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03951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总体来说涉及实轴型旋转编码器的安装结构,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实轴型旋转编码器的安装方式是编码器本体安装于一块固定板上,通过联轴器与被测转轴(电机转轴等)连接,实轴编码器自身被完全固定,在编码器转轴被带动旋转工作状态下,主轴的振动、偏移(包括偏心、偏角)主要依靠联轴器进行吸收,以免这种偏移、振动如传递给编码器造成编码器的损坏。但在客户实际使用当中,由于加工精度以及安装精度差异造成安装后实轴编码器与被测轴的同心度等精度要求保证十分困难。而且,联轴器吸收运转状态下的振动及偏移非常有限,所以造成了仍然有相当程度的振动及偏移以及其所产生的应力传递给了编码器的转轴,进而造成了实轴编码器的轴承、码盘等各种机械性的损坏。
[0003]现有技术的实轴型编码器在实际运用中的劣势:
[0004]1、由于固定板制作加工精度低、以及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偏差造成编码器与被测定轴同心度非常低;
[0005]2、在运转过程中,由于电机主轴本身也会产生振动、以及转轴中心的偏移、偏心、偏角,并且随着电机的老化,这种异常状况将愈发严重;
[0006]3、实轴编码器安装过程比较复杂,安装过程中需要时刻调整同心度,以及通过多个螺丝才可将编码器进行彻底固定,花费工时多;
[0007]4、由于通过螺丝拧入编码器本体上位置固定的螺纹孔以与安装板固定,所以编码器安装的相对位置(即导线出线方向)也无法任意调整;
[0008]5、如上述1、2点所述,实轴编码器转轴易受到相当程度的振动及偏移以及其所产生的应力而造成损坏;
[0009]由于以上这些课题,实轴编码器本身、以及联轴器在实际工况运转下,都易发生损坏,造成系统工作故障、甚至停止,需要时时维护、以及更换产品,这样也对生产成本、工数影响非常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调整第一轴连接位置、从而使第一轴与第二轴连接的力学性能更优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
[0011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用于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一装置设置有第一轴,所述第二装置设置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装置固定设置,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所述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包括:
[0013]第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固定设置;
[0014]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连接所述第一装置;
[0015]第一板簧,所述第一板簧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且所述第一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一方向的偏移及振动;以及
[0016]第二板簧,所述第二板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并与所述第一板簧相连,且所述第二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二方向的偏移及振动;
[0017]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簧和所述第二板簧均还吸收及自适应第三方向的偏移及振动,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水平径向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竖直径向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的轴向方向。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簧为片状,且具有第一角部、第二角部和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板簧通过所述第一角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件,通过所述第二角部连接所述第二板簧。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角部上设置有折角结构。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板簧为片状,且具有第三角部、第四角部和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板簧通过所述第三角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件,通过所述第四角部与所述第一板簧连接。
[00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四角部上设置有弯曲结构。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还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且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套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为一安装环,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紧胀方式紧固于所述安装孔中。
[002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为一安装环,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卡箍所述第一装置。
[002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装置为实轴编码器,所述第二装置为电机。
[0028]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9]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第一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一方向的偏移及振动,第二板簧吸收及自适应第二方向的偏移及振动,从而使得第一轴的位置可以微调,以优化第一轴与第二轴间的力的传递性能和传递尺寸精度,提高联轴器连接的可靠性,提高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30]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0031]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2]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与第一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3]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与第一装置的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4]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5]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一板簧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一板簧的调节效果示意图。
[0037]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二板簧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中第二板簧的调节效果示意图。
[003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0]1、第一装置;2、第二装置;3、联轴器;4、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11、第一轴;12、凸台;41、第一固定部件;42、第二固定部件;43、第一板簧;44、第二板簧;45、第一连接件;46、安装板;47、第二连接件;48、第三连接件;49、调整螺钉;411、调整孔;412、外配合面;413、楔形断面;414、423、433、434、443、444、连接孔;421、凸耳;422、内配合面;424、第四连接件;430、第一中空部;431、第一角部;432、第二角部;435、折角结构;440、第二中空部;441、第三角部;442、第四角部;445、弯曲结构;461、套装孔;X1、第一方向;X2、第二方向;X3、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1]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0042]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顶部”、“底部”、“前部”、“后部”、“侧部”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0043]参见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与第一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该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用于第一装置I与第二装置2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一装置I和第二装置2的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制,只要第一装置I上具有第一轴11,第二装置2上具有第二轴(图中未示出)即可。而且,第二装置2固定设置,该第一轴11和第二轴之间通过联轴器3相连。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配合联轴器3进行第一轴11的位置的调整,以调节第一轴11与第二轴之间连接的尺寸精度以及优化力的传递性能。至于第一轴11与第二轴的关系,其中一个轴是力的输出轴,另一个必然是力的输入轴,较为优化的将力的输出轴所在的装置进行固定,而另一装置进行调节。以下仅以实轴型旋转编码器与电机间的连接为例进行展开说明,但需要说明的,该具体实施例不能用作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0044]该实施例中,第一装置I为实轴型旋转编码器,第一轴为力的输入轴,第二装置2为电机,第二轴为力的输出轴。该实施例中,将第二装置2固定设置,第一轴11与第二轴之间通过联轴器3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4与第一装置I进行装配。
[0045]参见图2和图3所示,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联轴器连接调整结构与第一装置的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第一轴11设置于第一装置I的一端,且该端上还设置有环形的凸台12,该凸台12具有外圆周面,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