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53986发布日期:2018-08-24 20:19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环境中的材料性能测试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液态铅铋共晶(lbe)具有良好的中子学、物理及化学性能,是目前公认的铅基冷却反应堆(lfr)和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首选冷却剂材料,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ads散裂靶材料。服役于lbe作为冷却剂或散裂靶的先进核能系统中的结构材料面临的工况条件非常恶劣,不仅由高温、强辐照,而且还有液态铅铋引起的强腐蚀。液态铅铋对金属基结构材料的腐蚀行为主要分为氧化腐蚀和溶解腐蚀,均与液态铅铋中溶解的氧浓度有关。在高氧(>10-6wt%)环境中,金属基结构材料内部的金属原子向外扩散、o离子向内扩散,在材料的表面会形成金属氧化层,氧化层长到一定的厚度容易发生脱落,进而增加管道堵塞上风险。在低氧(<10-8wt%)环境中,金属材料fe、ni及cr元素会大量溶解于腐蚀介质,造成结构元件质量损失,从而降低材料的机械负荷能力。基于控氧技术的发展,通过精确控制液态铅铋中溶解氧浓度,使之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厚度适中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有效防止或延缓液态铅铋腐蚀。在中子辐射环境中,结构材料和表面氧化层内部会产生的辐照缺陷(间隙子和空位),由于辐照增强扩散效应,过饱和的缺陷会导致金属基体中合金元素的扩散系数大大增加。此外,辐照形成的高密度的位错结构被认为是一种金属离子和o离子扩散的快速通道,因此可以预见的是,中子辐照和液态铅铋腐蚀在材料中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该协同作用效应是作为此类核能装置设计与建设中具有很高优先权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备受重视,但目前对中子辐照/液态铅铋腐蚀协同效应的研究很少,所取得的实验数据也非常有限,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相关实验装置的缺乏。中国专利2013106302246提到一种离子辐照和液态铅铋腐蚀协同作用研究实验装置,虽然基本实现了辐照与液态铅铋腐蚀协同效应研究,但缺乏液态铅铋氧浓度控制系统,一般只能进行饱和氧浓度条件下的协同效应研究。此外,目前的液态铅铋回路一般还缺少必要的流体压力检测系统,实验功能相对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装置及方法,以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装置包括:液态铅铋回路系统、离子束传输系统、样品腔及应急安全系统;液态铅铋回路系统包括:液态铅铋熔化罐、液态铅铋储存罐、氧浓度控制室、液态铅铋屏蔽泵、电磁流量计、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换热器、液态铅铋阀门组件及压力传感器组件、测温探头、ar气系统及真空系统;离子束传输系统包括:电磁扫描设备、真空管道、真空泵、束流探测器、离子束斑探测器、快速相应阀门、液态铅铋泄漏罐及液态铅铋探测器;样品腔包括:实验样品、测温探头;液态铅铋回路系统、离子传输系统通过样品腔连接成一体。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液态铅铋阀门组件包括:第一液态铅铋阀门、第二液态铅铋阀门、第三液态铅铋阀门、第四液态铅铋阀门和第五液态铅铋阀门;压力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液态铅铋熔化罐通过回路管道与第一液态铅铋阀门连接,经过第一液态铅铋阀门的回路管道分成三个支路;第一个支路通过回路管道上依次设置的氧浓度控制室、第二液态铅铋阀门、液态铅铋泵及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样品腔相连;第二支路通过回路管道上依次设置的加热器、电磁流量计、第三液态铅铋阀门,换热器、第四液态铅铋阀门及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样品腔相连;第三液态铅铋阀门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第三支路通过第五液态铅铋阀门与液态铅铋储存罐相连;第一支路、第二支路与样品腔组成闭合液态铅铋回路;液态铅铋回路系统中流入样品腔的回路管道与流出样品腔的回路管道呈对称的v型管道;第一传感器设置在v型管道的流入段;第二传感器设置在v型管道的流出段。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氧浓度控制室腔体外侧设有加热器和保温层;氧浓度控制室的液态铅铋出口端设有ar/h2混合气体进口,在液态铅铋入口端设有排气口;ar/h2混合气进口通过气路管道与ar/h2混合气钢瓶相连,在ar/h2混合气钢瓶和ar/h2混合气进口之间的气路管道上还设置气阀和气体过滤器;氧浓度控制室的腔体前后端分别布置氧浓度探测器;氧浓度控制室的腔体上还设有液位探测器、测温探头及气压计。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真空系统包括:真空泵、真空计及真空气阀;真空泵通过真空管道分成两个真空支路;第一真空支路通过真空管道上依次设置的第一真空阀门、真空计与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相连;第二真空支路通过真空感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二真空阀门、真空计与液态铅铋熔化罐相连;ar气系统包括:ar气钢瓶、ar气阀、ar气过滤器及压力表;ar气钢瓶通过气路管道依次后接第一ar气阀、第二ar气阀及ar气过滤器;经过ar气过滤器的ar气管道分成两个支路;第一ar气支路上依次经过第三ar气阀与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相连;第二ar气支路依次经过第四ar气阀与液态铅铋熔化罐相连。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液态铅铋熔化罐内紧贴内壁设有液态铅铋出口管道,出口管道从罐体上方侧面穿出,通过第一液态铅铋阀门与液态铅铋回路相连;熔化罐外壁设有加热器、保温层和测温探头;熔化罐上设有真空盖板,在盖板上设置了液位计、抽气口、ar气充气口、测温探头;测温探头能够升降调节;抽气口与真空系统连接;ar气充气口与ar气系统连接;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上设有真空盖板;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底部与液态铅铋回路管道相连;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外壁设有加热器、保温层和测温探头;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真空盖板上设置了液位传感器、真空抽气口、ar气充气阀及测温探头;测温探头能够升降调节;真空抽气口与真空系统连接;ar气充气阀与ar气系统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实验样品的一侧在离子束流传输系统的真空管道内,正对离子辐照方向,实验样品的另一侧在液态铅铋回路中,与液态铅铋接触;测温探头伸入液态铅铋中,并与实验样品表面接触。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子束传输系统的真空管道前端设置x和y方向的电磁扫描设备;真空管道内依次设置快速响应阀门、真空泵、真空计、半拦截式束流探测器、第一束斑探测器、冷却水套、拦截式束流探测器、第二束斑探测器及液态铅铋探测器;半拦截式束流探测器、拦截式束流探测器、第一束斑探测器和第二束斑探测器通过气动控制进行竖直升降。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应急安全系统设置两路并行的保护系统;第一路保护系统包括:液态铅铋探测器、液态铅铋屏蔽泵及快速响应阀门;液态铅铋探测器发出液态铅铋泄漏警报,快速响应阀门会自动关闭,同时停止液态铅铋回路系统屏蔽泵运行;第二路保护系统包括:真空计、液态铅铋屏蔽泵及快速响应阀门;真空计设置真空度报警阈值,离子束传输系统的真空度低于阈值,快速响应阀门关闭,同时停止液态铅铋回路系统的液态铅铋屏蔽泵运行。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方法,包括:步骤a:在实验装置启动前,先将金属铸锭放入液态铅铋熔化罐内并紧固液态铅铋熔化罐真空盖板,启动液态铅铋回路系统的真空泵,打开真空系统的第一真空气阀、第二真空气阀,当液态铅铋回路系统真空度达到设定阈值时关闭第二真空气阀,然后充入高于一个大气压的高纯ar气;步骤b:开启液态铅铋熔化罐加热器及液态铅铋回路换热器电源,当液态铅铋熔化腔的金属完全熔化时,打开第一ar气阀、第二ar气阀、第三ar气阀及液态铅铋熔化罐上的ar气充气阀,由ar气钢瓶为液态铅铋熔化腔加压,依次打开第一液态铅铋阀门至第四液态铅铋阀门,同时关闭真空系统第二真空气阀将液态铅铋缓慢充入循环回路,根据氧浓度反应室液位传感器反馈的液面高度信息,当液态铅铋充至氧浓度控制室容积的1/2-2/3时,关闭第一液态铅铋阀门,停止充入液态铅铋;步骤c:启动液态铅铋屏蔽泵,在液态铅铋屏蔽泵驱动下,液态铅铋开始循环流动;打开氧浓度控制室ar/h2混合气体进口和ar/h2混合气体出口的阀门,从ar/h2混合气体进口一端持续通入一定流速的ar/h2混合气体,联合氧浓度反应室前布置的氧浓度探测器和氧浓度反应室后布置的氧浓度探测器,将液态铅铋中的氧浓度控制至预定目标;步骤d:开启离子束流传输系统的真空泵,当液态铅铋回路系统真空达到设定值时,启动电磁扫描系统,通过离子束斑探测器对离子束斑大小及均匀性实时观测,不断调整电磁扫描系统参数,保证辐照在样品的束流均匀性大于95%;步骤e:联合半拦截式束流探测器和拦截式束流探测器,完成离子束流强度标定工作;辐照实验开始前,确保拦截式束流探测器和束斑探测器没有阻挡束流传输,打开前端束流输运系统即可进行一定氧浓度条件下离子辐照与腐蚀协同作用效应实验。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液态铅铋回路运行温度范围为200℃-600℃,样品室温度控制在300℃-550℃范围内;液态铅铋回路中液态铅铋流速范围为0-3m/s,液态铅铋氧浓度控制范围:10-4-10-10wt%。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公开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装置及方法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

(1)本公开能够在不同氧浓度的条件下进行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相结合的研究实验。

(2)有利于进行不同氧浓度的条件下液态铅铋腐蚀材料及金属流体流动性实验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中本公开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铅铋熔化罐;

1-1:抽气口;1-2:液位计;

1-3:测温探头;1-4:ar气充气阀;

1-5:排气口;1-6:气压计;

2-1:第一液态铅铋阀门;2-2:第二液态铅铋阀门;

2-3:第三液态铅铋阀门;2-4:第四液态铅铋阀门;

2-5:第五液态铅铋阀门;

3:液态铅铋储存罐;

4:液态铅铋回路真空系统;

4-1:真空泵;4-2:第一真空阀门;

4-3:第二真空阀门;4-4:第二真空计;

4-5:第一真空计;

5:ar气系统;

5-1:ar气钢瓶;5-2:第一ar气阀;

5-3:第二ar气阀;5-4:ar气过滤器;

5-5:第三ar气阀;5-6:第四ar气阀;

6:氧浓度控制室;

6-1:ar/h2混合气体进口;6-2:气体过滤器;

6-3:气阀;6-4:ar/h2混合气钢瓶;

6-5:氧浓度探测器;6-6:液位计;

6-7:测温探头;6-8:氧浓度探测器;

6-9:排气口;6-10:气体过滤器;

7:加热器;

8:电磁流量计;

9: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

9-1:真空抽气口;9-2:液位传感器;

9-3:测温探头;9-4:ar气进气口;

9-5:排气口;9-6:气压计;

10:换热器;

11-1:第一压力传感器;11-2:第二压力传感器;

12:测温探头;

13:实验样品;

14:液态铅铋屏蔽泵;

15:液态铅铋探测器;

16:第二束斑探测器;

17:拦截式束流探测器;

18:液态铅铋泄漏罐;

19:冷却水套;

20:第一束斑探测器;

21:半拦截式束流探测器;

22:真空计;

23:真空泵;

24:真空管道;

25:快速响应阀门;

26:电磁扫描设备;

27:离子束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装置及方法,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装置包括离子束传输系统、样品腔和液态铅铋回路系统,样品腔分别与离子束传输系统和液态铅铋回路系统连接;液态铅铋回路系统包括液态铅铋熔化罐、ar系统、真空系统和经过第一液态铅铋阀门后构成的三条支路回路管道。本公开能够在不同氧浓度的条件下进行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相结合的研究实验,有利于进行不同氧浓度的条件下液态铅铋腐蚀材料及金属流体流动性实验研究。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公开某些实施例于后方将参照所附附图做更全面性地描述,其中一些但并非全部的实施例将被示出。实际上,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此数所阐述的实施例;相对地,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满足适用的法律要求。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装置。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装置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离子束传输系统、样品腔和液态铅铋回路系统,样品腔分别与离子束传输系统和液态铅铋回路系统连接。

样品腔设置有实验样品13和测温探头12。

液态铅铋回路系统包括:液态铅铋熔化罐1、ar气系统5、液态铅铋回路真空系统4、经过第一液态铅铋阀门2-1的包括三条支路的回路管道。

液态铅铋熔化罐1通过回路管道与第一液态铅铋阀门2-1连接,液态铅铋熔化罐1设有真空盖板。ar气系统5与液态铅铋熔化罐1的真空盖板上设置的ar气充气阀1-4连接。液态铅铋回路真空系统4与液态铅铋熔化罐1的真空盖板上设置的抽气口1-1连接。经过第一液态铅铋阀门2-1的第一支路,第一支路的回路管道与样品腔连接;第一支路的回路管道上顺次设置氧浓度控制室6、第二液态铅铋阀门2-2、液态铅铋屏蔽泵14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1-2。经过第一液态铅铋阀门2-1的第二支路,第二支路的回路管道与样品腔连接;第二支路的回路管道上顺次设置加热器7、电磁流量计8、第三液态铅铋阀门2-3、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9、换热器10、第四液态铅铋阀门2-4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与样品腔连接的回路管道呈v型结构。经过第一液态铅铋阀门2-1的第三支路,第三支路的回路管道通过第五液态铅铋阀门2-5与液态铅铋存储罐3连接。第二支路中的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9外壁还设有:加热器、保温层、测温探头9-3和真空盖板;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真空盖板上还设有:液位传感器9-2、真空抽气口9-1、ar气进气口9-4和排气口9-5。液位传感器9-2用于测量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的液位。真空抽气口9-1与液态铅铋回路真空系统4连接。ar气进气口9-4和排气口9-5连接,ar气系统5设置在ar气进气口9-4和排气口9-5间;排气口9-5与气压计9-6连接。

氧浓度控制室6包括:ar/h2混合气体进口6-1、排气口6-9、ar/h2混合气钢瓶6-4、气阀6-3、气体过滤器6-10、氧浓度探测器6-5、液位计6-6和测温探头6-7。ar/h2混合气体进口6-1设置在氧浓度控制室6液态铅铋出口端。排气口6-9设置在氧浓度控制室液态铅铋进口端。ar/h2混合气钢瓶6-4与ar/h2混合气体进口6-1通过气路管道连接。气阀6-3设置在ar/h2混合气体进口6-1和ar/h2混合气钢瓶6-4间。气体过滤器6-2设置在ar/h2混合气体进口6-1和气阀6-3间;气体过滤器6-10设置在与排气口6-9相连的气路管道上。氧浓度探测器6-5分别设置在氧浓度控制室6腔体的两端。液位计6-6设置在在氧浓度控制室6腔体上。测温探头6-7设置在在氧浓度控制室6腔体上。

液态铅铋回路真空系统4包括:真空泵4-1、第一真空阀门4-2、第一真空计4-5、第二真空阀门4-3和第二真空计4-4。真空泵4-1与真空管路连接;真空管路分成两个真空管路支路。一真空管路支路上顺次设置有第一真空阀门4-2和第一真空计4-5,第一真空计4-5与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9的真空抽气口9-1相连。另一真空管路支路上顺次设置有第二真空阀门4-3和第二真空计4-4,第二真空计4-4与液态铅铋熔化罐1抽气口1-1相连。

ar气系统5包括:ar气钢瓶5-1、第一ar气阀5-2、第二ar气阀5-3、ar气过滤器5-4、第三ar气阀5-5和第四ar气阀5-6。ar气钢瓶5-1与气体管路连接。第一ar气阀5-2和第二ar气阀5-3顺次设置在与ar气钢瓶5-1连接的气体管路上。ar气过滤器5-4设置在通过第二ar气阀5-3的气体管路上;通过ar气过滤器5-4的气体管道分成两个支路;一气体支路与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9上的ar气进气口9-4相连;另一气体支路与液态铅铋熔化罐1上的ar气充气阀1-4相连。第三ar气阀5-5设置在通过ar气过滤器5-4分别与液态铅铋熔化罐1的ar充气阀1-4和排气口1-5相连的气体支路上。第四ar气阀5-6设置在通过ar气过滤器5-4与液态铅铋流量刻度罐9的ar气进气口9-4相连的气体支路上。

离子束传输系统中真空管道24外侧还包括:电磁扫描设备26、快速响应阀门25、真空泵23、冷却水套19、液态铅铋泄露罐18、液态铅铋探测器15。离子束传输系统中真空管道24内设置有:半拦截式束流探测器21、第一束斑探测器20、拦截式束流探测器17和第二束斑探测器16。x方向和y方向的电磁扫描设备26设置在真空管道24的一端。半拦截式束流探测器21设置在真空管道24内,且与电磁扫描设备26相邻。第一束斑探测器20设置在真空管道24内,且与半拦截式束流探测器21相邻。拦截式束流探测器17设置在真空管道24内,且与第一束斑探测器20相邻。第二束斑探测器16设置在真空管道24内,且与拦截式束流探测器17相邻。

本公开还包括应急安全系统,其分为:第一路保护系统和第二路保护系统。应急安全系统的第一路保护系统,包括:液态铅铋探测器15、液态铅铋屏蔽泵14和快速响应阀门25。液态铅铋探测器15发出液态铅铋泄漏警报,快速响应阀门25会自动关闭,同时停止液态铅铋屏蔽泵14运行。应急安全系统的第二路保护系统,包括:真空计22、液态铅铋屏蔽泵14和快速响应阀门25。真空计22设置真空度报警阈值,当离子束传输系统的真空度低于阈值时,快速响应阀门25会自动关闭,同时停止液态铅铋屏蔽泵14运行。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方法,包括步骤a:在实验装置启动前,先将金属铸锭放入液态铅铋熔化罐内并紧固液态铅铋熔化罐真空盖板,启动液态铅铋回路系统的真空泵,打开真空系统的第一真空气阀、第二真空气阀,当系统真空度达到设定阈值时关闭第二真空气阀,然后充入高于一个大气压的高纯ar气。步骤b:开启液态铅铋熔化罐加热器及液态铅铋回路换热器电源,当液态铅铋熔化腔的金属完全熔化时,打开第一ar气阀、第二ar气阀、第三ar气阀及液态铅铋熔化罐上的ar气充气阀,由ar气钢瓶为液态铅铋熔化腔加压,依次打开第一液态铅铋阀门至第四液态铅铋阀门,同时关闭真空系统第二真空气阀将液态铅铋缓慢充入循环回路,根据氧浓度反应室液位传感器反馈的液面高度信息,当液态铅铋充至氧浓度控制室容积的1/2-2/3时,关闭第一液态铅铋阀门,停止充入液态铅铋。步骤c:启动液态铅铋屏蔽泵,在液态铅铋屏蔽泵驱动下,液态铅铋开始循环流动。打开氧浓度控制室ar/h2混合气体进口和ar/h2混合气体出口的阀门,从ar/h2混合气体进口一端持续通入一定流速的ar/h2(h2含量低于10%)混合气体,联合氧浓度反应室前布置的氧浓度探测器和氧浓度反应室后布置的氧浓度探测器,将液态铅铋中的氧浓度控制至预定目标。步骤d:开启离子束流传输系统的真空泵,当系统真空达到设定值时,启动电磁扫描系统,通过离子束斑探测器对离子束斑大小及均匀性实时观测,不断调整电磁扫描系统参数,保证辐照在样品的束流均匀性大于95%。步骤e:联合半拦截式束流探测器和拦截式束流探测器,完成离子束流强度标定工作;辐照实验开始前,确保拦截式束流探测器和束斑探测器没有阻挡束流传输,打开前端束流输运系统即可进行一定氧浓度条件下离子辐照与腐蚀协同作用效应实验。其中,液态铅铋回路运行温度范围为200℃-600℃,样品室温度控制在300℃-550℃范围内;液态铅铋回路中液态铅铋流速范围为0-3m/s,液态铅铋氧浓度控制范围:10-4-10-10wt%。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公开控氧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协作研究实验装置及方法有了清楚的认识。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同氧浓度的条件下进行液态铅铋腐蚀和离子辐照相结合的研究实验,有利于进行不同氧浓度的条件下液态铅铋腐蚀材料及金属流体流动性实验研究。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可能导致对本公开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

并且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容。另外,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除非有所知名为相反之意,本说明书及所附权利要求中的数值参数是近似值,能够根据通过本公开的内容所得的所需特性改变。具体而言,所有使用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中表示组成的含量、反应条件等等的数字,应理解为在所有情况中是受到「约」的用语所修饰。一般情况下,其表达的含义是指包含由特定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10%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5%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1%的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0.5%的变化。

再者,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

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词,以修饰相应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顺序,该些序数的使用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区分。

此外,除非特别描述或必须依序发生的步骤,上述步骤的顺序并无限制于以上所列,且可根据所需设计而变化或重新安排。并且上述实施例可基于设计及可靠度的考虑,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与其他实施例混合搭配使用,即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更多的实施例。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公开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公开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公开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公开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公开的单独实施例。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