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22490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无源多站定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信号发射源所发出的信号,对该信号发射源进行定位,从而确定信号发射源的位置,比如,可以对失事飞机或船只的黑匣子进行定位,从而确定失事飞机或船只的位置,再比如,可以对非法用频设备进行定位,从而避免非法用频设备对合法用频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等等。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基于时差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可以利用多站检测到信号的时差,结合多站的站址形成多个双曲线或多个双曲面,该多个双曲线或多个双曲面的交点即可定位为信号发射源的位置。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城市密集区域存在大量的遮盖物,因此会造成监测站搜索定位卫星的数量较少,从而多个监测站自定位的站址将存在误差,进而对信号源位置的定位会出现误差,使得信号发射源位置定位的准确度下降,从而无法准确找到信号发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方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方法,应用于包括一个主站和至少一个副站的多站定位系统中的主站,该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

确定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每个副站的时间分别与传输至主站的时间之间的站间实测时间差;

根据每个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存储的主站实测站址,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

根据每个副站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存储的误差协方差矩阵、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通过牛顿迭代法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

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得到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每个副站的时间分别与传输至主站的时间之间的站间实测时间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存储的主站实测站址,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副站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存储的误差协方差矩阵、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通过牛顿迭代法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得到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站定位系统中的主站可以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作为待估计向量的初始值进行牛顿迭代,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从而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可以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得到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也即是得到目标信号源的准确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多站位置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对目标信号源的位置进行校正,从而提高了信号源定位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方法的流程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站定位系统的排布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站定位系统对固定位置的信号源的定位结果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站定位系统对移动位置的信号源的定位结果示意图;

图2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站定位系统通过多种方法对信号源进行定位的定位误差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装置的框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确定模块的框图;

图3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确定模块的框图;

图3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装置的框图;

图3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

步骤102:确定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每个副站的时间分别与传输至主站的时间之间的站间实测时间差。

步骤103:根据每个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存储的主站实测站址,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

步骤104:根据每个副站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存储的误差协方差矩阵、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通过牛顿迭代法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

步骤105: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得到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站定位系统中的主站可以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作为待估计向量的初始值进行牛顿迭代,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从而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可以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得到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也即是得到目标信号源的准确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多站位置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对目标信号源的位置进行校正,从而提高了信号源定位的准确度。

实施例二

参照图2a,示出了另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

其中,主站可以通过下述两种方式中的任一种获取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包括:

第一种方式:主站接收每个副站发送的副站实测站址。

第二种方式:主站接收多站定位系统的管理服务器发送的副站实测站址。

对于上述第一种方式,每个副站通过定位卫星进行自定位后可以确定自身的副站实测站址,进而可以将该副站实测站址发送至主站。对于上述第二种方式,每个副站通过定位卫星进行自定位后可以确定自身的副站实测站址,进而可以发送至多站定位系统的管理服务器,当主站需要对信号源进行定位时,管理服务器可以将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发送至主站。

需要说明的是,主站可以为多站定位系统中集中处理其他站点发送的信息的站点,主站一般处理能力较高,从而可以满足处理大量数据的需求。多站定位系统中可以包括主站和至少一个副站,且主站和至少一个副站可以按照一定的几何构型进行位置的排布,比如如图2b所示的一种多站定位系统,其中,该多站定位系统包括主站10以及副站20、30、40和50。

另外,对于任一副站,该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为该副站通过定位卫星进行定位后得到并存储在本地的站址,该站址与该副站的真实站址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

步骤202:确定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每个副站的时间分别与传输至主站的时间之间的站间实测时间差。

其中,多站定位系统中的每个站点在接收到目标信号源的信号时,可以对该信号进行采样,之后各个副站可以将采样结果发送至主站,从而主站可以根据自身的采样结果,以及各个副站的采样结果,通过互相关算法确定任一副站与主站分别接收到该信号的时间差,也即站间实测时间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站间实测时间差与各个站点的位置无关,因此,站间实测时间差即为副站与主站分别接收到目标信号源信号的真实时间差。

步骤203:根据每个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存储的主站实测站址,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站可以通过下述步骤(一)-(四)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包括:

(一)根据每个站间实测时间差和信号传输速度,通过下述公式(1)确定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每个副站与传输至主站之间的信号传输距离差。

δdi=cδti,i=1,...,k(1)

其中,δdi为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第i个副站与传输至主站之间的信号传输距离差,c为信号传输速度,也即光速,可以为3×108m/s(米每秒),δti为第i个站点与主站之间的站间实测时间差,其中,第1个站点为主站,k为站点的总个数。

δdi=di-d1(2)

di=(u0-ri)t(u0-ri)(3)

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第i个副站与传输至主站之间的信号传输距离差,也即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第i个副站的距离与传输至主站的距离之间的差值,因此,上述公式(2)也成立。在公式(2)和公式(3)中,di为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第i个站点的距离,d1为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主站的距离,u0=[x,y,z]t为目标信号源的位置,[·]t为[·]的转置矩阵,ri=[xi,yi.zi]t为第i个站点的站址。

(二)根据每个副站的信号传输距离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存储的主站实测站址,通过下述公式(4)确定初始位置函数。

初始位置函数,也即目标信号源在站址存在误差下的初始位置与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主站的距离d1之间的关系函数,其中,为主站在存在站址误差的情况下得到的目标信号源初始位置,与目标信号源的真实位置之间存在误差。上述公式(4)可以通过将公式(3)代入到公式(2)中,然后将d1当作已知量,采用伪逆法对u0进行求解得到,其中,可以对u0进行求解的前提是矩阵a必须满秩,其中,站点的数量超过设定数量则可以保证矩阵a为满秩。在公式(4)中,(·)-1为(·)的逆矩阵,矩阵a由向量aj-1组成,aj-1=[xj-x1yj-y1zj-z1],其中ai-1为a的第(j-1)行,j=2,3,...,k,矩阵b由向量bj-1组成,bj-1=pj-d1δdj,其中,bi-1为b的第(j-1)行,其中,xj,yj,zj在步骤(二)中代入的是各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

在步骤(二)中,通过上述公式(4)可以确定初始位置函数为下述公式(5),其中,n1,n2,n3和m1,m2,m3也即初始位置函数中的多个参数,可以通过公式(4)得出。

(三)根据初始位置函数中的多个参数和主站实测站址,根据下述公式(6)确定目标信号源与主站之间距离。

其中,将公式(5)中包含d1的代入公式(3)中,可以得到方程然后将方程中的d1当作未知量,对方程求解,可以得到上述公式(6)。在方程和公式(6)中,b=2n1(m1-x1)+2n2(m2-y1)+2n3(m3-z1),c=(m1-x1)2+(m2-y1)2+(m3-z1)2

需要说明的是,当d1的解为一正一负时,取d1大于0的解,当d1的两解皆为正时,则必须借助其它约束条件从两个解中确定一个解,若观测站个数大于3个,可以用冗余站点从两个解中确定一个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粗测向或者多普勒来排除虚假定位结果,从而从两个解中确定一个解。

(四)根据目标信号源与主站之间距离,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

通过步骤(四)确定目标信号源与主站之间距离d1之后,可以通过公式(5)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也即是主站可以得到目标信号源位置的牛顿迭代初始值

步骤204:根据每个副站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存储的误差协方差矩阵、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通过牛顿迭代法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当迭代位置增量大于或等于设定坐标阈值时,执行步骤205;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执行步骤20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站可以通过下述步骤(五)-(八)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包括:

(五)根据每个副站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和目标信号源与主站之间距离,通过下述公式(7)确定目标信号源与每个副站之间的距离。

di=cδti-d1(7)

其中,公式(7)可以通过上述公式(1)和公式(2)推出。

(六)根据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目标信号源与每个副站之间的距离,通过下述公式(8)确定目标信号源的雅克比矩阵。

其中,d=dj-dj-1,

也即零矩阵,

也即每个元素都为1的单位矩阵。

(七)根据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确定误差函数。

其中,w为误差函数,m为每个站点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主站实测站址和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所组成的矩阵,

(八)根据目标信号源的雅克比矩阵、误差函数和存储的误差协方差矩阵,利用下述公式(10),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

δu=[htq-1h]-1htq-1w(10)

其中,δu为迭代位置增量,且迭代位置增量中包括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还包括各个站点的站址的迭代位置增量,qd为时差误差协方差矩阵,q,为站址误差协方差矩阵,qd和qr中的每个元素均为多站定位系统的管理人员根据经验设定的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坐标阈值也即目标信号源的迭代位置与目标信号源的真实位置之间所允许的误差精度,设定坐标阈值越小,目标信号源的迭代位置与目标信号源的真实位置之间的差异越小,设定坐标阈值越大,目标信号源的迭代位置与目标信号源的真实位置之间的差异越大,设定坐标阈值可以由多站定位系统的管理人员事先设定。

由于迭代位置增量中不仅包括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还包括各个站点的站址的迭代位置增量,因此,步骤204还可以包括:根据每个副站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存储的误差协方差矩阵、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通过牛顿迭代法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主站实测站址和各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的迭代位置增量。从而在步骤204中,主站通过牛顿迭代法所确定的迭代位置增量中,不仅可以包括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还可以包括主站站址位置增量和各个副站的副站站址位置增量。

步骤205: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得到目标信号源的一次迭代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站在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之后,可以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从而得到目标信号源的一次迭代位置,也即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更新为一次迭代位置,其中,一次迭代位置比初始位置更加接近目标信号源的真实位置。

步骤206:将一次迭代位置确定为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迭代位置增量大于或等于设定坐标阈值时,可以认为目标信号源的一次迭代位置与目标信号源的真实位置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主站可以将一次迭代位置确定为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也即是对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进行更新,从而可以通过步骤207进行进一步牛顿迭代。

步骤207:返回根据每个副站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存储的误差协方差矩阵、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通过牛顿迭代法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主站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更新为目标信号源的一次迭代位置之后,可以返回步骤204,继续进行牛顿迭代,每进行一次次牛顿迭代,便可以得到更接近于目标信号源的真实位置的迭代位置,直至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主站可以通过步骤208确定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

步骤208: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得到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主站可以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从而得到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其中,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与目标信号源的真实位置之间的差异已经十分微小,也即是可以将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看作是目标信号源的真实位置。

图2c示出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校正方法对固定位置的信号源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果,如图2c所示,每个黑点表示在不同时间对同一固定位置的信号源进行定位得到的多个信号源位置。图2d示出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校正方法对移动位置的信号源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果,如图2c所示,每个黑点表示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移动位置的信号源进行定位得到的多个信号源位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校正方法的定位处理时间小于5秒,定位精度切向可达0.1%~0.5%,时差测量精度为20纳秒。

图2e示出了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校正方法的定位结果与crlb(cramér-raolowbound,克拉美劳下界)、二次wls(加权最小二乘法)定位方法和classicaltaylor(经典泰勒)定位方法的定位结果对比,如图2e所示,横坐标为定位精度σr,纵坐标为定位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距离误差,从图2e可以看出,定位精度σr在25米~250米的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校正方法的定位结果最接近crlb,也即是相比二次wls定位方法和classicaltaylor定位方法,本发明实施例的定位校正方法的定位结果与信号源的真实结果之间的误差最小。

步骤209:将主站实测站址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主站位置增量相加,得到主站校正站址。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可以只通过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确定出目标信号源的真实位置即可,当然,还可以通过主站站址位置增量确定出主站真实站址,从而可以对主站的站址进行更新。

步骤210:将各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各个副站位置增量相加,得到各个副站的副站校正站址。

在实际应用中,主站还可以通过各个副站的副站站址位置增量确定出各个副站的副站真实站址,从而可以对各个副站的站址进行更新,进而当之后一段时间内确定信号源位置时,可以采用不考虑站址误差的定位方法进行目标定位,然后周期性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站址误差的定位方法进行目标定位和站址校正,能够大大提高多站定位系统的定位效率。

另外,步骤210可以在步骤209之后,也可以在步骤209之前,本发明实施例对于步骤209和步骤210的执行顺序不作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站定位系统中的主站可以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作为待估计向量的初始值进行牛顿迭代,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从而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可以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得到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也即是得到目标信号源的准确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多站位置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对目标信号源的位置进行校正,从而提高了信号源定位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实施例三

参照图3a,示出了另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装置300的框图,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

第一确定模块302,用于确定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每个副站的时间分别与传输至主站的时间之间的站间实测时间差;

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根据每个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存储的主站实测站址,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

第三确定模块304,用于根据每个副站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存储的误差协方差矩阵、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通过牛顿迭代法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

第四确定模块305,用于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得到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

可选地,参照图3b,第二确定模块303包括:

第一确定子模块3031,用于根据每个站间实测时间差和信号传输速度,确定目标信号源的信号传输至每个副站与传输至主站之间的信号传输距离差;

第二确定子模块3032,用于根据每个副站的信号传输距离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存储的主站实测站址,确定初始位置函数;

第三确定子模块3033,用于根据初始位置函数中的多个参数和主站实测站址,确定目标信号源与主站之间距离;

第四确定子模块3034,用于根据目标信号源与主站之间距离,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

可选地,参照图3c,第三确定模块304包括:

第五确定子模块3041,用于根据每个副站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和目标信号源与主站之间距离,确定目标信号源与每个副站之间的距离;

第六确定子模块3042,用于根据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目标信号源与每个副站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信号源的雅克比矩阵;

第七确定子模块3043,用于根据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确定误差函数;

第八确定子模块3044,用于根据目标信号源的雅克比矩阵、误差函数和存储的误差协方差矩阵,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

可选地,参照图3d,该装置还包括:

第五确定模块306,用于当迭代位置增量大于或等于设定坐标阈值时,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得到目标信号源的一次迭代位置;

第六确定模块307,用于将一次迭代位置确定为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

返回模块308,用于返回根据每个副站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存储的误差协方差矩阵、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通过牛顿迭代法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的步骤。

可选地,第三确定模块304包括:

第九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副站的站间实测时间差、信号传输速度、存储的误差协方差矩阵、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通过牛顿迭代法确定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主站实测站址和各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的迭代位置增量;

进一步的,参照图3e,该装置还包括:

第七确定模块309,用于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将主站实测站址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主站位置增量相加,得到主站校正站址;

第八确定模块310,用于将各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各个副站位置增量相加,得到各个副站的副站校正站址。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站定位系统中的主站可以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每个副站的副站实测站址和主站实测站址,作为待估计向量的初始值进行牛顿迭代,确定至少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的迭代位置增量,从而当迭代位置增量小于设定坐标阈值时,可以将目标信号源的初始位置与迭代位置增量中的目标信号源位置增量相加,得到目标信号源的校正位置,也即是得到目标信号源的准确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多站位置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对目标信号源的位置进行校正,从而提高了信号源定位的准确度。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持续性的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方法和一种存在站址误差下的时差体制定位校正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