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模具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模拟顶芯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没有专门用于检查模具顶出机构的设备或工装,模具加工、装配完工后,必须直接运输铸造厂家,并安装到铸造设备上来检查模具顶出机构顶出是否顺畅,是否有卡滞现象。由于模具为重量超高一吨的大型笨重物体,当检测出模具顶出机构存在问题后,需将模具拉回模具制造厂进行加工,因此,来回运输模具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工厂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检测简单、制造容易的模拟顶芯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模拟顶芯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模具边缘的并且内部中空的框架,所述的框架内部设有一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上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可上下往复运动的并与模具下顶芯板的底面相适应的的顶板和升降驱动装置,所述顶板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的安装座相适配的导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框架上包括支撑所述的安装座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四周边缘设有多根立柱,多根所述的立柱顶部共同安装有用于支撑模具边缘的中空的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座包括水平固定在所述框架底部的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顶板的导向结构相对应的立板,所述的二立板顶部之间连接有水平布置的可竖直固定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安装板。
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为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和活塞杆,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与所述液压缸的外壳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上设有所述活塞杆垂直穿过的过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顶板中部设有与所述液压驱动装置正对并相连的顶柱,所述的顶柱为外小内大的阶梯轴结构,其内侧一端垂直插入所述顶板并通过阶梯轴上的台阶面限位在所述顶板的内侧,其外侧一端设有一横穿该端部并向外凸出的锁紧件,相应的,所述顶板的外侧面设有与该限位件相适配的锁紧凹槽。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导向结构包括在所述顶板的底部两侧垂直设置的导向柱和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对应设置的导向孔,在所述的导向孔上安装有与所述导向柱相适应的导向套;所述的导向套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板相适配的同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维度限定所述导向套位移的止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的一端面上设有一螺纹沉孔,所述顶板上设有垂直贯穿设置的与所述螺纹沉孔相对应的两端大中间小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外侧一端设有一容纳螺栓头的容纳腔,所述连接孔的内侧一端设有一与所述导向柱的顶部相适应的定位孔。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在位于所述液压缸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所述安装板与底板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的二立板与安装板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二加强板。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安装板为中间收窄的“工”字形结构,所述的液压缸竖直吊装在安装板的中心。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顶板上设有与所述模具下顶芯板的底面相适应的避让孔。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结构合理,检测简单、快速,大大缩短了模具来回运输的时间,也不必占用设备的工作时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导向结构能保证顶板升降动作的平稳、顺畅;框式的支撑结构,制造简单,材料采购方便,支撑牢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模拟顶芯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中模拟顶芯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框架的结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中顶板的结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B-B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导向套的结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导向套的结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顶柱的结构主视图。
图中:1、框架;11、底座;12、立柱;13、支撑板;2、安装座;21、底板;22、立板;23、安装板;24、过孔;25、导向孔;26、连接部;27、第一加强板;28、第二加强板;3、顶板;31、连接孔;32、容纳腔;33、定位孔;34、避让孔;35、锁紧凹槽;4、升降驱动装置;41、液压缸;42、活塞杆;5、顶柱;51、定位部;52、螺孔;53、锁紧件;6、导向柱;61、螺纹沉孔;7、导向套;71、环形凸缘;72、缺口;73、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是这样的:参照图1-图10所示,一种模拟顶芯机构,包括用于支撑模具边缘的并且内部中空的框架1,框架1内部设有一安装座2,安装座2上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可上下往复运动的并与模具下顶芯板的底面相适应的的顶板3和升降驱动装置4,顶板3的两侧设有与安装座2相适配的导向结构。模具加工、装配完工后,模具可以放到框架1上,使框架1支撑于模具的外缘,通过安装在安装座2上的升降驱动装置4将顶板3向上顶起,顶板3在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平稳地竖直升起,并将模具上的下顶芯板、顶杆一起顶出,通过观察、检查模具上的下顶芯板、顶杆向上顶出过程中是否有卡滞现象,可检查出模具的顶出机构是否符合要求;再使顶板3及模具上的下顶芯板、顶杆在重力作用下一起降下,检查顶出机构回位是否有卡滞现象,模拟顶芯机构设计合理,检测简单、快速,大型的模具在制造完成后直接进行调试,不必通过运输安装到铸造设备上来调试,大大缩短了来回运输的时间,也不必占用设备的工作时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上包括支撑安装座2的底座11,底座11是由槽钢焊接而成的方形结构,底座11的四周边缘设有多根立柱12,多根立柱12顶部共同安装有用于支撑模具边缘的中空的支撑板13,立柱12为垂直焊接在底座11上外围的槽钢的凹槽内,支撑板13上设有顶板3上下通过的开口,框架1使用槽钢拼接而成,制造简单,材料采购方便,而且支撑效果好,维护成本低。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包括水平固定在框架1底部的底板21,底板21固定在底座11的槽钢上,在底板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与顶板3的导向结构相对应的立板22,二立板22顶部之间连接有水平布置的可竖直固定升降驱动装置4的安装板23,通过安装座2将升降驱动装置4竖直固定,在底板21上设有与升降驱动装置4正对的安装口,便于升降驱动装置4吊装。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装置4为液压驱动装置,包括液压缸41和活塞杆42,装板23上安装有与液压缸41的外壳连接的连接部26,连接部26上设有活塞杆42垂直穿过的过孔24,液压缸41在安装座2内竖直布置,通过控制液压缸41来驱动活塞杆42上下运动,带动顶板3上下运动;液压缸41的压力根据模具的顶出机构的重量进行调节,在顶板3对下顶芯板向上顶出过程中,当下顶芯板与顶杆受到很大的摩擦力或卡滞时,液压缸41的压力不够,无法将顶出机构向上顶出,则检测出该模具的顶芯机构存在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3中部设有与液压驱动装置正对并相连的顶柱5,顶柱5为外小内大的阶梯轴结构,其内侧一端垂直插入顶板3并通过阶梯轴上的台阶面限位在顶板3的内侧,其外侧一端设有一横穿该端部并向外凸出的锁紧件53,相应的,顶板3的外侧面设有与该限位件53相适配的锁紧凹槽35,顶柱5内侧的一端凸出设有插入顶板3的定位部51,定位部51与顶板1的锁紧凹槽35配合,在经过锁紧件53将顶柱5与顶板3紧密连接,顶柱5内侧另一端设有与活塞杆42螺纹连接的螺孔52,通过顶柱5将活塞杆42与顶板3连接起来,安装快速,连接牢固,增大了顶板3的受力面积,防止顶板3出现受力不均而晃动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结构包括在顶板3的底部两侧垂直设置的导向柱6和在安装板23的两侧对应设置的导向孔25,在导向孔25上安装有与导向柱6相适应的导向套7,通过导向套7与导向柱6的相对滑动作用,保证顶板3在顶出动作时顶板3不能摆动,保证了升降动作的平稳、顺畅;导向套7上设有与安装板23相适配的同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维度限定导向套7位移的止位结构,止位结构包括在导向套7的外壁上凸出设有的与安装板23的顶面相适应的环形凸缘71,环形凸缘71上设有一缺口72,在安装板23上安装有与缺口72相卡合的卡块73,卡块73的下端通过螺纹固定在安装板23上,卡块73的上端与导向套7的缺口72卡合,设计巧妙,安装容易,有效防止导向套7出现旋转或松动。
而且,导向柱6的一端面上设有一螺纹沉孔61,顶板3上设有垂直贯穿设置的与螺纹沉孔61相对应的两端大中间小的连接孔31,通过螺栓将导向柱6与顶板3牢固连接,连接孔31的外侧一端设有一容纳螺栓头的容纳腔32,连接螺栓的头部完全容纳与连接孔31的上端,使导向柱6与顶板3连接更加紧凑,防止螺栓头在顶板3上凸出而对模具的下顶芯板造成干涉;连接孔31的内侧一端设有一与导向柱6的顶部相适应的定位孔33,定位孔33与导向柱6配合,有效保证导向柱6与顶板3垂直,使导向柱6安装更加牢靠。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板23为中间收窄的“工”字形结构,液压缸41竖直吊装在安装板23的中心,在位于液压缸41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安装板23与底板21的第一加强板27,二立板22与安装板23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二加强板28,通过第一加强板27、第二加强板28的加固作用,使安装座2更加牢固可靠,加强安装座2的适应性,增加机构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3上设有与模具的下顶芯板的底面相适应的避让孔34,顶板3与下顶芯板紧密接触,保证下顶芯板的受力平衡,使模具顶芯机构运行稳定、顺畅。
具体使用时,大型的模具在加工、装配完工后,安置在本顶芯机构的支撑板13上,启动液压驱动装置,活塞杆42向上顶出,使顶板3上升,顶板3与模具的下顶芯板底面相适应并将顶起下顶芯板,使得下顶芯板和顶杆上升,如果下顶芯板和顶杆能顺畅的上升,则模具的顶芯机构的加工、装配合格;如果下顶芯板和顶杆被卡滞不动,液压缸41的压力不足以支撑下顶芯板和顶杆上升,则顶出机构不符合要求;并且,再通过降低液压缸41的工作压力压力,使得顶板3、模具上的下顶芯板、顶杆一起降下,观察顶出机构回位是否有卡滞现象,来判断顶出机构是否符合要求。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