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绳组漏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4238发布日期:2018-12-19 06:2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丝绳组漏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距可调的栅栏式钢丝绳组漏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漏磁法是钢丝绳组缺陷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实际工程应用中,即便钢丝绳组采用同一直径的钢丝绳组成,也可能出现相邻钢丝绳中心间距不一致的情况,这对漏磁检测装置提出了挑战,要求漏磁检测装置可以适应间距不同的钢丝绳组,但是目前并没有这样的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距可调的栅栏式的钢丝绳组漏磁检测装置,同一台装置可对间距不同的钢丝绳组进行检测工作,为实际检测工作提供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钢丝绳组漏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安装在所述框架上的若干个漏磁检测柱元、对所述漏磁检测柱元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的柱元间距调整机构和对漏磁检测柱元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数据分析装置。

进一步的,每一个所述漏磁检测柱元上均设置有圆柱帽,所述柱元间距调整机构包括滑动推杆和垂直设置在所述滑动推杆上并与所述滑动推杆同步动作的楔形栅,所述楔形栅的栅板穿插设置在漏磁检测柱元的圆柱帽与相邻的漏磁检测柱元的圆柱帽之间,在所述滑动推杆的左右移动带下,所述楔形栅的栅板带动所述圆柱帽沿所述楔形上的栅板的斜面移动,进而调整漏磁检测柱元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丝杆,所述楔形栅的栅板或所述滑动推杆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通过所述丝杆带动所述楔形栅或所述滑动推杆左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一端连接有驱动丝杆旋转动作的旋转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两侧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上设置有配合滑动推杆左右移动的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夹板的内侧设置有弹力垂直于漏磁检测柱元的柱长方向的弹簧,该弹簧用于在漏磁检测柱元的间距调整后向内施压,使漏磁检测柱元之间的位置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每一个漏磁检测柱元均设置有连接器,两个夹板之间通过有固定杆,每一个漏磁检测柱元的连接器均活动穿设在所述固定杆上,并在漏磁检测柱元之间的距离调整时,连接器沿固定杆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显示漏磁检测柱元之间间距的刻度盘,所述刻度盘与所述滑动推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分析装置包括用于接收及处理所述漏磁检测柱元检测的漏磁信号的微处理器及其外围电路,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外壳上。

优选的,所述漏磁检测柱元包括传感器本体,所述传感器本体上设置有检测被磁化钢丝绳近饱和磁化状态的前向检测装置和检测剩磁状态下缺陷处的漏磁场分量的后向校验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可同时对多根钢丝绳进行检测,并可通过控制漏磁检测柱元的间距,在一定间距范围内对钢丝绳组进行检测,解决了不同间距钢丝绳组检测中需要多台不同检测仪的问题,为实际检测工作提供了便捷,且该装置对钢丝绳组中每根钢丝绳独立检测,降低了漏检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检测装置的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检测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柱元间距调整机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柱元间距调整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联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漏磁检测柱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漏磁检测柱元的第一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漏磁检测柱元的检测信号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后向检测环与永磁磁路距离不同时检测的信号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钢丝绳组漏磁检测装置,包括框架1、安装在所述框架1上的若干个漏磁检测柱元2、对所述漏磁检测柱元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的柱元间距调整机构3和对漏磁检测柱元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数据分析装置,本实施例的漏磁检测柱元2的数量为5个,具体设置多少个漏磁检测柱元,根据钢丝绳10的个数合理设置。

每一个所述漏磁检测柱元2的顶部均设置有圆柱帽21,所述柱元间距调整机构3包括滑动推杆31和垂直设置在所述滑动推杆31上并与所述滑动推杆31同步动作的楔形栅32,所述楔形栅32的栅板穿插设置在漏磁检测柱元的圆柱帽与相邻的漏磁检测柱元的圆柱帽之间,在所述滑动推杆31的左右移动带下,所述楔形栅32的栅板带动所述圆柱帽21沿所述楔形上的栅板的斜面移动,进而调整漏磁检测柱元之间的间距。

所述框架1上设置有丝杆4,所述楔形栅32的栅板或所述滑动推杆31与所述丝杆4固定连接,通过所述丝杆4带动所述楔形栅32或所述滑动推杆31左右移动。

所述丝杆4一端连接有驱动丝杆旋转动作的旋转螺母5。旋转螺母5可带动丝杠4旋转,以实现滑动推杆31平移,固装在滑动推杆31上的楔形栅32推动漏磁检测柱元2顶部的圆柱帽21进行横向平移,改变相邻两个漏磁检测柱元的中心间距,中心间距的数值由装置外壳上的刻度盘6进行显示。当需要缩小传感器间距时,转动丝杠4,刻度盘6与滑动推杆31联动,带动楔形栅32向后移动。

所述框架1两侧设置有夹板11,两个夹板对称设置,每个所述夹板11上设置有配合滑动推杆31左右移动的滑槽113。所述夹板的内侧设置有弹力垂直于漏磁检测柱元的柱长方向的弹簧,夹板11两侧的弹簧压迫漏磁检测柱元2向中心运动,间距缩小。夹板上设置有弹簧安装孔111,弹簧安装孔111用于固定弹簧,每一侧安装6个弹簧,弹簧既有上述缩小间距的作用,又可以提供一定的稳定性,降低传感器的晃动,夹板上还设置有螺孔112。

所述每一个漏磁检测柱元均设置有连接器7,两个夹板之间通过有固定杆8,每一个漏磁检测柱元2的连接器7均活动穿设在所述固定杆8上,并在漏磁检测柱元2之间的距离调整时,连接器7沿固定杆滑动,同时,固定杆8利用连接器7将多个漏磁检测柱元连接并固定,减少检测过程中由漏磁检测柱元晃动带来的检测误差。

所述数据分析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滤波单元、信号方法单元和微处理器单元,所述微处理器单元还连接有显示器9,所述显示器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外壳上。所述滤波单元与所述漏磁检测柱元的磁敏原件连接,用于采集漏磁信号。

本实施例的漏磁检测柱元采用一种双环漏磁检测传感器,所述双环漏磁检测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21上设置有检测被磁化钢丝绳近饱和磁化状态的前向检测装置211和检测剩磁状态下缺陷处的漏磁场分量的后向校验装置212。

所述传感器本体包括沿钢丝绳10长度方向扣接在一起的用于夹持钢丝绳的第一夹持组件213和第二夹持组件214,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也拆装设置,所述前向检测装置和所述后向效验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分别设置在第一夹持组件或第二夹持组件上,对应的,当所述前向检测装置和所述后向效验装置的部分设置在第一夹持组件或第二夹持组件上时,所述前向检测装置和所述后向效验装置的剩余部分设置在第二夹持组件或第一夹持组件上,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结构相同且相互对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上分别设置有半圆形的前向检测装置的一部分和半圆形的后项效验装置的一部分,两组件扣合后,使前向检测装置和后项效验装置分别形成前向检测环和后项效验环。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也可以是不对称的结构,例如第一夹持组件上的前向检测装置和后效验装置的一部分的结构是圆弧形,在第二夹持组件上是另一部的圆弧形结构,两部分的圆弧形结构结合后形成圆形的检测环和圆形的后项效验环。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形,比如前向检测装置或后项效验装置完全设置在第一夹持组件或第二夹持组件上,另外,前向检测环及后项效验环不要求是完全的圆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环形,比如多边形的环形,只要能够实现对钢丝绳的磁化检测的结构装置都满足本发明的需求。

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夹分别间隔设置有两个半圆的夹件,当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扣合后,夹件扣合形成环绕钢丝绳圆周方向的前向检测环和后项检测环,前向检测环和后项效验环上分布设置若干个磁敏原件,磁敏原件的数量n的选取在2≤n≤16。

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的侧面分别向外延伸有对称的安装架215,安装架上分别设置有滑槽23,组成后项校验环的夹件均连接有滑动件24,所述后项效验环通过该滑动件沿所述滑槽滑动,并通过对滑动件起固定作用的固定件将后项效验环固定在滑槽的某一位置,本实施例的固定件为连接在夹件上的大头螺栓,也可选择螺钉等连接件。

当然,也可以只在第一夹持组件或第二夹持组件上设置安装架,对应的设置滑槽,组成后项效验环的一个夹件上设置有固定件,当后项效验环形成后,通过一个固定件实现效验环的整体移动。

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永磁磁路25,所述永磁磁路用于提供沿钢丝绳长度方向的静磁场以对钢丝绳进行磁化,所述永磁磁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轭铁251、永磁体252和极靴253,本实施例的轭铁为长条形轭铁,长条形轭铁两端连接磁极相反的两个永磁铁,采用弧形极靴将磁通导入钢丝绳。所述轭铁、永磁体和极靴组成u型永磁磁路。所述永磁磁路采用两组,两组永磁磁路分别设置在组成传感器本体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上,实现对钢丝绳圆周方向的全磁化。弧形极靴一方面可以用做导磁介质,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磁铁不被钢丝绳摩擦损坏。

前向检测环扫查经过待检测区域的钢丝绳时,内部磁敏元件圆环阵列输出的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处理后,进入信号采集单元,通过观察磁敏元件输出的电压信号来判断钢丝绳是否存在缺陷。同样的,当后向检测环再次经过待检测区域的钢丝绳时,内部的磁敏元件圆环阵列重复上述处理过程。典型的检测信号如图8所示。当对存在缺陷的钢丝绳检测时,前向检测环先经过缺陷,就会产生一个缺陷信号,随后后向校验环再次经过缺陷,会生成一个同前向环相似的缺陷信号。即重复检验两次。

本实施例的前向检测环位于永磁磁路的中央,后向校验环布置于永磁磁路外部,其与紧邻的极靴的间距可以通过滑槽和固定件进行调整。后向检测环与永磁磁路距离不同时,后向检测环位置处钢丝绳的磁化状态不同,会直接影响缺陷漏磁检测结果。图9给出了后向检测环与永磁磁路距离不同时,其检测到的典型信号。可以看出,当距离为4mm时,信号很杂乱,无法有效分辨钢丝绳上是否存在缺陷;当距离为16mm时,可以明显看出两个缺陷信号,符合实际钢丝绳中的缺陷情况。因此,需要采用实验方法确定后向检测环与永磁磁路的最佳间距。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