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挑剔。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及由扭转振动产生的噪声是影响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降低扭振,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正取代传统的离合器从动盘式扭转减振器,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现代汽车上。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在其各参数已确定的条件下,在发动机的整个工作转速范围内,具有非线性的特点,这一特性使得动力传动系在发动机的工作转速范围内,特别是在易发生共振的低速范围内,使传动系的扭转振动的负荷得到抑制,大大削减了传动系的扭振振幅及其引起的噪声,从而使得共振现象难以发生。于是,如何为一种车型匹配合适的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从而使该车型行驶过程中扭振最小便成了企业遇到的一个突出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一般要进行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两个环节,通过调整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结构性能参数,可以达到其最优的扭转特性。
目前的研究工作中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为双质量飞轮汽车传动系统扭振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由于实际运行过程中双质量飞轮汽车传动系统的边界条件复杂,分析和计算往往产生较大误差。所以,试验研究成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企业如何选择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实用新型一套有效的试验方案便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通用方案为取初级飞轮和变速器输入轴某一齿轮的转速信号,近似的评估双质量飞轮扭振情况。但变速器输入轴上齿轮齿数较少,所取信号精度不高,严重影响双质量飞轮扭振效果评估。
鉴于以上情况,可以在变速器输入轴处增加齿圈取得转速信号。但此方法有两个缺点:1)手动变速器一般布置均较为紧凑,没有多余空间增加齿圈;2)在轴上增加齿圈,增加了质量,改变了其转动惯量,对本身的扭振测试结果是有影响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对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进行扭振测试精度低、测试方法复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包括:
转动惯量等于次级飞轮的转动惯量,且与初级飞轮铰接的第一工装;
转速传感器,采集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工作时所述初级飞轮和所述第一工装的转速;
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初级飞轮的转速和所述第一工装的转速,得到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中,
所述第一工装包括:
飞轮工装,通过轴承与所述初级飞轮连接;
齿圈工装,固定于所述飞轮工装的外缘,所述齿圈工装的外缘设置一圈测速齿。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中,所述转速传感器包括:
第一磁电转速传感器,沿所述初级飞轮的径向设置,对准所述初级飞轮的启动齿圈;
第二磁电转速传感器,沿所述第一工装的径向设置,对准所述齿圈工装。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中,所述齿圈工装和所述初级飞轮的材质为导磁的软磁材料。
进一步来说,所述的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中,
所述初级飞轮与发动机曲轴输出端的法兰盘相连接;
所述第一工装上安装有离合器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直接测试初级飞轮和第一工装的转速,直观分析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另外,该装置不改变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转动惯量,可以精确测试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的磁电转速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进行扭振测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工装2、转速传感器和处理器。第一工装2用于替换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次级飞轮,第一工装2的转动惯量等于次级飞轮的转动惯量;第一工装2与初级飞轮1铰接。转速传感器采集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工作时初级飞轮1和第一工装2的转速。处理器用于根据初级飞轮1的转速和第一工装2的转速分析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具体来说,整车的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初级飞轮1保持不变。将次级飞轮替换为第一工装2,第一工装2的转动惯量与次级飞轮一致,所以在整车的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工作时的转动惯量保持不变。根据测量的初级飞轮和所述第一工装的转速来分析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该装置直接测试初级飞轮和第一工装的转速,直观分析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不改变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转动惯量,可以精确测试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效果。
进一步来说,第一工装2包括:飞轮工装5,通过轴承与初级飞轮1连接;齿圈工装4,固定于飞轮工装5的外缘,齿圈工装4的外缘设置一圈测速齿,这样就可以通过测速齿来测定第一工装的转速。在初级飞轮1和第一工装2组装之后,初级飞轮1与发动机曲轴输出端法兰盘相联接,第一工装2的飞轮工装5通过一个轴承(一般为深沟球轴承)安装在初级飞轮1上,第一工装2上安装有离合器壳等。初级飞轮1和第一工装2之间可以有相对转动,初级飞轮1和第一工装2安装的减振器一般选用弹簧作为弹性元件。这样就实现了将第一工装2代替整车的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次级飞轮。
通过在建模软件中对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极性建模,计算出原有模型质量及转动惯量。在建模中根据转动惯量当量转化原理确定齿圈工装4的尺寸、厚度及齿数等参数,然后计算齿圈工装4和飞轮工装5组合后的第一工装2的转动惯量,保证第一工装2的转动惯量与次级飞轮的转动惯量相同。
另外,转速传感器包括:第一磁电转速传感器,沿初级飞轮1的径向设置,对准初级飞轮1的启动齿圈3;第二磁电转速传感器,沿第一工装2的径向设置,对准齿圈工装4。因为在整车状态下,需要利用磁电传感器测试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初级飞轮1及次级飞轮的转速来分析其减振效果。对于初级飞轮1来说,由于其本身带有的启动齿圈3,可以直接采集启动齿圈3的转速作为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初级飞轮1的转速信号。然而次级飞轮没有齿圈。为此在第一工装2的外缘设置齿圈工装4,并且要保持第一工装2的转动惯量与次级飞轮一致。所以就可以采集齿圈工装4的转速作为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次级飞轮的转速信号。
在制作完第一工装2后,将整车上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次级飞轮换下,安装第一工装2,同时靠近初级飞轮1和第一工装2的齿打孔安装磁电传感器。
参照图1和图2所示,初级飞轮1的启动齿圈3上设置有多个测速齿,第一磁电转速传感器7对应启动齿圈3设置。齿圈工装4与第二磁电转速传感器的设置方式与之相同。齿圈工装4和初级飞轮1的材质为导磁的软磁材料,如钢、铁、镍等金属或者合金。扭振信号的测量分析精度与转速测量精度密切相关。磁电转速传感器是需要和测速齿配合使用,齿圈工装4和启动齿圈3的齿顶与磁电转速传感器的距离比较小,通常按照传感器的安装要求进行设置,约为1mm。齿圈工装4和启动齿圈3的齿数为定值。这样,当齿圈工装4和启动齿圈3同步旋转的时候,齿顶和齿根会均匀的经过磁电转速传感器的表面,引起磁隙变化。在探头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在一定的转速范围内,其幅度与转速成正比,转速越高输出的电压越高,输出频率与转速成正比。
参照图3所示,针对一种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装置,可以采用如下的测试方法。包括:采集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工作时所述初级飞轮和所述第一工装的转速;其中,所述第一工装的转动惯量等于所述次级飞轮的转动惯量,所述第一工装与初级飞轮铰接;根据所述初级飞轮的转速和所述第一工装的转速,分析得到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具体来说,该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测试方法中,通过第一工装代替整车中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次级飞轮进行测试。将次级飞轮替换为第一工装,第一工装的转动惯量与次级飞轮一致,所以在整车的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工作时,可以通过测试第一工装的减震效果来作为次级飞轮的工况下的减震效果。并根据测量的初级飞轮和所述第一工装的转速来分析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该方法直接测试初级飞轮和第一工装的转速,直观分析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不改变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转动惯量,可以精确测试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扭振效果。
在安装第一工装之前,还包括制作第一工装。包括步骤:计算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的质量和转动惯量;计算所述第一工装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并根据所述第一工装的质量和转动惯量确定所述第一工装的尺寸参数。
进一步来说,第一工装包括:飞轮工装,通过轴承与所述初级飞轮连接;齿圈工装,固定于所述飞轮工装的外缘,所述齿圈工装的外缘设置一圈测速齿。
进一步来说,采集双质量飞轮式扭转减振器工作时所述初级飞轮和所述第一工装的转速步骤包括:
采用第一磁电转速传感器对准所述初级飞轮的启动齿圈,测量所述初级飞轮的转速;
采用第二磁电转速传感器对准所述齿圈工装,测量所述第一工装的转速。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