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检漏装置及手套检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3898发布日期:2019-02-01 18:35阅读:1560来源:国知局
手套检漏装置及手套检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手套检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套检漏装置及手套检漏方法。



背景技术:

绝缘手套是电工安全防护的重要用品,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工的人身安全。在使用绝缘手套之前,其气密性检查至关重要。因此每次使用前,都需要做充气试验,传统的充气试验方法是先从手套袖口处吹气,再将手套从袖口处向指尖方向卷折,待绝缘手套鼓胀后,来判断是否漏气或开裂。而在实际生产作业中,该充气试验存在明显的弊端:

1、没有特定的数据支持,无统一的客观要求,如鼓胀到什么程度才能判断是否有漏气,卷压的力度是否满足要求,无具体量化的标准。

2、检查程度与检查人的主观性相关性较强。该检查方法与每个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常常这些主观因素会影响气密性检查的结论,如检查人员稍有疏忽,就无法保证能检查出有漏气点的绝缘手套,对操作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

因此,提高绝缘手套气密性检查科学性与可靠性,进一步保证运行人员的操作安全,是变电站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套检漏装置及手套检漏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套检漏缺少客观标准的检测设备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的手套检漏装置,包括:充气组件、阀体、支撑管座和气压表,所述充气组件与所述阀体的进气口流体连通,所述阀体的出气口与所述支撑管座流体连通,所述阀体的出气口和所述支撑管座均与所述气压表流体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管座包括进气管和支撑套,所述进气管与所述支撑套流体连通,所述阀体的出气口与所述进气管流体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套的截面外直径自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向背离所述进气管的一端递增。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套的外侧壁上设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沿所述支撑套的周向设置,所述支撑套上套设密封环,且所述密封环插接于所述密封槽内。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管座上套设弹性绑带,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弹性绑带和所述支撑套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管座上套设有外滑套,所述外滑套包括锥套部和螺套部,所述螺套部与所述锥套部同轴并连接,所述锥套部的内直径自背离所述螺套部的一端向连接螺套部的一端递减;

所述支撑套与所述进气管连接的一端连接有衬套,所述螺套部与所述衬套螺纹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支撑管座上套设有外滑套,所述进气管背离所述支撑套的一端连接限位件,所述外滑套位于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支撑套的一侧,所述外滑套和所述限位件之间设有压缩弹簧。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阀体为逆止阀。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打气筒,所述打气筒的出气管与所述阀体的进气口流体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阀体的出气口与三通管的第一管口流体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管口与所述支撑管座流体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管口与所述气压表流体连通。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的手套检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充气组件自绝缘手套的开口处向绝缘手套内充气,直至观察气压表达到预设气压值;

关闭阀体,并在预设时间读取气压表的气压测量值;

比较气压测量值与预设气压值的差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采用充气组件与阀体的进气口流体连通,阀体的出气口与支撑管座流体连通,阀体的出气口和支撑管座均与气压表流体连通的方式,通过充气组件替代人力吹气,充气组件可以使气体流经阀体和支撑管座,并最终充入手套中,通过气压表量化检测充入手套内气体的气压值,通过阀体避免手套内气体倒流,进而可以在一定的气压范围内,通过观察气压表示数检测绝缘手套的气密性,达到检测条件客观、标准,且检测结果量化可视的目的。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套检漏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套检漏装置的支撑管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套检漏装置的支撑管座的剖视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套检漏装置的支撑管座的剖视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套检漏装置的支撑管座和外滑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套检漏装置的支撑管座、外滑套和压缩弹簧的示意图。

图标:1-充气组件;2-阀体;3-支撑管座;31-进气管;32-支撑套;33-密封环;34-衬套;35-限位件;4-气压表;5-外滑套;51-锥套部;52-螺套部;6-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套检漏装置,包括:充气组件1、阀体2、支撑管座3和气压表4,充气组件1与阀体2的进气口流体连通,阀体2的出气口与支撑管座3流体连通,阀体2的出气口和支撑管座3均与气压表4流体连通。

具体地,充气组件1通过管路与阀体2的进气口流体连通,充气组件1用于使空气流经阀体2和支撑管座3,并最终充入手套内;使用时,手套的开口处套设于支撑管座3,从而可以使支撑管座3与手套之间密封连接;此外,可增设绑带缠绕手套,从而确保手套与支撑管座3之间的气密性。手套内充气时,手套内部和支撑管座3中的气压相等,气压表4可检测支撑管座3内的气压,从而检测手套内气压。使用者可以根据气压表4的示数判断气压是否足够检测手套气密性。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人力吹气方式,无法形成足够的压力,进而不能确保手套内部充入足量的气体,由此导致手套的气密性检测无法达到标准的气压条件,充气压力受人为操作影响,难以将检测条件标准化。气压表4可选用型号为y40,量程为0psi~220psi的指针式压力表。使用充气组件1向绝缘手套内充入气体,通过观察气压表4使绝缘手套中气压大于等于预设气压值。以预设气压值为100psi为例,在绝缘手套内充入气体,并在气压表4示数为100psi时停止充气,并关闭阀体2,以将绝缘手套内气体密封。将绝缘手套放置在恒温且恒压的环境中,观察一段时间后气压表4的示数,若气压表4示数减小,则说明绝缘手套存在漏气现象,由此可以提高绝缘手套检漏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气压表4检测充入手套内气体的压力,以便将充气压力标准化,避免人为操作对检测准确性产生影响。充气后,通过阀体2将气体封闭在支撑管座3和手套内,防止气体泄漏;并通过气压表4实时检测支撑管座3和手套中的气体压力,以此判断手套是否漏气。检测结果可通过气压表4直观读取,并且可以通过气压表4的压力值变化,发现细小的漏气现象,检测精度相比于传统的挤压方式更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管座3包括进气管31和支撑套32,进气管31与支撑套32流体连通,阀体2的出气口与进气管31流体连通。

如图2所示,进气管31与支撑套32连通,手套的开口处套设于支撑套32,通过支撑套32支撑手套,以手套为弹性材料为例,手套可以与支撑套32之间保持较佳的气密性,从而避免在手套内部气压作用下使得支撑套32与手套分离;此外,对于无弹性的手套,可以通过绑带将手套扎紧在支撑套32上,以确保支撑套32与手套之间密封连接。进气管31与阀体2的出气口连接体连通,气体可以通过阀体2流经进气管31和支撑套32进入手套中,在阀体2的作用下,可以避免进气管31、支撑套32和手套中的气体经阀体2流出,如手套气密性良好,进气管31、支撑套32和手套中的气体无泄漏,气压表4的示数将维持恒定。

如图3所示,支撑套32的截面外直径自连接进气管31的一端向背离进气管31的一端递增。具体地,手套的开口处套设于支撑套32,并通过绑带扎紧,由于支撑套32背离进气管31的一端径向尺寸较大,从而可以避免手套与支撑套32脱离,进而可以使支撑套32稳固连接于手套。

如图4所示,支撑套32的外侧壁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沿支撑套32的周向设置,支撑套32上套设密封环33,且密封环33插接于密封槽内。通过密封槽对密封环33进行固定,以防密封环33沿支撑套32的轴向滑动;手套套设于支撑套32时,密封环33位于支撑套32和手套之间,通过密封环33可以提高手套和支撑套32之间的气密性,从而避免手套和支撑套32连接处漏气。

进一步的,支撑管座3上套设弹性绑带,密封环33位于弹性绑带和支撑套32之间。检测手套气密性时,可将弹性绑带沿支撑套32的轴线方向滑动至进气管31上,待手套套设在支撑套32上时,再将弹性绑带套设在手套上,通过弹性绑带使手套与支撑套32紧密贴合,以确保手套与支撑套32之间的气密性。

如图5所示,支撑管座3上套设有外滑套5,外滑套5包括锥套部51和螺套部52,螺套部52与锥套部51同轴并连接,锥套部51的内直径自背离螺套部52的一端向连接螺套部52的一端递减;支撑套32与进气管31连接的一端连接有衬套34,螺套部52与衬套34螺纹连接。

具体地,手动操作外滑套5绕衬套34的轴线旋转,螺套部52与衬套34螺纹配合,由此可使外滑套5沿衬套34的轴线方向滑动。当螺套部52向靠近支撑套32的方向滑动时,锥套部51与支撑套32之间的间距缩小;当螺套部52向背离支撑套32的方向滑动时,锥套部51与支撑套32之间的间距增大。使用时,先使锥套部51与支撑套32之间的间距增大,将绝缘手套的开口处套设在支撑套32上,然后通过旋转外滑套5,使外滑套5沿衬套34的轴线方向朝靠近支撑套32的方向移动,进而可以将绝缘手套夹持在锥套部51和支撑套32之间;待绝缘手套检漏完毕,反向旋转外滑套5,使锥套部51与支撑套32之间的间距增大,从而可以将绝缘手套从支撑套32上取下。

如图6所示,支撑管座3上套设有外滑套5,进气管31背离支撑套32的一端连接限位件35,外滑套5位于限位件35朝向支撑套32的一侧,外滑套5和限位件35之间设有压缩弹簧6。

具体地,支撑套32背离进气管31一端的外直径尺寸大于外滑套5的内直径,外滑套5为截面为环形的管件,或者,外滑套5包括锥套部51和螺套部52,螺套部52与锥套部51同轴并连接,锥套部51的内直径自背离螺套部52的一端向连接螺套部52的一端递减。其中,限位件35为挡圈,挡圈与进气管31螺纹连接,通过挡圈将压缩弹簧6限制在限位件35和外滑套5之间。压缩弹簧6的一端抵接限位件35,压缩弹簧6的另一端抵接外滑套5,压缩弹簧6推挤外滑套5沿支撑套32的轴线方向,朝支撑套32的外直径较大的一端滑动,从而使外滑套5与支撑套32的外侧壁抵接。使用时,手动按压外滑套5,使外滑套5沿支撑套32朝支撑套32外直径减小的一端滑动,从而使外滑套5与支撑套32之间产生间隙,此时将绝缘手套的开口处套设在支撑套32上,并使外滑套5在压缩弹簧6的作用下将绝缘手套夹紧固定,从而可以避免绝缘手套充气过程中与支撑套32分离。

进一步的,阀体2为逆止阀。当充气组件1工作时,气体流经逆止阀进入支撑管座3和手套中;当充气结束时,在逆止阀的作用下,支撑管座3和手套中的气体被封闭,仅当手套存在漏气缺口的情况下,支撑管座3和手套中的气压才会降低。

进一步的,充气组件1包括打气筒,打气筒的出气管与阀体2的进气口流体连通。通过打气筒替换人力充气,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而且充气组件1可以使手套在不经卷折的情况下达到较大的充气压力。需要说明的是,传统通过卷折手套使手套内部气压增大的方式,手套卷折部分未进行较大压力的气密性测试,因此存在手套检漏不全面的问题。通过充气组件1向手套内充入气体,并通过气压表4检测气压值,使手套不经卷折即可充入足量的空气,从而可以对手套实现全面的检漏。

进一步的,阀体2的出气口与三通管的第一管口流体连通,三通管的第二管口与支撑管座3流体连通,三通管的第三管口与气压表4流体连通。充气过程中,气体流经阀体2进入三通管,并通过第二管口和支撑管座3,最终流入手套中;充气结束时,阀体2将第一管口封闭,手套、支撑管座3、第二管口和第二管口流体连通,气压表4可以检测手套、支撑管座3、第二管口和第二管口内的气体压力,从而检测手套是否漏气。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手套检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充气组件1自绝缘手套的开口处向绝缘手套内充气,直至观察气压表4达到预设气压值;

关闭阀体2,并在预设时间读取气压表4的气压测量值;

比较气压测量值与预设气压值的差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当气压测量值大于预设气压值时,这说明环境气压降低或环境温度升高,因此应在外部环境恒温且恒压的环境下进行绝缘手套检漏。当气压测量值小于预设气压值,且预设气压值与较气压测量值的差值小于允许差值时,证明绝缘手套内部气体少量泄露,泄露原因在于绝缘手套与支撑管座3的气密性,或者,绝缘手套上存在微小的漏气孔,由于漏气量较小,故绝缘手套仍可继续使用。当气压测量值小于预设气压值,且预设气压值与较气压测量值的差值大于允许差值时,证明绝缘手套内部气体大量泄露,为确保使用者人身安全,应禁止使用此绝缘手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