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装定深度的水样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188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设备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基于预装定深度的水样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人类在创造了极大丰富物质条件的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水环境的污染问题更是迫在眉睫。水是生命之源,对水环境的安全状况进行高效监测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为了把野外水源进行检测,现阶段普遍使用采水器收集,但传统采水器结构简陋,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更不能采集预定深度的水样。针对这一问题,有人提出了定深度采水装置,如“一种智能分层采水器 - 201610315279.1”,该装置采用超声波探测水深,具有诸多弊端其操作复杂,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预装定深度的水样采集装置,以解决目前环境监测中采水器结构简单,不能采取预定深度的水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预装定深度的水样采集装置,包括上下开放的采样筒,所述采样筒顶部与中空管道的底部连接,采样筒顶部还铰接连接有单向顶盖;所述采样筒底部铰接连接有单向底盖,所述采样筒底部还与砝码相连接;所述单向顶盖和单向底盖均只能朝上打开。

优选地,所述采样筒为环状圆筒,所述单向顶盖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呈半圆形,并彼此以采样筒顶部的中心线镜像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采样筒顶部内侧固定有环状的第一密封橡胶垫圈和用于对单向顶盖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环。

优选地,所述单向底盖为圆形,其铰接位置与于采样筒底部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采样筒底部内侧固定有环状的第二密封橡胶垫圈和用于对单向底盖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环。

优选地,所述中空管道由多个密闭腔体构成。

优选地,所述砝码由砝码钩串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中空管道表面还设有深度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根据采水深度的不同,预先装定砝码,装置向下沉入待采集水域,单向顶盖和单向底盖均只能朝上打开,由于中空管道具有浮力,达到预定深度后,整个装置重力与浮力相等,装置停止下沉,然后将装置拉回水面,上升过程中单向顶盖和单向底盖可保持关闭状态,最终实现采集预定深度水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方便,能够高效率地采集预定深度水样。

附图说明

图1 为一种基于预装定深度的水样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采样筒1、第一密封橡胶垫圈1.1、第一限位环1.2、第二密封橡胶垫圈1.3、第二限位环1.4、中空管道2、单向顶盖3、单向底盖4、砝码5、砝码钩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预装定深度的水样采集装置,包括上下开放的采样筒1,所述采样筒1顶部与中空管道2的底部连接,采样筒1顶部还铰接连接有单向顶盖3;所述采样筒1底部铰接连接有单向底盖4,所述采样筒1底部还与砝码5相连接;所述单向顶盖3和单向底盖4均只能朝上打开。

优选地,所述采样筒1为环状圆筒,所述单向顶盖3的数量为两个且均呈半圆形,并彼此以采样筒1顶部的中心线镜像对称设置。优选地,两个单向顶盖3的铰接轴焊接于采样筒1顶端中部位置,而中空管道2与样筒1顶部的连接位置也优选中部位置,这样能够保持整个装置的对称与平衡。

优选地,所述采样筒1顶部内侧固定有环状的第一密封橡胶垫圈1.1和用于对单向顶盖3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环1.2。更优选地,第一限位环1.2焊接在采样筒1顶部内侧,第一密封橡胶垫圈1.1搁置在第一限位环1.2上。

优选地,所述单向底盖4为圆形,其铰接位置与于采样筒1底部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采样筒1底部内侧固定有环状的第二密封橡胶垫圈1.3和用于对单向底盖4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环1.4。更优选地,第二限位环1.4焊接在采样筒1底部内侧,第二密封橡胶垫圈1.3搁置在第二限位环1.4上。

优选地,所述中空管道2由多个密闭腔体构成。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选择具有不同数量密闭腔体的中空管道2,这样具有不同的浮力。

优选地,所述砝码5由砝码钩5.1串接在一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后选择砝码5的数量,然后通过砝码钩5.1串接装定在一起即可。

优选地,所述中空管道2表面还设有深度刻度。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如下:本实施例可以根据采水深度的不同,预先装定砝码5,装置向下沉入待采集水域,单向顶盖3和单向底盖4均只能朝上打开,由于中空管道2具有浮力,达到预定深度后,整个装置重力与浮力相等,装置停止下沉,然后将装置拉回水面,上升过程中单向顶盖3和单向底盖4可保持关闭状态,最终实现采集预定深度水样的目的。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