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摇组合式造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26603发布日期:2018-11-30 23:49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和港口与近海工程实验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推摇组合式造波机。

背景技术

在海洋工程和港口与近海工程实验研究领域,由于地理因素以及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户外实地实验往往具有一定的风险。研究人员通常采用实验室水槽造波技术来模拟海洋波浪,波浪的模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而造波机是进行水槽实验的必备实验装置。根据造波板运动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推板式和摇板式造波机。推板式造波机通过造波板沿水平方向的平推运动实现波浪的模拟;摇板式造波机通过造波板绕底部铰链摇摆运动实现波浪的模拟。推板式和摇板式造波机由于造波原理不同,波形也各有特点,他们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实验环境,推板式造波机适合浅水域造波,摇板式造波机适合深水域造波,由于实验要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实验需要不同的波浪时,单一运动形式的造波机已不能满足要求,只能采取更换造波机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成本。而现阶段已有的推摇组合式造波机,在进行平推和摇摆工作模式切换过程中,需要进行手动切换,降低了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平推、摇摆方式中自动切换,实验效率高的推摇组合式造波机。

本发明主要包括导轨支架、造波板机构、丝杠螺母机构、切换卡扣、后座、第二伺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联轴器、第一伺服电机、轴承、导轨支架凸台、导轨支架主体、导轨支撑架、螺栓孔、导轨、第一导向槽、第一丝杠孔、第二丝杠孔、导轨支撑架内端面、造波板、支撑座、造波架、第二导向槽、转轴、三脚架、切换轴孔、第一导轨孔、造波架底部通孔、丝杠、螺母座、丝杠前端、丝杠后端、螺母座前端面、导杆、第二导轨孔、支耳、卡扣主体、切换轴、卡扣第一端面、卡扣第二端面、后座顶部横梁和后座前端面。

其中,后座为方形框体,后座设有后座前端面,后座的顶部之间设有横梁。导轨支架的导轨支撑架一端固定在后座的上部。在导轨支撑架上开有两组导轨孔和第二丝杠孔,第二丝杠孔与第一丝杠孔的位置相对应。导轨支架凸台上开有第一丝杠孔和两个导轨孔。第一伺服电机固定在后座横梁上,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杠后端相连,丝杠通过导轨支撑架的对应的第二丝杠孔延伸至导轨支撑架的外部,并穿过螺母座中部的通孔,插接在导轨支架凸台的第一丝杠孔内,丝杠的前端外部套接轴承。两根导轨的一端固定在导轨支撑架的导轨孔内,两根导轨穿过造波架的第一导轨孔和螺母座的第二导轨孔,另一端插接在导轨支架凸台的导轨孔内。螺母座呈凸字形,螺母座上设有一组支耳,支耳上开有通孔,在通孔内插接导杆,在螺母座上设有通孔和一组第二导轨孔。两个导杆的自由端分别插接在造波板机构的第二导向槽内。切换卡扣包括两个卡扣主体和切换轴,切换轴上过盈连接两个卡扣主体,切换轴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导轨支架的第一导向槽内,并延伸至第一导向槽的外部,穿过造波板机构的支撑座切换轴孔。切换轴的一端与从动轮相连,从动轮与主动轮相互啮合,主动轮的中部套接在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在造波板机构的三脚架上。

造波板机构包括转轴、造波板、第二导向槽、支撑座、三脚架、造波架。造波架为方形框体,在造波架的一侧底部设有两个通孔,在通孔内插接转轴,在转轴上套接造波板。在造波板的上部设有两个竖直的第二导向槽,两个第二导向槽呈倒u字型且相互平行。在造波架的另一侧的上部设有两个支撑座,在支撑座上设有与导轨相配合的第一导轨孔,支撑座上开有与切换卡扣的切换轴相配合的切换轴孔。在支撑座上部的外侧设有三脚架,三脚架用于支撑第二伺服电机。

导轨支架包括导轨支架主体、导轨支架支撑架和导轨支架凸台。导轨支架主体为方形框体,在导轨支架主体的两侧面设有第一导向槽,在导轨支架主体的两端的下部分别固定导轨支撑架和导轨支架凸台,在导轨支架凸台上设有用于与水槽边界固定的螺栓孔。导轨支架支撑架为方形框体。

本发明在使用时,造波板机构的初始位置(即零点)是:造波板与造波架之间未发生相对转动,且造波架与后座前端面刚好接触。

定义眼睛面对第2伺服电机的输出轴端面,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正转,顺时针方向旋转为反转。

摇摆造波模式:在造波板机构处于初始位置时,给第二伺服电机正向通电,第二伺服电机启动并正转,通过齿轮组带动切换轴反转,当旋转至卡扣第二端面与导轨支撑架内端面接触时,第二伺服电机关闭,此时造波机切换至摇摆造波模式,第一伺服电机启动,通过丝杠将运动传递给螺母座,由于卡扣第二端面与导轨支撑架内端面的作用关系,螺母座在沿导轨运动过程中,导杆与第二导向槽产生相对滑动,造波板由于导杆的作用关系与造波架分离并产生相对转动。

平推造波模式:在造波板机构处于初始位置时,给第二伺服电机反向通电,第二伺服电机启动并反转,通过齿轮组带动切换轴正转,此时卡扣第二端面与导轨支撑架内端面分离,当旋转至卡扣第一端面与螺母座前端面接触时,第二伺服电机关闭,此时造波机切换至平推造波模式,第1伺服电机启动,通过丝杠将运动传递给螺母座,由于卡扣第一端面与螺母座前端面的作用关系,螺母座将带动造波架跟随造波板一起沿导轨运动,切换轴沿第一导向槽滑动,此时导杆不会与第二导向槽产生相对滑动,造波板不会与造波架产生相对转动。

“平推—摇摆—平推”组合造波模式:首先造波机处于平推造波模式,在完成一个平推运动周期后,造波板机构将回到初始位置,第二伺服电机启动并正转切换至摇摆造波模式,第二伺服电机关闭,此时将进行摇摆造波,在完成一个摇摆运动周期后,造波机构回到初始位置。第二伺服电机启动并反转切换至平推造波模式,第二伺服电机关闭,此时将进行平推造波,通过以上组合运动,实现了“平推—摇摆—平推”组合造波过程。

“摇摆—平推—摇摆”、“平推—摇摆—摇摆”、“摇摆—平推—平推”组合造波模式与“平推—摇摆—平推”组合造波模式原理相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一套丝杠螺母传动机构可以实现造波板平推和摇摆两种运动;通过切换卡扣能自动的、迅速的、精准的完成平推和摇摆两种运动模式的切换;由于平推和摇摆所造出波的波形特征不同,通过“平推—摇摆—平推”、“摇摆—平推—摇摆”、“平推—摇摆—摇摆”、“摇摆—平推—平推”组合式造波可以造出更符合实验要求的波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导轨支架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丝杠螺母机构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造波板机构三维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切换卡扣三维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后座三维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造波板机构初始位置右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平推造波三维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摇摆造波三维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平推造波右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摇摆造波右视图;

图中:1.导轨支架,2.造波板机构,3.丝杠螺母机构,4.切换卡扣,5.后座,6.第2伺服电机,71.主动轮,72.从动轮,8.联轴器,9.第1伺服电机,10.轴承,11.导轨支架凸台,12.导轨支架主体,13.导轨支撑架,111.螺栓孔,112.导轨,121.第一导向槽,113.第一丝杠孔,131.第二丝杠孔,132.导轨支撑架内端面,21.造波板,22.支撑座,23.造波架,211.第二导向槽,212.转轴,221.三脚架,222.切换轴孔,223.第一导轨孔,234.造波架底部通孔,31.丝杠,32.螺母座,311.丝杠前端,312.丝杠后端,321.螺母座前端面,322.导杆,323.第2导轨孔,324.支耳,41.卡扣主体,42.切换轴,411.卡扣第1端面,412.卡扣第二端面,51.后座顶部横梁,52.后座前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图10的本发明的示意简图中,后座为方形框体,后座设有后座前端面52,后座的顶部之间设有横梁51。导轨支架的导轨支撑架一端固定在后座5的上部。在导轨支撑架上开有两组导轨孔和第二丝杠孔131,第二丝杠孔与第一丝杠孔的位置相对应。导轨支架凸台11上开有第一丝杠孔113和两个导轨孔。第一伺服电机9固定在后座横梁上,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杠后端312相连,丝杠通过导轨支撑架的对应的第二丝杠孔延伸至导轨支撑架的外部,并穿过螺母座中部的通孔,插接在导轨支架凸台11的第一丝杠孔113内,丝杠的前端外部套接轴承10。两根导轨112的一端固定在导轨支撑架的导轨孔内,两根导轨穿过造波架的第一导轨孔和螺母座的第二导轨孔,另一端插接在导轨支架凸台11的导轨孔内。螺母座呈凸字形,螺母座上设有一组支耳324,支耳上开有通孔,在通孔内插接导杆322,在螺母座上设有通孔和一组第二导轨孔323。两个导杆的自由端分别插接在造波板机构的第二导向槽内。切换卡扣4包括两个卡扣主体41和切换轴42,切换轴上过盈连接两个卡扣主体,切换轴的两端分别插接在导轨支架的第一导向槽内,并延伸至第一导向槽的外部,穿过造波板机构的支撑座切换轴孔222。切换轴的一端与从动轮72相连,从动轮与主动轮71相互啮合,主动轮71的中部套接在第二伺服电机6的输出端,第二伺服电机固定在造波板机构的三脚架上。

造波板机构包括转轴212、造波板21、第二导向槽211、支撑座22、三脚架221、造波架23。造波架为方形框体,在造波架的一侧底部设有两个通孔234,在通孔内插接转轴212,在转轴上套接造波板21。在造波板的上部设有两个竖直的第二导向槽211,两个第二导向槽呈倒u字型且相互平行。在造波架的另一侧的上部设有两个支撑座22,在支撑座上设有与导轨112相配合的第一导轨孔223,支撑座上开有与切换卡扣4的切换轴42相配合的切换轴孔222。在支撑座上部的外侧设有三脚架221,三脚架用于支撑第二伺服电机6。

导轨支架包括导轨支架主体、导轨支架支撑架和导轨支架凸台。导轨支架主体12为方形框体,在导轨支架主体的两侧面设有第一导向槽121,在导轨支架主体的两端的下部分别固定导轨支撑架13和导轨支架凸台11,在导轨支架凸台上设有用于与水槽边界固定的螺栓孔111。导轨支架支撑架13为方形框体。

造波板机构2的初始位置(即零点)是:造波板21与造波架23之间未发生相对转动,且造波架23与后座前端面52刚好接触,如图6所示。

定义眼睛面对第2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端面,逆时针方向旋转为正转,顺时针方向旋转为反转。

摇摆造波模式:在造波板机构2处于初始位置时,给第2伺服电机6正向通电,第2伺服电机6启动并正转,通过齿轮组7带动切换轴42反转,当旋转至卡扣第2端面412与导轨支撑架内端面132接触时,第2伺服电机6关闭,此时造波机切换至摇摆造波模式,第1伺服电机9启动,通过丝杠31将运动传递给螺母座32,由于卡扣第2端面412与导轨支撑架内端面132的作用关系,螺母座32在沿导轨112运动过程中,导杆322与第2导向槽211产生相对滑动,造波板21由于导杆322的作用关系与造波架23分离并产生相对转动。

平推造波模式:在造波板机构2处于初始位置时,给第2伺服电机6反向通电,第2伺服电机6启动并反转,通过齿轮组7带动切换轴42正转,此时卡扣第2端面412与导轨支撑架内端面132分离,当旋转至卡扣第1端面411与螺母座前端面321接触时,第2伺服电机6关闭,此时造波机切换至平推造波模式,第1伺服电机9启动,通过丝杠31将运动传递给螺母座32,由于卡扣第1端面411与螺母座前端面321的作用关系,螺母座32将带动造波架23跟随造波板21一起沿导轨112运动,切换轴42沿第1导向槽121滑动,此时导杆322不会与第2导向槽211产生相对滑动,造波板21不会与造波架23产生相对转动。

“平推—摇摆—平推”组合造波模式:首先造波机处于平推造波模式,在完成一个平推运动周期后,造波板机构2将回到初始位置,第二伺服电机6启动并正转切换至摇摆造波模式,第二伺服电机6关闭,此时将进行摇摆造波,在完成一个摇摆运动周期后,造波机构2回到初始位置。第二伺服电机6启动并反转切换至平推造波模式,第二伺服电机6关闭,此时将进行平推造波,通过以上组合运动,实现了“平推—摇摆—平推”组合造波过程。

“摇摆—平推—摇摆”、“平推—摇摆—摇摆”、“摇摆—平推—平推”组合造波模式与“平推—摇摆—平推”组合造波模式原理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