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上进水水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1090阅读:3546来源:国知局
立式上进水水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上进水水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水表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满足了日益发展的城乡自来水工业的发展需求。水表是测量水流量的仪表,装在自来水管上,当用户放水时,表上指针或字轮转动指出通过的水量,一般分为容积式水表和速度式水表。

目前,一般的水表内部结构从外向里包括壳体、套筒和内芯,套筒下部设置有上环室和下环室;水通过下环室的进水孔进入下环室,带动叶轮旋转,从而测量放水的流量,水再进入上环室,通过上环室的出水孔排出。但是,随着地产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水表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使用,急需采用一种上进水的立式水表来满足一些区域的用水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上进水水表,填补了立式水表上进水领域的空白,保证了测量精度,提高了实用性。

一种立式上进水水表,包括壳体和立式管道;所述壳体的内部形成容纳水表表芯的容腔,容腔内设置有自上而下同中心轴依次连接的上环室、连接板和下环室,上环室的环壁上环设有多个顺时针旋向的进水孔,上环室的内腔内同轴的设置有叶轮,下环室的环壁上环设有多个逆时针旋向的出水孔;所述立式管道沿竖直方向布置在壳体一侧并与壳体内部容腔相联通,立式管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为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上环室之间设置有进水通道,出水口和下环室之间设置有出水通道,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通过隔板隔开。

自来水通过进水口进入进水通道,再经上环室环壁上顺时针旋向的进水孔逆时针进入上环室,对上环室的内腔的叶轮进行逆时针冲击,造成叶轮的逆时针旋转,实现对自来水用量的计量;然后自来水进入下环室,通过下环室环壁上逆时针旋向的出水孔逆时针进入出水通道,再流至出水口。进水孔和出水孔旋向的设计,使得自来水逆时针进入上环室,再通过下环室逆时针排出,实现了上进水立式水表的可操控性,保证了叶轮计量的精确度。

优选地,所述隔板水平布置在壳体和立式管道内,其上设有过孔,所述连接板固定在该过孔上。

优选地,所述过孔内侧设置有凸沿,连接板置于凸沿上与过孔适配。过孔的凸沿设计提高了上环室与水表相关器件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上环室、连接板和下环室长时间使用掉落的现象。

优选地,所述进水孔为竖直贯穿上环室环壁的通孔,上环室环壁的下端一体连接在连接板上,通孔设计提高了单位时间内进水的流量;进水孔的数量为2-8个,按需设计,以适应不同环境对进水孔的需求。

优选地,所述出水孔为竖直贯穿下环室环壁的通孔,下环室环壁的上端一体连接在连接板上,通孔设计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出水的流量;出水孔的数量为2-8个,按需设计,以适应不同环境对出水孔的需求。

优选地,所述上环室的上方设置有精度调节板,提高了叶轮计量的精确度,从而实现立式上进水水表的准确计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上进水立式水表的可操控性,保证了叶轮计量的精确度,填补了立式水表上进水领域的空白,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进水孔和出水孔的形状设计,提高了单位时间内进出水的流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的剖面图。

附图中,1-壳体,11-容腔,12-上环室,13-连接板,14-下环室,15-叶轮,16-精度调节板,17-进水孔,18-出水孔,2-立式管道,21-进水口,22-出水口,23-进水通道,24-出水通道,25-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立式上进水水表,包括壳体1和立式管道2。壳体1的内部形成容纳水表表芯的容腔11,容腔11内设置有自上而下同中心轴依次连接的上环室12、连接板13和下环室14,上环室12、连接板13和下环室14连接呈一体结构,上环室12的环壁上环设有多个顺时针旋向的进水孔17,上环室12的内腔内同轴的设置有叶轮15,下环室14的环壁上环设有多个逆时针旋向的出水孔18。立式管道2沿竖直方向布置在壳体1一侧并与壳体1内部容腔11相联通,立式管道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为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进水口21和上环室12之间设置有进水通道23,出水口22和下环室14之间设置有出水通道24,进水通道23和出水通道24通过隔板25隔开。进水孔17和出水孔18旋向的设计,使得自来水逆时针进入上环室12,再通过下环室14逆时针排出,实现了上进水立式水表的可操控性,保证了叶轮15计量的精确度。隔板25水平布置在壳体1和立式管道2内,其上设有过孔,过孔内侧设置有凸沿,连接板13置于凸沿上与过孔适配。过孔的凸沿设计提高了上环室12与水表相关器件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上环室12、连接板13和下环室14长时间使用掉落的现象。

进水孔17为竖直贯穿上环室12环壁的通孔,上环室12环壁的下端一体连接在连接板13上,提高了单位时间内进水的流量;进水孔17的数量为2-8个,按需设计,以适应不同环境对进水孔17的需求。出水孔18为竖直贯穿下环室14环壁的通孔,下环室14环壁的上端一体连接在连接板13上,提高了单位时间内出水的流量;出水孔18的数量为2-8个,按需设计,以适应不同环境对出水孔18的需求。上环室12的上方设置有精度调节板16,提高了叶轮15计量的精确度,从而实现立式上进水水表的准确计量。

自来水通过进水口21进入进水通道23,再经上环室12环壁上顺时针旋向的进水孔17逆时针进入上环室12,对上环室12的内腔的叶轮15进行逆时针冲击,造成叶轮15的逆时针旋转,实现对自来水用量的计量;然后自来水进入下环室14,通过下环室14环壁上逆时针旋向的出水孔18逆时针进入出水通道24,再流至出水口22。本实施例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填补了立式水表上进水领域的空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