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精确进行小层构造和砂体微构造成图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18842阅读:1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精确进行小层构造和砂体微构造成图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对油藏开发阶段,协同利用landmark-petrel-geomap软件快速、精确进行小层构造和砂体微构造成图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阶段,特别是油田开发中后期,对油藏研究越来越精细,油藏层位划分和构造研究级别越来越高,需要编制小层构造图、甚至砂体微构造图,构造图编制的工作量越来越大。landmark综合解释软件受地震解释精度的影响,解释层位直接成图无法满足已开发油田剩余潜力调整的需要;而传统geomap软件编制小层构造图、砂体微构造图,需要手工进行井点高程数据的标定及手工绘制构造线,传统方法不仅效率低、工作强度大,而且编制的图件精度低,上下层位构造图、特别是微构造图之间易出现构造线穿层和断层面扭曲的地质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快速精确进行小层构造和砂体微构造成图的方法,设计合理,为油田开发阶段,特别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研究过程中提高小层构造图、砂体微构造图编制效率、制图精度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精确进行小层构造和砂体微构造成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landmark综合解释软件主要解释模块及数据输出格式;

2)编制数据格式转换程序命令,实现landmark和petrel软件之间数据的有效衔接;

3)确定petrel三维地质建模软件构造建模主要动用模块及数据格式;

4)编制petrel和geomap软件之间数据格式转换程序命令,实现软件间数据的共享;

5)利用geomap工业化成图软件,将转换后数据载入geomap实现批量化快速、精确构造成图。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在步骤1)中,利用landmark综合解释软件,井震结合开展区域性油组级层位界面构造解释,确定油藏区域性地质层位的构造特征,包括地震层位标定、层位及断层解释、时深转换和数据输出四个方面:

1)、地震层位标定:层位标定是连接地震、地质的桥梁,在syntool模块中利用测井资料制作合成地震记录,结合波组特征使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道地震道对应匹配,将地震轴赋予正确的地质意义;

2)、层位及断层解释:在地震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在seisworks模块中建立解释层位的骨架剖面和控制框架,进行全区闭合解释;合理组合断层平面关系;

3)、时深转换:利用单井时深关系曲线,在tdq模块中建立时深转换速度模型,把时间域地震解释层面转化为深度域层面,确保构造成图的准确;

4)、数据输出:在seismictools模块中,以.dat格式完成构造层面、断层多边形数据的输出。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在步骤2)中,编制数据格式转换程序命令,实现landmark和petrel软件之间数据的有效衔接;landmark解释的层面数据包括线号、道号、平面坐标和高程,断层数据包括平面坐标及断层数;转换程序需要提取landmark层面数据中平面坐标及高程数据,指明landmark断层数据中断层数目及闭合各个断层。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在步骤3)中,利用构造建模模块,通过地震解释层位的层面构造趋势和井点精细分层数据协同约束,建立油藏精细构造模型,并对各精细层位构造线和断层线数据批量化提取、输出,包括:

1)、在构造建模模块中,利用landmark解释的区域性油组级顶底构造层面、断层数据,建立研究区构造格架模型;

2)、结合单井精细地质分层,利用构造建模模块中“makezone”功能,在构造格架模型中内插建立小层或者单砂层精细构造模型;

内插层面与顶底层面的地层叠置类型包括比例型、剥蚀型和超覆型,选取合适的地层叠置样式进行层面内插,建立符合研究区地层特征的小层或者单砂层精细构造模型;

比例型:内部层面与顶、底面平行;

剥蚀型:内部层面与底面平行,而与顶面呈锐角相交;

超覆型:内部层面与底面呈锐角相交,而与顶面平行;

3)、提取精细构造模型中各小层或者单砂层的构造线及断层线数据,并以cps-3lines(ascii)格式输出。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在步骤4)中,petrel格式数据中只有各个线段的坐标和高程值,geomap格式数据需要指定构成每个线段的坐标点个数及相应高程值;根据格式转换需求,编制petrel和geomap软件之间数据格式转换程序命令,实现软件间数据的共享。

作为一种优化的技术方案,在步骤5)中,在geomap工业化成图软件中,利用“数字制图”中“导入曲线”数据加载功能,将转换后数据载入geomap实现批量化快速、精确构造成图。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协同利用landmark-petrel-geomap三种软件,批量编制小层构造图、砂体微构造图,减少了开发阶段大量精细构造图件编制的工作量,提高了图件编制效率。

2)本发明中通过协同利用landmark-petrel-geomap三种软件,使编制的小层构造图、砂体微构造图既忠实于井点精细分层数据又符合区域构造特征,提高了构造图的精度。

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构造成图方法流程的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层位标定为正-强反射轴上缘的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层位及断层解释的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速度模型的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构造层面数据格式的效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petrel软件中构造数据的效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构造格架模型的效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精细构造模型的效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单砂层构造数据的效果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petrel和geomap格式数据的效果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的单砂层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一种快速精确进行小层构造和砂体微构造成图的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landmark综合解释软件主要解释模块及数据输出格式

1)、地震层位标定

地质同向轴是不同岩性或不同年代地质界面的反应,在syntool模块通过地震层位标定给地震轴赋予正确的地质意义。乍得一期pc区块pc-2井k顶反射界面是由大套厚砂岩过渡泥岩,层位标定为正-强反射轴上缘。kii顶上下是砂泥互层,在地震上是弱反射,不连续,难追踪。kiii、kiv、m顶都是泥-砂反射界面,表现为中-强反射特征,如图2所示。

2)、层位及断层解释

在地震层位标定的基础上,在seisworks模块中,根据波组特征开展目的层位全区闭合解释,完成断裂系统的组合。乍得一期研究区断层以北西-南东走向为主,发育4条二级断层,断层延伸大于10公里,发育9条三级断层,断层延伸5-10公里,控制圈闭的形成。研究区共发育圈闭24个,背斜5个,断鼻15个,单斜圈闭4个,其中ronier-1和mimosa-4油田为断鼻构造,ronier-4油田背斜构造,如图3所示。

3)、时深转换

在tdq模块中,通过时深转换速度模型,把时间域地震解释层面转化为深度域层面,确保构造成图的准确。利用乍得一期多井建立时深速度模型,转换模型表明目的层段速度在2350-2660m/s,如图4所示。

4)、数据输出

在seismictools模块中,以.dat格式输出乍得一期研究区解释层位的构造层面、断层多边形数据,如图5所示。

2、利用landmark和petrel软件之间数据格式转换程序命令,实现软件间数据的有效衔接。转换后层面数据中包括平面坐标及高程数据,断层数据中包含断层数目及闭合了各个断层,转换后的数据可直接加载进petrel软件中,如图6所示。

3、确定petrel三维地质建模软件构造建模主要动用模块及数据格式;

1)、利用petrel构造建模模块,以landmark解释的r4区块断层为边界,以井点顶底地质分层为控制、顶底构造层面数据为约束趋势,建立r4研究区构造格架模型,如图7所示。

2)、以各井点精细地质分层为控制,构造解释层面为约束趋势,按地层发育模式,利用构造建模模块中“makezone”功能,在构造格架模型中内插建立研究区精细构造模型。乍得一期ronier-4油田为背斜构造,按照比例型地层发育模式,在r4构造格架模型中内插建立41个单砂层构造模型,各单砂层构造模型既忠实井点地质分层,井间又反映了ronier4油田的背斜特征,如图8所示。

3)、提取、输出精细构造模型中各小层或者单砂层的构造线及断层线数据,r4区块精细地质模型中包含了41个单砂层的构造面及断层信息,提取并输出各个单砂层构造层面的构造等值线及断层线数据,如图9所示。

4)、利用petrel和geomap软件之间数据格式转换程序命令,把r4区块petrel格式的单砂层构造数据转换为geomap格式数据,如图10所示。

5)利用geomap软件“数字制图”中“导入曲线”数据加载功能,把转换后的r4区块单砂层构造数据加载进geomap软件,实现r4区块各单砂层的构造成图,如图11所示。

应用本发明完成尼日尔一期、乍得一期共7个断块油田216层单砂层构造图的编制,利用这些构造图完成各油田油水关系、油藏特征分析,编制了含油面积图,开展了储量计算、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密、调整井位27口,已经实施12口,初期单井日产平均780bbl,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