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液位传感器及防爆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8307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箱液位传感器及防爆油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箱液位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箱液位传感器及防爆油箱。



背景技术:

油箱是现代大多数交通运输工具所必备的燃油储存装置,随着汽车等工业的发展,对于油箱内的液位测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油箱的液位测量能够让驾驶人员了解油箱的剩余油量。现有油箱的液位测量装置功能较为单一,油箱外壁上除了需要供设置液位传感器安装的孔,还需要设置安装进油管和出油管的孔,增加油箱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油箱的防爆能力,会在油箱中加入防爆材料,油箱中的防爆材料会与油箱中的液位测量装置发生干涉,尤其是带有浮子的液位测量装置,容易发生浮子卡住不动的情况,影响油箱内的剩余油量的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油箱液位传感器中功能单一,易受油箱中防爆材料干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箱液位传感器,该油箱液位传感器集成了进油、出油和液位测量等多种功能,同时能够避免该油箱中的防爆材料对浮子运动的影响,提高油箱液位测量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油箱液位传感器,包括安装头、进油管、出油管、感应器管及浮子;

所述安装头上设置有进油口、出油口和引出线,所述进油管、出油管和感应器管的顶部均与所述安装头的底部连接,且所述进油管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出油口连通,所述感应器管与所述引出线电连接,所述感应器管的外部设置有浮子保护套,所述浮子套设在所述感应器管上且位于所述浮子保护套内侧,所述浮子保护套可拆卸套接于感应器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浮子保护套为筒形结构,所述浮子保护套的外壁上沿其轴向设有开口,所述浮子保护套通过所述开口套接于所述感应器管的外周,所述浮子保护套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油孔。

进一步的,所述通油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油孔在所述浮子保护套的外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头底部还设置有用于与油箱固定连接的连接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包括上挡板和下挡板,所述上挡板和下挡板间隔平行设置,所述进油管、出油管和感应器管均穿过所述下挡板并连接至上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管、出油管和感应器管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油箱液位传感器还包括固定座,所述进油管、出油管和感应器管的底部均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头上还设置有调压阀和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的外端与油箱外部大气连通,所述通气口的内端与调压阀的一端连接,所述调压阀的另一端与油箱内部气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引出线包括信号线和接地线。

一种防爆油箱,包括油箱和如上所述的油箱液位传感器,所述油箱液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油箱上,所述安装头位于油箱外部,所述进油管、出油管和感应器管位于油箱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中填充有防爆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箱液位传感器及防爆油箱,在安装头的底部设置了进油管、出油管和感应器管,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分别用于油箱的燃油补充和燃油消耗;感应器管上安装有浮子,用于检测油箱中的液位;将进油管、出油管和感应器管从同一安装头引出,通过同一安装头即可实现燃油添加、输出和液位测量等功能,从而不需要在油箱上设置过多的安装孔,降低了安装难度。

本油箱液位传感器还在感应器管外部套接有浮子保护套,能够将感应器管上的浮子与油箱中的防爆材料相互隔离,从而避免防爆材料对于感应器管上浮子上下运动的干涉,提高油箱中液位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箱液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油箱液位传感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浮子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防爆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安装头;11、进油口;12、出油口;2、连接座;21、上挡板;22、下挡板;3、进油管;4、浮子保护套;41、通油孔;5、出油管;6、感应器管;9、浮子;7、固定件;8、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油箱液位传感器,包括安装头1、进油管3、出油管5、感应器管6及浮子9;所述进油管3和出油管5分别用于油箱8的燃油补充和燃油消耗。

所述安装头1上设置有进油口11、出油口12和引出线(未图示),所述进油管3、出油管5和感应器管6的顶部均与所述安装头1的底部连接,且所述进油管3与所述进油口11连通,所述出油管5与所述出油口12连通,所述感应器管6与所述引出线电连接,所述感应器管6的外部设置有浮子保护套4,所述浮子套设在所述感应器管6上且位于所述浮子保护套4内侧,所述浮子保护套4可拆卸套接于感应器管6上。

通过浮子9在感应器管6上不同位置能够产生不同的电信号,电信号通过感应器管6和引出线导出至油箱液位传感器外部,可通过引出线与外部的接收装置连接,接收装置将电信号转换得到浮子9在感应器管6上的高度,从而推导得出油箱中的液位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浮子与感应器管6产生电信号的方式有多种,如改变电容、改变电阻、磁性传导等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不再赘述。

通过浮子保护套4将感应器管6上的浮子与油箱8中的防爆材料相互隔离,从而避免防爆材料对于感应器管6上浮子上下运动的干涉,提高油箱8中液位检测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浮子带有磁性,容易吸附油箱中铁屑等磁性碎屑,从而增大浮子9与感应器管6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了方便对浮子9进行清理,所述浮子保护套4为可拆卸套接于感应器管6上,在对浮子9进行清理时可将浮子保护套4拆下,方便清洁。

如图3所示,所述浮子保护套4为筒形结构,且其内径应大于浮子的外径,所述浮子保护套4的外壁上沿其轴向设有开口,即浮子保护套4由片材卷曲形成的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浮子保护套4通过所述开口套接于所述感应器管6的外周,所述浮子保护套4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将浮子保护套4套接于感应器管6上时,通过施力将开口扩大,将感应器管6套入浮子保护套4中后,该开口收缩恢复,所述浮子保护套4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油孔41。

所述通油孔4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油孔41在所述浮子保护套4的外壁上呈环形阵列设置,所述通油孔41的大小应根据油箱中防爆材料的大小来确定,通油孔41应避免防爆材料进入浮子保护套4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头1底部还设置有用于与油箱8固定连接的连接座2。

具体的,所述连接座2包括上挡板21和下挡板22,所述上挡板21和下挡板22间隔平行设置,所述进油管3、出油管5和感应器管6均穿过所述下挡板22并连接至上挡板21,进行该油箱液位传感器的安装时,将进油管3、出油管5和感应器管6从油箱的安装孔伸入到油箱8中,将上挡板21抵住安装孔的外部,下挡板22从安装孔的内部装入,进油管3、出油管5和感应器管6穿过所述下挡板22,上挡板21和下挡板22对安装孔边缘进行夹持,可通过螺钉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

所述进油管3、出油管5和感应器管6相互平行设置,以减小该油箱液位传感器在横截面积,便于将油箱液位传感器伸入到油箱8中,所述油箱液位传感器还包括固定座7,所述进油管3、出油管5和感应器管6的底部均固定在所述固定座7上,以将进油管3、出油管5和感应器管6的位置相对固定。

所述安装头1上还设置有调压阀和通气口,所述通气口的外端与油箱外部大气连通,所述通气口的内端与调压阀的一端连接,所述调压阀的另一端与油箱内部气体连通通过调压阀能够调节油箱8内部的气压,当油箱8中气压处于-2~-7Kpa时,通过通气口往油箱8中补充气体,增加油箱8内气压;当油箱8中气压处于10~20Kpa时,通过通气口将油箱8中的气体排出,降低油箱8内气压,从而使油箱8内气压处于相对平衡的水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出线包括信号线和接地线,信号线与感应器管6连接,用于将感应器管6产生的电信号引出;接地线与感应器管6连接,用于将感应器管6接地,当油箱8中防爆材料产生静电时,静电可通过感应器管6和接地线导出,及时将静电排除,避免静电累积产生隐患。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爆油箱,包括油箱8和如实施例1所述的油箱液位传感器。

所述油箱8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油箱液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油箱8上的安装孔处,所述安装头1位于油箱8外部,所述进油管3、出油管5和感应器管6位于油箱8内部,且所述感应器管6的长度与油箱8内部的深度一致,以尽量检测到油箱8中的低液面;所述进油管3和出油管5的长度没有限制,为了能与感应器管6相互固定,优选进油管3、出油管5与感应器管6长度一致,并通过底部的固定件7固定。

所述油箱8中填充有防爆材料。

所述防爆材料的作用为:将油箱8内的储油腔体分隔成众多不同形状的小室,这些小室对火焰和压力的传播造成了干扰,能够阻滞燃爆火焰的传播和压力的增长。同时,防爆材料能够在单位体积内形成极高的表面效能,具有极好的导热性,从而可以吸收爆炸产生的热量,使体系温度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爆材料优选为非金属防爆球,油箱液位传感器插入油箱8中,感应器管6外部的浮子保护套4能够阻隔非金属防爆球与浮子直接接触,同时浮子保护套4上的通油孔41能够保持浮子保护套4内外的燃油的流通。

另外,申请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并将非金属防爆球在油箱中的填充密度优选为40~60kg/m3,留空率为4%~8%。

留空率为非金属防爆球充填油箱后未填充空间的容积与油箱容积之比(体积分数)。

填充密度为非金属防爆球填充油箱时,单位容积内非金属防爆球的质量(kg/m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