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箱油位高度测试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1098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油箱油位高度测试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油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油箱油位高度测试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箱油位测试多是通过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油箱中直接测试,油箱不透明并且没有专用固定液位传感器的位置,液位传感器固定繁琐,整个试验操作复杂,液位传感器在油箱中位置偏差较大,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油箱油位高度测试的装置,以达到测试简便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用于油箱油位高度测试的装置,包括试验平台,所述试验平台上设有用于定位试验油箱的油箱定位架,还包括试验箱体、玻璃管、设在玻璃管中的液位传感器以及用于与试验油箱相连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上设有流量计,所述玻璃管的底部设有用于与试验油箱的底部相连通的连通管路;所述试验平台和玻璃管均设在试验箱体内,所述试验箱体顶部设有照明用的防爆灯。

还包括储油箱和泵,所述泵的进油口与储油箱相连,泵的出油口与进油管相连。

所述进油管与试验油箱的顶部相连。

所述试验平台与油箱定位架之间设有用于对油箱定位架调平的调平结构。

还包括支撑导轨和定位块,所述玻璃管和液位传感器均固定在定位块上,定位块可上下调节的设在支撑导轨上。

所述玻璃管为并排设置的一对,每个玻璃管的底部都设有用于与试验油箱的底部相连通的连通管路。

所述试验箱体的顶部设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中设有抽风机。

所述泵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与储油箱相连,回油管上设有阀门,泵与储油箱相连的管路为活动油管。

所述调平结构为设在油箱定位架底部的斜楔或调节螺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用于油箱油位高度测试的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外置的玻璃管与油箱底部连通,通过玻璃管中液位反应油箱中液位,试验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试验箱体、2.排气管道、3.抽风机、4.支撑导轨、5.定位块、6.玻璃管、7.液位传感器、8.连通管路、9.试验平台、10.油箱定位架、11.试验油箱、12.储油箱、13.泵、14.流量计、15.活动油管、16.进油管、17.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该用于油箱油位高度测试的装置,包括试验箱体1、试验平台9、玻璃管6、储油箱12、设在玻璃管6中的液位传感器7以及用于与试验油箱相连的进油管16,其中,试验箱体1的侧面上设有门,试验平台和玻璃管以及储油箱均设在试验箱体内,油箱油位试验在试验箱体内完成。

试验箱体1的顶部为尖顶结构,试验箱体的顶部设有排气管道2,排气管道2中设有抽风机3,试验过程中抽风机3工作降低试验箱体内挥发汽油浓度;并在试验箱体1的顶部设有照明灯,照明灯为防爆灯。

试验平台9上设有用于定位试验油箱11的油箱定位架10,油箱定位架10模拟整车油箱定位固定;并在试验平台与油箱定位架之间设有用于对油箱定位架调平的调平结构;优选的,调平结构为设在油箱定位架底部的斜楔或调节螺栓,油箱定位架底部设有与调节螺栓相适配的螺孔,通过旋转调节螺栓对油箱定位架进行调平操作。

泵13的进油口与储油箱12相连,泵的出油口与进油管16相连,进油管与试验油箱11的顶部相连。进油管上设有流量计14,对进入油箱中油进行计量。泵的出油口通过回油管17与储油箱相连,回油管上设有阀门,泵与储油箱相连的管路为活动油管15。试验完成后,将活动油管插入油箱中,打开阀门和泵,将油箱中的汽油回抽至储油箱中。

玻璃管6的底部设有用于与试验油箱的底部相连通的连通管路8,玻璃管中设有液位传感器7。试验开始前校零,将玻璃管的零位于油箱的底部相对齐,通过泵和流量计向油箱中加油,通过液位传感器记录油箱中的油位,液位传感器记录的油位与试验油箱中的浮子检测的油位相对比,试验油箱油位的高度以及阻值与理论设计值对比。

试验箱体1中固定有支撑导轨4,支撑导轨4上设有可上下调节高度的定位块5,玻璃管6和液位传感器7均固定在定位块上,通过定位块调节玻璃管的高度,实现校零。

马鞍形的油箱中设有两个浮子,油箱一侧设置一个浮子,由于马鞍形的油箱结构原因一个玻璃管无法完成试验;试验箱体内设有两个玻璃管,两个玻璃管并排设置,两玻璃管中均设有液位传感器,每个玻璃管的底部都设有用于与试验油箱的底部相连通的连通管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