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磁轴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145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磁轴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量计,特别涉及一种双磁轴流量计。



背景技术:

浮子流量计用于测量管道中流体的流量大小。随着测量管内流体流量的变化,测量管内的浮子向上移动,并在某一位置浮子所受的浮力与浮子的重力达到平衡,浮子的位置由其内部的磁钢反映到外部的转换器上,由转换器将浮子的位移信息转换为流量信息并显示出来。

现有的浮子流量计包括传感器和转换器两部分。传感器包括对接于流体导管上的管体,管体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浮子,浮子内嵌设有主动磁钢;转换器包括指示盘和表轴,表轴可带动指示盘上的指针转动以指示流量的数值大小,表轴上插接有从动磁钢。当流经管体内的流体带动浮子上下位移,进而使浮子内的主动磁钢的磁场发生变化,转换器的表轴上的从动磁钢感应到磁场的变化而带动表轴转动,从而将流量的大小反映到指针所指示的数值上。

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管体内径较小的微小浮子流量计来说,由于流体施加在浮子上的浮力较小,浮子受从动磁钢的侧向力相对较大,从而使浮子偏向管体内壁的一侧,产生摩擦力,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磁轴流量计,可以防止浮子由于侧向受力不平衡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磁轴流量计,包括传感器和转换器,所述传感器包括对接于导管上的管体、设置在管体内的可上下活动的浮子,所述浮子内镶嵌有主动磁钢,所述转换器包括指示盘、设置在指示盘内的指针、连接指针的表轴以及装配在表轴上的第一磁钢组件,所述第一磁钢组件包括感应主动磁钢的磁场变化而翻转的从动磁钢,所述表轴位于管体的一侧,所述管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平衡轴组件,所述平衡轴组件包括平衡轴以及装配在平衡轴上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磁钢组件相同的第二磁钢组件用于平衡第一磁钢组件对浮子的磁性吸引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管体内的浮子受到的侧向磁性吸引力平衡,从而不会偏向任一侧,避免由于浮子与管体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钢组件包括套设在表轴上的磁钢座,所述从动磁钢沿磁钢座的径向插接在磁钢座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磁钢座的侧壁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的末端抵紧在表轴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磁钢座以及其上的从动磁钢牢固地固定在表轴上,必要时可以通过旋松限位螺栓以调整磁钢座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钢组件还包括插接在磁钢座上与从动磁钢相对称的位置处的配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平衡第一磁钢组件上的从动磁钢的自重。

进一步的,所述表轴上还设置有对表轴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的第一定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沿表轴外沿设置的相对表轴固定的定位盘,所述定位盘的端面上固定有与所述指针的指示范围相对应的两个定位杆,所示表轴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可在两个定位杆之间来回摆动的定位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应指针的指示数值范围以限定表轴的转动角度范围,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平衡轴组件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平衡轴上的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结构相同的第二定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平衡轴与表轴同步转停以在浮子的磁场两侧形成对称的磁场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内分别设置有上限位孔板和下限位孔板,所述浮子可穿过下限位孔板,并与下限位孔板上的下通孔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浮子的上端设置有可与上限位孔板的下端面以及下限位孔板的下端面抵接的凸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浮子的位移范围限定在上限位孔板与下限位孔板之间,同时浮子与下通孔之间的间隙可以使流体在管体内顺畅地流通。

进一步的,所述上限位孔板的下端面上开设有导流槽使浮子上端在抵接住上限位孔板的下端面时流体仍可流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防止浮子受流体的浮力向上移动至上端抵住上限位孔板时将上通孔覆盖从而导致流体无法流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管体上与表轴相对称的一侧设置有结构与表轴相同的平衡轴组件,使管体内的浮子侧向受力平衡,避免浮子因侧向受力过大而抵贴在管体的内壁上产生摩擦力,进而避免了因此产生的测量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双磁轴流量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双磁轴流量计的浮子与管体的装配关系图;

图3是双磁轴流量计的浮子的结构示意图在;

图4是双磁轴流量计的浮子在非工作状态下的位置图;

图5是双磁轴流量计的浮子在工作状态下的位置图;

图6是双磁轴流量计的上限位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双磁轴流量计的表轴的装配图;

图8是双磁轴流量计的定位组件和磁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双磁轴流量计的平衡轴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双磁轴流量计的平衡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感器;11、管体;12、浮子;121、主动磁钢;122、凸缘;13、上限位孔板;131、上通孔;132、导流槽;14、下限位孔板;141、下通孔;2、转换器;21、指示盘;211、指针;212、底座;213、轴承座;22、表轴;23、第一磁钢组件;231、磁钢座;232、限位螺栓;233、从动磁钢;234、配铁;24、第一定位组件;241、定位盘;242、定位杆;243、尾座;244、定位销;25、第一套筒;3、平衡轴组件;31、平衡轴座;32、第二轴承座;33、平衡轴;34、第二磁钢组件;35、第二定位组件;36、第二套筒;4、法兰盘;5、平衡轴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 “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双磁轴流量计,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传感器1、转换器2以及平衡轴组件3。传感器1包括设置在管体11内的浮子12,流体带动浮子12位移,而转换器2将浮子12的位移信息转换为流量信息并指示出来。平衡轴组件3用于平衡浮子12所受的磁性吸引力以避免浮子12与管体11的内壁贴合产生摩擦力。

如图1和图2所示,传感器1包括对接于导管上的管体11,管体11的两端固定有法兰盘4用于将管体11固定在导管上。

如图2和图3所示,管体11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浮子12。管体11内自下而上流过的流体对浮子12施加向上的浮力使浮子12上浮,产生位移。浮子12内镶嵌有主动磁钢121。当浮子12上下活动产生位移时,由于主动磁钢121的存在,其周围的磁场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位移被转换器2(如图1所示)感知并最终转换为流体的流量信息。

如图4和图5所示,管体11内还水平固定有上限位孔板13和下限位孔板14,两者的中心分别开设有上通孔131和下通孔141。浮子12的上端设置有可与上限位孔板13的下端面以及下限位孔板14的下端面抵接的凸缘122,从而将浮子12的位移范围限制在上限位孔板13和下限位孔板14之间。

浮子13的下部可穿过下通孔141并与下通孔141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使流体可以通过。

如图5和图6所示,为防止浮子13受流体的浮力向上移动至上端抵住上限位孔板13时将上通孔131覆盖进而导致流体无法流通,上限位孔板13的下端面开设有导流槽132使浮子13的上端抵接在上限位孔板13时流体可经导流槽132继续流通。

如图1所示,转换器2架设在管体11的侧壁上,其包括竖直设置的指示盘21,指示盘21内设有指示流量大小的指针211。指示盘21的后端为底座212。

如图7和图8所示,底座212的开口处固定有第一轴承座213,表轴22穿过第一轴承座213转动连接在底座212上,表轴22垂直于管体11的轴线设置,其带动指针211摆动以指示流量的大小(如图1所示)。

表轴22的末端套设有第一磁钢组件23。第一磁钢组件23包括套设在表轴22上的磁钢座231,所述磁钢座231的侧壁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232,所述限位螺栓232的末端抵紧在表轴22上以将磁钢座231固定在表轴22上。当需要调整磁钢座231的转角时仅需将限位螺栓232旋松后转动磁钢座231即可。

磁钢座231的侧壁上固定插接有从动磁钢233,当主动磁钢121随浮子12上下移动时,主动磁钢121的磁场发生变化,从动磁钢233感应到变化的磁场进而带动表轴22转动,并最终将浮子12的位移变化转化为指针211的转动角度。

磁钢座231的侧壁上还插接有配铁234,所述配铁234位于与从动磁钢233相对的一侧以平衡磁钢座231。

所述第一磁钢组件23设有两组,根据包含不同的主动磁钢121的不同的传感器1,调节两个从动磁钢233之间的夹角以使两组第一磁钢组件23受到的合成的磁场力稳定,进而使表轴22受到的转矩以及产生转角符合原设,最终避免指针211指示的数值出现偏差,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使转换器2适应多种不同的传感器1而保持测量结果准确。

如图1和图8所示,由于指针211所指示的流量数值具有一定的范围,故表轴22上相应地设置有对表轴22的转动角度的范围进行限制的第一定位组件24。

第一定位组件24包括固定套设在轴承座213上的定位盘241,定位盘241的端面上水平固定有与所述指针211的指示范围相对应的两个定位杆242,所示表轴22上固定套设有尾座243,尾座243的侧壁上插接有定位销244,表轴22转动时,定位销244只能在两个定位杆242之间来回摆动,进而将表轴22转动范围限制在两个定位杆242的角度范围之中。

如图1和图7所示,底座21上还固定有将表轴22、第一磁钢组件23以及第一定位组件24包覆的第一套筒25。

如图9和图10所示,平衡轴组件3架设在管体11的侧壁上与表轴22对称的一侧。底座212上固定有平衡轴支架5,平衡轴支架5上固定有平衡轴座31,平衡轴座31上固定有第二轴承座32,平衡轴33穿过第二轴承座32转动连接在平衡轴座31上。

平衡轴33上与表轴22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结构与第一磁钢组件23相同的两组第二磁钢组件34,第二磁钢组件34与第一磁钢组件23共同作用使浮子12(如图2所示)的侧向受力平衡以避免浮子偏向管体1的一侧而产生摩擦力,影响测量效果。

平衡轴3上与表轴22对应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结构与第一定位组件24结构相同的第二定位组件35,第二定位组件35使平衡轴3与表轴22同步转停以在管体11的两侧形成对称的磁场环境。

平衡轴座31上还固定有将平衡轴33、第二磁钢组件34以及第二定位组件35包覆的套筒36。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管体11上与表轴22相对称的一侧设置有结构与表轴22相同的平衡轴组件3,使管体11内的浮子12侧向受力平衡,避免浮子12因侧向受力过大而抵贴在管体11的内壁上产生摩擦力,进而避免了因此产生的测量误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