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数据共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0342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数据共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数据共享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航行时保障避碰可视装置主要是雷达,水下防搁浅和障碍物装置主要是超声波测深装置。在内河雷达,航道窄船舶密度较大,雷达很难发挥优势。测深装置在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因内河航道受干枯期和潮汐的影响船员判断水下情况,能测到的范围也只有几十米。另外,目前的测深仪只能测的本船位置的水深,无法预知航线前方的水深及其它影响航行安全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时分享船舶数据的一种船舶数据共享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舶数据共享系统,包括船载终端和信息共享中心,所述船载包括雷达模块、GPS定位模块、微处理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抗干扰通信电路、数据存储模块、超声波测深仪、显示屏和航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雷达模块、GPS定位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超声波测深仪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抗干扰通信电路进而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航行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信息共享中心无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息共享中心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信息服务器和上位机,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信息服务器进而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航行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航速传感器、姿态传感器、转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油量传感器,所述航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姿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油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转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四输入端连接,所述风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五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雷达模块包括雷达天线、雷达收发开关、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雷达天线与雷达收发开关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发射机进而与雷达收发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雷达收发开关的输出端通过接收机进而与微处理器的第六输入端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干扰通信电路包括主控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晶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一互感滤波器和第二互感滤波器,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微处理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DSN端通过第一电阻与地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DSP端通过第二电阻与地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LC端与地连接,所述主控芯片的XTAL1端连接至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主控芯片的XTAL2端连接至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晶振进而连接至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容进而连接至第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主控芯片的MIXIN1端通过第二互感滤波器连接至主控芯片的MIXIN2端,所述主控芯片的MIXIN2端通过第二电容连接至主控芯片的IC端,所述主控芯片的MIXIN2端通过第一互感滤波器连接至主控芯片的IC端,所述主控芯片的IC端通过第三电容与地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夜视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摄像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VHF数据收发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船舶数据共享系统通过航行数据采集模块获取航行数据和通过超声波测深仪实时检测当前区域的水深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至信息共享中心,从而使得所有船舶都能获取该区域的当前航行数据,有效提高航行的安全性。而且本实用新型还能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实现船与船之间、船与岸之间的信息互通,建立起航运船舶的物联网体系,推动航运物流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船舶数据共享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船舶数据共享系统中抗干扰通信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船舶数据共享系统,包括船载终端和信息共享中心,所述船载包括雷达模块、GPS定位模块、微处理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抗干扰通信电路、数据存储模块、超声波测深仪、显示屏和航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微处理器分别与雷达模块、GPS定位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超声波测深仪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通过抗干扰通信电路进而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与航行数据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信息共享中心无线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信息共享中心包括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信息服务器和上位机,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信息服务器进而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航行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航速传感器、姿态传感器、转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油量传感器,所述航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姿态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油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所述转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四输入端连接,所述风速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第五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雷达模块包括雷达天线、雷达收发开关、发射机和接收机,所述雷达天线与雷达收发开关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发射机进而与雷达收发开关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雷达收发开关的输出端通过接收机进而与微处理器的第六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通过雷达模块能实时检测航路上的障碍物,便于船舶规避各类危险障碍物,防止碰撞事故,引导船舶按航道行驶。

参考图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抗干扰通信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晶振Y、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一互感滤波器L1和第二互感滤波器L2,所述主控芯片U1分别与微处理器和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DSN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地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DSP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地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LC端与地连接,所述主控芯片U1的XTAL1端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XTAL2端连接至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通过晶振Y进而连接至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容C1进而连接至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MIXIN1端通过第二互感滤波器L2连接至主控芯片U1的MIXIN2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MIXIN2端通过第二电容C2连接至主控芯片U1的IC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MIXIN2端通过第一互感滤波器L1连接至主控芯片U1的IC端,所述主控芯片U1的IC端通过第三电容C3与地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芯片U1可采用MAX1470芯片。所述抗干扰通信电路进行通信时,噪音信号通过抗干扰通信电路中的第一互感滤波器L1和第二互感滤波器L2时,将会由于第一互感滤波器L1和第二互感滤波器L2的磁芯中产生方向相反磁通而抵消,两个高频滤波电容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用于滤除干扰,进而提高抗干扰通信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夜视仪。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摄像头。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VHF数据收发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在各船舶上均设置有一船舶终端,各船舶能通过船舶终端中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将航信数据发送至信息共享中心,或通过船舶终端中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从信息共享中心获取所需的航行信息。

优选的,所述的超声波测深仪用于采集航道深度信息,所述夜视仪用于采集航道水面障碍物信息,在大雾天可视距离在300m以上,而且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GPS定位模块可实现实时、连续、高精度定位,可弥补雷达不能实现船舶远洋定位以及定位操作工作量大等缺点,采集得到的航道深度信息、障碍物信息和GPS信息等实时存储至数据存储模块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航行数据采集模块中的航速传感器、姿态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油量传感器实时采集船舶的航行信息,并将其存储至数据存储模块中,而且还能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将存储的信息发送至信息共享中心中的信息服务器进行存储,方便其他船舶从信息共享中心获取所需的航行数据,同时方便信息共享中心的工作人员实时了解船舶的信息,或者将航道深度信息或障碍物信息发送至附近的船舶。

本实用新型还能通过VHF数据收发模块向附近水域船舶及岸台广播,使相关船舶及岸台能及时掌握附近船舶的动、静态信息,以便相互发现、识别、跟踪和沟通。

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屏用于展示雷达检测到的目标距离与方位信息、船舶航向信息、航速信息和船舶的位置信息,便于航海人员查看。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