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467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汽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大一部分人都拥有汽车,汽车是由多种零部件组成的,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和汽车轮轴配合的圆筒状零件。

现有的圆筒状零部件大多都是先通过铸造成毛坯,在经过打磨等精加工而成,在这些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大多都是检测器外部直径和内部直径是否合格,但是由于其是由铸造而成的,因此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偏心度,如果不对偏心度进行检测,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报废,而现有的偏心检测大多都是在测量尺寸的时候分几个方位进行检测,以求其差值简单的测量出偏心多少,采用这种方式测量费时费力,同时还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导致测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通过底部外弧检测装置、中部外弧检测装置和上部外弧检测装置配合转盘载具,可以精准的检测出圆筒状零件的底部、中部和上部的外弧变化,进而可以较为精准的确定圆筒状零件的偏心差值,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它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内设置有配电控制箱(2),机架(1)的上方设置有与配电控制箱(2)连通且与产品配合的转盘载具(10),所述的转盘载具(10)的外围分别设置有与产品配合的底部外弧检测装置(5)、中部外弧检测装置(8)和上部外弧检测装置(9),且它们均包括外弧检测座(11),所述的外弧检测座(1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外弧检测气缸(12)和外弧检测活动块(13),所述的外弧检测活动块(13)上设置有外弧检测夹具头(14),所述的外弧检测夹紧头(14)上安装有外弧检具(15),所述的外弧检测活动座(13)的下部连接外弧传动杆(18),所述的外弧传动杆(18)的另一端与外弧检测座(11)上设置的直角形的外弧转动架(19)的一边配合,所述的外弧转动架(19)的另一边与外弧检测座(11)上的外弧检测表(20)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外弧检测气缸(12)和外弧检测表(20)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弧检测活动块(13)与外弧检测座(11)上设置的外弧检测活动滑轨(16)配合,且外弧检测活动块(13)安装有外弧传动杆(18)的部位从外弧检测座(11)上开设的外弧检测活动滑槽(17)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部外弧检测装置(9)的外弧检测活动块(13)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外弧检测升降块(21)和外弧检测升降调节柱(22),且外弧检测夹具头(14)设置在外弧检测升降块(21)上,所述的外弧检测升降块(21)的另一端与外弧检测架(11)上设置的外弧检测高度记录表(23)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外弧检测高度记录表(23)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外弧检测装置(5)的外弧检具(15)为L型,所述的中部外弧检测装置(8)的外弧检具(15)为方块形,所述的上部外弧检测装置(9)的外弧检具(15)为检测端倒角的板状,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与外弧检具(15)配合的检具摆放架(3)。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盘载具(10)为空心状,且其驱动部件为气压马达,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穿入转盘载具(10)并与产品配合的内弧检测装置(4),所述的内弧检测装置(4)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弧检测装置(4)包括内弧检测座(32),所述的内弧检测座(32)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内弧检测气缸(33)和内弧检测活动块(34),所述的内弧检测活动块(34)连接有穿入转盘载具(10)内的内弧检测架(35),所述的内弧检测架(35)上安装有与产品配合且为球形的内弧检具(36),所述的内弧检测活动块(34)的下方连接有内弧传动杆(39),所述的内弧传动杆(39)的另一端与内弧检测座(32)上设置的直角形的内弧转动架(40)的一边配合,所述的内弧转动架(40)的另一边与内弧检测座(32)上的内弧检测表(41)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内弧检测气缸(33)和内弧检测表(41)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弧检测活动块(34)与内弧检测座(32)上设置的内弧检测活动滑轨(37)配合,且内弧检测活动块(34)安装有内弧传动杆(39)的部位从内弧检测座(32)上开设的内弧检测活动滑槽(38)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的内弧检测活动块(34)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内弧检测升降块(42)和内弧检测升降调节柱(43),所述的内弧检测架(43)设置在内弧检测升降块(42)上,且内弧检测升降块(42)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内弧检测座(32)上的内弧检测高度记录表(44)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内弧检测高度记录表(44)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盘载具(10)的外围还设置有与产品法兰部分配合的法兰外弧检测装置(7),所述的法兰外弧检测装置(7)的结构与底部外弧检测装置(5)一致,且法兰外弧检测装置(7)的外弧检具(15)为与法兰配合的夹持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转盘载具(10)的外围还设置有与产品法兰部分配合的平整度检测装置(6),所述的平整度检测装置(6)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平整度检测座(24),所述的平整度检测座(24)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平整度检测气缸(25)和平整度检测活动块(26),所述的平整度检测活动块(26)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平整度检测升降调节柱(27)和平整度检测升降座(28),所述的平整度升降检测座(28)上设置有可向上活动的平整度传动块(29),且平整度传动块(29)的顶部与平整度检测升降座(28)上设置的平整度检测表(31)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平整度传动块(29)上设置有与法兰上表面配合的平整度检具(30),所述的平整度检测气缸(25)和平整度检测表(31)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底部外弧检测装置、中部外弧检测装置和上部外弧检测装置配合转盘载具,可以精准的检测出圆筒状零件的底部、中部和上部的外弧变化,进而可以较为精准的确定圆筒状零件的偏心差值,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2、外弧检测活动滑轨和外弧检测活动槽的设计,可以确保外弧活动块在活动的时候不会发生偏移,进而可以更为精准的测量出外弧的变化。

3、上部外弧检测装置中的外弧检测升降座的设计,可以适用上部为锥形的圆筒状汽车零部件的多位置检测,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度。

4、外弧检具的形状设计,可以很好的与检测产品的部位配合,提高检测的精度,同时不会与产品发生干涉,不会影响到检测转盘的转动。

5、内弧检测装置的设计,可以检测出圆筒状汽车零部件内弧变化,配合外弧的测量,可以更为精准的确定产品的偏心情况。

6、内弧检测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可以很好的与转盘载具配合,穿入转盘载具的内部,进而精准的测量出产品内弧的变化。

7、内弧检测活动滑轨和内弧检测活动槽的设计,可以确保内弧活动块在活动的时候不会发生偏移,进而可以更为精准的测量出内弧的变化。

8、内弧检测升降块和内部检测升降调节柱的设计,可以调节内弧检具的检测高度,进而可以对产品不同部位的内弧进行检测,进一步确保检测的精准性。

9、法兰外弧检测装置的设计,可以对带有法兰的圆筒状汽车零部件的法兰部分进行外弧测试,进而可以测量出法兰是否与圆筒同心。

10、平整度检测装置可以对法兰的平整度进行检测,且结构简答,操作方便,设计巧妙,检测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底部外弧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上部外弧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平整度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内弧检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所示文字标注表示为:1、机架;2、配电控制箱;3、检具摆放架;4、内弧检测装置;5、底部外弧检测装置;6、平整度检测装置;7、法兰外弧检测装置;8、中部外弧检测装置;9、上部外弧检测装置;10、转盘载具;11、外弧检测座;12、外弧检测气缸;13、外弧检测活动块;14、外弧检测夹具头;15、外弧检具;16、外弧检测活动滑轨;17、外弧检测活动槽;18、外弧传动杆;19、外弧转动架;20、外弧检测表;21、外弧检测升降块;22、外弧检测升降调节柱;23、外弧检测高度记录表;24、平整度检测座;25、平整度检测气缸;26、平整度检测活动块;27、平整度检测升降调节柱;28、平整度检测升降座;29、平整度传动块;30、平整度检具;31、平整度检测表;32、内弧检测座;33、内弧检测气缸;34、内弧检测活动块;35、内弧检测架;36、内弧检具;37、内弧检测活动滑轨;38、内弧检测活动槽;39、内弧传动杆;40、内弧转动架;41、内弧检测表;42、内弧检测升降块;43、内弧检测升降调节柱;44、内弧检测高度记录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具体结构为: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它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内设置有配电控制箱2,机架1的上方设置有与配电控制箱2连通且与产品配合的转盘载具10,所述的转盘载具10的外围分别设置有与产品配合的底部外弧检测装置5、中部外弧检测装置8和上部外弧检测装置9,且它们均包括外弧检测座11,所述的外弧检测座1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外弧检测气缸12和外弧检测活动块13,所述的外弧检测活动块13上设置有外弧检测夹具头14,所述的外弧检测夹紧头14上安装有外弧检具15,所述的外弧检测活动座13的下部连接外弧传动杆18,所述的外弧传动杆18的另一端与外弧检测座11上设置的直角形的外弧转动架19的一边配合,所述的外弧转动架19的另一边与外弧检测座11上的外弧检测表20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外弧检测气缸12和外弧检测表20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外弧检测活动块13与外弧检测座11上设置的外弧检测活动滑轨16配合,且外弧检测活动块13安装有外弧传动杆18的部位从外弧检测座11上开设的外弧检测活动滑槽17穿过。

优选的,所述的上部外弧检测装置9的外弧检测活动块13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外弧检测升降块21和外弧检测升降调节柱22,且外弧检测夹具头14设置在外弧检测升降块21上,所述的外弧检测升降块21的另一端与外弧检测架11上设置的外弧检测高度记录表23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外弧检测高度记录表23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底部外弧检测装置5的外弧检具15为L型,所述的中部外弧检测装置8的外弧检具15为方块形,所述的上部外弧检测装置9的外弧检具15为检测端倒角的板状,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与外弧检具15配合的检具摆放架3。

优选的,所述的转盘载具10为空心状,且其驱动部件为气压马达,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穿入转盘载具10并与产品配合的内弧检测装置4,所述的内弧检测装置4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内弧检测装置4包括内弧检测座32,所述的内弧检测座32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内弧检测气缸33和内弧检测活动块34,所述的内弧检测活动块34连接有穿入转盘载具10内的内弧检测架35,所述的内弧检测架35上安装有与产品配合且为球形的内弧检具36,所述的内弧检测活动块34的下方连接有内弧传动杆39,所述的内弧传动杆39的另一端与内弧检测座32上设置的直角形的内弧转动架40的一边配合,所述的内弧转动架40的另一边与内弧检测座32上的内弧检测表41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内弧检测气缸33和内弧检测表41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内弧检测活动块34与内弧检测座32上设置的内弧检测活动滑轨37配合,且内弧检测活动块34安装有内弧传动杆39的部位从内弧检测座32上开设的内弧检测活动滑槽38穿过。

优选的,所述的内弧检测活动块34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内弧检测升降块42和内弧检测升降调节柱43,所述的内弧检测架43设置在内弧检测升降块42上,且内弧检测升降块42的另一端与设置在内弧检测座32上的内弧检测高度记录表44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内弧检测高度记录表44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优选的,所述的转盘载具10的外围还设置有与产品法兰部分配合的法兰外弧检测装置7,所述的法兰外弧检测装置7的结构与底部外弧检测装置5一致,且法兰外弧检测装置7的外弧检具15为与法兰配合的夹持块。

优选的,所述的转盘载具10的外围还设置有与产品法兰部分配合的平整度检测装置6,所述的平整度检测装置6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平整度检测座24,所述的平整度检测座24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平整度检测气缸25和平整度检测活动块26,所述的平整度检测活动块26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平整度检测升降调节柱27和平整度检测升降座28,所述的平整度升降检测座28上设置有可向上活动的平整度传动块29,且平整度传动块29的顶部与平整度检测升降座28上设置的平整度检测表31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平整度传动块29上设置有与法兰上表面配合的平整度检具30,所述的平整度检测气缸25和平整度检测表31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具体使用时,先将设备调试好,之后将待测的产品放置在转盘载具10上,之后更换好合适的外弧检具15,然后通过外弧检测气缸12带动外弧检测活动块13活动,进而使四个外弧检具15与产品外表接触,同时使外弧检测表20产生初始感应值,之后使内弧检具36与产品内表接触,并使内弧检测表41产生初始感应值,同时外弧检测高度记录表23和内弧检测高度记录表44记录相应的高度初始值,之后使平整度检具30与法兰的上表面接触,并使平整度检测表31产生初始值,之后通过配电控制箱2控制转盘载具10转动一圈,并将各个检测表的变化值反应给配电控制箱2,通过配电控制箱2分析出各个检测表的变化值,然后分析出偏心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