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运行数据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锅炉烟气污染物进行检测并能够将数据无线传输至远程设备的红外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的工业锅炉存在众多不足,例如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效率、耗能、污染等都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进。尤其是烟气污染物浓度的监控,必须严格监控,以避免超标排放以及运行不良。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一直是电厂热能动力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随着近几年高参数、大容量机组的相继投入,在燃烧优化领域又出现很多新的方法与手段。电站锅炉燃烧优化技术一直都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形成了一些系统的方法。但由于我国煤种的多样性,锅炉实际入炉煤偏离设计煤种较多,三大锅炉厂的设备本身又存在一定差异,导致燃烧出现结焦、熄火、飞灰含碳量高等问题,特别是超临界、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投产后,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需要新的调整方法和手段来保证机组处在最优运行状态,而对于锅炉烟气的污染物测定又是优化数据来源的重中之重。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锅炉烟气红外分析无线传输装置,从而达到对烟气污染物进行测定并且无线传输到远程设备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炉烟气红外分析无线传输装置,能够对锅炉烟气中的NOX、SO2、CO和CO2污染物进行浓度测定,并且将数据无线传输至远程分析设备上,并且具有数据存储功能,以应对网络异常。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锅炉烟气红外分析无线传输装置,包括红外线光源、切光片、基准气室、测量气室、滤光气室、检测气室、传感器、MCU和无线网络连接器,所述切光片设置于所述红外线光源的后方,所述切光片的后方设置有基准气室和测量气室,所述基准气室和所述测量气室并列且分隔排列,所述测量气室具有气样进口和气样出口,所述基准气室和所述测量气室的后方设有滤光气室,所述滤光气室的后方设有检测气室,所述检测气室沿光路方向分隔为两部分且两部分通过连通管相连通,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连通管上,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MCU,所述MCU电连接所述无线网络连接器。
进一步的,所述MCU具有处理器、A/D转换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A/D转换电路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MCU的A/D转换电路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MCU具有存储器和数据读取接口,所述存储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数据读取接口与所述存储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网络连接器包括WiFi连接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无线网络连接器还包括4G连接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无线网络连接器还包括LiFi连接器。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读取接口为USB接口。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锅炉烟气红外分析无线传输装置实时采集气样,并将气样中的污染物数据通过MCU处理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远程设备,实现污染物的远程监测,可以避免操作员近距离接触污染气体;由于具有存储器,可以将污染物数据存储于存储器中,以便于后续集中读取,以应对网络异常。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锅炉烟气红外分析无线传输装置,包括红外线光源1、切光片2、基准气室3、测量气室4、滤光气室5、检测气室6、传感器7、MCU8和无线网络连接器9,所述切光片设置于所述红外线光源的后方,所述切光片的后方设置有基准气室和测量气室,所述基准气室和所述测量气室并列且分隔排列,所述测量气室具有气样进口和气样出口,所述基准气室和所述测量气室的后方设有滤光气室,所述滤光气室的后方设有检测气室,所述检测气室沿光路方向分隔为两部分且两部分通过连通管相连通,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连通管上,所述传感器电连接所述MCU,所述MCU电连接所述无线网络连接器。
所述MCU具有处理器、A/D转换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和所述A/D转换电路分别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MCU的A/D转换电路电连接。所述MCU具有存储器和数据读取接口,所述存储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数据读取接口与所述存储器电连接。
所述无线网络连接器包括WiFi连接器、4G连接器和LiFi连接器。
所述数据读取接口为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实时采集气样,并将气样中的污染物数据通过MCU处理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远程设备,实现污染物的远程监测,可以避免操作员近距离接触污染气体;由于具有存储器,可以将污染物数据存储于存储器中,以便于后续集中读取,以应对网络异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