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在做电动汽车用自然冷却驱动电机的常规台架温升试验时,由于试验环境空旷,试验设备与检测设备不足,导致台架温升试验数据,无法作为满足整车需求的有力支撑。同时现有的升温试验,所采用的试验设备成本与试验费用成本都过高,使得试验过程难以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测试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驱动电机温升试验时,试验数据无法满足整车需求以及试验成本过高使得试验难以进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测试设备,包括:
罩体结构,所述罩体结构的外表面上形成一开口;
与所述罩体结构连接的,且设置于所述开口处与所述开口配合的滑轨结构,所述滑轨结构包括:轨道罩以及设置于所述轨道罩相对两侧的滑轨,所述轨道罩上形成一进风口;
设置于所述轨道罩的进风口处、与所述轨道罩连接且沿所述滑轨滑动的风机,所述风机、所述滑轨结构以及所述罩体结构可形成一容置待测试设备的封闭舱室,所述封闭舱室内设置有温度检测器;其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机对应,随所述风机的滑动在所述轨道罩上移动;以及
设置于所述罩体结构的外表面的控制显示面板,所述温度检测器、所述待测试设备以及所述风机均与所述控制显示面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轨道罩包括设置于所述进风口一侧的第一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另一侧的第二区域,所述风机分别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连接;
所述第一区域随所述风机的滑动延伸或者收缩,所述第二区域随所述风机的滑动收缩或者延伸。
可选的,所述风机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一区域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以及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二区域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在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上,相邻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相邻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之间分别间隔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罩体结构包括:第一罩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罩体相对两侧的第二罩体和第三罩体,所述第一罩体、所述第二罩体以及所述第三罩体一体连接,所述开口和所述滑轨结构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罩体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罩体与所述第一罩体的第一侧匹配连接,所述第三罩体与所述第一罩体的第二侧匹配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罩体上开设有一观察窗。
可选的,所述第三罩体为柔性罩,所述第三罩体的外表面设置一拉伸把手。
可选的,所述控制显示面板包括与所述风机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待测试设备、所述温度检测器连接的显示器,以及调节所述风机的操作按键;
所述操作按键、所述显示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封闭舱室内还设置有与所述控制显示面板连接的风速检测器。
可选的,所述待测试设备设置于测试台架上;
所述测试台架、可拉伸的所述罩体结构、所述风机以及所述滑轨结构配合可形成所述封闭舱室,且部分所述测试台架位于所述封闭舱室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罩体结构上设置开口,在开口处设置滑轨结构,并在滑轨结构上设置进风口,将风机设置于进风口处,使得风机、滑轨结构以及罩体结构可形成一容置待测试设备的封闭舱室,封闭舱室内设置有温度检测器,利用所形成的封闭舱室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升温试验,可以获取更为精确的试验数据,且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测试设备较现有的环境舱设备更经济,可以节约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测试设备可以调节进风口的位置,可以实现任一方位的送风,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待测试设备并使得送风环境接近于实际进风环境,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温度测试设备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温度测试设备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温度测试设备的控制显示面板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温度测试设备的测试示意图。
其中图中:1、罩体结构;11、第一罩体;12、第二罩体;121、观察窗;13、第三罩体;2、滑轨结构;21、轨道罩;211、第一区域;212、第二区域;22、滑轨;23、进风口;3、风机;4、温度检测器;5、控制显示面板;51、控制器;52、显示器;53、操作按键;6、风速检测器;7、测试台架;8、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温度测试设备,如图1至图2所示,包括:
罩体结构1,罩体结构1的外表面上形成一开口;
与罩体结构1连接的,且设置于开口处与开口配合的滑轨结构2,滑轨结构2包括:轨道罩21以及设置于轨道罩21相对两侧的滑轨22,轨道罩21上形成一进风口23;
设置于轨道罩21的进风口23处、与轨道罩21连接且沿滑轨22滑动的风机3,风机3、滑轨结构2以及罩体结构1可形成一容置待测试设备的封闭舱室,封闭舱室内设置有温度检测器4;其中进风口23与风机3对应,随风机3的滑动在轨道罩21上移动;以及
设置于罩体结构1的外表面的控制显示面板5,温度检测器4、待测试设备以及风机3均与控制显示面板5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温度测试设备包括罩体结构1,在罩体结构1上设置一开口,在开口位置处设置一滑轨结构2,其中滑轨结构2与开口相匹配。滑轨结构2具体包括设置于开口边缘的滑轨22以及设置在滑轨22上的轨道罩21。在轨道罩21上形成一进风口23,同时滑轨结构2上设置一风机3,其中风机3位于进风口23处,同时风机3与轨道罩21连接且可以在滑轨22上进行滑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罩体结构1、滑轨结构2以及风机3可配合形成一对待测试设备容纳的封闭舱室,在封闭舱室内设置有温度检测器4。上述温度测试设备可以针对待测试设备进行温度测试试验,获取更为精确的试验数据,且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设备较现有的环境舱设备更经济,可以节约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温度测试试验时,可以对待测试设备本身进行温度检测,也可以对封闭舱室进行温度检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测试设备主要用于对封闭舱室进行温度检测。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待测试设备可以为驱动电机,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设备,这里不再详细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利用风机3作为风源以模拟整车行进时进气格栅进入的气流,利用所形成的封闭舱室可以模拟整车前机舱,进而可以针对驱动电机或其他待测试设备进行温度测试试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风机3可以沿滑轨22滑动,且风机3与进风口23相对应,使得进风口23可以随风机3的滑动在轨道罩21上进行移动。通过风机3在滑轨22上的移动,可以使得风机3围绕着待测试设备在任一方位送风,进而使得温度测试设备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待测试设备并使得送风环境接近于实际进风环境,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有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度测试设备还包括:设置于罩体结构1的外表面的控制显示面板5,温度检测器4、待测试设备以及风机3均与控制显示面板5连接。
其中,设置于封闭舱室内的温度检测器4与控制显示面板5连接,可以向控制显示面板5反馈温度信息,待测试设备与控制显示面板5连接,可以向控制显示面板5反馈相关信息,风机3与控制显示面板5连接,可以根据控制显示面板5的调节指令进行对应调整。即通过在罩体结构1的外表面设置用于显示信息并控制风机3的控制显示面板5,可以获取对应的温度信息以及待测试设备的相关信息,还可以调节风机3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测试设备,可以获取更为精确的试验数据,且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测试设备较现有的环境舱设备更经济,可以节约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测试设备可以调节进风口的位置,可以实现任一方位的送风,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待测试设备并使得送风环境接近于实际进风环境,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轨道罩21包括设置于进风口23一侧的第一区域211以及设置于进风口23另一侧的第二区域212,风机3分别与第一区域211和第二区域212连接;第一区域211随风机3的滑动延伸或者收缩,第二区域212随风机3的滑动收缩或者延伸。
轨道罩21由可伸缩的材质制成,且包括位于进风口23第一侧的第一区域211以及位于进风口23第二侧的第二区域212。当风机3在滑轨22上滑动时,第一区域211随风机3的滑动延伸,第二区域212随风机3的滑动收缩,或者第一区域211随风机3的滑动收缩,第二区域212随风机3的滑动延伸。
例如当风机3在滑轨22上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区域211随风机3的滑动延伸,第二区域212随风机3的滑动收缩,当风机3在滑轨22上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一区域211随风机3的滑动收缩,第二区域212随风机3的滑动延伸,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其中,风机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与第一区域211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以及至少两个与第二区域212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在滑轨22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第一连接结构和相邻第二连接结构之间分别间隔预设距离。
第一区域21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风机3连接,第二区域212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风机3连接,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结构沿滑轨22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第一连接结构之间间隔第一预设距离,至少两个第二连接结构沿滑轨22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且相邻第二连接结构之间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与第二预设距离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
通过第一区域211与不同的第一连接结构配合,和/或第二区域212与不同的第二连接结构配合,可以实现对进风口23尺寸的调整,其中当进风口23处于最大尺寸时,进风口23与风机3配合后刚好无缝隙存在。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罩体结构1包括:第一罩体11、设置于第一罩体11相对两侧的第二罩体12和第三罩体13,第一罩体11、第二罩体12以及第三罩体13一体连接,开口和滑轨结构2均设置于第一罩体11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罩体结构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罩体11、第二罩体12以及第三罩体13,其中第二罩体12设置于第一罩体11的第一侧,第三罩体13设置于第一罩体11的第二侧,且开口和滑轨结构2均设置于第一罩体11上。
第一罩体11呈弧形结构,可以看作空心圆柱体或空心椭圆柱体的半个弧面,弧面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滑轨结构2,第二罩体12以及第三罩体13的形状相同,可以为半圆形或半椭圆形,且分别与弧面相匹配。即第二罩体12与第一罩体11的第一侧匹配连接,第三罩体13与第一罩体11的第二侧匹配连接。
其中,若在罩体结构1上未设置开口,则罩体结构1可形成封闭空间,此时呈弧形的第一罩体11、位于第一罩体11相对两侧的第二罩体12以及第三罩体13配合,可以与测试台面配合形成封闭舱室。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第二罩体12上开设有一观察窗121。通过在第二罩体12上开设观察窗121,可以对封闭舱室内的情况进行观测。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三罩体13为柔性罩,第三罩体13的外表面设置一拉伸把手。
通过将第三罩体13设置为柔性罩,可以进行拉伸,进而可以开启或者关闭封闭舱室,且在第三罩体13的外表面上可设置一拉伸把手,通过设置拉伸把手,可便于实现对第三罩体13的拉伸,通过对第三罩体13的拉伸,可以开启或者关闭封闭舱室。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控制显示面板5包括与风机3连接的控制器51,与待测试设备、温度检测器4连接的显示器52,以及调节风机3的操作按键53;操作按键53、显示器52均与控制器51连接。
通过显示器52与待测试设备、温度检测器4的连接,可以显示待测试设备的相关信息以及温度检测器4所检测的温度信息,例如待测试设备为驱动电机时,显示器52可以显示驱动电机的转速信息。其中显示器52与控制器51连接,在显示器52获取相关信息后,可传递至控制器51,控制器51根据当前状态可以自动调整风机3的相关信息。
通过操作按键53可以实现对风机3的调节,其中操作按键53、显示器52均与控制器51连接,在对操作按键53进行操作时,可以通过显示器52显示相应的操作信息,操作按键53与控制器51连接,控制器51根据相应的操作信息调节风机3的位置、风速等信息,例如控制器51可以通过风机位置调节机构调节风机3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显示面板5还可以调节进风口23的尺寸信息,风机3的位置以及风机3的风速信息还可以通过手动进行调节,这里不再详细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封闭舱室内还设置有与控制显示面板5连接的风速检测器6。风速检测器6可以设置在封闭舱室内的进风口23处,且与控制显示面板5的显示器52连接,通过检测风速信息,将当前封闭舱室内的实际风速反馈至显示器52进行显示,进而可以由控制器51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机3的相关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待测试设备设置于测试台架7上;测试台架7、可拉伸的罩体结构1、风机3以及滑轨结构2配合可形成封闭舱室,且部分测试台架7位于封闭舱室外。
测试台架7可以对待测试设备进行支撑。其中待测试设备可以为图4所示的驱动电机8,测试台架7支撑驱动电机8并为驱动电机8的各项数据检测提供条件。测试台架7还可以与可拉伸的罩体结构1、风机3以及滑轨结构2配合形成封闭舱室,此时部分测试台架7位于封闭舱室外。
针对测试台架7与可拉伸的罩体结构1、风机3以及滑轨结构2配合形成封闭舱室的情况,此时罩体结构1可以设置部分结构为可拉伸形式,此时可拉伸的部分与测试台架7进行密封配合。
具体可以为:罩体结构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罩体11、第二罩体12以及第三罩体13,其中第二罩体12设置于弧形结构的第一罩体11的第一侧,第三罩体13设置于第一罩体11的第二侧,且开口和滑轨结构2均设置于第一罩体11上。
第一罩体11可以看作空心圆柱或空心椭圆柱的半个弧面,在弧面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滑轨结构2,第二罩体12以及第三罩体13的形状相同,可以为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且分别与弧面相匹配。即第二罩体12与第一罩体11的第一侧匹配连接,第三罩体13与第一罩体11的第二侧匹配连接。其中第三罩体13为柔性罩,可以进行拉伸且可以与测试台架7的外缘轮廓相匹配,使得测试台架7与可拉伸的罩体结构1、风机3以及滑轨结构2配合形成封闭舱室。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测试设备,与传统的环境舱测试设备相比,可以获取更为精确的数据,且比环境舱设备更经济;同时该温度测试设备上集成有对应的装置,可以使得试验结果接近整车实测数据,保证测试的真实有效性。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