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零件上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的量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3146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测量零件上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的量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量规,具体涉及测量零件上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的量规。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特殊机械中有一种设有非贯通凹槽的零件4,该零件4包括本体4-1和由该本体4-1左端中部向左侧延伸的左延伸部4-2,前、后对称设置于本体4-1的两侧、形状尺寸相同且非贯通的前凹槽4-3和后凹槽4-4,前凹槽4-3的前方和下方为开口状,后凹槽4-4的后方和下方为开口状,且前凹槽4-3的左侧基准面a和后凹槽4-4的左侧基准面b在同一个平面内,在前凹槽4-3和后凹槽4-4的上方的本体4-1上设有一个贯通本体4-1的前后两侧面的具有预设直径d0的通孔4-5,穿过该通孔4-5的孔心并垂直于其前后中心线的虚拟垂直面c与后凹槽4-4的左侧基准面b和前凹槽4-3的左侧基准面a的水平距离l0是一个必须控制在规定的最大尺寸和最小尺寸范围之内的距离。由于通孔4-5的中心位置高于前凹槽4-3的左侧基准面a和后凹槽4-4的左侧基准面b,即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l0虽然是直线距离,然而却被本体4-1上的非贯通部分所隔离,即前凹槽4-3和后凹槽4-4为非贯通凹槽。因而,常用的直线检测量具难以对该水平距离l0进行检测,即使在三坐标等检测仪器上也不能直接测出水平距离l0的值,且在三坐标等检测仪器上检测该水平距离l0的值还需要许多步骤并要进行换算等,检测比较繁琐,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测量准确、效率较高的测量零件上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的量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测量零件上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的量规,包括测量轴、主量规和塞规,其特征是:所述测量轴的直径与零件的本体上的通孔的预设直径的最小值相等,长度大于零件的本体的前后宽度的测量轴体;

所述主量规包括右连接部和由右连接部的中部向左延伸的左连接部、分别由左连接部的左端的前、后端间距地向上延伸的前定位部和后定位部,以及分别由右连接部的右端的前、后端间距向上延伸的前测量部和后测量部,所述前定位部和后定位部的内端面之间的距离与零件的本体上的前凹槽和后凹槽的内端面之间的距离对应,且前定位部的左侧面为前定位面、后定位部的左侧面为后定位面,所述前定位面与零件的本体上的前凹槽的左侧基准面对应,后定位面与零件的本体上的后凹槽的左侧基准面对应;所述前测量部的左侧面为前测量面、后测量部的左侧面为后测量面,所述前测量部和后测量部的前、后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与测量轴的测量轴体的长度对应,且前测量部和后测量部的顶面分别与前定位部和后定位部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均大于零件的本体上的前凹槽和后凹槽的顶面至通孔的中心的高度,所述前定位面和前测量面之间的水平距离的值大于零件的本体上的水平距离的最大值加上通孔的预设直径的最小值的一半,所述后定位面和后测量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前定位面和前测量面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所述塞规包括塞规本体和连接于该塞规本体两端的均为矩形体的通端测量部和止端测量部;所述通端测量部的通端水平宽度的值等于主量规的前定位部上的前定位面与前测量部上的前测量面之间的水平距离的值减去零件的本体上的水平距离的最大值、再减去通孔的预设直径的最小值的一半的值;所述止端测量部的止端水平宽度的值等于主量规的前定位部上的前定位面与前测量部上的前测量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减去零件的本体上的水平距离的最小值、再减去通孔的预设直径的最小值的一半的值。

优选地,所述测量轴的测量轴体的一端连接有手柄。

优选地,所述手柄上设有网纹。

优选地,所述测量轴的测量轴体的长度大于零件的本体的前后宽度6mm,对应地,所述主量规的前测量部和后测量部的前、后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也大于零件的本体的前后宽度6mm。

优选地,所述主量规的前测量部和后测量部的顶面分别与前定位部和后定位部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均大于零件的本体上的前凹槽和后凹槽的顶面至通孔的中心的高度5mm~10mm。

优选地,所述主量规的前测量部和后测量部的顶面分别与前定位部和后定位部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均大于零件的本体上的前凹槽和后凹槽的顶面至通孔的中心的高度6mm。

本发明包含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仅由测量轴、主量规和塞规组成,制造比较容易。

2、本发明可以在工作现场使用,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均较高。

3、本发明测量成本低,不需要添置价格昂贵的三坐标机。

4、本发明操作方法简单,通过测量轴、主量规和塞规之间关系就可判断零件上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是否合格。

附图说明

图1是非贯通凹槽的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非贯通凹槽的零件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是测量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主量规的主视图;

图7是主量规的左视图;

图8是主量规的俯视图;

图9是塞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3至图9,本发明的测量零件上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的量规,包括测量轴1、主量规2和塞规3。由图3至图9可见,所述测量轴1的直径与零件4的本体4-1上的通孔4-5的预设直径d0的最小值相等,长度大于零件4的本体4-1的前后宽度l1的测量轴体1-1;所述主量规2包括右连接部2-1和由右连接部2-1的中部向左延伸的左连接部2-6、分别由左连接部2-6的左端的前、后端间距地向上延伸的前定位部2-2和后定位部2-3,以及分别由右连接部2-1的右端的前、后端间距向上延伸的前测量部2-5和后测量部2-4,所述前定位部2-2和后定位部2-3的内端面之间的距离与零件4的本体4-1上的前凹槽4-3和后凹槽4-4的内端面之间的距离对应,且前定位部2-2的左侧面为前定位面e、后定位部2-3的左侧面为后定位面f,所述前定位面e与零件4的本体4-1上的前凹槽4-3的左侧基准面a对应,后定位面f与零件4的本体4-1上的后凹槽4-4的左侧基准面b对应;所述前测量部2-5的左侧面为前测量面g、后测量部2-4的左侧面为后测量面h,所述前测量部2-5和后测量部2-4的前、后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l3与测量轴1的测量轴体1-1的长度对应,且前测量部2-5和后测量部2-4的顶面分别与前定位部2-2和后定位部2-3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均大于零件4的本体4-1上的前凹槽4-3和后凹槽4-4的顶面至通孔4-5的中心的高度,所述前定位面e和前测量面g之间的水平距离l2的值大于零件4的本体4-1上的水平距离l0的最大值加上通孔4-5的预设直径d0的最小值的一半,所述后定位面f和后测量面h之间的水平距离与前定位面e和前测量面g之间的水平距离l2相等;所述塞规3包括塞规本体3-1和连接于该塞规本体3-1两端的均为矩形体的通端测量部3-2和止端测量部3-3;所述通端测量部3-2的通端水平宽度l4的值等于主量规2的前定位部2-2上的前定位面e与前测量部2-5上的前测量面g之间的水平距离l2的值减去零件4的本体4-1上的水平距离l0的最大值、再减去通孔4-5的预设直径d0的最小值的一半的值;所述止端测量部3-3的止端水平宽度l5的值等于主量规2的前定位部2-2上的前定位面e与前测量部2-5上的前测量面g之间的水平距离l2减去零件4的本体4-1上的水平距离l0的最小值、再减去通孔4-5的预设直径d0的最小值的一半的值。这样一来,本发明能够按照下述步骤测量零件上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

第一步、将零件4的本体4-1上的前凹槽4-3和后凹槽4-4同时放在主量规2的前定位部2-2和后定位部2-4上,接着把零件4向右滑动,使零件4的本体4-1上的前凹槽4-3的左侧基准面a和后凹槽4-4的左侧基准面b同时紧靠在主量规2的前定位部2-2上的前定位面e以及后定位部2-3上的后定位面f上;

第二步、将测量轴1的测量轴1穿入零件4的本体4-1上的通孔4-5中,并使测量轴体1-1的两端分别位于零件4的本体4-1上的通孔4-5的前、后侧面之外;

第三步、将塞规3的通端测量部3-2和止端测量部3-3分别靠在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的前测量面g和后测量部2-4的后测量面h上,再分别向下朝着测量轴1的第一测量轴1-1和第三测量轴1-3滑动;

第四步、判断零件4的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l0是否合格;

1)如果塞规3的通端测量部3-2在分别与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的前测量面g和后测量部2-4的后测量面h相接触并由上向下滑动时,能够从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的前测量面g和后测量部2-4的后测量面h与测量轴1的测量轴体1-1之间通过,且塞规3的止端测量部3-3在分别与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的前测量面g和后测量部2-4的后测量面h相接触并由上向下滑动时,不能够从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的前测量面g和后测量部2-4的后测量面h与测量轴1的测量轴体1-1之间通过,则判断零件4的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的距离l0合格;

2)如果塞规3的通端测量部3-2在分别与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的前测量面g和后测量部2-4的后测量面h相接触并由上向下滑动时,不能够从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的前测量面g和后测量部2-4的后测量面h与测量轴1的测量轴体1-1之间通过,则判断零件4的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的水平距离l0尺寸偏小,不合格;

3)如果塞规3的止端测量部3-3在分别与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的前测量面g和后测量部2-4的后测量面h相接触并由上向下滑动时,能够从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的前测量面g和后测量部2-4的后测量面h与测量轴1的测量轴体1-1之间通过,则可判断零件4的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的水平距离l0尺寸偏大,不合格。

由上述测量过程可见,本发明的量包含如下有益效果;能够在工作现场使用,准确度和工作效率均较高,测量成本较低,不需要添置价格昂贵的三坐标机,只要通过测量轴1、主量规2和塞规3之间关系就可判断所需测量尺寸是否合格。

参见图3至图5,所述测量轴1的测量轴体1-1的一端连接有手柄1-2。这使得在将测量轴1的测量轴体1-1穿入零件4的通孔4-5中,并使测量轴体1-1的两端分别位于零件4的通孔4-5的前、后侧面之外时,对测量轴1的握持比较方便容易,

参见图3至图5,所述上手柄1-2上设有网纹。这使得在将测量轴1的测量轴体1-1穿入零件4的通孔4-5中,并使测量轴体1-1的两端分别位于零件4的通孔4-5的前、后侧面之外时,对测量轴1的握持更加方便容易,

所述测量轴1的测量轴体1-1的长度大于零件4的本体4-1的前后宽度l16mm,对应地,所述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和后测量部2-4的前、后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l3也大于零件4的本体4-1的前后宽度l1的宽度6mm。这使得在测量零件上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的过程中,测量轴1的测量轴体1-1的两端能够比较容易地分别位于零件4的通孔4-5的前、后侧面之外,进而提高了测量效率。

所述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和后测量部2-4的顶面分别与前定位部2-2和后定位部2-3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均大于零件4的本体4-1上的前凹槽4-3和后凹槽4-4的顶面至通孔4-5的中心的高度5mm~10mm。这使得在测量零件上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的过程中,塞规3的通端测量部3-2和止端测量部3-3能够比较容易地分别与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的前测量面g和后测量部2-4的后测量面h相接触并由上向下滑动,进而提高了测量效率。

所述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和后测量部2-4的顶面分别与前定位部2-2和后定位部2-3的顶面之间的高度均大于零件4的本体4-1上的前凹槽4-3和后凹槽4-4的顶面至通孔4-5的中心的高度6mm。这使得在测量零件上非贯通凹槽侧面至通孔中心水平距离的过程中,塞规3的通端测量部3-2和止端测量部3-3能够更加容易地分别与主量规2的前测量部2-5的前测量面g和后测量部2-4的后测量面h相接触并由上向下滑动,进而更加提高测量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