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9905阅读:5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设备,具体为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铁锂电池的标称电压是3.2V、终止充电电压是3.6V、终止放电压是2.0V。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寿命长、快速充电,环境污染小,近几年已经广泛应用,但电池维护手段及检测工具严重缺乏,这也是导致动力蓄电池故障隐患无法有效排除的重要原因,现有的储能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存在着体积大移动不便,部分装有滑轮的设备在工作时,稳定性不高,同时散热效率不高,影响设备使用性能,在搬运提取时,没有很好的提取处,不便于搬运。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包括机箱、支腿、凹槽、液压杆、滑轮、箱门、操作台、急停按钮、控制面板、PLC控制器、电源开关、电源插孔、提手、散热窗、温度传感器、液压油箱、双向齿轮泵、伺服电机、防尘网和散热扇,所述机箱的底端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一端安装有滑轮,所述机箱的一侧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的顶端设置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一侧安装有急停按钮,所述急停按钮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机箱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的一侧设置有电源插孔,所述机箱一侧的中部安装有提手,所述机箱一侧的底部安装有散热窗,所述箱门内侧的顶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箱门内侧的底端安装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的一侧安装有双向齿轮泵,所述双向齿轮泵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机箱的后端安装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内侧安装有散热扇,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散热扇,所述伺服电机电性连接控制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箱门通过铰链与机箱连接,且箱门一侧的中部安装有门锁。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的表面套接与软套。

进一步的,所述双向齿轮泵的出油口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急停按钮电性连接电源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过程中,在需要进行移动时,通过控制面板控制伺服电机工作,伺服电机工作带动液压杆伸出,此时,滑轮接触地面,支腿离开地面,即可进行移动,在移动到指定地点后,通过控制面板控制伺服电机工作,伺服电机工作带动液压杆收缩,此时,滑轮离开地面,支腿接触地面,工作时稳定性较高,通过安装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机箱的温度信号,经其输出端传递给PLC控制器,经其分析处理后,若温度信号超过PLC控制器预输的值时,则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发出指令给散热扇,控制散热扇工作,进行加强散热,若温度信号小于PLC控制器预输的值时,则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发出指令给散热扇,控制散热扇不工作,只依靠散热窗进行散热,通过安装的提手便于进行搬运时提取,本实用新型具有移动方便,工作时稳定性高,散热效率高,且可进行智能控制,搬运提取均十分方便,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扇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机箱;2、支腿;3、凹槽;4、液压杆;5、滑轮;6、箱门;7、操作台;8、急停按钮;9、控制面板;10、PLC控制器;11、电源开关;12、电源插孔;13、提手;14、散热窗;15、温度传感器;16、液压油箱;17、双向齿轮泵;18、伺服电机;19、防尘网;20、散热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储能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包括机箱1、支腿2、凹槽3、液压杆4、滑轮5、箱门6、操作台7、急停按钮8、控制面板9、PLC控制器10、电源开关11、电源插孔12、提手13、散热窗14、温度传感器15、液压油箱16、双向齿轮泵17、伺服电机18、防尘网19和散热扇20,机箱1的底端安装有支腿2,支腿2的内部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内部安装有液压杆4,液压杆4的一端安装有滑轮5,机箱1的一侧安装有箱门6,箱门6的顶端设置有操作台7,操作台7的一侧安装有急停按钮8,急停按钮8的一侧安装有控制面板9,控制面板9的一侧安装有PLC控制器10,机箱1顶端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开关11,电源开关11的一侧设置有电源插孔12,机箱1一侧的中部安装有提手13,机箱1一侧的底部安装有散热窗14,箱门6内侧的顶端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5,箱门6内侧的底端安装有液压油箱16,液压油箱16的一侧安装有双向齿轮泵17,双向齿轮泵17的一侧安装有伺服电机18,机箱1的后端安装有防尘网19,防尘网19的内侧安装有散热扇20,温度传感器1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10的输入端,PLC控制器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散热扇20,伺服电机18电性连接控制面板9;使用过程中,在需要进行移动时,通过控制面板9控制伺服电机18工作,伺服电机18工作带动液压杆4伸出,此时,滑轮5接触地面,支腿2离开地面,即可进行移动,在移动到指定地点后,通过控制面板9控制伺服电机18工作,伺服电机18工作带动液压杆4收缩,此时,滑轮5离开地面,支腿2接触地面,工作时稳定性较高,通过安装的温度传感器15采集机箱1的温度信号,经其输出端传递给PLC控制器10,经其分析处理后,若温度信号超过PLC控制器10预输的值时,则PLC控制器10的输出端发出指令给散热扇20,控制散热扇20工作,进行加强散热,若温度信号小于PLC控制器10预输的值时,则PLC控制器10的输出端发出指令给散热扇20,控制散热扇20不工作,只依靠散热窗14进行散热,通过安装的提手13便于进行搬运时提取,本实用新型具有移动方便,工作时稳定性高,散热效率高,且可进行智能控制,搬运提取均十分方便,使用便捷。

进一步的,箱门6通过铰链与机箱1连接,且箱门6一侧的中部安装有门锁,便于箱门6的打开和关闭以及密封锁紧。

进一步的,提手13的表面套接与软套,提高提手13使用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双向齿轮泵17的出油口通过高压油管与液压杆4连接,便于油液的传输和使用。

进一步的,急停按钮8电性连接电源开关11,便于电信号的传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