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419638阅读:来源:国知局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创意。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拍摄支撑装置,其用于支撑手机、相机等拍摄设备进行拍摄。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拍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拍摄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0、支架20及旋转支撑组件30。支架20与底座10连接。旋转支撑组件30包括旋转部31和支撑部32。旋转部31与支架20连接,并能够绕支架20在水平方向旋转。支撑部32与旋转部31固定连接,且支撑部32上设有用于容纳拍摄设备100的容纳空间。
[00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拍摄支撑装置放置于拍摄场地,将手机、相机等拍摄设备放置于容纳空间,镜头面向拍摄场景,通过支架支撑拍摄设备,可保证其进行稳定的拍摄,避免晃动。特别是在需要平移镜头拍摄时,例如进行全景时,通过旋转部绕支架在水平方向旋转,使得拍摄设备能够在水平方向360°自由旋转,完成流畅、稳定的全景拍摄。与现有的需手持拍摄设备或相机支架进行旋转拍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拍摄支撑装置可确保拍摄设备在拍摄过程中始终保持平稳、不晃动,能够在水平方向进行360°稳定拍摄,避免由于手抖而造成的晃动,大幅提高拍摄质量,能够适应多种拍摄情景,满足多种拍摄需求。
[0033]以下结合图2和图3对根据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旋转支撑组件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2是拍摄支撑装置的旋转支撑组件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拍摄支撑装置的旋转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根据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支撑部32可包括支撑平台321、第一挡板322、第二挡板323、滑块324及弹簧325。支撑平台321的一端与旋转部31固定连接,第一挡板322固定于支撑平台321的一端,弹簧325压缩的设置于第一挡板323与滑块324的一侧之间,第二挡板323固定于支撑平台321的另一端,滑块325的另一侧与第二挡板323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的拍摄设备100能够通过弹簧325的弹力夹持在滑块324的另一侧与第二挡板323之间,滑块324能够在支撑平台321上沿着弹簧325的伸缩方向滑动,即沿着图2中箭头方向滑动,从而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
[0034]使用时,可先移动滑块324压缩弹簧325,使得容纳空间宽度增大,将拍摄设备100放入容纳空间内,再释放滑块324,滑块324借助弹簧325的弹力抵顶拍摄设备100,使得拍摄设备100夹持在滑块324与第二挡板323之间,保持稳定。本实施例采用弹簧与滑块配合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从而能够适应各种尺寸的拍摄设备,提高产品的实用性。
[0035]本实施例中,支撑平台321与支架20相互垂直设置,其中,支架20为竖直的,支撑平台321为水平的,使得其上的拍摄设备100也保持水平。第二挡板323的表面与滑块324的另一侧均为平面,如此能够与拍摄设备100更加贴合,从而实现紧密的夹持。
[0036]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旋转支撑组件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旋转支撑组件中的一个示例。应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旋转支撑组件的任何细节或旋转支撑组件的任何部件。
[0037]例如,拍摄设备可与支撑平台通过其他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如卡爪、卡扣等,因此,旋转支撑组件并非必须包括弹簧、滑块等结构,任意能够实现放置拍摄设备的结构均包含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38]以下结合图4和图5对根据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支架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4是拍摄支撑装置的支架的示意图,图5是拍摄支撑装置的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旋转部31可为滚珠轴承,其包括内圈311、外圈及滚珠312。内圈311与支撑部32固定连接,例如,可与支撑平台321或第一挡板322固定连接。外圈与支架20固定连接,滚珠312设置于内圈311与外圈之间,使得内圈311能够绕支架20在水平方向旋转。本实施例中,外圈嵌套于支架20内。然而,旋转部31的结构和形式不限于此,外圈可以其他机械连接方式与支架结合。
[0039]支架20包括多个结合架体,多个结合架体能够沿纵向伸缩的连接,从而能够调节支架20的高度。
[0040]本实施例中,结合架体的数量为三个,包括第一结合架体21、第二结合架体22及第三结合架体23。第二结合架体22和第三结合架体23为中空的,第一结合架体21能够至少部分的容纳于第二结合架体22的内部,第二结合架体22能够至少部分的容纳于第三结合架体23的内部。第三结合架体23与底座10可拆卸的连接。可通过调节各结合架体容纳部分的长度,调节架体的整体高度。本实施例中,支架20与底座1为垂直连接,底座1水平放置,支架20竖直放置,然而,支架与底座的相对位置不限于此,支架与底座可为非垂直的连接。
[0041 ]本实施例中,第一结合架体21包括第一露出部分211和第一结合部分212,第二结合架体22包括第二露出部分221和第二结合部分222,第一露出部分211能够自第二结合架体22露出,第一结合部分212能够与第二结合架体22的上端连接,第二露出部分221能够自第三结合架体23露出,第二结合部分222能够与第三结合架体23的上端连接。
[0042]如图5所示,第一露出部分211的外径小于第一结合部分212的外径,第一结合部分212的外径大致等于第二结合架体22的上端的内径。第二露出部分221的外径小于第二结合部分222的外径,第二结合部分222的外径大致等于第三结合架体23的上端的内径。另外,第一结合部分212的长度略大于第二结合架体22的中空部分的长度,第二结合部分222的长度略大于第三结合架体23的中空部分的长度。由此,第一结合架体21可伸缩的与第二结合架体22结合,大部分第一露出部分211能够嵌套于第二结合架体22的中空部分内,或者,能够自第二结合架体22露出,并通过第一结合部分212与第二结合架体22的上端结合。类似的,第二结合架体22可伸缩的与第三结合架体23结合,大部分第二露出部分221能够嵌套于第三结合架体23的中空部分内,或者,能够自第三结合架体23露出,并通过第二结合部分222与第三结合架体23的上端结合。
[0043]本实施例中,第二结合架体22的上端和第三结合架体23的上端可具有内螺纹,第一结合部分212和第二结合部分222可具有外螺纹,第一结合部分212能够与第二结合架体22的上端螺纹连接,第二结合部分222能够与第三结合架体23的上端螺纹连接。
[0044]应当说明的是:各结合架体的连接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和第三结合架体的上端可设置凹槽,而第一和第二结合架体的下端可设置与凹槽配合的凸肋。任何能够实现结合的方式均包含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45]以下结合图6和图7对根据一实施例的支撑装置的底座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6是拍摄支撑装置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拍摄支撑装置的底座的俯视示意图。
[0046]底座1包括底板11和多个支腿12,底板11表面具有螺栓111,支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