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网循环水系统用水流流量调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3986发布日期:2021-01-01 13:23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网循环水系统用水流流量调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水循环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热网循环水系统用水流流量调控结构。



背景技术:

针对北方城市保暖采用的集中供热,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向该区域的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和采暖用热,其具有节约燃料、减少城市污染等优点,供热过程中热水循环使用的方式能提高整个热水的回收利用率,水流流量调控结构即调节水阀是常利用到的一种管道连接配件。

现有水流流量调控结构使用时,整个结构的位置偏移极易影响水流的正常运作,严重时将会因高度差的产生出现倒流的现象,并且在实现隔热效果时,多数的调控结构采用隔热涂层的方式进行设置,整体的隔热效果不够好,且后期涂层极易出现掉落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热网循环水系统用水流流量调控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网循环水系统用水流流量调控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网循环水系统用水流流量调控结构,包括调控主管道、衔接板和侧端管道,所述调控主管道的顶部固定有阀体,且阀体通过连接支架和调控主管道相连接,所述调控主管道的底部接通有下端管道,且下端管道的外端套接有安装环,所述衔接板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安装环的一侧,且衔接板的斜下方安装有测量杆,所述测量杆通过铰接转轴和衔接板活动连接,所述侧端管道通过一体式设置固定于调控主管道的两侧,且侧端管道的一侧接通有连接水管,所述连接水管和侧端管道的连接处固定有连接法兰,且侧端管道的内部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内置有导流腔,且导流腔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垫层,所述套筒的外端焊接有卡块,且卡块的外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粘接有密封垫,所述安装环的一端固定有定位板。

优选的,所述阀体的底部设置有呈“l”型结构的连接支架,且阀体通过阀板内置和调控主管道密封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端管道和安装环的连接构成嵌套结构,且下端管道通过衔接板、铰接转轴和测量杆的连接构成活动结构,所述测量杆沿着下端管道的竖向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水管通过焊接固定和连接法兰固定连接,且连接水管通过侧端管道和调控主管道实现接通。

优选的,所述套筒和导流腔的连接构成一体式结构,且导流腔的侧边呈倾斜状结构,所述套筒通过粘接和保护垫层固定连接,且套筒通过卡块和凹槽相连接,所述凹槽通过浇筑加工和侧端管道相连接,且侧端管道通过卡块、凹槽和套筒构成卡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测量杆、衔接板和铰接转轴,当管道接通操作完成后,在衔接板和铰接转轴的连接配合下,受到牵引作用后的一组测量杆将会进行翻转偏移,直至测量杆被调整到垂直的状态下,随后该装置借助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的面板为测量底面,通过贯穿一组测量杆与始终水平的面板是否同时发生共线重合,来实现对整个调控结构的竖直度的检测操作,有效避免后期液体流通过程中出现倒流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卡块、侧端管道、导流腔、保护垫层、凹槽和套筒,结合在形状相吻合的设置下,卡块与凹槽实现卡合连接的同时,套筒恰好实现内置操作,当热水进入侧端管道的内部,在导流腔的导向配合下,本身为聚氨酯硬泡的保护垫层能对快速流通的热水起到隔热防水的效果,相对于以往的涂层隔热方式,该隔热结构采用自由卡合拆分的方式进行设置,可方便后期对失效隔热垫层的更换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环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调控主管道、2-阀体、3-连接支架、4-下端管道、5-安装环、6-衔接板、7-测量杆、8-铰接转轴、9-侧端管道、10-连接水管、11-连接法兰、12-套筒、13-导流腔、14-保护垫层、15-卡块、16-凹槽、17-密封垫、18-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热网循环水系统用水流流量调控结构,包括调控主管道1、衔接板6和侧端管道9,调控主管道1的顶部固定有阀体2,且阀体2通过连接支架3和调控主管道1相连接,调控主管道1的底部接通有下端管道4,且下端管道4的外端套接有安装环5,衔接板6通过焊接固定设置于安装环5的一侧,且衔接板6的斜下方安装有测量杆7,测量杆7通过铰接转轴8和衔接板6活动连接,侧端管道9通过一体式设置固定于调控主管道1的两侧,且侧端管道9的一侧接通有连接水管10,连接水管10和侧端管道9的连接处固定有连接法兰11,且侧端管道9的内部安装有套筒12,套筒12的内部内置有导流腔13,且导流腔13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垫层14,套筒12的外端焊接有卡块15,且卡块15的外端开设有凹槽16,凹槽16的内壁粘接有密封垫17,安装环5的一端固定有定位板18。

阀体2的底部设置有呈“l”型结构的连接支架3,且阀体2通过阀板内置和调控主管道1密封连接,结合在一组呈“l”型结构的连接支架3作为连接构件,使得阀体2实现与调控主管道1的相互连接,当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在控制终端的控制配合下,启动后的阀体2将会利用阀板构件转动过程中,与流通区域之间夹缝大小的任意改变,来实现对水流流量的调控操作,且该项结构涉及到智能水阀的工作原理为现有技术;下端管道4和安装环5的连接构成嵌套结构,且下端管道4通过衔接板6、铰接转轴8和测量杆7的连接构成活动结构,测量杆7沿着下端管道4的竖向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该装置实现接通操作后,且一组安装环5通过套接的方式实现与下端管道4的相连接,当左右侧端的管道接通操作完成后,在衔接板6的连接配合下,该装置以铰接转轴8为活动构件,手动控制牵引着一组测量杆7沿着铰接转轴8的中心点进行翻转偏移,直至原本处于水平状态的测量杆7被调整到垂直的状态下,随后该装置借助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的面板为测量底面,通过贯穿一组测量杆7与始终水平的面板是否同时发生共线重合,来实现对整个调控结构的竖直度的检测操作,该项结构在使得整个装置具有一竖直度检测结构的同时,通过在流通液体进行对应的检测操作,可有效地避免后期液体流通过程中出现倒流的现象;连接水管10通过焊接固定和连接法兰11固定连接,且连接水管10通过侧端管道9和调控主管道1实现接通,当需要进行管道连接操作时,该装置以连接法兰11为连接构件,当一组处于贴合的连接法兰11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实现连接后,分别设置于一组连接法兰11的一侧端的连接水管10,将会通过法兰连接的方式,实现与侧端管道9、调控主管道1的相互接通;套筒12和导流腔13的连接构成一体式结构,且导流腔13的侧边呈倾斜状结构,套筒12通过粘接和保护垫层14固定连接,且套筒12通过卡块15和凹槽16相连接,凹槽16通过浇筑加工和侧端管道9相连接,且侧端管道9通过卡块15、凹槽16和套筒12构成卡合结构,当进行管道接通前,在形状相吻合的设置下,该装置通过套筒12牵引着卡块15与凹槽16实现卡合连接,从而套筒12实现内置操作,当热水进入侧端管道9的内部,在导流腔13的导向配合下,本身为聚氨酯硬泡的保护垫层14能够对快速流通的热水起到隔热防水的效果,相对于以往的涂层隔热方式,该项结构在使得整个装置具有一复合隔热结构的同时,通过对这一隔热结构采用自由卡合拆分的方式进行设置,可方便后期对失效隔热垫层的任意更换操作,并且在热水进入套筒12的内部,导流腔13借助自身侧边呈倾斜状结构的设置在使得液体的流经更加集中化的同时,也有效地隔离热水对保护垫层14带来的冲击力。

工作流程:当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在控制终端的控制配合下,启动后的阀体2将会利用阀板构件转动过程中,与流通区域之间夹缝大小的任意改变,来实现对水流流量的调控操作,当左右侧端的管道接通操作完成后,在衔接板6的连接配合下,受到牵引作用后的一组测量杆7将会沿着铰接转轴8的中心点进行翻转偏移,直至原本处于水平状态的测量杆7被调整到垂直的状态下,随后该装置借助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的面板为测量底面,通过贯穿一组测量杆7与始终水平的面板是否同时发生共线重合,来实现对整个调控结构的竖直度的检测操作,伴随着在形状相吻合的设置下,卡块15与凹槽16的卡合连接,使得套筒12实现内置操作,当热水进入侧端管道9的内部,在导流腔13的导向配合下,本身为聚氨酯硬泡的保护垫层14能够对快速流通的热水起到隔热防水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