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快速装夹功能的软连接变速箱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370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具有快速装夹功能的软连接变速箱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快速装夹功能的软连接变速箱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叉车变速箱和驱动桥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俗称软连接。目前,针对软连接变速箱台架试验,试验装置的驱动以及加载的方式基本上相同,软连接变速箱在试验台架上的安装、固定和连接基本上也相同,变速箱输入端采用和整车上相同的安装方式,通过变速箱壳体上的安装孔用螺栓将其安装固定在试验台架上。软连接变速箱输出端的连接采用可伸缩的万向节,万向节的一端安装有连接轴,另一端与加载检测装置连接,安装时操作者首先抱起万向节连同其上的连接轴沿轴向将万向节拉出,然后将连接轴与软连接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最后用限位装置对可伸缩的万向节进行锁紧限位,从而完成软连接变速箱在试验台架上的安装、固定和连接。软连接变速箱试验结束后,首先拆除万向节的限位装置,然后操作者抱着万向节沿轴向将万向节缩回,使其上的连接轴与被试变速箱的输出轴脱离,最后再拆除被试变速箱输入端上的固定螺栓,方完成被试变速箱的拆除。该种安装和拆除方式有以下缺点:1)变速箱输入端与试验台架安装连接和拆除时,因被试产品外形尺寸的限制,部分螺栓不能利用气动工具进行上紧和拆除,只能利用扳手手动上紧及拆除,效率相对较低;2)变速箱输出扭矩较大,连接用的可伸缩万向节自重较重,输出端连接及拆除时需操作者抱着万向节完成连接和脱离,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快速装夹功能的软连接变速箱试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依次布置在底板上且通过传动部件相连的驱动电机、第一转矩转速仪、软连接变速箱、第二转矩转速仪、减速箱以及加载电机,所述软连接变速箱的输入端通过变速箱支架总成与第一转矩转速仪相连,所述软连接变速箱的输出端通过花键轴与第二转矩转速仪相连,所述的变速箱支架总成上设有用于夹紧固定软连接变速箱的转角夹紧油缸,所述的花键轴由气动组件驱动其沿轴向运动以形成与软连接变速箱输出端的连接或脱离。

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转矩转速仪相连,所述的第一转矩转速仪固定在第一传感器支架上,所述的驱动电机及第一传感器支架分别固定在电机支座上,所述的电机支座固定在底板上。

所述的变速箱支架总成包括与底板相固定的架体,所述架体的一侧设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的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一转矩转速仪相连,所述输入轴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软连接变速箱上的连接轴相连,所述架体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定位软连接变速箱的定位法兰圈,所述的转角夹紧油缸沿定位法兰圈的周向均布有四个。

所述的输入轴与连接轴之间为花键配合,所述的输入轴固定在第一轴承座内,所述的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架体上。

所述花键轴的一端通过第三联轴器与输出连接轴相连,所述输出连接轴的另一端与软连接变速箱的输出轴对接,所述花键轴的另一端与花键套构成滑动配合,所述的花键轴固定在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的第二轴承座固定在支架上,所述花键套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三轴承座及第四轴承座内,所述的第三轴承座及第四轴承座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承座支架及第二轴承座支架上,所述的第一轴承座支架及第二轴承座支架固定在滑台底座上,所述的滑台底座固定在底板上。

所述的气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滑台底座上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设置的方向与花键轴的轴向相吻合,所述的直线导轨上设有与其构成滑动配合的滑块,所述的滑块与支架的下表面相固定,所述的气动组件还包括锁紧气缸,所述的锁紧气缸通过第一气缸支座及第二气缸支座安装在滑台底座上,所述锁紧气缸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连接支座相连,所述的连接支座固定在支架上,锁紧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或缩回时,花键轴沿花键套限定的方向轴向移动,从而带动输出连接轴与软连接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或脱离。

所述的花键套通过第四联轴器与第二转矩转速仪相连,所述的第二转矩转速仪通过第五联轴器与减速箱相连,所述的减速箱通过第六联轴器与加载电机相连,所述的第二转矩转速仪固定在第二传感器支座上,所述的减速箱固定在减速箱支座上,所述的第二传感器支座、减速箱支座和加载电机均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的底座固定在底板上。

所述的连接板的端部设有铅垂方向布置的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上设有用于调整及限制支架伸出位置的限位螺钉。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转角夹紧油缸对软连接变速箱的输入端进行夹紧固定,通过输出连接轴与软连接变速箱的输出轴对接,通过锁紧气缸对输出连接轴进行锁紧,整个试验及安装过程均通过人工操作按钮完成,极大地提高了装夹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软连接变速箱与变速箱支架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软连接变速箱与变速箱支架总成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动组件与花键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具有快速装夹功能的软连接变速箱试验装置,包括依次布置在底板10上且通过传动部件相连的驱动电机1、第一转矩转速仪2、软连接变速箱3、第二转矩转速仪4、减速箱5以及加载电机6,软连接变速箱3的输入端通过变速箱支架总成7与第一转矩转速仪2相连,软连接变速箱3的输出端通过花键轴8与第二转矩转速仪4相连,变速箱支架总成7上设有用于夹紧固定软连接变速箱3的转角夹紧油缸71,花键轴8由气动组件驱动其沿轴向运动以形成与软连接变速箱3输出端的连接或脱离。

进一步的,驱动电机1通过第一联轴器91与第一转矩转速仪2相连,第一转矩转速仪2固定在第一传感器支架21上,驱动电机1及第一传感器支架21分别固定在电机支座20上,电机支座20固定在底板10上,也就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形成驱动电机+第一转矩转速仪+软连接变速箱+第二转矩转速仪+减速箱+加载电机的传动链来开展软连接变速箱的台架试验,利用驱动电机拖动软连接变速箱运转,模拟发动机拖动变速箱的状态,利用后端的加载电机对软连接变速箱进行加载,第一转矩转速仪及第二转矩转速仪分别检测被试软连接变速箱输入端及输出端的转速和扭矩数值。

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变速箱支架总成7包括与底板10相固定的架体72,架体72的一侧设有输入轴73,输入轴73的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92与第一转矩转速仪2相连,输入轴73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软连接变速箱3上的连接轴31相连,架体72的另一侧设有用于定位软连接变速箱3的定位法兰圈74,转角夹紧油缸71沿定位法兰圈74的周向均布有四个。输入轴73与连接轴31之间为花键配合,输入轴73固定在第一轴承座75内,第一轴承座75固定在架体72上。

进一步的,如图5、图6所示,花键轴8的一端通过第三联轴器93与输出连接轴81相连,输出连接轴81的另一端与软连接变速箱3的输出轴对接,花键轴8的另一端与花键套82构成滑动配合,花键轴8固定在第二轴承座83上,第二轴承座83固定在支架84上,花键套8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三轴承座85及第四轴承座86内,第三轴承座85及第四轴承座86分别固定在第一轴承座支架87及第二轴承座支架88上,第一轴承座支架87及第二轴承座支架88固定在滑台底座30上,滑台底座30固定在底板10上。

进一步的,气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滑台底座30上的连接板11,连接板11上设置有直线导轨12,直线导轨12设置的方向与花键轴8的轴向相吻合,直线导轨12上设有与其构成滑动配合的滑块13,滑块13与支架84的下表面相固定,气动组件还包括锁紧气缸14,锁紧气缸14通过第一气缸支座15及第二气缸支座16安装在滑台底座30上,锁紧气缸14的活塞杆17通过销轴18与连接支座19相连,连接支座19固定在支架84上,锁紧气缸14的活塞杆17伸出或缩回时,花键轴8沿花键套82限定的方向轴向移动,从而带动输出连接轴81与软连接变速箱3的输出轴连接或脱离。

进一步的,花键套82通过第四联轴器94与第二转矩转速仪4相连,第二转矩转速仪4通过第五联轴器95与减速箱5相连,减速箱5通过第六联轴器96与加载电机6相连,第二转矩转速仪4固定在第二传感器支座41上,减速箱5固定在减速箱支座51上,第二传感器支座41、减速箱支座51和加载电机6均安装在底座40上,底座40固定在底板10上。

进一步的,连接板11的端部设有铅垂方向布置的限位板111,限位板111上设有用于调整及限制支架84伸出位置的限位螺钉112。

本实用新型中的被试软连接变速箱在试验台架上的装拆过程如下:

首选将连接轴31安装在软连接变速箱3上,然后将软连接变速箱3吊装投放至试验台架上,连接轴31与变速箱支架总成7上的输入轴73连接,然后通过操作按钮,控制转角夹紧油缸71动作,转角夹紧油缸71的活塞杆连同其上的压板首先转运过一定角度,然后活塞杆缩回下压,对软连接变速箱3的壳体进行自动夹紧,完成软连接变速箱3输入端的安装和固定。然后再操作气动组件上的前进按钮,使锁紧气缸14的活塞杆17伸出,推动支架84及其上的附属连接件沿直线导轨12一起动作,实现输出连接轴81与软连接变速箱3的输出轴对接。其中,限位螺钉112用于调整和限制支架84伸出的极限位置。锁紧气缸14选用SMC公司的CNS系列气缸,在不通气的状态下,锁紧气缸14自动对活塞杆17的位置进行锁紧,保证软连接变速箱3在试验过程中,输出连接轴81不会与软连接变速箱3的输出轴脱离。试验结束后,软连接变速箱的拆除过程刚好相反,首先操作气动组件的后退按钮,锁紧气缸14的有杆腔勇气解锁并后退,带动输出连接轴81脱离软连接变速箱3的输出轴,然后再操作控制转角夹紧油缸71动作,转角夹紧油缸71的活塞杆伸出,同时活塞杆连同其上的压板转动一定角度,从而解除对软连接变速箱3壳体的压紧,最后将软连接变速箱3吊离试验台架,完成一台软连接变速箱3的台架试验。软连接变速箱3台架试验的装拆过程均通过人工操作按钮完成,可自动进行夹紧、对接和脱离,极大地提高了装夹效率,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软连接变速箱台架试验输入端的安装、固定以及试验后拆除,均通过操作按钮由转角夹紧油缸自动完成,相对原方式利用工具手动拆装,提高了软连接变速箱输入端装拆的效率;2)软连接变速箱台架试验输出端的连接及脱离,同样通过操作按钮实现输出连接轴与软连接变速箱输出轴的连接和脱离,相对原方式需要操作者抱着万向节实现连接和脱离,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提高了软连接变速箱输出端装拆的效率;3)本实用新型依靠锁紧气缸自身的自锁以及充气解锁的功能实现软连接变速箱输出端轴向位置的限定,且通过操作按钮就可实现,相对原方式需要安装和拆除万向节的限位装置来说,提高了效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