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你金属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843发布日期:2018-11-07 20:30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迷你金属探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探测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迷你金属探测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金属探测器都是手持的,并且体积比较大,这就使得探测器不易携带,限制了探测器的应用范围。并且金属探测器价格昂贵,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属探测器的应用。目前,手持的金属探测器具有体积较大,只能在一些较宽敞的地方使用,在一些较为狭窄的地方使用就会受到限制;甚至有些地方人是无法进入的,在这一点上现有金属探测器的灵活性显得比较低;并且现有金属探测器电路比较复杂,使用的元器件较多,使得探测器的体积的增大和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金属探测器体积大、元器件数量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迷你金属探测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迷你金属探测器,包括移动装置、外壳和探测电路;所述移动装置设置在外壳上,移动装置具体为多个万向轮;探测电路设置在外壳内,探测电路包括六路反相器、电容、插针、电源负极和电源。

优选的是,装置的底部四角位置各安装有一个万向轮。

优选的是,装置的顶部四角位置各安装有一个万向轮。

优选的是,探测电路具体是六路反相器分别与电源、电源负极和插针相连;电源和电源负极之间设置有电容;六路反相器U1的1脚为高电平,与电容C1相连,六路反相器U1的2脚为低电平,与电容C2相连,U1的1脚和U1的2脚之间通过电感线圈形成回路。

进一步优选的是,插针h1与电感线圈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探测电路的元器件少,减小了金属探测器的体积;增加了万向轮移动装置,方便了金属探测器的移动;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移动灵活,探测电路结构简单,需要元器件少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迷你金属探测器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迷你金属探测器侧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金属探测器探测电路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移动装置;3-探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迷你金属探测器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迷你金属探测器具体包括移动装置2、外壳1和探测电路3。其中移动装置2设置在外壳上,移动装置2具体为多个万向轮,用于支撑迷你金属探测器和带动金属探测器运动。具体可以在装置的底部四角位置各安装有一个万向轮,保证金属探测器使用任意一个或两个万向轮驱动从而实现任意方位的调整;进一步可以在顶部四角位置各安装有一个万向轮,防止迷你金属探测器出现翻倒等问题,并能保证在狭小复杂的环境下继续移动。探测电路设置在外壳内,固定在金属探测器内部。由于探测电路需要的电器元件少,探测电路简单,因此设计金属探测器整体形状为正方形,边角位置采用弧边设计,保证金属探测器的灵活性,设计其边长为8~15cm,厚度为5~10cm,实现了金属探测器的结构紧凑,体积小,移动灵活目的。

如图3所示探测电路包括六路反相器、电容、插针、电源负极和电源。探测电路中具体是六路反相器分别与电源、电源负极和插针相连;电源和电源负极之间设置有电容。具体是在h1处接一个电感线圈,与C1、C2形成回路。初始时刻U1的1脚为高电平,则2脚为低电平,两脚通过线圈形成回路,C1给C2充电,由(其中:L为线圈电感,U为线圈两端电压差,i为线圈中的电流),C1电压高于C2电压时,电流一直增加,直至两电压相等,但是由于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所以C1将继续给C2充电,C1的电量Q1持续减小,当减小到反相器的电压下限,此时C1的电压相对于第一组反相器为低电平,引脚2被置高,C2的电压也被拉高,此时C1电压低于C2电压。之后C2反过来给C1充电,C1的电压又开始升高,直至增加到反相器的电压上限,此时相对于反相器为输入高电平,引脚2被置低。此时回路一个周期,以后又重新开始C1给C2充电。由此可以看出,在引脚2上形成一定频率的方波,再经过一组反相器滤波输出,形成输出的方波信号。由原理可知,线圈等效电感的大小会影响方波的频率,L越大,充放电过程时间越长,频率越小。而当线圈接近金属时,金属内部会产生涡流,进而产生磁场,线圈的等效电感将会变化。由此,将方波输入到单片机中,测定方波的频率,与周围无金属时的频率相比较,可判断附近是否有金属。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