁定装置2和锁定装置3逐级解锁相应拉杆,持续下压手柄403就能使所有拉杆401全部缩回杆筒402内。
[0077]由上述抽拉式拉杆装置4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可以看出,与传统的转动式拉杆202相比,由于本实施例的抽拉式拉杆装置4采用了多节拉杆嵌套伸缩结构,很容易将拉杆装置4打开时的长度做的更长,即相同条件下,抽拉式拉杆装置4的手柄403与滚轮301中心在水平方向的距离A+B较大,由于F=G*B/(A+B),故力F进一步减小,相同条件下操作会更加省力。另一方面,抽拉式拉杆装置4能够快速打开和缩回,操作极为方便,效率很高。而且拉杆401全部缩回杆筒402后不占空间,使便携式发电机组结构更加紧凑。
[0078]靠近发动机6上部设置有燃油油箱8,发电机组I顶部设置有外露的油箱口 801和油箱盖802,油箱口 801和油箱盖802设置在抽拉式拉杆装置4的不同侧,如图8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式拉杆装置4设置在发电机组右侧面104,因此油箱口 801和油箱盖802被设置在发电机组左侧面103的左机壳501上。为了避免向油箱口 801加注燃油时,飞溅出来的燃油污染抽拉式拉杆装置4,油箱口 801和油箱盖802的位置应尽可能远离拉杆装置4的手柄403,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油箱口 801和油箱盖802被设置在左机壳501的最外侦U。如图14所示,油箱口 801的颈部还设置有橡胶密封盘803,橡胶密封盘803周边设置有突起的边缘,防止飞溅出来的燃油流入机壳5内,橡胶密封盘803突起的边缘外侧设置有燃油流出缺口,防止进入橡胶密封盘803中的燃油溢出时不受约束地四处流淌。
[0079]发动机6可利用手拉起动器608来起动,手拉起动器608中的拉盘外缘缠绕着拉绳610,拉绳610 —端与拉盘连接,另一端与起动拉手609相连,手握起动拉手609拉动拉盘转动即可起动发动机6。起动拉手609设置在抽拉式拉杆装置4的同侧,如图8至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抽拉式拉杆装置4设置在发电机组右侧面104,因此起动拉手609也被设置在发电机组右侧面104,为了方便手拉起动发动机6,起动拉手609靠近拉杆装置4的手柄403设置,这样在起动时另一手可以扶住手柄403以稳定发电机组I。
[0080]发电机组I设置有电器面板10,如图8、图15、图16和图19所示,本实施例中电器面板10设置在发电机组前侧面101。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将电器面板10设置在发电机组的左侧面103或右侧面104,这些可以作为本专利的备选方案。电器面板10主要由面板、各种输出插座、开关、指示灯、信号插孔和接地端子等构成。电气面板10被设置在电器盒506内,本实施例电器盒506与左机壳501和右机壳502的前侧相连。
[0081]发电机组I的顶部设置有把手508,用于在搬运时提起发电机组1,把手508的根部与左机壳501和右机壳502顶部相连。把手508可以做成与机壳5 —体,也可以不做成一体。为了增加抓握把手508时的舒适性,当做成一体时,把手508表面可以覆盖软胶,例如TPE ;当不做成一体时,把手508的握手部分可以单独用软质材料制造,例如橡胶或PVC。
[0082]起动拉手609同侧设置有阻风门拉手611,如图9、图13、图15、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施例起动拉手609设置在右机壳502上,因此阻风门拉手611也设置在右机壳502上。阻风门拉手611通过拉索与化油器上的阻风门连接,拉动阻风门拉手611可以关闭或打开化油器阻风门。在冷机状态下起动发动机6时,一般都需要关闭阻风门,发动机6起动后需要及时打开阻风门,因此阻风门拉手611与起动拉手609被设置在一起,以方便发动机6起动时的操作。
[0083]油箱口 801和油箱盖802同侧设置有燃油开关旋钮901,如图8、图10、图15和图18所示,本实施例油箱口 801和油箱盖802设置在左机壳501上,因此燃油开关旋钮901也设置在左机壳501上,以便缩短与油箱8之间的燃油管路,并有利于简化装配工艺。燃油开关旋钮901与燃油开关9相连,燃油开关9的进油口与油箱8相连,出油口与发动机化油器相连,用于切断或接通油箱8与化油器之间的燃油管路。
[0084]左机壳501上设置有维护盖板504,如图10、图11、图12、图14和图19所示,不必拆开发电机组机壳5,打开维护盖板504就可以为发动机6更换机油、清洗空滤器607、维修化油器和火花塞等。如图11和图14所示,特别之处在于,油箱口 801的颈部夹在维护盖板504与左机壳501之间,这样可以避免为了使油箱口 801外露而在左机壳501顶部开孔,因为竖直方向开孔会增加左机壳501模具的制造成本。
[0085]如图8、图10、图12和图18所示,在发电机组前侧面101下方设置有进气口 505,进气口 505设置在左机壳501上,外界空气由此进入发电机组1,为发动机工作和发电机组散热提供新鲜空气。
[0086]如图12和图15所示,发电机组I的机壳5内设置有逆变器11,逆变器11设置在发动机6前部,在逆变器11与机壳5的进气口 505之间设置有逆变器罩壳12,逆变器11上的散热片和发热部件被容纳于逆变器罩壳12内,逆变器罩壳12的一端设置有进风口,该进风口与进气口 505对接连通,逆变器罩壳12靠近发动机空滤器607和手拉起动器608的一端各设置有一个出风口,来自进气口 505的空气以逆变器罩壳12为通道对逆变器11进行冷却,之后空气再进入发动机6和发电机7对其进行冷却,并通过空滤器607为发动机燃烧做功提供新鲜空气。
[0087]如图11、图13和图19所示,在发电机组后侧面102设置有后窗体507,后窗体507与左机壳501和右机壳502的后侧相连。后窗体507是发动机尾气和发电机组冷却空气的排放窗口。
[0088]在发电机组下机壳503底部设置有四个减震脚509,工作状态时发电机组I竖直放置,此时用减震脚509来支撑发电机组。在发电机组右机壳502侧面还设置有四个脚垫510,当发电机组I倾斜放倒时利用脚垫510来支撑发电机组。
[0089]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在靠近发电机组右侧面104设置滚轮装置3和抽拉式拉杆装置4,滚轮装置3的滚轮301轴线与发电机组长度(L)方向一致,且采用了结构紧凑的大直径滚轮,大大减轻了搬运发电机组的负担,并提高了搬运效率和安全性,使发电机组获得了极佳的便携性。在此基础上,本专利对发电机组机壳5、油箱口 801、起动拉手609、逆变器散热结构、阻风门拉手611和燃油开关旋钮901等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设计,改进了操作界面,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价值。
[0090]虽然本实施例是在发电机组右侧面104设置滚轮装置3和抽拉式拉杆装置4,但是显然也可以在发电机组左侧面103设置滚轮装置3和抽拉式拉杆装置4,此时油箱口 801、油箱盖802、燃油开关旋钮901、维护盖板504等应设置在发电机组右侧面104,起动拉手609、阻风门拉手611和脚垫510等应设置在发电机组左侧面103,这可以作为本专利的备选方案。
[0091]、实施例二:
[0092]与实施例一相比,实施例二的主要差别在于:用转动式拉杆装置13替代了抽拉式拉杆装置4,并且将电器面板10设置在了发电机组右侧面104的右机壳502上,对于设置了转动式拉杆装置13的发电机组1,本专利要求该发电机组I的高度(H)小于长度(L),这样设计有利于增加其便携性。
[0093]如图20至图32所示,转动式拉杆装置13通过其转轴1303与发电机组I的机壳5上部相连,该转轴1303位于滚轮装置3的同侧,即都靠近发电机组右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