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433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量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阀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家用热水器的流量控制阀。
【背景技术】
[0002]温控阀在各种供暖以及淋浴设备上极为常见,也同样被广泛的应用于家庭、酒店等一些场所。目前应用于家庭以及酒店等住宿场所的流量控制阀,结构相对来说较为简单,通常是在阀体上设置冷、热水进水口和出水口,然后热水进水口连接热水器,冷水进水口则连接自来水管路,出水口在连接供水管路,然这种阀体内的控制极其的简单,利用简单的阀杆和阀芯来控制混合后的水的通断,阀芯是设置在混合水的腔内,让冷热水在阀体内混合后在通过出水口排除,即阀芯只控制出水口的水量大小即可。当然也有通过设置带有温度感应器的控制阀来控制冷、热水进水口的进水量,但是依旧在混合水腔内进行控制。这种结构控制相对来说较为麻烦,温度的控制较为不准确,而且操控精度较低,出水口的水流量和流速较小,对使用者来说使用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控简便,温度的控制极为准确,而且操控精度较高,出水口的水流量和流速明显提升,使用效果极佳的流量控制阀。
[0004]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流量控制阀,阀体上设有冷、热水进水口和出水通道,阀体内设有混合水腔、以及设于混合水腔的一侧的控水腔,控水腔内设有阀杆,阀杆上设有将控水腔分为热水腔和冷水腔的阀芯,冷水进水口设于冷水腔的一侧,热水进水口设于热水腔的一侧;混合水腔包括混合冷水腔和混合热水腔,混合冷水腔与冷水腔相通,混合热水腔与热水腔相通,混合热水腔的出水口与出水通道连通,混合冷水腔的出水口与混合热水腔的出水口相对应,混合冷水腔的出水口靠近混合热水腔的出水口 ;阀体上设有控制阀杆沿其轴线位移的调控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方案是:所述冷、热水腔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轴线相同的贯穿孔,阀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贯穿孔、并分别与两贯穿孔之间密封。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控装置包括固定于冷水腔的贯穿孔上的安装套,安装套内设有与阀杆连接的调节接头,调节接头的端部伸出安装套外。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套内调节接头与阀杆之间通过安装座连接,安装座与调节接头螺旋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朝向阀杆的一端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弹簧一和顶杆,弹簧一的一端顶于安装腔的腔底、另一端顶于顶杆上;所述出水通道上设有与热水腔的贯穿孔相连接的测温腔,测温腔内设有与阀杆紧固连接的温度感应器;顶杆穿过阀杆并伸出阀杆的另一端至测温腔内,温度感应器顶设于顶杆上并可驱动顶杆向安装座方向位移并压缩弹簧一。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水腔内设有弹簧二,弹簧二的一端顶于热水腔的端面上、另一端顶于阀芯上,弹簧二的弹力小于所述弹簧一的弹力。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包括沿阀杆的中部周向设置的凸环和套筒,套筒套于阀杆上且与阀杆之间具有间隙,凸环设于间隙内并与套筒的内腔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的另一端顶于凸环上。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热水腔内靠近相对应的贯穿孔一侧分别设有冷、热通水腔,两贯穿孔分别设于相对应的冷、热通水腔的端面上,冷、热通水道分别设于相对应的冷、热通水腔的内腔壁上;所述弹簧二的一端顶于设有热通水腔端面上、另一端顶于凸环上。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热通水腔的直径或最大宽度分别小于相对应的冷、热水腔的直径或最大宽度,冷、热水腔分别与对应的冷、热通水腔之间形成台阶。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的套筒外径均大于冷、热通水腔的直径或最大宽度且小于冷、热水腔的直径或最大宽度,阀芯轴向来回位移可使套筒的端面与相对应的台阶面密封接触以控制冷水腔与冷通水腔或热水腔与热通水腔的通断。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上与冷、热水进水口之间的控水腔内腔壁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上设有与控水腔内腔壁配合密封的密封圈。
[001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方案是:所述冷水腔的一侧设有贯穿孔,阀杆的一端穿过贯穿孔并与贯穿孔之间密封。
[00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控装置包括固定于冷水腔的贯穿孔上的安装套,安装套上设有电机轴伸至安装套内的由控制器控制的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调节接头,安装套内的调节接头上螺接有与阀杆固定连接的安装座,安装座可由调节接头驱动沿安装套轴向位移。
[00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通道内靠近混合热水腔的出水口一侧设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温度感应器。
[00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包括沿阀杆的端部周向设置的凸环和套筒,套筒套于阀杆上且与阀杆之间具有间隙,凸环设于间隙内并与套筒的内腔壁固定连接。
[00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水腔内靠近贯穿孔一侧设有冷通水腔,贯穿孔设于冷通水腔的端面上,热水腔内与冷通水腔相对的一侧设有热通水腔,冷、热水进水口分别设于相对应的冷、热通水腔的内腔壁上。
[00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热通水腔的直径或最大宽度分别小于相对应的冷、热水腔的直径或最大宽度,冷、热水腔分别与对应的冷、热通水腔之间形成台阶。
[00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芯的套筒外径均大于冷、热通水腔的直径或最大宽度,阀芯轴向来回位移可使套筒的端面与相对应的台阶面密封接触以控制冷水腔与冷通水腔或热水腔与热通水腔的通断。
[00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上与冷、热水进水口之间的控水腔内腔壁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上设有与控水腔内腔壁配合密封的密封圈。
[0024]综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冷水腔的出水口向其出水方向逐渐弧形收缩,混合冷水腔出水口的口径不大于混合热水腔出水口的口径。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为:
[0026]1、改进混合水腔和增设控水腔,并通过阀芯将控水腔分为互不相通的冷水腔和热水腔,并分别相对应的混合冷、热水腔连通,而将阀杆和阀芯全部设于控水腔内,提前控制冷热水的通断以及进水量、流速,使得操控简便,温度的控制极为准确,而且操控精度较高,出水口的水流量和流速明显提升,使用效果极佳;
[0027]2、对阀芯和阀杆的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进优化,提高了整体的可控性,而且在阀芯上设置密封圈,能够很好的隔断冷热水腔的连通性,使密封性控制的更好,同时对阀杆的两端与贯穿孔之间进行密封连接,也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密封性能;
[0028]3、调控装置的设置使得本产品的可控性更强,操控也显得极为方便,一般很少需要手动进行调整,大多情况下是通过调控装置自动调整,将温度自动调整至合适范围内,以方便使用者使用;
[0029]4、在混合水腔内设置混合冷热水腔,将混合冷水腔的出水口设于靠近混合热水腔出水口的一侧,并使混合冷水腔的出水口向其出水方向逐渐弧形收缩,使得出水口处产生了虹吸效应,提高了阀体的出水的水流量和流速。
【附图说明】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00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流量控制阀,阀体10上设有冷、热水进水口11、12和出水通道13,阀体10内设有混合水腔、以及设于混合水腔的一侧的控水腔,控水腔内设有阀杆16,阀杆上16设有将控水腔分为冷水腔17和热水腔18的阀芯,冷水进水口 11设于冷水腔17的一侧,热水进水口 12设于热水腔18的一侧;一般情况下,会将冷、热水进水口
11、12的位置相对来说比较靠近,这样的设置为了便于安装,当然这种位置的设置,可以依照实际的需求进行设定。混合水腔包括混合冷水腔24和混合热水腔25,混合冷水腔24与冷水腔17相通,混合热水腔25与热水腔18相通,混合热水腔25的出水口与出水通道13连通,混合冷水腔24的出水口与混合热水腔25的出水口相对应,混合冷水腔24的出水口靠近混合热水腔25的出水口,混合冷水腔24的出水口向其出水方向逐渐弧形收缩,混合冷水腔出水口的口径不大于混合热水腔出水口的口径。通常,会将混合冷水腔24的出水口设于靠近混合热水腔25的出水口的最佳位置处,这样会有很好的虹吸效应。
[0034]实施例1:
[0035]参照图1,冷、热水腔17、18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轴线相同的贯穿孔,阀杆16的两端穿过两贯穿孔并与两贯穿孔之间密封,密封的方式可以是采用在阀杆16与两贯穿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密封槽,并且在密封槽设置密封圈,密封圈与贯穿孔的内侧壁之间贴紧起到密封的效果,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密封方式,如石墨粉密封等传统的密封方式,其主要的作用是防止阀杆在轴向位移的过程中发生水泄露。
[0036]本实施例中的调控装置包括固定于冷水腔17的贯穿孔上的安装套26,安装套26内设有与阀杆连接的调节接头27,调节接头27的端部伸出安装套26外,安装套26内调节接头27与阀杆16之间通过安装座28连接,安装座28与调节接头27螺旋连接。旋动调节接头27会使调节接头27带动安装座28驱动阀杆16轴向位移,进而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